CO2穿梭效應導致的鋰離子電池高溫存儲自放電

2020-12-14 新能源Leader

鋰離子電池主要由正負極、電解液等部分構成,充放電過程的電化學反應主要發生在正負極電極的界面上,在鋰離子電池使用過程中除了正常的電化學反應外,正負極界面上還存在著一些副反應,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和性能的衰降,特別是在高溫下化學反應的速度大大提升,從而對電池的性能產生更為嚴重的影響。

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的Steven E. Sloop(第一作者)和John B. Kerr(通訊作者)對LiPF6/碳酸酯類電解液在高溫下的穩定性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LiPF6在高溫下會分解生成LiF和PF5產物,而PF5會進一步導致EC的開環反應,最終生成類PEO的聚合物,同時還發現CO2在正負極之間的穿梭反應是引起鋰離子電池高溫存儲自放電的重要原因。

下圖為LiPF6在絕熱環境中的熱重曲線,LiPF6在加熱的過程中會發生分解,產生固態的LiF和氣態的PF5,當N2持續將產生的PF5帶走後就會促進LiPF6持續的分解。在電解液中產生的PF5則會溶解在電解液中,最終該反應會達到一個平衡狀態。

PF5在電解液中並不穩定,隨著PF5與電解液中的溶劑反應逐漸消耗,也會導致LiPF6持續的分解,下圖為為LiPF6 EC/DMC電解液在85℃下加熱後的成分分析,從圖中能夠看到電解液中除了常規的EC/DMC兩種溶劑外,還出現了DMOHC成分(分子結構如下圖所示),這可能是由於高溫導致LiPF6的分解,產生的PF5進一步與溶劑反應,引起電解液的分解。

為了驗證上述的假設,作者採用下圖所示的裝置測試了PF5與電解液反應,實驗中首先對LiPF6進行加熱,LiPF6分解產生的PF5通過管道傳輸到電解液的一側(採用液氮冷卻),PF5凝固。隨後對電解液一側進行加熱,使得其融化,電解液和分解產生的PF5混合,然後作者對混合溶液的成分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為了能夠對產物進行定量的分析,作者採用二乙二醇二丁醚作為內標物,但是發現即便是內標物也會與PF5發生反應,這表明PF5也會同其他溶劑發生反應。從下圖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到,除了電解液中原本就存在的EC和EMC,電解液中還出現了其他的成分,其中DMC和DEC是在酸催化作用下EMC發生酯交換反應生成的,而DMOHC, EMOHC和DEOHC則是在酸的催化下EC與EMC發生酯交換反應產生的。

下圖為電解液與從18650電池中獲得的NCA正極反應後的成分,從圖中能夠看到除了上述實驗中觀測到的產物外,還存在一些高分子產物,通過與PEO對比可以發現其分子量大於5000。

下圖為線型溶劑DEC和環狀溶劑EC與LiPF6反應速度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從圖中能夠看到無論是是EC還是DEC都會與LiPF6發生反應,而EC的反應速度要明顯快於DEC,特別是在低溫下這一差距更加明顯。

下圖展示了EC溶劑在不同電解液體系中反應速度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不會產生路易斯酸的體系中EC會更加穩定,而在LiPF6體系中EC的反應最為劇烈。

上述反應產生的CO2在負極表面會自發的發生分解反應,產生草酸鹽、碳酸鹽和CO,而草酸鹽會進一步遷移到正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再次生成CO2(如下式所示),這種循環反應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其中CO2分解為CO和碳酸鹽會引起不可逆的自放電,引起電池的容量不可逆損失和SEI膜的厚度增加,同時CO2的減少還會促進EC的分解和聚合,導致電極表面生成更多的類PEO聚合物,從而導致電池的功率性能下降。

