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日軍眼中的「嬌聲賣國賊」 一生為和平奔走 35歲病逝手術臺上

2020-12-28 小春說歷史

她是日軍眼中的「嬌聲賣國賊」 一生為和平奔走 35歲病逝手術臺上

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有一位年輕的日本姑娘始終站在中國人民一邊,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毫無保留地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在武漢會戰最激烈的時刻,有一個嫻熟甜美的女聲,從江漢關附近的廣播室裡向戰場前線進行日語播音,給參戰的日本官兵以極大的震憾,引起了日軍總部的恐慌。

這位有著甜美嗓音的日語女主播究竟是誰呢?

很長一段時間連日本人自己也搞不清楚,原來她就是國際主義戰士——綠川英子。

綠川英子,1912年出生於日本山梨縣一個富裕的土木工程師家庭,早在少女時代,她就因參加左翼文化運動、從事世界語活動而遭逮捕。

出獄後,她毅然加入日本無產階級世界語者同盟,開展反戰宣傳,並不顧家人反對,堅決和中國留學生劉仁結婚。

1937年4月,是日本侵華戰雲密布之時,她隻身躺在一隻小船的底艙,熬過暗無天日的10天海上生活,秘密潛入了中國。

到中國的頭幾個月,她嬌小的身影就活躍在反戰和平的人流之中,如同海燕搏擊風浪,百靈歌唱陽光。

在上海,她昂首挺胸走在南京路上,參加營救「救國會七君子」的群眾遊行;她日夜奔波,編印《中國怒吼》雜誌,撰寫反對日本侵華,聲援中國人民的文章;在廣州,她參加「國際協會世界語科」的宣傳工作,倡議和平反戰。

可僅僅因為她的日本國籍,誤解和猜忌便像毒蛇一樣纏繞在她的頭上,讓她淚水獨吞,無言以告。

綠川英子和丈夫劉仁

一天深夜,蝸居陋室的她被幾名廣州市的警察以「敵國人民」的名義驅逐出境。

她只好流落香港,在一個小島上與一群難民度過了她一生中物質和精神上最痛苦的四個月生活。

她在等待著,也在抗爭著,冷遇和迫害、困窘和痛苦,沒有澆滅她熱烈的火焰,她時刻渴望著回到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行列裡,公開地、合法地當一名真正的戰士。

郭沫若幫助了她。

1938年6月,在第三廳的要求下,她獲得特許,從那個讓她飽受苦難的小島經廣州來到武漢,在國際宣傳處對日宣傳科做日語反戰廣播工作。

她把心中熾烈的愛憎,化作縷縷情絲,編織在一次又一次的播音之中。

第一天播音,她激動地說:「當我在戰爭第一周年的前夕被允許公開參加中國抗戰之時,我是多麼的喜悅和充滿希望啊!」

每一次播音,她總是那麼飽含深情,特別是講到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犯下的種種罪行時,她往往泣不成聲,淚下如雨!

她用杜鵑啼血般的真摯,呼喚日本士兵良知的回歸:「別錯灑了熱血,你們的敵人不在隔海的這裡!看看布滿憂傷的老人,孱弱無助的兒童,想想你們年邁的父母和天真活潑的弟妹,你們的刺刀哪能在這裡逞顯威風呢!」

「停止殺戮,停止戰爭吧!我親愛的同胞,為了兩國人民!」

綠川英子的廣播受到了世界上熱愛真理、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喜愛。

一位名叫安偶生的朝鮮世界語者,聽了英子的廣播之後,深受感動,寫了一首題為「和平鴿」的詩,獻給這位不曾謀面的「和平鴿」,詩中的一節寫道:

