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流行一個詞叫做「唱播鞋貴」,意思就是在《中國新說唱》一播出後鞋就變貴,因為很多潮流、時尚的媒體特別關注每一期選手們穿了什麼潮鞋。
文化催生經濟。2004年,NBA的傳奇飛人麥可·喬丹第一次來到中國,把以他命名的球鞋Air Jordan系列帶進了中國。至此以後,中國更多的年輕人每年都在熱衷追捧AJ的球鞋。
在潮流生活領域,球鞋的審美複雜程度較低,相比服裝、帽子、其他配飾的搭配,鞋類的構成簡單,還具備一定功能性,對於懂籃球的男生來說,買鞋或許是離潮流最近,成本最低的手段之一。
市場研究&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到2025年,全球球鞋市場總值將達到950億美元,其中二手球鞋轉售市場的市值約60億美元。據潮流媒體 Highsnobiety信息顯示,中國單二手球鞋轉售市場的規模就已超過10億美元。
潮文化也帶動nice、識貨、得物等一批潮流電商平臺的崛起。
今年年初,「毒」App更名為得物。憑藉首創「先鑑定、再發貨」的購物流程,得物收穫了一眾忠實粉絲。平臺除了售賣球鞋,還增加了服裝、配飾、手錶、美妝、手辦等潮流消費品類。隨著得物App的走紅,不少明星也攜品牌入駐得物App。
不過,的物受年輕人追捧的同時,平臺商品服務也在遭受質疑。此前,「得物App涉嫌售假」話題登上熱搜。據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投訴平臺數據顯示,消費者對得物的投訴集中在商品質量差、退款難、鑑定服務不靠譜等情況。
今年11月19日,河北的李先生在得物APP上購買了一雙Nike Air Force1'07 Low 「World Wide」白藍顏色的鞋子,價格共計732元。收到鞋子李先生穿了三天後,發現右腳鞋子出現開膠的現象,他認為鞋子存在質量問題。
李先生購買的鞋子出現脫膠
隨後李先生聯繫了得物客服人員,被告知不能退貨退款。對於脫膠的解釋,客服稱得物平臺是一個中介拍賣平臺,是其他商家把鞋閒置賣的,鞋子閒置時間長,脫膠也正常。只能給予50元的修補費,李先生不能認同。
李先生告訴記者,此前在得物APP消費了幾次,但服務體驗都不算太好,特別是這次跟平臺反饋鞋子質量問題,客服總是迴避問題。他認為,購買鞋子七天時間未到,應當無理由退貨。
在中國質量萬裡行消費投訴平臺上,投訴鞋子存在質量問題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郭女士購買的耐克鞋
今年10月,上海的郭女士在得物平臺上購買了一雙價格六百多元的耐克鞋,鞋子只穿了一次就出現了鞋面破皮、鞋幫開膠的情況。郭女士說鞋子沒有辦法再穿,因為再穿就會破的更多。得物平臺給的處理方案是只賠償80元代金劵,郭女士對此並不認可。
用戶認為的物鑑定服務「並不靠譜」。
隨著消費升級的到來,假貨開始做得越來越真,標價也是真鞋才有的價格。於是,當買真鞋成為消費者的普遍訴求,真假也成為了買家們最大的痛點,這也導致國內包括得物APP這類平臺在內的電商平臺以鑑定為主要業務興起,應運而生。
不過,的物平臺的「鑑定服務」也令消費者感到「不靠譜」和「不專業」。
此前,浙江的李先生在得物花了1281元買了一件fog的T恤,之後他想著不穿了就在閒魚上面的潮品回收下單回收了這件衣服,但是閒魚平臺通過鑑定說衣服是假貨。
李先生聯繫得物的客服,客服稱一定會重視,如果是假的,假一賠三。
李先生告訴記者,由於得物這邊不認同別家的鑑定需要在自己的平臺進行鑑定,他只能在得物app上的鑑別討論區發帖子,但是該社區沒有匹配專業鑑別師的待遇,並且沒有鑑定時效,只能多看看fog品牌下鑑定比較活躍的ID來幫忙看看。
李先生說,他當時帖子發出來就有不少網友來評論勸他「退貨」,李先生反饋到客服這邊,但客服說這個也不能作為依據,必須要專業鑑別師。李先生又在線鑑別師裡一個個挑選能鑑別fog的鑑別師,但是絲毫沒有回應,相反在這些鑑別師的動態裡卻顯示更多在為別人做鑑定。李先生認為,得物平臺上鑑定服務一點兒都不靠譜。
不少的購買fog T恤的消費者在NIEC平臺上去做鑑定,也被告知為假貨。
此前,艾媒諮詢發布《2019全球及中國球鞋二級市場現狀剖析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球鞋真偽是球鞋二級市場發展的最大阻礙,也是交易平臺發展的主要原因。球鞋鑑別需要一定理論與實踐經驗支撐,買賣雙方選擇交易平臺更多關注鑑定服務質量、平臺知名度與權威性。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球鞋二級市場真假鞋混雜,「散戶」消費者對球鞋的鑑別不夠專業,要承擔較大的交易風險。這種質量監管標準不確定、處罰力度較弱等問題,限制球鞋二級市場的規模,影響整個行業生態。
前不久,新浪網發起了一份《當代年輕人潮流消費調查問卷》,數據顯示,當今年輕人關注度最高的潮流品類是服飾和球鞋,佔比達到了4成以上。
對於想進一步深耕潮流電商的得物來講,如何提升「更快、更好」的網購體驗,仍需在細節方面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