Steven E. Sloop的研究表明,LiPF6會發生分解反應,產生的PF5產物會引起電解液溶劑發生酯交換反應,並催化EC發生開環和聚合反應,產生類PEO的聚合物,並產生CO2。CO2在負極表面發生還原分解反應,產生草酸鹽、碳酸鹽和CO等產物,而草酸鹽會進一步在正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O2,在正負極之間穿梭反應,引起電池的自放電。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The role of Li-ion battery electrolyte reactivity in performance decline and self-discharg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119–121 (2003) 330–337, Steven E. Sloop, John B. Kerr, Kim Kinoshita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如何設計適應60℃高溫環境的鋰離子電池?
    今天我們繼續來介紹在60℃高溫條件下鋰離子電池性能衰降的主要因素和應對方法。高溫會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動力學特性,從而對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高溫也會加劇電極界面副反應。高溫存儲自放電也是困擾鋰離子電池的一大問題,採用LiPF6體系的電解液的電池在高溫存儲的過程中存在CO2的穿梭效應,也就是CO2在負極發生還原生成碳酸鋰,碳酸鋰溶解到電解液中並擴散到正極表面,碳酸鋰在正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生成CO2,如此循環會導致電池在高溫下嚴重的自放電反應。
  • 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及解決策略
    經過多年的研究,Li-S電池的缺陷被逐漸克服,使其在未來的實際應用變成一種可能,但要實現Li-S電池的商業化,仍面臨一些挑戰。其中聚硫化物溶解和擴散所產生的穿梭效應是導致Li-S電池循環壽命降低的主要原因。
  • 鋰離子電池PACK放電容量受哪些因素影響?
    鋰離子電池PACK主要是將電芯經篩選、配組、組包和裝配後進行電性能測試,確定出容量、壓差是否合格的產品。電池串並聯單體之間的一致性是在電池PACK中需要特別考慮的,只有具備良好的容量、荷電狀態、內阻、自放電一致性等才能實現電池組容量的發揮和釋放,若一致性不良會嚴重影響電池組整體性能,甚至會引發過充電或過放電以致造成安全隱患。而良好的配組方案是提高單體一致性的有效途徑。
  • 鋰離子電池自放電,終於有人總結透徹了
    2、金屬雜質類型自放電導致隔膜孔徑堵塞,甚至刺穿隔膜造成局部短路,危及電池安全3、自放電導致電池間SOC差異加大,電池組容量下降由於電池的自放電不一致,導致電池組內電池在儲存後SOC產生差異,電池性能下降
  • 高鎳/矽碳18650鋰離子電池存儲衰降機理分析
    鋰離子電池存儲過程中由於界面副反應的存在,也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內阻的升高,從下圖b我們能夠看到在SoC低於58%時,電池內阻增加了4%,當電池SoC高於58%時電池內阻增加顯著增多,最高增加了6%。而從下圖b展示的正極電壓差分曲線能夠到,正極的容量圍繞著1進行無規律的波動,這也表明在該電池存儲的過程中正極幾乎沒有發生活性物質的損失。為了表徵不同SoC狀態下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速率,作者在這裡引入了自放電電流的概念,可以採用下式進行計算,式中第一項為容量與電壓之間的關係曲線的斜率,第二項為在存儲過程中電壓隨時間變化曲線的斜率,兩者相乘就能夠得到鋰離子電池的自放電電流。
  • 鋰離子電池鼓脹分析
    1.2 過放模擬實驗採用6組電池,每組3隻,以0.5 C、0.1 C、0.01 C、0.001 C分別將電池放電至3、2、1、0.5、0.2、0 V,放電後休眠1 h,再繼續進行後續放電,觀察是否鼓脹產氣,拆解進行SEM、ICP分析;對放電至3與2.5 V的電池進行長期存儲,觀察其是否產氣,測試其低壓下長期存儲電壓內阻的變化情況
  • 18650鋰離子電池的優點 18650鋰離子電池的應用
    大部分鋰離子電池放電不能將空載電壓放到3.2V以下的,否則過度放電會損害電池(一般市場上的鋰離子電池基本都是帶保護板才使用的,因此過度放電還會導致保護板檢測不到電池,從而無法給電池充電)。,一般認為將鋰離子電池的空載電壓充到4.2V就認為電充滿了,電池充電過程中,電池的電壓在3.7V逐漸上升到4.2V,鋰離子電池充電不能將空載電壓充到4.2V以上的,否則也會損害電池,這就是鋰離子電池特殊的地方,一般來講,18650鋰離子電池具有以下的優點。
  • 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什麼會衰減變化?
    總的來說,電解液和電池的正負極之間副反應的發生,以及產生的副產物,都是造成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 四、自放電鋰離子電池在一般情況下,會發生容量損耗現象,這一過程被稱為自放電,分為可逆容量損失和不可逆容量損失。
  • 電池是如何放電?鋰離子電池又具有什麼優勢?帶你了解電池原理
