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大學的評價,國內外各類排名並不鮮見。在上海,經過5年多努力,面向全部62所高校的分類發展體系已構建形成,各顯所長的高校分類評價模式初步健全。
「分類評價的目標不是排行榜,而在推動高校從『一列縱隊』向『四列縱隊』發展。」昨天,在市教委舉行的相關發布會上,全程深度參與的上海高等教育督導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薛明揚說,這不能理解成從「一張榜單」變成「四張榜單」。
四列縱隊怎麼分怎麼評
四列縱隊,怎麼分?按照人才培養主體功能和承擔科學研究類型等差異性,評價體系將高校劃分為「學術研究、應用研究、應用技術和應用技能」四種類型。其中「學術研究型」高校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應用研究型」高校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型」高校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應用技能型」高校主要培養專科層次的操作性專業技能人才。目前學術研究型高校有13所,應用研究型高校有10所,應用技術型高校有17所,應用技能型高校有22所。
與之相對應,分類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四套,均設辦學方向與管理水平、辦學條件與資源、辦學質量與水平、辦學聲譽與特色4個一級指標,辦學方向、管理水平、師資隊伍、教學資源、支撐平臺、科研項目、學科專業、創新成果、國際交流、社會服務、辦學聲譽、辦學特色等二級指標。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三級指標的名稱、權重和內涵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為了立體評估學校發展情況,在數據積累基礎上,評價視野不斷拓展。除原有的綜合評價外,還開展增值評價、效益評價。前者評估學校發展的「加速度」,也就是學校自己和自己比,縱向看各項指標增速;後者則呈現「均量」水平,指在「生均」「師均」「學科均」「專業均」等單位體量下的高校發展數據水平。
哪家整體強哪家增值快
至今,在上海較早開展的高校分類評價已進行3年。哪些高校嶄露頭角?
從綜合評價看,傳統強校綜合實力依然強大。從增值評價看,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公安學院、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等學校,發展勁頭很足,發展成效明顯。從效益評價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公安學院等特色學校優勢凸顯。
上海海事大學是「效益評價」中領先的高校之一。「對大學來說,辦學定位非常重要,學校在這方面曾有過搖擺。」校長陸靖說,在分類評價體系中,學校將其作為引領,對標應用研究型大學的辦學定位,堅持強化海事特色與實力,採取非對稱趕超戰略,調整優化資源投入。據了解,2020年上海海事大學居US News世界大學工科排名第431位,較2018年上升120位。在Scopus排名中,港航物流學科領域連續保持全球第一。該校連續牽頭髮布《南海航行狀況研究報告》,填補南海水域船舶交通研究空白,為南海航行狀況提供科學判斷依據和結論,推動國際海事組織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落滬,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助力。
評價結果推進科學治教
值得一提的是,為使分類評價結果有效轉化為改革發展實踐,逐步加大數據共享力度,每年都會針對政府部門和高校打造不同的研究分析報告。
市教委總督學平輝透露,2020年,針對62所高校提供了每校分析報告。分析報告中不僅有同類型學校間的橫向對比分析,還有學校三年結果的歷年對比分析;不僅有總體情況分析,還有單項指標分析;不僅有分析結論,還有改進建議。通過舉辦沙龍、評選案例,促進高校經驗交流。
評價研究結果已在政府層面得到多方面運用。上海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遴選的主要依據,就是2018年上海高校分類評價結果。每年的市屬高校內涵建設經費分配、高校黨政負責幹部考核、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動態調整,也都與年度結果相關。
「評價結果不會影響日常辦學經費。」薛明揚說,各個領域情況不同,並非一步到位一刀切的硬掛鈎,而是尋求分類評價過程和結果更有力地推進科學治教。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