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引領了整個網際網路,被華為趕超,會變成下一個諾基亞嗎?

2020-08-29 柴商思維

它曾經一家著名的網絡通訊公司,成立於美國,公司主要從事網絡通信設備生產,以及網絡技術解決方案。

它引領了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風潮,被美國人認為是與微軟齊名的永不倒閉的IT公司。

它是蘋果,Facebook等一系列如今超巨網際網路公司的老大哥。

它的網絡通訊產品遍布全球各個國家,凡是有數據及信號通過的地方都有它的影子!

這個公司就是思科


然而如今,思科的江湖地位早已不同往日,它早已被中國的後起之秀——華為遠遠拋在後面。

它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嗎?

財務未達預期,股價大跳水!

8月12日美股盤後,思科發布了2020財年第四季度以及2020年財年的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數據截止到2020年7月25日。

其中,思科第四季度總體銷售額為122億美元,淨收入為26億美元(根據通用會計準則(GAAP)計算的。

思科成立於1984 年,曾經是2000年網絡泡沫化的龍頭,市值一度高達6000億美金,隨著網絡泡沫化之後,思科還是活下來了。

儘管淨利潤相對於去年同比上漲19.5%,但華爾街的投資人士並不買單,次日,股價出現了大跳水,跳水幅度高達11%。


10年被逆襲之路:從遙遙領先到落後兩倍

思科停滯不前,甚至越走越慢,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快速發展的公司:中國華為。

華為和思科可謂是正面硬扛的對手。

1987 年,華為成立於中國深圳,比思科還要晚幾年。華為公司主要銷售通信設備,為世界各地提供技術解決方案。根據財富雜誌的數據顯示,

從財富的數據上看,2010年,思科的營收為360億美元,超過華為60%以上!



2010年世界通訊公司營收比較

2015年思科與華為的營收一度不相上下,華為稍遜於思科。但是,從2016年起,華為就開始了高速增長,而思科幾乎停滯不前。

2015年華為營收

2015年思科營收

華為2019年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約合1200億美元,淨利潤627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思科的兩倍。而在2020年財富的排行榜上,華為的營收已經接近思科的兩倍了,在500強的排名中也遠遠趕超了思科!


2020年華為營收

2020年思科營收


2020年世界通訊公司營收比較


思科股價為何會跳水?

思科曾經引領了整個網際網路的發展,有人甚至認為,沒有思科的成就,就沒有今天的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思科是網際網路的奠基人。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思科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能夠主宰網際網路的發展了,自身也已經經歷了多次危機。轉型,裁員,營收不及預期的多重危機,而它資本市場的表現也映射了投資者對其的擔憂。

思科在發布財報後,股價大跌了11%,這有幾點主要原因。

第一是營收不如預期,主要是EPS不如預期,同時,思科繼續要準備繼續大幅的裁員,引發了華爾街對思科前景的擔憂。

第二是,思科主要銷售一體式網絡設備,但如今,不管是局域端設備還是路由器,都是被華為徹底在全球範圍之內打敗。

思科已經徹底丟失了主營業務的領先地位。

除了美國以外。因此,美國一定要在本土竭力封殺華為。

在歐洲,主要是愛立信是通訊的領導者,因為其他幾家都倒掉了。那為什麼倒掉?嚴格來講這些公司是被華為ko的,所以華為被美國制裁他已經走了,可是思科,愛立信,尤其是思科完全趴在地上起不來,思科的未來,取決於他對於華為的表現。思科目前看來,並未能夠有足夠的實力挑戰華為。


網際網路行業更迭迅速


華為雖然離開了西方世界,但是其本身仍然具有極大的品質跟價格優勢,在全世界範圍之內依然是十分有競爭優勢。

第三,在雲端業務上,雲端業務思科沒有完全跟上。

在雲端業務,思科轉型是非常非常的慢。思科過去幾年在軟體相關業務營收額增長。但是,在企業雲計算和數據中心這個行業,不少科技巨頭已經布局得十分充分。例如老大亞馬遜的AWS,以Web的形式向企業提供IT基礎設施服務,這種雲服務業務已成為亞馬遜利潤核心來源,亞馬遜獲得了全球雲服務市場30%的份額。


亞馬遜是全球雲服務老大

而微軟的Azure雲也是AWS最大的競爭對手,Azure已經獲得了全球16.9%市場份額,僅次於亞馬遜AWS。

在中國網際網路市場,阿里、騰訊、華為等巨頭也已經紛紛布局,思科難以獲得突破的空間。

最後,數據中心的投資是重資本運營,資本市場對整個數據中心行業的泡沫存在擔憂。

過去幾年,數據中心的投資是非常巨大。儘管目前巨頭紛紛布局雲市場,但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行業已經出現了投資泡沫的過程。

