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寵網絡交易威脅野生種群

2021-01-05 騰訊網

作者 |胡珉琦

近年來,爬行動物成為寵物愛好者的新寵。圖片來源:pixabay.com

如今,酷酷的爬行動物深受歡迎,僅在英國,爬寵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狗,成為最受歡迎的寵物。

「和狗不同的是,這些爬寵中有許多並非源自人工繁殖。」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Alice Hughes表示,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只適用於11000多種已知爬行動物中的9%,大量交易未受監管。

近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被描述的同一年就開始交易

人類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帶來的棲息地喪失、環境汙染、生物入侵、氣候變化和非法貿易等因素,導致地球生物多樣性正在快速喪失。

儘管人們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有所增強,但是大量野生動物物種交易存在國際監管空白,野生動物交易的實際規模和被交易物種所受的影響,仍然未知。

這項研究使用自動化網絡搜索,梳理了2000年到2019年的爬行動物網絡交易,之後再將爬行動物網絡零售商的數據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和野生動物服務執法管理信息系統這兩個國際野生動物交易資料庫的數據結合起來。

研究發現有3943種爬行動物物種存在網上交易,約佔所有已知爬行動物物種的36%,其中79%不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監管。更重要的是,約有一半網絡交易的爬行動物個體是從野外捕捉的。

寵物市場受新穎性的驅使,會積極使用新物種描述來定位和捕獲它們。「由於新描述的物種沒能得到立即保護,被捕獲的風險更大。」

Alice Hughes說,「2000年後新描述的物種中,已有超過130種被交易,他們從描述到首次交易的平均時間為8年,更有一些物種在被描述的同一年就開始被交易了!」

目前,歐洲和北美是爬寵的主要消費市場,而威脅熱點主要集中在亞洲,特別是在越南北部,非洲的許多交易物種則被列為數據不足。

改變交易監管方式

一直以來,爬行動物的保護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CITES自1975年生效,它所關注的動物都是比較有顯示度的,只在最近幾年才涵蓋了一些不太知名的物種,比如穿山甲。

CITES會議還強調,如果把大量「低價值」的物種納入公約,監管成本過高。但這也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交易物種在很大程度上未受監控,且是「合法」的。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不能儘快找到應對未受監管但合法交易的有效方法,那麼分布區小的和地方性爬行動物物種可能將是當前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下一批受害者。

Alice Hughes指出,如果要防止這些脆弱物種的滅絕並減少野生動植物病原體和人畜共患疾病的傳播,就必須改變它們的交易方式。

比如,合法貿易可通過一份經核准的可交易物種清單進行管理,該清單應有適當的種群數據,以確保貿易不會對其生存構成重大威脅。

也就是說,通過規範什麼可以而不是什麼不能在國際上交易,從而減少野生爬行動物種群的壓力。這樣,保護未評估的物種成為一種默認設置,新物種將自動受到貿易保護。

《中國科學報》 (2020-10-14 第4版 綜合)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方法如下

點讚+在看 支持一下!

