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半金屬EuB6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2020-12-14 中國科學院

  拓撲半金屬的研究一直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研究之一。根據能帶交叉點的簡併度和形狀,拓撲半金屬材料可以進一步細分為:四度簡併點的狄拉克半金屬,二度簡併點的外爾半金屬和nodal-line半金屬等。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在非磁性材料中發現了大量的拓撲半金屬材料,例如狄拉克半金屬Na3Bi和Cd3As2,外爾半金屬TaAs和nodal-line半金屬Cu3PdN。通過破缺特定的對稱,由對稱性保護的拓撲半金屬態可以轉化為其他拓撲半金屬態或者有能隙的拓撲態,例如,破缺時間反演對稱,狄拉克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破缺鏡面對稱,nodal-line半金屬會轉化成外爾半金屬。儘管磁性體系擁有更加豐富的磁空間群對稱,但探索磁有序和拓撲半金屬之間的關係卻鮮有報導。同時,與「硬磁」材料相比,由於具有較低的磁各向異性能,「軟磁」材料可以通過調節溫度或外場等簡易手段來實現多個不同的磁序態,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理想的途徑來調控體系的磁對稱性和拓撲性質。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志俊、研究員翁紅明和方忠,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戴希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後聶思敏等人合作,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和低能有效模型分析,預言「軟鐵磁」材料EuB6可以通過改變磁矩的取向來實現多種拓撲半金屬態。已有的實驗結果表明,隨著溫度的降低,兩個鐵磁相(磁分別平行001方向和111方向)相繼出現。在鐵磁相變溫度附近,EuB6具有非常豐富的輸運性質,如金屬-絕緣體轉變,大的負磁阻等。計算結果顯示順磁EuB6是本徵半導體,且它的導帶底和價帶頂都在Z點(圖1d),這與已有的實驗結果一致。當考慮鐵磁序後,自旋向上態的能隙減小而自旋向下態的能隙增大,導致了能帶反轉僅僅發生在自旋向上的態(圖1a和1e)。

  考慮自旋-軌道耦合後,非平庸的拓撲不變量χ=1意味著該體系的能隙不能全部打開。根據體系的磁對稱性,該體系可以是nodal-line半金屬(圖1b)或者外爾半金屬(圖1c)。具體而言,當磁矩平行[001]方向,EuB6是由鏡面對稱性Mz保護的nodal-line半金屬(圖2a)。當鐵磁序平行[111]方向,體系的鏡面對稱性都被破缺了,nodal-line打開能隙。但是,三對外爾點被\(T C_{2}^{1\overline{1}0,01 \overline{1}, 10 \overline{1}}\)分別束縛在kx=kyky=kz,和kz=kx平面(圖2b和2c)。當鐵磁序平行[110]方向時,外爾點和nodal-line共存於EuB6(圖2d)。

  除了觀測非平庸的表面態(圖2e-2h),人們在磁性半金屬也可以測量反常霍爾電導。對於磁性外爾半金屬,反常霍爾電導 \(\sigma_{x y}\) 近似等於\(\frac{\Delta k_{Z}^{W}}{2 \pi} \frac{e^{2}}{h}\),其中\(\Delta k_{Z}^{W}\)是投影到z軸的正負外爾點間的距離。EuB6中計算的反常霍爾電導如圖3a和3b所示。此外,如果把EuB6材料製成有限厚度的[111]方向排列的量子阱,可以實現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圖3c和3d)。有意思的是,EuB6薄膜已經在實驗上成功製備,因此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將來有可能在EuB6薄膜上實現。

  該項工作近期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4, 076403 (2020))上。參與該工作合作研究的還包括馬普學會固體化學物理學研究所研究員孫巖和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Fritz B. Prinz。此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王寬誠基金和中科院等的支持。

 

  圖1:(a)鐵磁相下,自旋向上態和自旋向下態具有相反的有效交換劈裂,導致能帶反轉僅發生在自旋向上的態。考慮自旋軌道後,該體系可以成為nodal-line半金屬(b)或者磁性外爾半金屬(c)。(d)順磁EuB6的mBJ能帶結構。(e)不考慮自旋軌道耦合時,鐵磁EuB6的GGA+U能帶結構。