如今你站在麥克風前開始翻譯、播音,

向你的同胞們把真理預言。

你那儘管溫柔的嗓音, 卻足以製造電閃雷鳴。

你句句金玉獻給仍有良知的心靈,

你的聲音是不會白費的,

因為它能將那喝血入迷,製造痛苦的狼心,

打得粉碎,撕得乾淨。

和平的召喚,像排槍炮彈,攪擾得日軍心慌神亂,一些麻木的靈魂在春風細雨之中逐漸復甦。

華中派遣軍某部通信兵堀銳之助,長期收聽綠川英子在武漢和重慶的播音,原來所謂「聖-戰」的說教開始在他心中消解,他在日記中寫道:「重慶廣播,偷偷傾聽,那流暢的日語,心中不能平靜。」

日本軍部對這個用流鶯般聲音「動搖」他們軍心的播音員既惱火又恐懼。

他們四處查詢,後來得知為中國電臺工作的人竟是一個名叫綠川英子的日本女子時,他們盡其所能地用上毒辣的手段,一方面在東京《都新聞》上以頭版頭條、大幅照片等報導:「用流暢的日語對祖國做歪曲廣播的嬌聲賣國賊」;一方面逼迫英子的父親「引咎自殺」。

對此,綠川英子卻是一臉的坦然,心中的和平與正義能讓她冷靜地對待軍閥的瘋狂,她說:「誰願意叫我賣國賊就讓他去叫吧!我對此無所畏懼。」

倒是周總理的關心使綠川英子心潮澎湃,哽咽難語。

總理在看望她時,真誠地說道:「日本帝國主義者把你稱為『嬌聲賣國賊』,其實你是日本人民忠實的好女兒,真正的愛國者。」

綠川英子滿含熱淚地說道:「我願意做中日兩國人民忠實的女兒!」

抗戰勝利後,綠川英子和丈夫到東北開展工作,不幸的是,1947年1月14日,綠川英子由於人工流產手術感染,在佳木斯去世,年僅35歲,3個月後,她的丈夫劉仁也因病去世,東北人民政府將他們安葬在佳木斯烈士公墓。

茫茫四野彌(黮)暗,歷歷群星麗九天。

映雪終嫌光太遠,照書還喜一燈妍。

這是郭沫若在1941年贈給綠川英子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他把綠川英子比作寒夜中一顆閃亮的星,一盞明亮的燈,用自己的光芒照耀著周圍的同志,給予了她很高的讚揚。

