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2017年底撰寫的《iPhone再爆「降頻門」——從「電池門」一路走到今天的蘋果一直是這麼光鮮亮麗嗎?》已經過去快三年了
最近看到海外市場有很多國家相關機構針對iPhone降頻門的處理方案已經出臺,梳理完這些處理方案後不由得發出感慨:看來目前是時候做一個階段性總結了。
iPhone的降頻門最早發現在2017年年底,當時在國外reddit論壇已經引起了軒然大波,17年底的國內,我在降頻門的這篇文章中首次引用了國內某技術大牛的實驗數據來解釋這一問題
國內的技術大牛hjj。他藉助手中多臺舊款iPhone,在全新原裝電池和老化電池之間切換測試,最終得到了有力的數據。 結論非常吃驚: 1:舊款iPhone6更換一塊全新原裝電池,即使只剩30%電量,CPU主頻仍然維持在1400MHz(下圖)。此時CPU沒有降頻,iOS系統十分流暢;
2:給iPhone6換回用了三年多的舊電池,電量在70%以上,CPU頻率強行下降到1127MHz(下圖右);
3:還是這塊3年多的電池,iPhone6電量在50%-70%左右,CPU頻率降到了839MHz(上圖左); 4:當電量在36%的時候,降頻到600MHz就下不去了,應該是蘋果設定的最低閾值。此時的iOS系統卡的不要不要的。
最終結論是:正常的原裝電池,對電量和溫度的耐受性都很好。老化的電池,iOS會自動下調CPU頻率,從而導致機器性能變差,致使所謂的「變卡」。 由於iPhone降頻是系統行為,無法預知蘋果對此採用了何種策略。 有許多人反映了換完電池也無法滿血,蘋果背後一定有一種檢測機制導致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蘋果公司最終證實,確實會因為電池老化、寒冷和低電量等原因而放緩iPhone 6、7和SE等多個系列的CPU速度。
蘋果承認後,眾多消費者普遍認為,這誤導了他們以為手機已接近使用壽命,或需要更換電池,認為這種「降頻」行為本質上屬於「計劃性淘汰」策略,即使是無意的,也造成了迫使消費者更換手機的事實。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為此,大量的投訴甚至起訴接踵而來。
在美國,截至2018年初,就有17起針對蘋果的集體訴訟。在法國,消費者權益組織「停止強制報廢」向蘋果刑事起訴。在韓國,則有超過18萬人參與了對蘋果的集體訴訟。全球這數十起集體訴訟的訴訟金額加起來甚至逼近萬億美元,而當時蘋果的市值只有 9000 億美元。
為了安撫消費者傾訴,蘋果承諾降低全球的過保修期iPhone的電池更換價格,該政策截至2018年12月。在中國,更換電池的價格從608元降低到218元。
除此之外,蘋果再無針對全球市場的統一處理政策。
三年過去了,海外市場的各類起訴案件/審查都將接近尾聲,我們倒序來梳理下目前的各地方案都有哪些:
根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同意支付最高5億美元的和解金,與受到「降速門」影響的美國消費者達成和解。他們指控蘋果在推出新型號產品時悄悄放慢了老款iPhone的速度,以誘使消費者購買新手機或替換電池。
這項方案要求蘋果向美國消費者支付每部iPhone 25美元的費用,根據涉及iPhone的數量可以上下調整,最低支出為3.1億美元。和解協議覆蓋了運行iOS 10.2.1或更高版本作業系統的iPhone 6、6 Plus、6s、6s Plus、7、7Plus或SE的美國用戶,以及在2017年12月21日之前運行iOS 11.2或更高版本的iPhone 7和7 Plus的美國用戶。
法庭文件還顯示,蘋果否認對此有不法行為,並且解決了美國全國的案件來避免訴訟的負擔和費用。
在2月8日,法國競爭、消費和反欺詐總局(DGCCRF)得出結論,蘋果未能通知用戶有關舊iPhone的iOS更新可能會降低其設備的運行速度。為此,經巴黎檢察官同意,蘋果同意了為平息刑事指控支付2500萬歐元的罰款,而且還要在其法國官網上發表公告,公開承認自己的誤導性商業行為。
https://www.theverge.com/2020/2/7/21127984/apple-iphone-batterygate-slowdown-batteries-french-finewww.theverge.com
義大利監管機構針對降頻門的總結我覺得很客觀到位,截錄其結論如下:
針對蘋果公司的iPhone 6~iPhone 6 P系列機型,蘋果發布的iOS 10沒有告知用戶需要對電池有更高的要求。蘋果也沒有在推送更新時提前告訴用戶安裝該版本後可能導致關機等,為解決該問題蘋果發布 iOS 10.2.1版。然而該版本推送時同樣沒有告訴用戶會降低設備的響應速度和功能,蘋果沒有提供任何可能的完全恢復措施。儘管蘋果後續以折扣價為用戶提供更換電池服務,但也沒有向用戶解釋如何維護驗證和更換電池的正確方法。
為此義大利反壟斷機構決定在懲罰蘋果降低設備運行速度基礎上再罰款500 萬歐元,合計罰款1,000 萬歐元。
上海市消保委於2018年1月4日向蘋果中國公司和蘋果全球總部分別發出查詢函,要求蘋果公司就四大方面的問題進行回復,並且要求蘋果於1月19 日前給予答覆。
蘋果公司在18日給了具體答覆 ,具體如下:
一是對iOS 10.2.1和iOS11.2等軟體更新可能造成的手機運行速度變慢的原因和現象作了較為詳細的說明;
二是在之前承諾的降低更換電池費用之外,將通過新的軟體更新保障消費者在電池狀況與手機性能調整方面的知情與自主選擇;
三是檢視和改進在告知用戶信息方面的相關做法,包括強化在用戶購買產品之前和軟體更新之前的信息告知。
對於蘋果公司的回覆,上海市消保委作了回應。據《澎湃新聞》報導,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健盛認為, 蘋果公司的答覆以及庫克的公開表態雖然繞,但基本有盡到告知的義務,並且讓消費者有了選擇權。
然後的中國市場就沉寂了下來,似乎沒有人再提出起訴蘋果。
我們按照人口比例算一筆帳,如果按照美國的解決方案,每部iPhone 25美元的費用,根據涉及iPhone的數量可以上下調整,支出範圍3.1-5億。
我們取中位數4億,可得400000000/25=16,000,000部設備
不要覺得很多。要知道iPhone6s累計出貨量就超過一個億
美國2017年人口總數為3.25億,中國是13.90億人
按照人口/設備比例可以計算出,如果按照美國方案賠付中國市場的消費,那麼賠付總額可以高達17億美金,涉及設備數量高達6800W部。
折合人民幣17*6.5=110.5億RMB,每部設備賠償25*6.5=162.5RMB
要知道,當年路人皆知的高通反壟斷案才罰款60.88億元,雖然兩者的案件不能混為一談,但是事實上作為消費者的訴訟目前沒有過億的,目前可確定的「消費者維權最高賠付案」是「賓利車退一賠三最貴賠償案」,賠付額1600w,即便是這樣,最終的最高法判定的結果是不構成欺詐行為,原告消費者自己搭進去20w訴訟費。
老回訴三星的案子直到2020年了還沒結,消費者起訴大公司的路總是波折似無希望的。
不知道在期待什麼,快要忘記的時候突然看到的蘋果海外賠付降頻門事件消費者的報導,困惑夾雜著希望湧上心頭,又很快沉寂了下去。
可能似乎確鑿我忘了消費者的這個名字的釋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