 

  圖2:(a-d)鐵磁EuB6的nodal-line(綠色線)和外爾點(藍色和紅色點分別代表電荷+1和-1)。(e-h)鐵磁EuB6的非平庸表面態。

 

  圖3:(a-b)計算得到的鐵磁EuB6的反常霍爾電導。(c)Z點能量隨著薄膜厚度的演化。(d)量子化的霍爾電導隨著薄膜厚度的演化。

相關焦點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丨物理所入選「率先行動」第一階段...
    今天為大家介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成果進展。量子霍爾效應是整個凝聚態物理領域最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應之一。它是一種典型的宏觀量子效應,是微觀電子世界的量子行為在宏觀尺度上的一個完美體現。
  • 進展|時間反演對稱破缺-磁性Weyl半金屬實驗實現
    能帶計算表明,體系具有單自旋半金屬(half metal)特徵,且在自旋向上的能帶中存在能帶反轉和線性交叉,具有存在外爾費米子的重要條件(圖2)。單晶電輸運測量表明,Co3Sn2S2具有非飽和正磁電阻和低載流子濃度(~1019cm-3),且電子和空穴的濃度相當,屬於補償型半金屬。實驗觀察到了巨大的反常霍爾電導(1130 S/cm)和反常霍爾角(20%),遠超常規的反常霍爾效應材料。
  •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薛其坤和他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夢之隊...
    在零磁場下,當霍爾電阻跳變到約25813歐姆的量子電阻平臺時,這種量子現象就稱為量子反常霍爾效應。130多年前,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先後發現霍爾效應和反常霍爾效應,如今汽車裡的很多傳感器都基於霍爾效應。量子霍爾效應在凝聚態物理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整數量子霍爾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分別於1985年和199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送給世界的禮物,將帶來新的信息新革命
    也就是說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它不依賴於強磁場而由材料本身的自發磁化產生。在零磁場中就可以實現量子霍爾態,更容易應用到人們日常所需的電子器件中。自1988年開始,就不斷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各種方案,然而在實驗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說明量子霍爾效應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之間的關係,我們使用計算機的時候,會遇到計算機發熱、能量損耗、速度變慢等問題。
  • 數據驅動具有負泊松比二維材料及具有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二維材料...
    尋找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原理器件是推動信息化器件進一步發展的關鍵。近年來,二維材料由於僅有單個或幾個原子層厚度,量子效應凸顯,呈現出許多區別於傳統三維材料的新奇物性和卓越性能,有望成為新原理型光、電、磁等器件的核心材料。因此,探索具有優異性能的新型二維功能材料、研究其新奇物性並構築基於二維材料的新原理器件,對二維材料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重磅:首次在零磁場下實現量子反常霍爾絕緣體中的陳數調控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一種無需外加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是微觀尺度下電子的量子行為在宏觀世界裡精確而完美的體現。它不僅可以用來構建多種新奇的拓撲量子物態,也是量子霍爾效應在電子學器件中實際應用的關鍵。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零磁場下具有無耗散的手性導電邊緣態和精確的量子電阻,更有利於實現低能耗電子器件,在物質科學、精密測量和電子器件領域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 物理所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研究中獲進展
    近十幾年來,拓撲絕緣體已經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對於Z2拓撲絕緣體,其拓撲性質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如果將Z2拓撲絕緣體的時間反演對稱性破壞,會形成一類新的拓撲態,即磁性拓撲絕緣體。磁性拓撲絕緣體可以表現出一系列新奇的物理性質,例如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軸子絕緣體等。
  • ...反常霍爾效應|薛其坤|南方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至1999年先後在日本東北大學金屬材料研究所和美國北卡萊羅納州立大學物理系學習和工作。
  • 進展|外爾費米子與鐵磁自旋波共舞
    雖然自由粒子形式的外爾費米子至今未能被實驗確認,但在外爾半金屬中卻能夠實現外爾費米子形式的準粒子,這為研究外爾費米子的行為提供了新的途徑。固體中的外爾費米子準粒子還具有不同於真空中真實粒子的獨特物理性質和新奇現象,譬如費米弧和手性反常導致的磁阻效應、內稟反常霍爾效應、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等。因此,首個非磁性外爾半金屬TaAs家族材料的發現具有重要科學意義,極大地推動了外爾半金屬的研究進展。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課題組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中觀測到量子...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張遠波、王靖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陳仙輝合作團隊首次通過實驗在本徵磁性拓撲絕緣體錳鉍碲(MnBi2Te4)中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研究將為未來本徵材料體系中拓撲物理的研究開闢新思路。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導語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在磁性外爾半金屬中首次提出「自旋軌道極化子」概念
