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球鞋鑑定平臺「毒APP」被指涉嫌售假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榜單。消費者對於「毒APP」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沒有遵循七天無理由退換貨、不退差價以及產品質量差等問題。「毒APP」號稱自己是售假天敵,有「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天天315》本期聚焦:鑑定平臺頻遭質量投訴,「毒APP」被指不靠譜。
請點擊音頻收聽詳細內容!
央廣網北京3月2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球鞋鑑定平臺「毒APP」最近因為質量問題登上了很多投訴平臺的熱搜榜。在新浪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毒APP」的投訴已經超過1000條。主要集中在沒有遵循七天無理由退換貨、網購沒有退換貨、不退差價以及產品質量等問題。
消費者李先生今年2月份購買了一雙椰子鞋。第二天,訂單狀態顯示為賣家已發貨。但李先生之後等了一個星期也沒收到貨。「毒APP」客服部門判定賣家違約,賠償給李先生58元的違約金。但之後李先生看到,這款鞋的價格已經由2100元上漲到了2600元。他認為,「毒APP」還應該把差價補償給他。
與李先生遭遇相似的還有消費者聶先生。他在「毒APP」上發起了兩個限量版喬丹鞋的求購。之後有買家同意達成交易。但聶先生的訂單卻在幾天後被「毒APP」終止了,理由是賣家發來的鞋與聶先生求購的不同,為了避免聶先生的損失,所以終止訂單。聶先生雖然及時拿到了鞋款,但他認為,「毒APP」還應該支付他違約金。
還有的消費者吐槽在「毒APP」上買鞋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以及商品存在質量問題。但「毒APP」客服部門對此表示,自己只是交易平臺,拒絕提供售後服務,也不能提供賣家的聯繫方式。消費者找不到保障售後權益的途徑,也找不到哪一方為產品質量問題負責。
記者採訪到一位「毒APP」的個人賣家。對於「毒APP」目前面臨的頻繁投訴,他認為,一方面是球鞋製造廠商本身生產的產品質量有下降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毒APP」的質檢流程也有待完善,因為有時候他賣出的鞋,自己都感覺有一些瑕疵,但「毒APP」並沒有檢測出來,隨後直接發貨給了消費者。
2017年8月,「毒APP」由體育營銷公司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推出,這是一款集運動裝備交易、球鞋真偽鑑別為一體的軟體,同時兼具互動圖片社區功能,通過收取賣家的佣金費、廣告費等方式獲取盈利。
從價格上來看,以球鞋為例,大部分是限量款,「毒APP」的商品價格普遍高出市場價格很多。有賣家抱怨「毒APP」賺取的中間差價太多。
「毒APP」客服人員對於消費者所質疑的保證金問題表示,只有當買賣其中一方違約,才會涉及到違約金。對於消費者提出的差價補償問題,「毒APP」客服人員解釋,這是消費者不了解「毒APP」的商品競價機制導致的。「毒APP」是一個磋商交易平臺,網頁上會最先顯示出最低價的商品,只有這個商品賣出後,才會顯示更高價格的商品。這讓消費者誤以為自己買到的商品漲價了。對於消費者質疑的質檢流程,「毒APP」客服部門表示,檢驗技術人員是持有相關證件的,但對於具體是什麼證件並沒有說清楚。
「毒APP」作為具有鑑定功能的球鞋交易平臺為什麼頻繁遭到消費者投訴?其運作機制是否切實保障了消費者的權益?北京中簡律師事務所律師胡曉認為,「『毒APP』為什麼脫穎而出?一方面就是它的質量背書。但不能通過質量背書的方式拉很多用戶,甚至吸引投資人的目光。反過來說只做真假鑑定,質量跟它沒關係,這是不合理的。第二,它是雙向收取佣金。也就是說在這樣的交易模式下,這個平臺是以此盈利的。所以不管從哪個層面來講,它對質量都有擔保責任,都承擔連帶責任。在不提供賣家聯繫方式的情況下,就應該對產品質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