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62所高校「分類比武」 評價模式初步健全有力推進科學治教

2020-12-15 教育信息速報

對大學的評價,國內外各類排名並不鮮見。在上海,經過5年多努力,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類發展體系已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初步健全。

「分類評價的目標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動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昨天,在市教委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全程深度參與的上海高等教育督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明揚說,這不能理解成從「一張榜單」變成「四張榜單」。

四列縱隊怎麼分怎麼評

四列縱隊,怎麼分?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評價體系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目前學術研究型高校有13所,應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有17所,應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與之相對應,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套,均設辦學方向與管理水平、辦學條件與資源、辦學質量與水平、辦學聲譽與特色4個一級指標,辦學方向、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支撐平臺、科研項目、學科專業、創新成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辦學聲譽、辦學特色等二級指標。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三級指標的名稱、權重和內涵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為了立體評估學校發展情況,在數據積累基礎上,評價視野不斷拓展。除原有的綜合評價外,還開展增值評價、效益評價。前者評估學校發展的「加速度」,也就是學校自己和自己比,縱向看各項指標增速;後者則呈現「均量」水平,指在「生均」「師均」「學科均」「專業均」等單位體量下的高校發展數據水平。

哪家整體強哪家增值快

至今,在上海較早開展的高校分類評價已進行3年。哪些高校嶄露頭角?

從綜合評價看,傳統強校綜合實力依然強大。從增值評價看,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公安學院、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等學校,發展勁頭很足,發展成效明顯。從效益評價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特色學校優勢凸顯。

上海海事大學是「效益評價」中領先的高校之一。「對大學來說,辦學定位非常重要,學校在這方面曾有過搖擺。」校長陸靖說,在分類評價體系中,學校將其作為引領,對標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堅持強化海事特色與實力,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調整優化資源投入。據了解,2020年上海海事大學居US News世界大學工科排名第431位,較2018年上升120位。在Scopus排名中,港航物流學科領域連續保持全球第一。該校連續牽頭髮布《南海航行狀況研究報告》,填補南海水域船舶交通研究空白,為南海航行狀況提供科學判斷依據和結論,推動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落滬,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

評價結果推進科學治教

值得一提的是,為使分類評價結果有效轉化為改革發展實踐,逐步加大數據共享力度,每年都會針對政府部門和高校打造不同的研究分析報告。

市教委總督學平輝透露,2020年,針對62所高校提供了每校分析報告。分析報告中不僅有同類型學校間的橫向對比分析,還有學校三年結果的歷年對比分析;不僅有總體情況分析,還有單項指標分析;不僅有分析結論,還有改進建議。通過舉辦沙龍、評選案例,促進高校經驗交流。

評價研究結果已在政府層面得到多方面運用。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遴選的主要依據,就是2018年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結果。每年的市屬高校內涵建設經費分配、高校黨政負責幹部考核、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動態調整,也都與年度結果相關。

