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成本分攤的七種方式

2020-12-20 騰訊網

在選擇成本分攤方法中,計算成本分攤比例的重要依據是項目的面積比例,面積選取的不同(例如土地面積佔比、建面面積)導致分攤比例的變動,最終導致項目土地增值稅清算結果有所差異。

所以,如何選擇面積數據來源就說土地成本分攤的核心要素,決定了土地增值稅預繳和清算工作。

這裡給大家梳理了7大類成本分攤方法。

01

面積數據來源

01、修建性詳細規劃圖及相關規劃文件

修建性詳細規劃圖是整體項目規劃最完整最直觀的數據來源,是整體項目的平面規劃圖,有整體項目各方面的面積數據,是未取得最終房產測繪報告前重要的預清算工作計算依據。

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修詳規」中注意觀察一些重要信息,例如是否存在紅線外成本支出、紅線內是否存在多個項目或多個分期項目,是否存在應分配的跨項目或跨期公共配套成本支出等等。

02、房屋建築面積測繪報告

房屋建築面積測繪報告系由當地房管所出具的測繪報告,也是稅局認定的土地增值稅清算建築面積數據來源,包含了清算單位內不同類型開發產品的面積數據,主要關注的是其中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商業、地下車庫及公共配套設施建築面積數據。

房屋建築面積測繪報告包含了清算單位內各類型房產或公共配套設施的建築面積數據;修建性詳細規劃圖及相關規劃文件則是針對整體項目從總體到局部各方面規劃面積數據的直觀數據來源,對於整體項目的開發情況了解和掌握十分重要。二者均系土地增值稅清算面積數據來源

在確定面積數據的同時,為保證最終使用的分攤方法對企業最合理、最有利,這些方法,在具體運用的時採取全排列(有可能的話)的方式逐一排查,選擇一種最適合本企業的分攤方法。

#比如:某項目採取建築面積法和層高係數法,土地增值稅稅負最低,其他項目就不一定。要看商業和住宅的建築面積比例以及建造成本的差異等等因素。

02

分攤方法

01、佔地面積法

定義:佔地面積法,指按已動工開發成本對象佔地面積佔開發用地總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

分配:

1. 一次性開發的,按某一成本對象佔地面積佔總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

2. 分期開發的,首先按照本期全部成本對象佔地面積佔開發用地總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然後再按某一成本對象佔地面積佔期內全部成本對象佔地總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

適用範圍:

對佔地相對獨立的不同類型房地產,或成片受讓土地使用權後,分期分批開發、轉讓房地產的,應按分期開發項目佔地面積佔該成片受讓土地總佔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分攤。

屬於多個清算單位共同發生的扣除項目金額,原則上按建築面積法分攤,如無法按建築面積法分攤,應按佔地面積法分攤或稅務機關確認的其他合理方法分攤。

土地成本分攤方法為不同清算單位按佔地面積法;

土地成本分攤基本原則:分期開發,可以按佔地面積分攤。

對佔地相對獨立的不同類型房地產,可以按該類型房地產佔地面積佔該項目房地產總佔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分攤土地成本。

詳解:

1.對於同一建築物中包含不同類型房地產的,應當首先確定該建築物佔地的總土地成本,然後根據該建築物中某一類型房地產建築面積佔該建築物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分攤土地成本:

a.普通住宅應分攤的土地成本=∑(每棟可轉讓建築物普通住宅建築面積÷每棟建築物可售建築面積×每棟建築物應分攤的土地成本)

b.非普通住宅應分攤的土地成本=∑(每棟房地產非普通住宅建築面積÷每棟房地產可售建築面積×每棟房地產應分攤的土地成本)

c.其他類型項目應分攤的土地成本=∑(每棟房地產其他類型項目建築面積÷每棟房地產可售建築面積×每棟房地產應分攤的土地成本)

