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所等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

2020-12-24 瀟湘晨報

晶界作為材料中廣泛存在的重要缺陷,它的結構和行為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多晶材料的物理、化學和力學性能。晶界結構和行為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學的研究焦點之一。雖然透射電子顯微技術的發展已將材料研究推進到亞埃尺度,但是由於晶界結構本身的複雜性以及傳統透射電鏡二維投影成像模式的限制,人們對實際晶體材料中的晶界結構的認知極其有限。因此,從實驗上實現晶界三維原子結構成像對深入認識晶界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傳統透射電子顯微技術(包括透射成像或掃描透射成像)可以對百納米厚度的樣品進行形貌和原子結構的投影成像。儘管像差校正技術已將透射電鏡的解析度提高到亞埃尺度,但二維投影包含的有限性信息極易使人們對材料真實三維結構的認識產生偏差甚至誤解。因此,通過三維成像直接從納米,甚至原子尺度解析材料的三維結構變得尤為重要。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ElectronTomography)是電子顯微術與計算機圖像處理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新技術。近年來,隨著電子顯微鏡、計算機技術和圖像處理算法的發展,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在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材料結構與缺陷研究部杜奎課題組與合作者實現了原子解析度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並解析了金屬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包括大角的結構單元型晶界和小角的位錯型晶界。相關研究結果以Three-Dimensional Atomic Structure of Grain Boundaries Resolved by Atomic-Resolution Electron Tomography為題,發表在Matter上。

與傳統研究中普遍認為的晶界具有一維平移周期性不同,該研究表明實際晶體材料中大角晶界的結構單元在三維空間不具有平移周期性。晶界原子配位數分析與曲率分布表明大角晶界的結構單元分布、晶界局部曲率有關。小角晶界的三維重構結果表明晶界位錯形成了大量割階和扭折。三維原子尺度對割階和扭折直接成像從實驗上證實了此前理論上提出的位錯割階和扭折模型。基於晶界原子坐標,可以同時獲得晶界的晶體學信息與三維原子結構,由此可全面解析晶界結構信息。通過電子層析三維重構技術獲得的晶界三維原子結構,為後續晶界實驗研究與計算模擬提供了重要參考,並推動晶界結構與行為、晶界-位錯交互作用的研究。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圖1.雙晶及多晶金屬的原子解析度電子層析三維重構

圖2.大角晶界(結構單元型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晶界原子配位數與結構單元組態分析