「評價結果不會影響日常辦學經費。」薛明揚說,各個領域情況不同,並非一步到位一刀切的硬掛鈎,而是尋求分類評價過程和結果更有力地推進科學治教。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高校辦學質量?分類評價改革 讓上海高校辦學更具「個性」
    如何來評價一所高校的辦學質量?是看學校排名、科研成果還是學生的就業率?為克服高校同質化辦學傾向,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指出,要「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實行分類管理」。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破立並舉健全高校人才評價體系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科研導向和學術成果。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要求「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
  • 「十三五」教育發展大家談|發揮分類評價導向作用 努力建設職業...
    「十三五」期間,為推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特色發展以及科學發展,明確自身定位提高質量,上海實施了高校分類評估。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將62所普通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推動上海高校實現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這個評價「指揮棒」促使學校跳出傳統思維,通過對標實現重新定位,確立發展目標,拉長長板,補齊短板,厚實底板。
  • 科學評價彰顯職業學校辦學價值
    端正選人用人觀,有助於彰顯科學的人才成長觀和教育發展觀、扭轉「重普輕職」的社會心理、撬動「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的片面辦學行為,為建立以品德和能力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目標的人才使用機制奠定基礎。 健全綜合評價但又凸顯增值評價 職業學校的辦學價值需要通過評價而彰顯。
  • 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
    《綱要》對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整體設計。一是強調要科學設計課程思政教學體系。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和育人要求,分別明確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實踐類課程課程思政建設的重點。高校據此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各有側重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二是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 教育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6月5日,據教育部官網最新信息,近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以科學評價推動高校科學技術進步
    ,將全面推動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回歸初心,促進高校積極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結合我校地球科學類優勢學科為主的「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特點,我們將全面梳理我校現有管理辦法,制定適應要求的新文件,全面探索與建立成果和人才的科學評價體系,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一是在科研成果評價方面,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多種表現形式和對應的不同評價標準建設。
  • 教育部發文,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 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
    教育部日前印發《關於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的若干意見》,扭轉高校「唯帽子」傾向,提出不給人才貼「永久牌」標籤、完善人才稱號退出機制、培養支持各類人才等意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人才稱號回歸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 河南計劃遴選約10所高校開展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
    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1月4日,河南省教育廳發布《關於開展河南省高校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建設的通知》,決定遴選10所左右高校開展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改革試點,探索在雙一流、特色骨幹大學、應用型本科分類建設不同類型本科生學業導師制模式,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 強化四個意識 推進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服務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推動高等教育現代化,推進「雙一流」大學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重要保證,高校要強化政治意識、全局意識、法治意識、學習意識,實現高校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強化政治意識。
  • 我國本科高校線上教學的質量狀況、評價及建議
    從提供資源使用情況有效數據的71所高校來看,大部分高校採用的是整體選擇1~2個線上教學平臺,同時輔助選擇線上教學工具等多元化線上教學模式。各校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或教學工具主要包括:騰訊會議、中國大學MOOC、超星、智慧樹、學堂在線、雨課堂、學校平臺、雲班課、釘釘、ZOOM、微信等。調查數據顯示,有64所學校選用騰訊會議、60所學校選用超星、57所學校選用釘釘(如圖1所示)。
  • 科研質量評價,江蘇高校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
    江蘇省教育廳10月下旬出臺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科研評價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於科研人員、科研創新平臺和創新群體、科研項目、科研成果進行分類評價,在減少評審項目數量、改進評價機制、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等領域嘗試改革。
  •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調研推進會發言摘登
    打好課程思政建設組合拳江蘇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廳長 葛道凱近年來,江蘇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深入推動高校有效發揮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育人作用,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取得初步成效。一、把握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強化課程思政統籌推進。一是從宏觀層面,強化整體規劃。制定出臺《關於推進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意見》,推動全市所有高校成立課程思政改革領導小組。二是從中觀層面,完善運行機制。推動各高校建立健全教務部門和教師工作部牽頭負責,院(系)具體負責,人事處、宣傳處等相關部門直接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 「破」「立」結合 打造新時代教育評價體系
    以高等教育為例,其評價機制包括高等學校的分類評價、教育教學評價、學科評價等,而「雙一流」建設、師範院校的師資培養等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發展的重點任務,其發展成效也應作為高等教育領域的重要評價內容。三、推進四個評價,增強教育評價改革的整體性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就是要基於「四個評價」,從整體上創新評價模式、要素和手段。
  • 以評價科學化引領教育現代化
    我們要針對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學生、社會五類主體,充分考慮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三大學段特點,緊盯關鍵環節,抓好貫徹落實,以評價科學化引領教育現代化。緊盯「科學履責」,完善黨政評價。近年來,湖北一方面積極做好國家對省政府履行職責督查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國家重大教育方針政策得到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印發《對市州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方案》,推進市州政府科學履責。
  • 教育部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改革 明確十個「不得」 破除...
    本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吳月)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破除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導向、嚴格底線要求、優化評價方式、加強學風建設、健全長效機制、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
  • 美國高校科學傳播人才培養模式
    美國高校科學傳播人才培養模式 科技與公眾日常生活的關係愈發密切,越來越多的公眾期望參與到有關科學的民主對話中,這意味著對專業科學傳播人才的需求將會增長,他們需要承擔起溝通科學共同體與公眾間對話的任務。高校作為專業化人才培養的重鎮,擔負著培養科學傳播人才的重要任務。
  • 高校熱門學科龍虎榜——計算機這20年全國比武大賽
    ) 參加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比武的高校數,在第一輪學科評估中和化學並列第11(參評高校共31所),在第二輪學科評估中和機械工程並列第1(參評高校共70所),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並列第
  • 短短兩個月,江蘇這所「雙一流」高校全球排名上升62位!
    南京林業大學全球排名上升62位,進入全國進步最快的高校行列。ESI收錄了12000多種學術期刊上發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發表的論文和被引數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已經被全球普遍認可。ESI指標用來評價一所高校(或機構)的科研水平,甚至通過ESI高被引作者來預測諾貝爾獲獎者。我國高校雙一流建設也普遍把ESI進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學科數作為建設目標。
  • 和美國主播辯論的央視主持人劉欣,原來畢業於這所高校!
    她就是與美國主播辯論的劉欣,兩人從約辯開始,就受到了很多人的注意,辯論一事起源於劉欣在一期短視頻中有力的反駁了美國主播翠西裡根對華的經濟戰言論,然後兩人的觀點不一,由此展開了一場理性的討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央視主持人劉欣大方得體,始終保持著理性的邏輯思維能力,讓美國主播再次發出邀請,想再邀劉欣參加節目,並且感謝了劉欣的真知灼見,對其評價很高,那麼我國這位厲害的主持人,到底是什麼學歷背景呢?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劉欣畢業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