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建設,共同對北京銀行、華夏銀行等文創專營、特色支行進行認定;積極爭取北京市文創銀行落戶東城,增加文化產業金融供給。」12月24日,北京市東城區副區長趙海東在「2020中國文化金融峰會」上談及下一步東城區文化金融工作規劃時表示。
今年8月,國務院發布《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11月北京市制定《關於加快推進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發展的若干措施》,東城區發布《東城區創建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行動計劃》。
趙海東表示,上述政策為文化與金融合作領域的先行先試、引領示範提供了政策支持。下一步,將積極爭取國家部委區域性先行政策和試點項目;推動相關政策落實、落地、落細,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實施,為文化產業發展助力。
對於下一步的工作考慮和安排,趙海東表示,還將:
抓渠道拓展,完善文化投資扶持體系。建立與深交所、上交所等主要資本市場合作機制,設立文化企業上市培育服務基地,共建文化企業新三板研究院。用好文菁「文化+」產業基金,吸引和培育各類文化產業基金在示範區落地,讓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示範區建設發展。
抓機構建設,完善文化信貸風險分擔體系。支持文化金融專營機構建設,共同對北京銀行、華夏銀行等文創專營、特色支行進行認定。積極爭取北京市文創銀行落戶東城,增加文化產業金融供給。發揮風險補償資金作用,形成市區兩級風險補償聯動機制。
抓平臺支撐,完善文化資產定價流轉體系。支持「北京文創板」建設,完善輕資產文化企業的融資渠道,助力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推進隆福寺地區高質量藝術品服務平臺建設,利用首都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立藝術品快速通關及相關倉儲服務的物流支援體系建設。
抓數據整合,完善文化企業信用評級體系。建立文化企業貸款「白名單」管理制度,推進文化企業信用評價結果與銀行信貸、政策扶持掛鈎機制,形成「以信用促融資、以發展強信用」的良性循環。建立科學體現示範區文化與金融合作健康發展的統計監測體系,為示範區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抓品牌提升,促進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創新。辦好中國文化旅遊投融資大會、中國文化金融峰會等品牌活動,搭建政府、行業專家、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常態化活動社群。發揮東城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雙示範」優勢,鼓勵金融機構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實體書店建設等公共文化領域,激活文化資源活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抓營商環境,促進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與市級部門聯動,優化示範區影視類文化企業和遊戲企業文化產品審查流程。落實「文菁人才」計劃,每年引進一批文化領軍人才,在引進落戶、住房保障、醫療服務等提供支持保障。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示範區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設,開展「監管沙盒」文化金融試點項目,壯大各類文化市場主體。
趙海東還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東城區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實現收入894.83億元,佔全市總規模的9.3%,位居全市第三;今年為文化企業提供「文菁計劃」專項扶持,獎勵資金3441.42萬元;文化企業上市獎勵1300萬元,設立1000萬元文化企業風險補償金,為中小微文化企業減免房租9068萬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