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機由於年代久遠和長時間未曾使用,機殼開裂、元件和鐵架也氧化嚴重,接上電源後調整拉杆天線還能接收4個頻道的電視節目,(室內接收天線受信號幹擾使圖像產生了重影)由於伴音電路的功放管的管腳鏽斷而無伴音,徑更換伴音電路的部分元件後伴音恢復正常。
所有老機器到手上都來個通拆
黑白顯像管
這是不是臺灣柯林頓顯像管
顯像管標籤
顯像管高壓嘴
110度的短管
顯像管電子槍
全部分立元件的主板
穩壓加伴音板,鉚釘焊接面
那個年代D丨Y常用的電路走線
主板
中放通道部分
高壓包部分
變壓器部分,右上四個整流二極體
電源穩壓管部分
編轉線圈
高頻頭
鐵支架
主板背面
主板背面,79年至80年初製作這電路的,應頂著巨大的壓力和不屈不撓的鬥爭才有這樣的成果,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組裝12D1電視機是一個潮流,許多廠商都加入到DIY產品的製造中,當時有成套的12D1電視機電阻、電容和中周買,不難看出這臺機的印刷電路板買的成品印刷版,中周也是買的成套產品,電阻、電容、電晶體等是零星購買的。
變壓器輸出18V,10V
穩壓部分
通電圖像幹擾嚴重
圖像扭曲重影
黑白電視一條鐵到高頻頭輸入口就有信號反應
圖中的機內天線其實就是萬能表筆插在高頻頭輸入口中的,所以接收性能不可能好,(關於天線,有個笑話,老太太說,手不摸看不清楚,掛上一塊肉不就得了)。
伴音板換新元件
高頻頭內部
自製的行推動變壓器
自製的場震蕩變壓器及屏蔽罩
自製的場輸出厄流
鉚釘板9D3 伴音功放及穩壓電路(焊接面)
鉚釘板9D3 伴音功放及穩壓電路
揭下伴音中放屏蔽罩
揭下伴音中放屏蔽罩,近圖,全電晶體電視那時候業餘工具少 調試會不會太難啊
把12D1電視機有問題的地方都進行了維修,更換了一支伴音鑑頻二極體,更換了場幅、場線性可調電,更換了電源濾波電解電容,將機殼起翹的面板用膠水膠牢,最後將機芯裝進機殼,接通電源,用機上的拉杆天線接收圖像清晰
在當年物質極度缺乏的時代,光有熱情是不夠的,還得很多的米才能做成這機器。
電路圖
總結
這款機器當年愛好者仿製的很多,木質機殼音質很好,許多地方賣套件大概260元左右,像管和許多元器件是副品或者處理品,套件方便組裝,自己購買元器件,硬體,可以便宜些,KP12高頻頭自己買硬體裝好像十元左右吧,有AGC控制的。
那個時代過來的愛好者確實是全手工,許多人一起合作,因為許多元器件不好買,一裝就是十幾臺,調試就靠一塊萬用表,不靠儀器,為此上門修理也方便,不會因為沒有儀器修不了,靠儀器的沒有儀器就不會修了,那時練出的水平,今天有了儀器,還是感到有用,二者之間的差異不大,因為是廠產品質量要求統一合乎標準,一般自己收看,有些偏差,不影響,我們不能以現在的眼光看當時的電視,80年那會有臺黑白電視,哪怕是自己組裝的,都是非常高大上了。
電子製作只是七八十年代經歷過的東西,是不值什麼錢的,現在被人們廣泛地稱之為電子垃圾來處理,但40年前的東西真的很值得珍藏,很多人接觸黑白機的時候已經是UPC3片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