中國人民沒有忘記這位朋友,1980年,中共宣傳部追認這位英年早逝的異國女子為「國際主義戰士」,1983年又特意為綠川英子夫婦修建了陵墓和紀念碑。

綠川英子的故事,是殘酷戰爭中難得的一抹溫情,她值得被更多的人了解、敬重。

相關焦點

  • 綠川英子:日本媒體聲討的「嬌聲賣國奴」,總理誇她是真正愛國者
    在香港,我親眼看見一個日本女人被逼瘋了,因為她在前線的兵營裡,目睹自己的丈夫在強暴一名中國婦女……"  這被日本媒體稱為"嬌聲賣國奴"的聲音,隨著電波,穿越千山萬水,傳遍中國大地,傳到日軍的戰壕和軍營,傳進千千萬萬日軍士兵的耳朵,進入他們的腦海,揮之不去。
  • 誰能想到一生以剛正著稱的三朝重臣,最終居然會是賣國賊
    但是在這次條約籤訂中,清政府方面卻出現了一位賣國賊,他收受了沙俄談判團的賄賂,將雍正和清政府談判代表的底牌全部透露給了沙俄代表團,以至於沙俄在這次條約籤訂中獲取了比之前《尼布楚條約》中的更多的利益。 這個出賣清政府的人正是康雍乾三朝重臣,雍正時期的總理大臣馬齊。
  • 侵華日軍林彌一郎,為中國培養四個空軍司令,至今被日本罵賣國賊
    林彌一郎對中國的貢獻完全有資格刻在天魂碑之上,他帶領日軍在東北航校為中國培養了160多位飛行員,其中有23人參加了49年的閱兵,還有四位是空軍司令。林彌一郎於1932年應徵入伍,成為一名航空二等兵。不到三年,林彌一郎就成了戰鬥機飛行員以及飛行教官,然後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受訓。
  • 直系軍閥吳佩孚,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落魄不當賣國賊
    眾所周知,民國時期第一個大軍閥是袁世凱,在他死後,北洋軍閥分裂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大派。而直系中最出名的將領要數吳佩孚了。 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時,48歲的吳佩孚任直軍總司令,把張作霖12萬奉軍擊敗在山海關外,赫赫武功讓吳佩孚聲名鵲起。這個有著"一嘴短短的紅鬍子,長臉高額,鼻相很好"的直系軍閥被當成"中國最強者"。更是 在1924年9月8日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周刊封面的中國人。
  • ·宮崎駿在日本被罵賣國賊,只因他為中國說了這句話,看完辛酸
    在中國宮崎駿這個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大家多多少少都看過他的動漫電影吧,有人說宮崎駿有著讓人難以琢磨的想像力,每個年齡段看他的動漫,都會有不同的收穫與感受,但是動漫大師宮崎駿,在日本卻被罵成「賣國賊」,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了麻醉在手術臺上被叫醒!瑞金醫院為其完成「開掛」的畸胎瘤手術
    而此時有一個聲音響起,他向我伸出手說『你就該到我們這裡來』——我這一生都無法忘記這個瞬間……」小樂在她的微博裡寫道。此時的她,在經歷了3次術前準備後,終於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順利接受了畸胎瘤手術治療。
  • 《建黨偉業》中三個有功於國的「賣國賊」
    片中學生們遊行時慷慨激昂地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針對的正是身陷「二十一條」漩渦之中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1915年袁世凱與日本籤訂「二十一條」喪權辱國,臭名昭著,曹、章、陸三個「親日派」當然難逃干係。頂著「賣國賊」這一沉重的帽子,他們做過的一些好事自然就被遺忘了。
  • 「老而不死是為賊」,是當下35歲+中青年的職業寫照
    「老而不死是為賊」雖然是一句被誤解的儒家經典,但卻反映了現代工業社會下,殘酷的職場甚至人生競爭法則。在資本逐利和不斷融入的年輕人的壓力之下,35歲成為了不少國人職業生命的分水嶺,不但建築、流水線等體力工作,招收人員的標準要求35歲以下,就連運營、管理、銷售以及其他文職工作,也是35歲以上莫入。
  • 日本籍士兵隱居中國35年,從未殺人,卻在用一生為自己贖罪
    山崎宏在一九三七年接到了日本天皇的徵兵命令,日本天皇要求山崎宏去中國參加兩國和平建設。滿心期待去中國參加兩國和平建設的山崎宏到了中國後,看到了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山崎宏意識到自己被日本天皇欺騙了。
  • 日軍的翻譯官,臺兒莊大捷的功臣,晚年病逝,墓碑上僅有六個字
    他是日本軍隊的翻譯官,也是臺兒莊大捷的功臣,晚年病逝時,其墓碑上僅有六個字。此人名叫夏文運,是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的中國人,也是我國最早留學碩士之一。可他身為中國人,為何會成為日軍的翻譯官,又如何成為臺兒莊大捷的功臣?這還要從夏文運遠赴日本求學說起。夏文運出生於遼寧省大連市,他從小就聰慧過人,12歲時就考進了關東州公學堂南金書院高等科。