2.土地成本首先按可轉讓建築物佔地面積佔可轉讓建築物佔地總面積的比例計算分攤;同一建築物中包含不同類型房地產的,再按照各類型房地產建築面積計算分攤。

3.佔地總面積為可轉讓地上建築物佔地面積之和,不包括道路、綠化等公共設施用地面積。對於獨立佔地的不同類型房地產。

4.對於裙樓土地成本的分攤,裙樓與主樓為同一基礎(即基礎對裙樓和主樓均有承重作用)的,則裙樓和主樓應作為同一建築物計算分攤;裙樓與主樓各有獨立基礎的應作為獨立佔地的建築物計算分攤。

02、建築面積法

定義:

建築面積法是指按已動工開發成本對象建築面積佔開發用地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即按照房地產建築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分攤。

分配:

1.一次性開發的,按某一成本對象建築面積佔全部成本對象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根據本期開發的建築面積佔總建築面積的比例計算本期開發項目的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

2.分期開發的,首先按期內成本對象建築面積佔開發用地計劃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然後再按某一成本對象建築面積佔期內成本對象總建築面積的比例進行分配。

3.同一清算單位發生的扣除項目金額,原則上應按建築面積法分攤。對於納稅人能夠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單獨籤訂合同並獨立結算的成本,可按直接成本法歸集。

對同一項目裡不同類型的建築物土地成本是按照建築面積分攤的。同一清算單位不同類型按建築面積法。

建築面積法是地產項目成本分攤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其他成本分攤方法均以建築面積法為基礎衍生出來的。

分攤步驟

第一步、先將佔地相對獨立(一般是指有道路、圍牆等分隔)的不同類型房地產,按該類型房地產實際佔地面積佔該項目房地產總佔地面積的比例計算分攤土地成本。

第二歩、對於剩餘混建的不同類型房地產,應當首先確定混建房屋佔地的總土地成本,然後根據混建房屋中某一類型房地產建築面積佔該項目混建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分攤土地成本。

03、層高係數法

定義:

層高係數法是以標準層高為基準(基數為1),按其他房產的層高計算出係數,作為各房產分配承擔成本的總係數。即利用層高係數來均衡分攤由於層高不一樣而影響的建築成本。

為什麼會有層高係數法?

因為在一些項目中,在同一棟建築物內存在不同業態,而這種業態的層高不同,所發生的直接建造成本,比如材料、人工也會明顯不同。實務中最典型的情況是底商+住宅模式,底商一般在4.5-6米之間,而住宅一般在3米左右,傳統的建築面積分攤方法沒有考慮這種不同層高對開發成本的影響,採用一刀切的方法進行分攤,體現不了這種成本差異,實質上是有失客觀的,而層高係數法恰好可以彌補這種不足。

適用範圍:

房地產開發企業同一項目中包含不同類型房地產的,其房地產開發成本可採取層高係數計算分配辦法。

爭議焦點:

層高係數法有一個假設前提,就是層高與成本之間是線性比例關係,在六大成本類型中,只有建安成本的這種線性關係比較明顯,其他成本與層高的這種線性關係並不突出。由於在國家總局層面上沒有明確是否認可層高係數法,地方稅務局有明確支持的,也有將層高係數排除在外,這種差異在實務中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因此,企業在選擇層高係數法進行成本分攤時,需要統籌考慮項目定位、商住比例等因素,做出適合企業的決策。同時,由於各地稅務機關對層高係數法這一分攤方法認識不統一,應以稅務機關規定為準,當地稅務機關有規定的應按規定執行,沒有規定的可以與主管稅務機關溝通,爭取主管稅務機關的認可,以避免產生稅收爭議。

地方規定:

04、直接成本法

定義:

沿用國稅發【2009】31文件第二十九條的解釋:

