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經一家著名的網絡通訊公司,成立於美國,公司主要從事網絡通信設備生產,以及網絡技術解決方案。
它引領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風潮,被美國人認為是與微軟齊名的永不倒閉的IT公司。
它是蘋果,Facebook等一系列如今超巨網際網路公司的老大哥。
它的網絡通訊產品遍布全球各個國家,凡是有數據及信號通過的地方都有它的影子!
這個公司就是思科。
然而如今,思科的江湖地位早已不同往日,它早已被中國的後起之秀——華為遠遠拋在後面。
它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嗎?
8月12日美股盤後,思科發布了2020財年第四季度以及2020年財年的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數據截止到2020年7月25日。
其中,思科第四季度總體銷售額為122億美元,淨收入為26億美元(根據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的。
思科成立於1984 年,曾經是2000年網絡泡沫化的龍頭,市值一度高達6000億美金,隨著網絡泡沫化之後,思科還是活下來了。
儘管淨利潤相對於去年同比上漲19.5%,但華爾街的投資人士並不買單,次日,股價出現了大跳水,跳水幅度高達11%。
思科停滯不前,甚至越走越慢,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中國華為。
華為和思科可謂是正面硬扛的對手。
1987 年,華為成立於中國深圳,比思科還要晚幾年。華為公司主要銷售通信設備,為世界各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根據財富雜誌的數據顯示,
從財富的數據上看,2010年,思科的營收為360億美元,超過華為60%以上!
2010年世界通訊公司營收比較
2015年思科與華為的營收一度不相上下,華為稍遜於思科。但是,從2016年起,華為就開始了高速增長,而思科幾乎停滯不前。
2015年華為營收
2015年思科營收
華為2019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約合1200億美元,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思科的兩倍。而在2020年財富的排行榜上,華為的營收已經接近思科的兩倍了,在500強的排名中也遠遠趕超了思科!
2020年華為營收
2020年思科營收
2020年世界通訊公司營收比較
思科曾經引領了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人甚至認為,沒有思科的成就,就沒有今天的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思科是網際網路的奠基人。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能夠主宰網際網路的發展了,自身也已經經歷了多次危機。轉型,裁員,營收不及預期的多重危機,而它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映射了投資者對其的擔憂。
思科在發布財報後,股價大跌了11%,這有幾點主要原因。
第一是營收不如預期,主要是EPS不如預期,同時,思科繼續要準備繼續大幅的裁員,引發了華爾街對思科前景的擔憂。
第二是,思科主要銷售一體式網絡設備,但如今,不管是局域端設備還是路由器,都是被華為徹底在全球範圍之內打敗。
思科已經徹底丟失了主營業務的領先地位。
除了美國以外。因此,美國一定要在本土竭力封殺華為。
在歐洲,主要是愛立信是通訊的領導者,因為其他幾家都倒掉了。那為什麼倒掉?嚴格來講這些公司是被華為ko的,所以華為被美國制裁他已經走了,可是思科,愛立信,尤其是思科完全趴在地上起不來,思科的未來,取決於他對於華為的表現。思科目前看來,並未能夠有足夠的實力挑戰華為。
網際網路行業更迭迅速
華為雖然離開了西方世界,但是其本身仍然具有極大的品質跟價格優勢,在全世界範圍之內依然是十分有競爭優勢。
第三,在雲端業務上,雲端業務思科沒有完全跟上。
在雲端業務,思科轉型是非常非常的慢。思科過去幾年在軟體相關業務營收額增長。但是,在企業雲計算和數據中心這個行業,不少科技巨頭已經布局得十分充分。例如老大亞馬遜的AWS,以Web的形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這種雲服務業務已成為亞馬遜利潤核心來源,亞馬遜獲得了全球雲服務市場30%的份額。
亞馬遜是全球雲服務老大
而微軟的Azure雲也是AWS最大的競爭對手,Azure已經獲得了全球16.9%市場份額,僅次於亞馬遜AWS。
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也已經紛紛布局,思科難以獲得突破的空間。
最後,數據中心的投資是重資本運營,資本市場對整個數據中心行業的泡沫存在擔憂。
過去幾年,數據中心的投資是非常巨大。儘管目前巨頭紛紛布局雲市場,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行業已經出現了投資泡沫的過程。
從思科的財報先看到一個現象,在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它戳破了一個泡沫,這個泡沫大家還沒關注,就是對數據中心的投資泡沫。
數據中心的泡沫也許要會破掉,所以我們從思科的財報當中看到這個現象。大數據,人工智慧是否會像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那樣,也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行業結構性風險,這也是資本市場對整個行業的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