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美國正式聲明要退出世衛組織(WHO),這一舉措讓極其渴望加入WHO的臺灣陷入了兩難境地。
7月8日,臺媒《中時電子報》發表題為「不玩了!美國退出WHO,臺灣未來應何去何從」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此舉讓本想藉此次抗疫敲開世界衛生大(WHA)大門的臺灣顯得手足無措。聯合新聞網則提醒說,美國這一決定充滿了政治考量,臺灣不應貿然「選邊站」。
針對美國的退出決定,臺「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8日表態說,這對公衛界、醫療界或政治界影響很大,他們將和「外交部」持續密切觀察,和美國在臺協會(AIT)保持聯繫,了解美國想法和作為,選擇最好的應對方式。
國民黨則出面督促民進黨當局回應此事,稱這對於臺灣爭取有意義參與世衛組織恐有重大影響,民進黨當局不能不表態,或僅如過去所為,虛與委蛇,毫無積極規劃與作為。
國民黨還回顧說,2017年1月,川普政府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讓幾乎已經放棄參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的民進黨當局,面臨尷尬的雙重打擊。結果到現在,民進黨當局仍未與任何排名在前的主要貿易夥伴籤署經濟合作或自由貿易協定,對臺灣經濟發展衝擊甚巨,卻仍未見到民進黨當局的合理解釋。
之後國民黨還四問民進黨當局:在「外交」和國際參與事務上,有沒有依「憲法」及人民所託,以切實可行之法,拓展臺灣國際空間為己任?有沒有真切檢討已經連續4年無法派員列席WHA的失敗原因及究責「行政首長」?有沒有在美國缺席下,繼續爭取有意義參與WHO的備案?或者,有沒有跟隨川普政府切斷與WHO聯繫的可行計劃,而計劃方向又大致為何?
中評社對此發表評論指出,倘若臺灣跟著美國自此不再參與WHO相關活動,其爭取重返世衛大會的努力就都白費了,更遙遙無期;如果不追隨美國行動,則可能被美國視為背叛,隨時可能遭翻臉痛打。無論如何,臺灣方面此後不易再利用參與世衛的話題進行政治操作、「政治抽水」。
同一天,《中時電子報》也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退出的舉動讓臺灣顯得手足無措,臺灣本想藉此次在疫情中良好表現、以及捐贈防疫物資協助抗疫等行動,重新敲開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大門。
文章還說,美國提出退出WHO的確切時間表後,臺灣未來應何去何從,是個無解的難題。且一直來美國除了喊話和影響一些國家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實際上並未給予臺灣太多實際的支援。
聯合新聞網則評論稱,美國此舉的政治動機相當明顯,就是為了年底的總統大選,也為進一步對抗中國大陸,但無論美國是否另立組織,無論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的選情如何,臺灣都不該選邊站。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