直接成本法,指按期內某一成本對象的直接開發成本佔期內全部成本對象直接開發成本的比例進行分配。

企業開發、建造的開發產品應按製造成本法進行計算與核算。其中,應計入開發產品成本中的費用屬於直接成本和能夠分清成本對象的間接成本,直接計入成本對象,共同成本和不能分清負擔對象的間接成本,應按受益的原則和配比的原則分配至各成本對象。

綜上,簡單理解為可以直接歸屬於計稅成本對象的,直接歸集,不必採取建築面積法、佔地面積法等。

#舉個例子,在某商住一體的建築主體中

1、商業外牆砌大理石牆磚(玻璃幕牆),住宅外牆粉刷塗料,因此大理石外牆(玻璃幕牆)成本直接歸屬於商業,住宅粉刷成本歸屬於住宅;

2、一個立項,建造一幢樓,商業銀行專項貸款1000萬元,年利率10%。由此產生的利息直接歸屬該項目,不用採取其他成本分攤方法。

05、預算造價法

定義:

預算造價法指按期內某一成本對象預算造價佔期內全部成本對象預算造價的比例進行分配。

提示:

預算造價法分攤利息成本時,注意時間節點。即利息資本化時間的起點和終點,要分段計算,登載明細帳。

預算造價法還有其他適用情況,如:

將要支付還沒有支付的拆遷補償費;未建設或者未竣工決算的公配、基礎設施等。

在房地產開發企業在進行成本分攤時,一定要根據項目情況本身來確定分攤方法,有的可能用一種,也有可能用多種,還是那句話:做好分析、遵從稅法、有利企業、靈活運用。

06、售價比率法

定義

售價比率法是以房屋單位售價為基礎計算分攤開發房屋土地成本的方法。一般而言,房屋售價的高低,除取決於房屋結構外,更主要是取決於房屋的地理位置,同樣結構的房屋,門面房售價高於住宅房。售價比率法一般實踐中運用較少,此處就不再詳述。

07、地方自創分攤方法

部分省市創新了其他成本分攤方法,該方法屬於地域性政策,實際操作中需要積極和當地稅務機關協調與溝通。例如銀川的成本加成法、江西的銷售收入比例法、南通的售價係數法

#例如江西的銷售收入比例法

贛地稅發[2008]76號,納稅人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地價款和按國家統一規定交納的有關費用及土地徵用和拆遷補償費,分別按納稅人取得的普通住宅、其他類型的房地產的銷售收入進行分攤。

從文件中可以看出:土地成本按照收入比例進行分割,會形成「商住一體」的商業部分和住宅部分「樓面地價」不一樣;別墅與住宅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別墅土地成本偏低,從而影響土地增值稅真實稅負。採取佔地面積法還是比較客觀的。

下圖對成本分攤方法及案例進行歸集梳理,供大家參考借鑑。

03

分攤方法選擇要領

01、土地成本

先橫向,再縱向。採取佔地面積法分割,分割之後採取建築面積法分攤土地成本,然後綜合「樓面地價」。

土地成本,指為取得土地開發使用權而發生的各項費用,主要包括土地出讓金、大市政配套費、契稅、土地閒置費、土地變更用途和超面積補交的地價及相關稅費、拆遷補償支出、回遷房建造支出、農作物補償費等。

國家稅收政策規定,土地成本,一般按佔地面積法進行分配,如果確需結合其他方法進行分配的,應商稅務機關同意。而地方省市稅務機關為了防止企業通過自由選擇分攤方法操縱避稅空間,常對房企土地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給予限制。

有的地方規定同一清算單位內土地成本分攤只能採用建築面積法,有的地方允許土地成本採取層高係數法分攤等等。各地規定不一而足、五花八門,採用不同的分攤方法,所計徵的土地增值稅稅額存在明顯差異。

