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流浪地球》之後,又一部中國科幻電影在院線重磅上映。
近幾年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漸發展和豐富,各種類型片呈現百花齊放的盛況。然而,作為電影工業的集大成者「科幻類型」,卻一直處在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科幻片長期還在探索階段,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和特色。更有甚者,如《長江七號》《從天兒降》《瘋狂的外星人》等片,僅僅只是將科幻作為外衣,來講述一個和類型基本毫無關係的故事,屬於典型的掛羊頭賣狗肉行為。
2017年是中國科幻的一個重要年份,因為有兩部打著科幻旗號的高投資電影紛紛上映。
打響頭炮的就是由楊冪領銜主演的《逆時營救》。該片在設定上運用了科幻界的一個經典元素——時間旅行,這也是歐美眾多類型片屢試不爽的常用招式。在未來世界的營造,故事的邏輯性方面,電影儘可能向其他成功科幻片學習,雖然沒有什麼新鮮感,但可以看到創作者的想法和努力。在科幻中融入親情元素,最後也證明是中國科幻片能夠成功突圍的一個重要手段。可惜的是,電影啟用楊冪主演,不僅演技飽受詬病,連帶口碑都被嚴重拖累,最終影片悄無聲息的收場,沒有激起一絲浪花。
緊接著年底的聖誕檔,成龍大哥也來湊熱鬧,帶來又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機器之血》。如果說楊冪的《逆時營救》只是借鑑了部分影片的概念和元素,那麼這部《機器之血》則是直接赤裸裸的抄襲。影片基本所有的橋段和場面,都可以在之前的電影中找到相似的影子。劇情拖沓,表演幼稚,成龍標誌的喜劇打鬥在該片中也沒有什麼體現,帶來的後果就是影片全方面的崩潰,最後呈現出一個「四不像」的怪胎。
上述兩部作品失敗的原因,在於創作者僅僅只是觀摩很多成功的科幻片,就認為可以直接拿來當做素材使用。沒有對「科幻」兩個字背後承載的意義進行認真的分析和理解,更別說在此基礎上糅合中國自己的東西,使得影片從頭到尾都透出廉價的山寨感,算是兩次不成功的試驗品。
2019年之所以稱為中國科幻片元年,是因為誕生了一部足可以寫進中國影史的裡程碑作品——《流浪地球》。
不同於之前電影的隔靴搔癢,《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劇情上,還是在製作上,都充分體現著一部科幻片應該具有的態度。
當歐美的科幻片還在宣揚個人英雄主義,災難來臨前如何保存實力的時候。中國的科幻片反其道而行,毅然選擇帶著地球去流浪。這種天馬行空的設定,以及外國人無法理解的情愫,背後承載的是中華五千年文化浸潤下的農耕文化和融進每個國人血液的家國情懷。在國人心中,沒有家園,活著就失去了意義,所以他們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他們義無反顧,這種對故土和家鄉的眷戀,只獨屬於中國。
在製作上,《流浪地球》完全按照主流硬科幻的模式來打造。場景、特效無不透出創作者的用心和堅持,即使還無法做出比肩好萊塢頂級特效大片那樣的水準,但該片把所有資金全部花在刀刃上,用特效水平的長足進步,讓觀眾看到和感受到創作者的誠意。
本以為《流浪地球》吹響了中國科幻的集結號,一批後起之秀將沿著前人的腳步繼續前行,沒料到剛邁出第一步的中國科幻電影就被一盤冷水徹底澆醒。
相比《流浪地球》,《上海堡壘》可謂是全方面的倒退。
一、文戲莫名其妙
對於一部科幻片,如何平衡劇情和場面至關重要。
《上海堡壘》在劇情方面不僅毫無亮點,在文戲和武戲之間比例分配更是災難。
影片遵循著大打鬥之後長文戲,小打鬥之後短文戲的套路,努力想展現末世景象下的眾生百態。可是每次文戲的插入總是不合時宜,給人十分奇怪的感覺。對於商業大片來說,文戲除了推進劇情發展,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調劑影片的節奏,可是本片充斥的大量文戲,除了交待電影的故事背景和事情的來龍去脈外,並沒有對影片的觀感進行很好的潤滑。相反,很多無意義的橋段實在沉悶又無聊,刪掉都不影響故事的完整性。
二、武戲調度失敗
文戲不行,如果武戲打的爽最少還可以成為一部合格的商業大片。可是這種最低要求影片也無法滿足。
電影用眼花繚亂的特效堆砌,努力給觀眾製造一種花了很多錢的錯覺。然而,實際上很多場景,如捕獵機器人和無人機大戰等,僅僅只是在進行簡單的複製、粘貼,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建模非常粗糙。捕獵機器人的動作機械而單調,近景鏡頭很少,嚴重削弱了戰爭的代入感,也暴露出影片特效追求場面不在乎細節的缺點,這種呈現方式放在十年前還可以騙騙觀眾,在當今觀眾眼界普遍都提高的情況下,則顯得太過糊弄。
影片的場面調度極其混亂,毫無系統和層次感。外星人的入侵方式更是沒有章法,完全不像高科技種群應該具有的智力水平,使得上海保衛戰更像是一場全靠意淫出來的小孩過家家。
三、感情亂七八糟
嚴格意義來說,電影更像是一部愛情片,科幻只是它的表象。
影片想要刻畫大的時代背景下,江洋和林瀾那種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的無奈,配合末世渲染,讓這場愛情來的更加悲涼。
可是,無序的剪輯讓觀眾看的一臉懵逼。從頭至尾,觀眾只感受到江洋一廂情願的單相思,他和林瀾之間的互動更像是一個大姐姐在教育、愛護著自己的小弟弟,完全沒有愛情的味道。
然而,電影在大戰結束後卻用不斷的回放和細節告訴觀眾,林瀾也愛著江洋。看似製造懸念,實則更像在強行洗白,本來兩個角色就沒有CP感,如果只是簡單的小弟弟幻想還不會讓人覺得太過突兀,現在這種坐實的方式不僅帶不來感動,反而有種吃了隔夜飯的不適感。
四、表演淺顯浮誇
全片除了舒淇的表演在線外,其他人基本都屬於夢遊的狀態。
罪魁禍首就是鹿晗,選擇他完全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決定。不僅氣質和角色完全不搭,也沒有演出一個軍人該有的氣勢和擔當。在考驗演技的幾場重頭戲中,鹿晗總是擺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除了會睜著水汪汪的大眼睛,看不出任何心理的波動和情緒的起伏。其實,演技差不是重點,明知道演不好還硬著頭皮那就真的是個大問題。
不幸的是,這種情況還像疾病一樣持續傳染,使得影片中其他幾位年輕演員也不在狀態,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的表現都極其膚淺,讓觀眾感受不到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真情和實意。
這才是電影最本質的問題,它由始至終都沒有平衡好科幻和愛情的比重,讓影片始終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如果是單純的愛情片或者單純的科幻片可能都會比現在好很多,當所有的硬體和軟體都沒有做好後,影片的失敗已是必然。
《上海堡壘》的教訓提醒著後來者,不是堆砌滿天的機械、外星人艦艇就能夠稱為科幻片。一部電影如果沒有完整的世界觀和充沛的感情,哪怕表面再富麗堂皇,實際就像房子的基礎不牢一樣,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轟然倒塌。中國的科幻片始於2019,希望不要終於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