    近幾年,基於過渡金屬的籠目晶格(kagome lattice)化合物是揭示和探索包括幾何阻挫、關聯效應和磁性以及量子電子態的拓撲行為等在內的豐富的物理學性質的一個新穎材料平臺。在這些近層狀堆疊的晶體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原子呈三角形和六邊形在平面內交替排列,形成了獨特的拓撲結構,例如具有狄拉克錐的電子能帶結構特徵和強自旋軌道耦合的平帶特徵等。並且,這些材料表現出鐵磁、反鐵磁以及順磁等豐富的磁性基態。
  • 進展|YFeO/NiO/ YFeO/Pt磁子結中磁子非局域自旋霍爾磁電阻效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韓秀峰研究員課題組,2016年率先在Pt/Y3Fe5O12/Pt這種重金屬(HM)和磁性絕緣體(FMI)構成的垂直磁子異質結HM/FMI/HM中,觀察到了磁子為中介的電流拖拽(MECD)效應。
  • 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課題組在外爾半金屬電磁響應的研究中取得重要...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晏湖根課題組和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施毅課題組在外爾半金屬中發現獨特的電磁響應特性即動態手徵反常。在外加磁場下,該手徵的對稱性會被打破,從而產生手徵反常。嚴格來說,手徵反常描述了相對論費米子在量子化下產生的手徵對稱性破缺。輸運實驗中,在平行電場和磁場下,外爾半金屬系統會產生沿著電磁場方向的手徵磁電流,導致實驗上出現可觀測的負磁阻。目前,該手徵反常效應在諸多外爾半金屬中被觀察到:通過施加靜態的電場和磁場,實現一個方向的靜態電流。
  • 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2021年招生信息
    作為分布於國際知名高校中的20所卡弗裡研究所之一,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致力於成為一所國際性前沿理論科學研究中心。2021年,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擬從應屆本科畢業生中招收若干名直博生,在凝聚態物理理論、高能物理理論,以及相關交叉領域開展學習和研究,攻讀博士學位。 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可提供優質的研究生課程與學習研究氛圍,並為在學研究生提供充足的獎助津貼。
  • /SUB>體系中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等在刪極電壓調控超導電性機理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1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刪極電壓是一種調節量子材料中載流子濃度的有效手段。在拓撲材料中引入載流子實現超導態是探索拓撲超導的可能途徑。理論和實驗表明單層1T'-WTe2可以表現出高溫量子自旋霍爾效應。
  • 南方科技大學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理論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教授盧海舟團隊在三維霍爾效應理論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Theory for the Charge-Density-Wave Mechanism of 3D Quantum Hall Effect」為題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 發表。
  • 深晚報導|薛其坤任南科大校長 系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曾獲...
    薛其坤 據南科大官網11 月 19 日,根據南方科技大學官方網站更新的校領導介紹顯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已經出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原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任期屆滿離任。薛其坤,男,漢族,1962 年 12 月生,山東蒙陰人,1984 年 9 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理學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除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學家、獲 " 諾獎 " 級科研成果這些最為人熟知的標籤外,薛其坤還被稱作 " 量子王國垂釣者 "。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北京量子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謝心澄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院士等專家參加大講堂活動,圍繞量子物態調控、量子計算與模擬技術、量子網絡與量子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分享了量子科技前沿的新進展,研討了量子科技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