相關焦點

  • 爬寵網絡交易正在威脅野生種群—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中科院版納植物園)副研究員Alice Hughes表示,現行國際貿易法規只適用於11000多種已知爬行動物中的9%,大量交易未受監管。 9月29日,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研究人員與泰國蘇蘭拉裡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在《自然-通訊》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數以千計的爬行動物物種正在受到網絡交易的威脅。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 雙牌發現大型野生喜樹種群
    ,種群數量達50餘株。 9月16日,雙牌日月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植物資源普查工作隊員深入到理家坪原始林區,對野生喜樹古群落進行探訪。理家坪車龍村距雙牌縣城約50公裡,順著理家坪往裡走,植物的種類越來越多。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行進,在日月湖的岸坡上見到了三五成群的野生喜樹古群落。
  • 非洲象種群數量驟降 對野生動植物保護需增強國際合作
    1979年到2016年,非洲象種群數量從130萬頭降至41.5萬頭。  公告說,6月4日至30日,國際刑警組織和世界海關組織展開名為「霹靂彈」的聯合執法行動,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擊野生動植物及木材走私犯罪。國際刑警組織預計,隨著調查工作在全球範圍內持續推進,將會有更多嫌疑人落網。  此外,雖然早在2016年舉行的第17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締約方大會已通過決議,要求各締約方承諾消除非法網絡野生動物犯罪。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野生植物應享有與野生動物同等的保護地位:綠會BASE就《重點野生...
    (八)在《名錄》中應註明物種的趨勢,如種群數量是上升、還是下降等。在趨勢研判中,尤其要考慮到在如今通過網絡和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野生植物物種交易的情況和趨勢。(九)應糾正野保法英文譯名,並大力加強野生植物保護宣傳,亟需加大公眾對於#野生植物保護#的意識提升。賦予植物與動物同等重要的保護地位。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LPI由倫敦動物學學會(ZSL)提出,目前追蹤近21000個種群的物種豐度,包括全球範圍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的數據,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6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2012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相較1970年平均減少了58%。2018年發布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截至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0%。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本報昆明12月14日電  (楊文明、餘湘珺)近年來,雲南省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原標題: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 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封面新聞記者1月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 「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
  • 雲南已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綠會研究室: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外種群升為國家一級,加大長江特...
    近日,動保項目拯救動物表演針對正在公開徵求意見中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提出四項建議,包括建議將大壁虎、大鯢野生種群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增加海馬海龍的保護、繼續新增長江特有種魚類的保護、以及建議將目前未列入《人工繁育國家重點保護水/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物種均應刪去「僅限野外種群
  •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預防網絡野生動物犯罪
    AI意為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為代表的新興網際網路技術,也體現了百度關愛野生動物,反對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的企業社會責任。雙方將依託百度旗下產品制定野生動物保護知識線上傳播方案,並共同探索網際網路科技在野生動物犯罪預防領域的應用,最終實現用科技守護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的願景。野生動物非法貿易是野生動物種群和全球生態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 人工養殖場背後隱藏野生動物交易鏈
    夜鷺是國家保護的具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簡稱「三有動物」),棲息活動於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區的水流附近的大樹上、竹林裡,常見於江浙平原、丘陵地區,在溧陽周邊也大量存在,每年的5月份至8月份是夜鷺的繁殖期,剛剛破殼出生的肥嘟嘟的夜鷺幼鳥,不會飛行,只能待在鳥窩裡面等待大鳥的哺育,這引起獵捕者的注意。
  •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50年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8%
    央視財經(記者譚麗)世界自然基金會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 野生動物網上交易如何監管?官方回應
    市場監管總局網絡交易監督管理司司長梁艾福介紹,大家知道按照野生動物保護的相關法律,之前側重點放在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上,果子狸雖然不在國家重點保護名錄裡,但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最新公布的決定,凡是沒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律禁止食用,不管是不是屬於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當然目錄裡將來都有什麼,還需要下一步不斷地健全和完善。
  • 世界自然基金會支持中國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呼籲升級對穿山甲...
    新冠肺炎和近幾十年世界各地爆發的動物傳播疾病引發的疫情凸顯了各國需要採取刻不容緩的行動提升生態安全,加強野生動物貿易監管,使人們認識到非法及不受監管的野生動物貿易給人類健康帶來的潛在威脅。 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 國際期刊《科學》最新報導:中華鱘野生種群面臨滅絕 未來擔憂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從1981年起就全面禁捕2020年12月4日,發表在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的文章《Chinese sturgeon needs urgent rescue》稱,長江流域中華鱘繁殖種群數量逐年下降,應採取行動予以救助。
  • 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到雷公山保護區督查極小種群項目工作
    近日,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副站長朱驚毅一行3人赴雷公山保護區督查極小種群項目建設工作。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少輝率班子成員陪同。督查組先後實地查看了保護區格頭、貓鼻嶺2處原始極小種群監測系統和指揮中心運行情況,現場查看了極小種群宣傳碑牌、雷公山保護區珍稀瀕危極小種群遷地保護、就地保護、培育保育、扦插繁殖試驗設施設備建設情況,查看了雷公山保護區極小種群植物組培工作情況,現場指導了雷公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工作,並聽取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就極小種群項目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 四川黃龍自然保護區首次拍到野生川金絲猴種群
    近日,四川黃龍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資源保護與科研處組織進行2020年度野生動植物監測第四次日常巡護,在龍滴水保護區監測點多次發現川金絲猴種群活動痕跡和糞便實體,並首次用紅外相機記錄了多張清晰照片。
  • 美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十分猖獗 購物網站參與
    中國網8月4日訊 據英國媒體8月3日報導,雖然美國已對殺害辛巴威「獅王」塞西爾的美國牙醫展開調查,但是美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網上活動仍十分猖獗。如今,對獅子、大象、犀牛以及其他成千上萬的野生動物來說,威脅它們的可能不再是獵人的刀槍,而是像易趣(eBay)和克雷格列表(Craigslist)這樣的購物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