  • 送別107歲老紅軍王定國:「國」字在她的名字裡,也在她心上
    一生緊跟共產黨,為了信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犧牲;為了解放全中國,不顧個人安危。這是她內心篤信的長徵精神,她相信,長徵的前方就是光明。還記得這位老人嗎?她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老紅軍王定國。堅持走完長徵路1913年,王定國出生在四川省營山縣,20歲入黨,21歲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成為她一生永遠難忘的記憶。王定國曾回憶說,自己是在歌聲中走完長徵的。
  • 一生未娶 志村健病逝兩周前曾見過35年前的戀人 當時他們準備結婚的
    志村動物園》不少粉絲稱呼他為「園長爺爺」。志村健在事業方面可以說風生水起,但在感情方面卻不怎麼成功,因為直到去世他依舊孑然一身。 3月10日也就是志村健病逝前兩周多點,他在當地一檔節目上重逢了35年前的戀人,她的名字叫大瀧裕子現年57歲。
  • 《春天來吧》女星淡島千景病逝 享年87歲
    ,享年87歲。淡島千景在二戰前進入寶冢音樂學校學習,作為寶冢歌劇團的演員表現十分活躍,二戰後她成為電影女星,出演過兩百多部電影作品,她演過知性女子也有性感女子,演過喜劇也有現實作品,是昭和時期代表女星。本月24日是她的生日,可惜她沒能步入88歲就離開了人世。
  • 「鐘聲」與「留言」裡的家國情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新華社南京12月11日電(記者蔣芳、邱冰清)每天12名觀眾敲響13聲「和平大鐘」,每年很多參觀者留言書寫和平寄語,今年以來新徵集2700餘件(套)史料文物……自2014年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年參觀人次達數百萬,留下了海量的參觀數據,也記錄下國人對歷史的珍重
  • 康有為——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老而不死是為賊!
    ,死後諡號「康」,其後人便以康為姓。 以國名為氏 突厥部有康姓,為遊牧民族,西魏時期康姓建立國家,是為康居國。定居河西。漢朝,西域康居派遣王子來到中國,以示臣服。後康居國王子居河西,其後人以國為氏。是為甘肅康姓。
  • 同為賣國者,為何貝當能被人民原諒,而汪精衛卻遺臭萬年?
    然而同為賣國者,法國的貝當得到了人民的原諒,而中國的汪精衛卻為後世所唾罵,被永遠釘在了漢奸的恥辱柱上。亨利·菲利浦·貝當,法國人。他曾在一戰中率領法軍成功阻擊德軍進攻,取得了凡爾登戰役的勝利,這場戰役也成為一戰的轉折點,為法國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基礎。貝當作為當時法軍的總指揮官,在戰後被人奉為法國的民族英雄。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如今在很多地方,依然可以見到日軍當年暴行的痕跡。去年剛剛上映的那部「二十二」,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那段歷史中苦難的縮影。而很多歷史學家、有志人士也在用他們的行動來告誡後世,即便你沒有真正經歷戰爭,也不該忘記。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女性,用自己無可挑剔的努力和勇氣,直面了人類歷史上那一段慘絕人寰的記憶,將南京最痛苦的記憶記錄了下來,而她自己卻停留在了36歲。
  • 老人隱姓埋名70年,開診所救人,結婚35年妻子才知道丈夫身份
    同其他士兵不同的是,山崎宏本人心地善良,以救死扶傷為己任。在戰爭中,他親眼看到日本侵略者將手無寸鐵的中國百姓殺死,一幕幕慘絕人寰的畫面定格在了他的心裡,深深地刺痛了他。在1938年4月,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部隊,獨自一個人開始了流浪生活。
  • 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中國人,落魄不當賣國賊,卻被歷史汙名化
    《時代》周刊,是1923年創辦的新聞周刊,會對國際問題進行報導與評點,由於其巨大的影響力,各國領導人以登上《時代》為榮,我們國家很多領導人也曾登上此周刊。中國第一個登上《時代》周刊的是吳佩孚,被《時代》描述為中國的最強者,可是建國後的《人*日報》,卻將吳佩孚進行醜化,認為其是鎮壓京漢鐵路的劊子手,破壞工人運動等,那麼真實的吳佩孚是怎樣一個人呢?
  • 現代花木蘭:從軍5年多,無人識破女兒身,一生未婚,52歲病逝!
    現代花木蘭:從軍5年多,無人識破女兒身,一生未婚,52歲病逝!現代花木蘭郭俊卿:潛伏軍營5年多,因病暴露女兒身,一生未婚!引語1950年4月,一位19歲的小戰士因勞累過度生病住進了醫院,醫生檢查時發現,這位男性裝扮的小戰士其實是女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