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大幅提升,如今中國更是打開了加速鍵,開啟了與世界深度互動的新階段,從願景到行動,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成為中國貢獻給世界的一份共同發展繁榮的方案。令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拍案叫絕的中國故事,更是每天都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演。中國基建狂魔,不是熱愛建設,而是為了建設而建設。中國太大了,有太多需要建設的地方來維持人們的正常生活。
在今天的中國,1小時都能做什麼?1小時能創造出超百億的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大約1.5億斤糧食,新建近500米高速鐵路,處理約600萬件快遞,往來貨物貿易額超過5億美元,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半日可以往返千裡,千萬億次超算「天河一號」,運算1小時相當於13億人同時計算340年以上。如今的中國速度令世界汗顏。
這不,中國基建再次創造了一項記錄,斥資600億挖空2座大山,就連德國都表示:簡直是反人類操作。這一反人類的操作就是甌飛工程,它的起名意義就是一個騰飛的溫州,該項目的投資達到了600億元,一共分為兩期工程,第一期圍堰面積約13.28萬畝,加起來起步期7萬畝一共20.28萬畝。
該工程是全國單體最大的圍墾工程,圍墾位於甌江與飛雲江之間的灘涂,項目東鄰東海,並連接經濟發達的瑞安及龍灣,解決溫州可用土地極少的局面,推動經濟發展。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單體圍墾項目,溫州甌飛工程總共49萬畝,相當於320平方公裡,是溫州建成區面積的1.64倍。
溫州位於浙江省東南部,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地地形,在溫州,素來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稱呼,可見溫州城市用地緊缺到什麼程度,這也極大的限制了溫州的發展,溫州人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影響,甌飛工程的順利實施,不僅緩解了溫州土地資源緊缺,拉大了城市總體框架,更使溫州從「歐江時代」駛向「東海時代」。
這個超大工程採用修築大壩的方式進行,就是前期把一片海域圍堰起來,然後抽乾水,在打樁澆築,借鑑了港珠澳大橋的部分經驗,以及韓國和荷蘭等國家的先進經驗。接下來找石料填埋就成為一個難題,工程者們就找到了附近的霓嶼島和位於瑞安的鳳凰山作為石料基地,搬空了這一島一山。如今一期圍堰工程順利合攏,如此大的工程,就連德國都表示:簡直是反人類操作。
作為蕭山圍墾工程之後浙江又一個大型圍墾工程,實施甌飛工程的意義十分明顯,其試圖開創浙江沿海海洋利用綜合開發區,在有限的工程資源限制城市發展的背景下,甌飛工程將重新開拓城市發展的主平臺,在漁業和環境的層面上,甌飛工程能極大的緩解甌江和飛雲江的洪水泛濫問題,提高了市區的減災能力,打造甌飛工程形成的漁業養殖區,可以將生態、生活和生產融為一體,屆時擁有新面貌的溫州將呈現給我們無比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