02、建造成本

個性化的成本直接歸集;共同的成本,按照建築面積法分攤,同時考慮層高因素。

例如:可以直接歸屬於商業或者住宅部分的按照直接成本法歸集(如玻璃幕牆),屬於共同成本部分(如基礎設施)按照建築面積法分攤,並考慮層高係數法的使用。

03、合理劃分期間費用和開發間接費

土地增值稅清算時,當不能準確劃分管理費用和「開發成本---開發間接費」,發生的「開發間接費」有可能被認定為土地增值稅流程當中的「開發費用」,從而影響扣除以及加計扣除,導致納稅人稅負增加。

04、公共配套設施費

公共配套設備費的分攤,應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確認分攤方法。如果全部歸全體業主共有或全部用於非營利性社會公共事業,不可售建築面積分攤的成本為0,可售建築面積負擔全部配套設備費。如果只是部分歸全體業主共有或部分用於非營利性社會公共事業,不可售建築面積就應按比例分攤配套設施費,可售建築面積只負擔部分配套設備費。

#一個例子:企業同一地塊分期開發(此情況下土地增值稅需分期清算),一期小高層和高層,二期為別墅,如果按建築面積分攤土地成本,測算後小高層和高層土地增值稅適用稅率30%,別墅土地增值稅適用稅率50%,即不同物業的土地增值稅存在稅率差,那麼此時納稅人可以按31號三十條規定按「佔地面積法進行分配」土地成本,增加別墅土地成本,以此達到減少土地增值稅稅負的效果。

04

小結

土地成本佔房地產項目開發成本30%左右,佔比最大,是最主要的成本項目。因此,房企應當重視開發項目土地成本分攤核算,正確履行納稅義務,防控土地成本分攤不當的稅務風險。

由於財政部、國稅總局對於地價的分配方法,沒有限定某一種方法,但要求「合理、合規」。部分省市稅務機關對土地增值稅清算時土地成本的分攤方法也給予了選擇的空間,且有進一步寬鬆的趨勢。

由此可見,只要是合理的方法企業都可以採用。並就土地成本分攤相關事項保持與主管稅務機關的有效溝通。在選擇成本分攤方法時要遵循稅法併合理比較,擇優選擇對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的成本分攤方法。