    我們知道電流的產生就是電流的定向流動,失去的這個電子如果通過導線流到另外一個電極,那不就能能夠產生電流,鋰離子電池正是運用這個原理。我們把電池稱為化學電源,它是一個能量轉換的裝置,放電時,電池是將化學能轉變為電能;充電時則是將電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起來。當電池的正、負極用電子導體連接上並加上負載時,電流就會在負載上通過。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鋰離子電池在其後的存儲及使用過程中,負極/電解液界面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其性能的衰減。 1.1.1 SEI膜的增厚/成分變化 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功率性能逐漸降低主要與電極阻抗的增加有關。電極阻抗的升高主要是由SEI膜的增厚及成分和結構的變化引起的 。
  • 導致鋰動力電池自放電的後天因素有哪些?對電池模組有哪些影響?
    1.導致鋰動力電池自放電率的後天因素 在不同的使用環境,應用狀態以及生命階段,鋰動力電池的自放電率也會有所不同。 1)溫度。
  • 解析寧德時代磷酸鐵鋰電池高溫存儲性能衰減原因
    以0.02C小倍率對電池進行充放電,中電池電壓曲線中包含鋰離子嵌入脫出石墨導致的多個平臺,說明0.02C倍率已經為鋰離子嵌入脫出過程中石墨結構的弛豫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可以有效消除極化對循環造成的影響。因此,長期高溫存儲導致的電池容量衰減是不可逆的容量衰減。此外,顯示,電池的直流內阻隨存儲時間延長而增大的幅度並不顯著,這也說明電池內部極化不是導致日曆存儲電池容量不可逆衰減的主要原因。
  • 18650鋰離子電池的用途以及優缺點介紹
    2、壽命長18650鋰離子電池的使用壽命很長,正常使用時循環壽命可達500次以上,是普通電池的兩倍以上。3、安全性能高18650鋰離子電池安全性能高,不爆炸,不燃燒;無毒,無汙染,經過RoHS商標認證;各種安全性能一氣呵成,循環次數大於500次;耐高溫性能好,65度條件下放電效率達100%。為防止電池短路現象,18650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是分開的。
  • 如何表徵鋰離子電池過放導致的銅溶解
    在某些應用中,如軍事或後備能源應用,鋰離子電池可能會出現存儲多年而不使用的情況。如果電池維護不當,自放電、BMS電源需求和寄生負載會導致電池組電壓降低。鋰離子電池有廠家推薦的放電電壓下限要求,對應0%荷電態。如果放電電壓低於該值,電池會就會過放,導致銅集流體溶解,引入安全隱患問題。根據自放電的嚴重程度,電池可能會發生更快的容量衰減或者產生內短路。
  • 一文深度解讀鋰離子電池,深度好文!
    過度放電導致負極碳片層結構出現塌陷,而塌陷會造成充電過程中鋰離子無法插入;過度充電使過多的鋰離子嵌入負極碳結構,而造成其中部分鋰離子再也無法釋放出來。鋰離子電池保持性能最佳的充放電方式為淺充淺放。一般60%DOD是100%DOD條件下循環壽命的2~4倍。03鋰離子電池主要性能指標電池的容量電池的容量有額定容量和實際容量之分。
  • 鋰離子電池BMS保護功能有哪些
    ,那麼你可能並不知道它的一些組成部分,比如它可能含有的鋰離子電池BMS保護功能,那麼接下來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學習鋰離子電池BMS保護功能。   動力鋰離子電池管理系統能有效的對鋰離子電池組進行有效的監控、保護、能量均衡和故障警報,進而提高整個動力鋰電池組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壽命。鋰離子電池由於其工作電壓高、體積小、質量輕、能量密度大、無記憶效應、無汙染、自放電小、循環壽命長等眾多優點而被廣泛使用在各種精密設備上。   當智能電池處於充放電狀態時,檢測到的電流超過3A,在0.2s延時後仍大於3A,則判斷為過流。
  • 低溫對鋰離子電池有什麼影響?
    目前的手機電池一般為鋰離子電池,電池的化學反應速度會受到溫度影響。手機長時間在低溫環境中,會使電池化學反應遲緩,導致電池放電電流變小,降低電池的容量,就可能出現電量用得快、黑屏、死機、觸控螢幕失靈、無法上網等情況。
  • 【深度】一文深度解讀鋰離子電池,深度好文!
    鋰離子電池過度充放電會對正負極造成永久性損壞。過度放電導致負極碳片層結構出現塌陷,而塌陷會造成充電過程中鋰離子無法插入;過度充電使過多的鋰離子嵌入負極碳結構,而造成其中部分鋰離子再也無法釋放出來。鋰離子電池保持性能最佳的充放電方式為淺充淺放。一般60%DOD是100%DOD條件下循環壽命的2~4倍。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鋰離子電池在其後的存儲及使用過程中,負極/電解液界面可能會發生變化導致其性能的衰減。1.1.1 SEI膜的增厚/成分變化電池在使用過程中功率性能逐漸降低主要與電極阻抗的增加有關。電極阻抗的升高主要是由SEI膜的增厚及成分和結構的變化引起的 。
  • 鋰離子電池充放電安全及電池檢測設計
    表1 充電電池比較表   由表1優缺點看來,鎳鎘、鎳氫及鋰離子電池較適合使用在電子產品上;而鋰離子電池無論是在體積、重量及容量(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較優於鎳鎘、鎳氫電池,也無記憶效應的問題,所以鋰離子電池在電子產品使用上似乎方便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