圖3.小角晶界(位錯型晶界)的三維原子結構、晶界位錯的扭折和割階組態及行為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浙大《Nature》子刊新思路:晶界調控金屬納米結構循環變形行為
    導讀: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晶界調控實現金屬納米結構可控循環變形的新思路,系統闡釋了金屬納米結構在循環剪切過程中通過小角度晶界分解和晶界位錯協同運動而實現可逆塑性變形的獨特行為。這種「自下而上」的納米材料設計新思路,為微納結構材料的結構設計和損傷控制提供依據。上述發現系統闡明了界面結構設計在微納結構材料性能調控中的重要意義。
  • MIT利用新方法設計金屬合金 進一步探討晶界結構
    (圖片來源:phys.org)當兩種金屬混合在一起時,再生金屬的原子可能沿晶界聚集,也可能通過晶粒內的原子晶格進行擴散。在很大程度上,材料的整體性能取決於原子的行為,但目前還沒有預測這種行為的系統方法。
  • Nature Materials:闡明TMDs中三維原子缺陷與電子結構關聯!
    成果簡介 二維過渡金屬硫化物TMDs的電子結構、光學和化學性質,與它們的三維原子結構和晶體缺陷密切相關。原子電子層析成像(AET)可用於測定晶體缺陷和三維原子結構。然而,迄今為止,AET僅限於金屬納米顆粒和針狀樣品,而將其應用於二維材料的檢測仍存在較大難點。
  • 原子尺度揭示微觀結構神秘面紗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6/eabb5940雜化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是高效光伏光電應用的良好材料,其出色性能背後的機制還沒有被完全揭示,但可能依賴於鈣鈦礦所特有的原子級特性。
  • 浙大《Acta Mater》:原子尺度揭示缺陷交互作用下的晶界遷移機制
    金屬材料變形過程中常見的晶粒長大和動態再結晶過程通常由晶界遷移主導,而晶界在遷移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與晶粒內部的缺陷發生交互作用,改變晶界的可動性,進而顯著影響材料的變形行為和力學性能。
  • 南科大首次準確測定單層非晶碳材料的原子結構
    鐵電材料是一種能夠實現電-聲信號轉換的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超聲、水聲、電子、自控、機械等諸多領域。然而,由於鐵電體存在大量的疇壁和晶界,傳統的高性能壓電材料,如Pb(Zr,Ti)O3(PZT)陶瓷和工程疇結構的Pb(Mg1/3Nb2/3)O3-PbTiO3(PMN-PT)單晶材料,通常在可見光波段是不透明的。
  • 日本成功開發出三維夾住13個金屬原子的有機金屬納米簇
    東京工業大學、京都大學與日本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分子科學研究所組成的聯合研發小組,成功合成了用環狀不飽和烴以三維形式夾住13個鈀原子的有機金屬納米簇。三明治結構絡合物是獲得過1973年諾貝爾獎的化合物,由兩個環狀不飽和烴從兩個方向夾住一個或多個金屬原子構成。
  • 《Nature》晶界相變,開闢材料設計新道路
    眾所周知,絕大多數的固體金屬及其合金是由數十億個晶粒組成,它們被晶界隔開。晶界會導致材料變脆容易產生破裂,但是某些晶界能夠阻礙位錯運動進而增強材料性能。隨著現代研究的深入進行,研究者們發現晶界只有零點幾納米厚並具有獨特的結構,與相鄰的晶粒結構有很大區別。
  • 最新《Science》:揭示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
    來自同一合成批次的納米晶體通常在尺寸、晶格畸變和缺陷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精確測定單個納米晶體的三維原子結構是了解和預測其物理性質的前提。本文作者通過開發了的具有原子解析度的3D液體池電子顯微鏡,展現了由單個批次合成的具有關鍵結構差異的Pt納米晶的高解析度3D原子排列。得到的結構信息能夠為今後改進合成和理解當前材料的性能提供重要的新指導。
  • 科學家在極細多晶體銅中發現新型亞穩結構—論文—科學網
    ,利用大量精細實驗並結合模擬計算發現,當晶粒尺寸降低到幾納米時,純金屬銅多晶體會形成一種新型亞穩結構——受限晶體(Schwarz crystal)結構。   據悉,金屬通常以多晶體形式存在,即許多金屬原子按一定規則整齊排列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區域,稱為晶粒。晶粒與晶粒之間由幾個原子層厚的界面相連接,在三維空間中構成了宏觀金屬固體。由於晶粒之間存在晶體學取向差,晶界中原子的排列往往雜亂無序,這種無序晶界的存在使多晶體的穩定性遠低於完整晶體(單晶體)。
  • 朱夢劍&戴佳鈺|當雷射邂逅石墨烯,原子尺度結構調控成為現實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南大學以及中科院金屬所和物理所等團隊首次利用雷射輻照在三層石墨烯中實現了從ABC堆垛到ABA堆垛的有序結構相變,並對雷射驅動不可逆相變的微觀物理機制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為實現石墨烯納米器件的性能調控和原子製造提供了新的思路。
  • 利用X射線晶體學及冷凍電子顯微鏡成像技術確定大分子結構
    生物大分子採用的三維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在不同細胞過程中的作用。從X射線晶體學到冷凍電子顯微鏡的幾種不同的成像技術已成功地用於眾多大分子的結構表徵。圖片來源:Sergei Drozd / Shutterstock.com什麼是大分子?
  • 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原標題:我國學者證明石墨烯有序晶界存在範霍夫奇異性   (記者吳長鋒)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單分子科學研究團隊利用掃描隧道顯微術研究石墨烯有序晶界,揭示了原子尺度分辨的有序晶界結構,證明了有序晶界中存在「範霍夫奇異性」。研究成果6月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一種更好的金屬合金設計方法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基於在原始金屬晶粒邊界之間的反應,以預測金屬合金的性能。在這幅圖中,彩色的圓點表示原子沿著邊界聚集而非穿透邊界的可能性。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從汽車到衛星,從建築材料到電子產品,先進的金屬合金在現代生活的關鍵部分中必不可少。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中心主要通過發展和應用冷凍電鏡斷層三維重構顯微成像、高通量全腦三維光學顯微成像、高時空精度的電生理與電化學檢測和智能計算等技術,獲取和分析腦神經系統精細結構和活動的海量數據信息,揭示神經系統信息處理的機制和原理,而這些基礎研究成果除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也可能會啟發新一代人工智慧和腦疾病診療技術。」
  • 南科大又一新策略實現合金超高耐磨性能!硬度高達650HV!
    「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助理教授任富增課題組提出通過晶粒結構納米化、晶界原子偏聚和引入高密度共格納米析出相等調控合金界面結構和化學成分的新策略實現室溫和高溫超高耐磨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
  • 化工系魏飛團隊利用低劑量相位襯度電鏡技術助力MOF原子級成像達到...
    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金屬有機骨架(MOF)是一類由金屬節點和有機連接體組成的典型多孔材料。由於其可調的骨架結構(包括孔隙率、連通性、表面和缺陷),這類材料在催化、氣體分離、存儲和藥物輸送方面引起了廣泛關注。因此,深入解析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 中科大實現世界首次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科技日報合肥8月11日電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侯建國院士團隊的董振超研究小組,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亞分子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為在原子尺度上展顯物質結構、揭示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本質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
  • 物理所等在二維原子晶體VTe
    如上所述,VX2中插層釩離子的未成對局域d電子會引起局域磁矩甚至磁有序。但是,VTe2是否存在本徵鐵磁性以及插層釩離子是否會形成局域磁矩國際上還鮮有報導,值得深入研究。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高鴻鈞帶領的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新型二維原子晶體材料的製備、物性調控及原型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 「你是我的眼」——雷射雷達主動三維成像系統
    而這也就對應著三維成像雷射雷達工作的兩大部分:雷射距離測量過程和雷射三維成像過程。雷射雷達的測距方法有哪些呢?就像大家所熟知的那樣,路程=速度×時間,雷射雷達的測距過程也離不開這個公式。在空間中,雷射的飛行速度是已知的3×108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