相關焦點

  • 乾貨,土地成本分攤的七種方式
    在選擇成本分攤方法中,計算成本分攤比例的重要依據是項目的面積比例,面積選取的不同(例如土地面積佔比、建面面積)導致分攤比例的變動,最終導致項目土地增值稅清算結果有所差異。 所以,如何選擇面積數據來源就說土地成本分攤的核心要素,決定了土地增值稅預繳和清算工作。
  • 土地成本分攤並不難,七種方式全面解決
    在選擇成本分攤方法中,計算成本分攤比例的重要依據是項目的面積比例,面積選取的不同(例如土地面積佔比、建面面積)導致分攤比例的變動,最終導致項目土地增值稅清算結果有所差異。 所以,如何選擇面積數據來源就說土地成本分攤的核心要素,決定了土地增值稅預繳和清算工作。
  • 廣州稅局:土地增值稅清算中車位分攤成本計算問題
    土地增值稅清算,車位分攤成本計算問題 問:在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時,若使用建築面積計算車位應分攤的開發成本若使用套內面積計算車位應分攤的開發成本,此時車位是盈利的。因此使用建築面積計算車位應分攤的的開發成本是否不合理?是否應使用臺內面積計算車位的開發成本?
  • 土增收入和土地成本確認?產權車位是否分攤地價?股東分紅籌劃等熱點
    為方便納稅人,簡化土地增值稅預徵稅款計算,房地產開發企業採取預收款方式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的,可按照以下方法計算土地增值稅預徵計徵依據: 土地增值稅預徵的計徵依據=預收款-應預繳增值稅稅款」 在土地增值稅清算時,產權車位是否分攤地價?
  • 房地產企業財稅管理中的關鍵成本分攤技巧
    房地產企業的成本核算類別多,歷時長,情況複雜,加之成本的核算與結轉對於各個稅種影響巨大,成本核算成為企業財稅管理中的難點和焦點問題。 房地產企業成本核算包括成本對象設置、成本的歸集核算、完工標準的確認、共同成本的分攤以及成本的結轉等多個重要環節。今天跟大家聊聊其中較為複雜的成本分攤技巧。
  • 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成本列支的稽查重點
    為了防止土地增值稅流失,稅務機關重點稽查土地增值稅成本列支項目:未按照開發項目正確分攤拆遷補償(安置)房成本,實踐調研發現,房地產企業多個開發項目共同發生的拆遷補償(安置)房成本,沒有按照開發項目正確分攤,從而導致先開發的項目少繳納土地增值稅,後開發的項目多繳納土地增值稅,沒有按照土地增值稅的納稅義務時間繳納稅款。
  • 實現清算口徑下收入與成本的均衡配比,實用技巧土地增值稅規劃!
    在房地產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時,對於共同的成本費用如何分攤到各房地產項目中,或者同一期開發項目中的不同業態產品發生的共同成本費用,如何分攤到各業態產品中,一般有佔地面積法、建築面積法、直接成本法、工程造價法、層高係數面積法。這些成本分攤方法的運用,計算出的土地增值稅稅負差異較大。因此,選擇選擇繳稅最少的共同成本費用的分攤方法可以實現節稅的目的。
  • 長沙這個小區規劃中的車位已納入土地使用權分攤面積
    長沙中院的二審判決書顯示,業委會的上訴意見認為,地面停車位佔用的面積已經被全體業主分攤,因此權益應當屬於全體業主共同享有。他們認為,一審混淆了房屋建築面積分攤與國有土地使用權分攤的概念。本案所涉及停車位是地面停車位,不能成為享有專有權的專有部分,不能辦理產權登記,其本質上屬於土地使用權。
  • 產權車位是否分攤地價?
    ,有產權的地下車位是否分攤土地成本? (2)廣東省內,還有哪些地市,在計算土地增值稅時,有產權車位要求分攤土地成本?您提交的網上留言諮詢已收悉,現答覆如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關於發布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公告2019年第5號) 及其解讀規定,同一清算單位內發生的成本、費用,能按照受益對象直接歸集的,按照直接成本法計入相應房地產類型扣除;不能按照受益對象直接歸集的成本、費用,原則上按照不同類型房地產可售建築面積比例計算分攤;對佔地相對獨立的不同類型房地產
  • 農發行成本分攤和多維盈利分析系統上線
    近日,農發行成本分攤和多維盈利分析系統上線。該系統是落實總行黨委「八大改革、四大工程」重大部署的實際行動,是推進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標誌著農發行帳戶級全收入、全成本的價值管理平臺基本建成,農發行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再上新臺階。
  • 融和科技正式發布基於Hadoop架構的成本分攤系統
    據悉,這是一套基於Hadoop架構打造的實用性、擴展性、性能、安全性都極高的成本管理系統,可全面提供成本、動因、流程、決策、分析、入帳全生命周期管理,幫助企業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隨著國內企業精細化管理的逐步推進,分攤到部門、到產品的費用數據已經不能滿足要求,同時分攤流程的深化,中間結果數據也會呈幾何積數增長,會是原始單據的幾十至100倍。傳統架構已經不能滿足這樣海量數據需求。
  • 土地價值計徵房產稅的幾個注意事項
