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燁
「五一」前夕,三門峽市中心商務區首批7個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其中總投資20億元的義烏國際商貿城項目,將成為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地區體量最大,集市場、商貿物流、金融等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這是三門峽市推動「大商貿」建設的又一大「手筆」。
從連霍高速三門峽東站進入市區,沿澗河一路西行,沿途的三門峽汽車城、金三角建材物流港一派車水馬龍、人氣鼎盛的繁華景象;遠眺市區的商業核心圈和特色商業街區,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巍然矗立,展現出一個現代大氣、魅力四射的商貿新城。
三門峽是一座年輕的城市,服務業發展起步較晚,整體水平不高,在經濟總量中所佔比例低,可以說一直是全市產業結構的「短板」。近年來,三門峽市委、市政府強力實施「大商貿」戰略,提出要緊緊抓住「三縱四橫」大交通網絡形成的歷史機遇,利用三門峽地處豫晉陝三省交界的區位優勢,以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為目標,大力推進區域性商貿中心、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建設。
(一)
以三門峽高鐵南站為中心的中心商務區建設,寄託著三門峽人建設「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夢想。自2011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已同步引進了義烏國際商貿城、名嘉廣場、香港南大洋商貿物流中心等商貿項目。
4月28日,三門峽市中心商務區首批7個項目集中開工,包括陝州大廈、旅遊綜合服務中心、銀行大廈等,計劃總投資53.2億元,建築規模達130.2萬平方米。
5月17日下午,中心商務區建設項目招商會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會展中心舉行。會上共發布有關基礎設施、金融商貿、商務辦公等領域的66個項目,其中交通樞紐指揮中心、亞太綜合體、明珠大廈等20個項目籤約,籤約金額139億元。
按照三門峽「大商貿」發展「十二五」規劃,三門峽中心商務區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成規模」的總體要求,以「拉動兩翼服務金三角」為目標定位,以商務辦公、金融會展、商貿流通、文化娛樂、休閒購物為主,力爭到2014年打造成服務黃河金三角地區的高端服務平臺。
(二)
與中心商務區相對應,在湖濱老城區,以湖濱廣場為中心的商業核心圈建設如火如荼,重點是發展商圈、商場、精品專業街區等傳統商業。隨著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家樂福、華潤萬家、肯德基和七海物流等一批現代商貿流通企業相繼入駐,商貿區域漸成規模,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大中海一天一個樣,天天在長高。」近日,在市區住了40多年的水利水電十一局退休職工馬勝利和老伴每天早晨到湖濱廣場散步,對核心商業圈日新月異的建設速度發出了由衷地感慨。
大中海商業文化廣場是一個在建大型商貿項目,地處湖濱廣場的繁華地段,人氣鼎盛,商機無限,已吸引了丹尼斯、歐凱龍、五星電器、大地院線等知名企業入駐,將帶動投資1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
與此同時,在初具規模的金三角物流園區,3000噸級煤炭物流中心、果品冷鏈、汽車、建材等大型物流、倉儲配送設施正加快建設,已入駐企業18家,黃河金三角物流區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的地位得到確立。
(三)
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大幅提升商貿建設的品質和層次,這是三門峽「大商貿」的一個顯著亮點。商業休閒養生區建設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不同於中心商務區和商業核心圈,該商貿區主要依託沿黃半島、溼地公園和陝縣溫泉等自然生態資源,重點發展商住、餐飲和休閒養生類商貿服務業。
4月11日,備受三門峽市民關注的三門峽天鵝湖國際大酒店正式開業。這個坐落於陝州公園內的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是三門峽市首家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建設的旅遊涉外飯店。
而在陝縣,礦溫泉的深度開發利用也取得實質性進展。5月中旬,一期工程投資2億元的御湯溫泉酒店項目,主體工程已經封頂。計劃投資50億元的宇泰高陽山溫泉度假區項目,系集溫泉養生、休閒度假、商務會議等功能於一體的5A級國家旅遊度假區,目前已完成專家論證、規劃等前期工作,即將進入開發建設階段。
(五)
隨著「大商貿」 的迅猛發展,三門峽城市框架也得以快速拉大,規劃中的三門峽新區呼之欲出。
在商務中心區,隨著基礎設施和首批項目建設的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昔日的荒坡深溝,如今也成了熱鬧的建設工地。即將建成的三門峽海關,與2010年9月掛牌營運的三門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和在此之前落戶三門峽的國家鋁及鋁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共同構成了該市的「大通關」機構,成為該市新的景觀和對外開放的「窗口」。
在湖濱老城區,隨著商業核心圈建設和舊城改造的加快,這裡已成為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的沃土,黃金地段寸土寸金。
三門峽市發改委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正在建設的以三門峽高鐵南站為中心的中心商務區,和湖濱老城區已有的傳統商業、貨運物流,形成了功能各異而又密切聯繫的「大商貿」格局。與此相對應,西部比鄰的陝縣城區和三門峽產業集聚區,則以工業製造見長。這兩大城市板塊,在城市功能上能達到相得益彰,這對於三門峽建設「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十分有利。
(四)
「城」因人而興,「市」因業而旺。三門峽發展「大商貿」建設,不僅匯聚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也使他們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承接先進產業轉移,從而在區域競爭中贏得發展先機。
三門峽「大商貿」的成效,可以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得以體現:在過去的2010年和2011年,三門峽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202.62億元和23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和18.1%,增速居全省前列,並保持持續加速發展的態勢。
三門峽「大商貿」提升城市的影響力、提升城市對外部資金的吸引力,不僅體現在黃河旅遊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去年成功升格為國家級大型節會活動上,也體現在三門峽市商務局提供的一組數字上:
2011年,三門峽市先後組織或參加了三門峽(北京)經濟合作項目推介會、第十七屆中國(三門峽)國際黃河旅遊節暨投資貿易洽談會等19項大型經貿活動,籤約經濟合作項目110個,總投資1053億元,項目履約率更高達89.1%。
當年,三門峽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6家,合同利用外資達3.3億美元,同比增長100%,實際利用外資6.3億美元,同比增長58.5%,絕對值居全省第三位。
當年,全市合同利用省外資金300.8億元,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67億元,同比增長45.9%;在省銀企合作會議上,共有67個項目籤約,總金額177億元;先後與中金、中糧、華能、大唐、國藥、國電等10家中央企業籤訂戰略合作協議,籤約金額207.6億元。
三門峽已成為吸引省內外資金的「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