    但在實務中,對於劃撥的土地價值確認、建成與未建成房產土地分攤、不需要繳納房產稅的構築物所佔用的土地價值是否可扣除等問題,這些對於正確計算應繳納房產稅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價款、開發土地發生的成本費用等。
  • 土地使用權的攤銷年限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計算?
    攤銷法是一種會計處理方法,即對除固定資產以外的可長期使用的經營性資產,按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與固定資產折舊法相似。攤銷費計入管理費用,使當期利潤減少,但對經營現金流量無影響。一般攤銷資產,如大型軟體、開辦費等無形資產,它們能在較長時間內對公司的經營和收入作出貢獻,因此其購買成本也應分攤至合理的年份。
  • 兩種土地增值稅預繳計算方式差異大
    一、第一種計算方式預繳土地增值稅=不含增值稅收入*土地增值稅預徵率增值稅採用一般計稅方法:預收款/(1+9%)*土地增值稅預徵率=0.9174預收款*土地增值稅預徵率需要注意的是,對於一般計稅的項目來說,
  • 「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的人力成本核算方式和詳細的算法探討
    項目成本管理系統的核心功能,一般包含項目立項、項目預算數據導入、計劃成本管理、WBS分解管理、進度計劃管理、合同管理、費用報銷、預警提醒,成本核算、項目利潤統計分析等功能。其作用如下:1.通過數位化手段可以隨時核算「項目人力成本投入,費用開銷和管理費用分攤等費用」,實現項目成本預測,計劃,控制,調整,分析,核算,考核的全過程管理;2.通過成本核算及分析,減少無效的人力投入或支出,降低成本;3.方便領導層能夠及時掌握成本信息,從而做出正確決策。4.優化投入與產出比,不斷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 房地產企業的成本財稅管理風險與解決方案
    由於過戶中土地管理部門關注的是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和契稅三個重要稅種,承受方至少要將這三個稅如何交計算清楚,避免出現預判不足的重大失誤; 第二,承擔的稅費如何計入成本?承受方如果願意承擔稅費固然沒問題,但仍需考慮這部分稅款如何計入土地成本?如果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在土地價款外承擔稅款,企業將無法列支成本,造成新的損失。通常建議將稅款倒算計入土地交易總價款。
  • 2020廣東省土地增值稅實務問題彙編
    答:您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交測算資料同時填寫《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增值稅預徵率調整審核表》,由主管稅務機關設定預徵率後,就可以開始預繳土地增值稅,帶上預售證以及相關成本資料等。 6、在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時,若使用建築面積計算車位應分攤的開發成本,此時會導致車位是虧損銷售的。若使用套內面積計算車位應分攤的開發成本,此時車位是盈利的。
  • 土地增值稅清算籌劃|項目的規劃設計涉及的土地增值稅籌劃問題
    具體的規劃如下:當項目一期已符合土地增值稅清算條件,按照下述的政策,企業應當按要求對一期項目土地增值稅自行清算。這個時候問題來了,假設清算時點二期的公共配套尚未動工,根據上述的政策規定,公共配套發生的成本不能採用預提方式通過可售建築面積佔比在一期和二期中分攤,那麼公共配套成本將全部留在二期項目中扣除,在一期的增值率高於二期增值率的情況下,公共配套全部放在二期扣除,有可能使得一期的稅率發生跳檔,從而使得企業整體的土增稅清算金額增加。
  • 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的稅務籌劃及案例分享
    由於開發當時土地成本較低,如果按查帳徵收方式進行清算,需要補稅近1000萬元。於是,甲公司故意隱瞞相關資料,以造成資料缺失的假象,從而採用核定徵收方式進行清算,在清算申報環節無需補稅。主管稅務機關通過向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函調等方式,獲得了整個項目開發必備的核心資料後,要求甲公司按照查帳徵收方式進行清算。最終,該項目需補稅近1000萬元。
  • ...截至土地增值稅清算日尚未付款的部分是否可以作為土地增值稅的...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應發<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規程>的通知》(國稅發[2009]91號)第21條規定,審核扣除項目是否符號下列要求:(1)在土地增值稅清算中,計算扣除項目金額時,其實際發生的支出應當取得但未取得合法憑據的不得扣除。(2)扣除項目金額中所歸集的各項成本和費用,必須是實際發生的。(3)扣除項目金額應當準確地在各扣除項目中分別歸集,不得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