從思科的財報先看到一個現象,在這次疫情發生之後,它戳破了一個泡沫,這個泡沫大家還沒關注,就是對數據中心的投資泡沫。

數據中心的泡沫也許要會破掉,所以我們從思科的財報當中看到這個現象。大數據,人工智慧是否會像2000年的網際網路泡沫那樣,也將會是一個極大的行業結構性風險,這也是資本市場對整個行業的隱憂。

相關焦點

  • 榮耀被華為「賤賣」,30多家公司「接盤」,會是下一個諾基亞?
    作為華為的獨立品牌,2013年成立的榮耀一路走來,擁有眾多亮眼的成績,曾斬獲各個狂歡節各個電商平臺的冠軍,也曾逼得小米成了「others」。250億元,另外一個是1000億元。另外的1000億雖然仍然有點低,但顯然是一個比較正常的價格,畢竟華為賣掉榮耀,也不是真的為了錢,而是讓它繼續生存下去。
  • 逆襲華為的它,會是下一個蘋果嗎?
    從毫無爭議的行業霸主,到如今只配給對手"提鞋",諾基亞用了十五年徹底潰敗。而如今與同豪強聯手的它,能重現往日的榮光嗎?近日,英國電信宣布與諾基亞聯手。"舔狗上位"的諾基亞成為英國抵制華為後的5G服務商,同時諾基亞也將會成為英國電信最大的設備供應商。
  • 豐田會是下一個諾基亞嗎?
    儘管後續有人揪出諾基亞這件事情是謠言,但是評論一出,何小鵬回應豐田章男立刻成了熱門話題。先不管當時諾基亞高管到底哭沒哭,豐田的命運會和諾基亞相同嗎?它會是下一個諾基亞嗎?並且在純電動車更容易做到的自動駕駛、整車OTA更新這兩方面,豐田到底會有什麼作品也是個謎。
  • 從移動網際網路跨向物聯網時代,鴻蒙會成為下一個安卓嗎?
    既然鴻蒙進行了開源,那麼華為的戰略意圖就非常明顯了,挑戰安卓的時代已經正式開啟了,那麼華為挑戰安卓的機遇和困難都在哪些方面呢?回顧安卓當年的成功歷史會不會重演呢?先來說說鴻蒙的機遇在哪裡。安卓現在雖然仍然處於巔峰時期,但打敗安卓的肯定不是另外一個安卓,是時代的變遷,就像當年的安卓崛起一樣。而鴻蒙系統所擁有的另外一個核心技術就是分布式作業系統,這個技術是谷歌的Future所不具備的。平常我們看到的設備都是獨立的,那鴻蒙系統則是把所有在同一帳號下的設備都虛擬化成一個個的零部件。這個怎麼理解呢?
  • 愛立信、諾基亞訂單破百,華為有了新方向
    ,而現在到了5G網絡時代,在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下,這一局面也將有望得到改變;華為經過不斷的努力,也在5G網絡技術領域裡取得了很多領先的技術專利,這也讓華為成為了一家引領全球的通信運營商!,所以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也一直在5G市場上不斷的相互競爭,相互發展著;在今年二季度的時候,華為的5G訂單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6個,這雖然讓華為在5G市場上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領先優勢,但愛立信和諾基亞則來勢洶洶,在華為被打壓以後,諾基亞和愛立信就一直在國際5G市場上迅猛的發展著。
  • Realme連發八款新品,它會成長為下一個榮耀嗎?
    過去一年,回歸國內的Realme儼然是巨頭之一,這讓人們想起來華為榮耀。202一季度,榮耀品牌獨立的市場佔有率已經中國第二,僅次於華為。那麼,全球增長最快的Realme有機會後發先至,成為下一個榮耀嗎?我們來看一下。
  • 10年巨變:華為手機是如何趕超iPhone的
    :蘋果和華為均走過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階段,並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回顧將以華為自研晶片的發展為主線,圍繞一些核心節點作簡單梳理,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段趕超史。2012年9月22日晚上10點多,餘承東用華為首款自有品牌高端旗艦Ascend D1發了一個微博,立下了後來為人津津樂道的著名「Flag」——七個決定。
  • 手機行業風靡一時,諾基亞成為了頂尖智慧型手機的風向標
    今天,小語想跟大家聊聊關於「風靡一時的諾基亞逐步消失 蘋果成為手機品牌老大」的那些事兒。我們都知道,諾基亞曾經引領了一代人的手機潮流。可以這麼來說,在諾基亞風靡全球的時候,「諾基亞」這個品牌在全世界就還沒有人沒聽過。這話說得非常霸氣,卻一點沒有誇張。
  • 愛立信、諾基亞均已破百,華為卻有了新方向
    ,而現在到了5G網絡時代,在華為等國產科技企業的不斷努力下,這一局面也將有望得到改變;華為經過不斷的努力,也在5G網絡技術領域裡取得了很多領先的技術專利,這也讓華為成為了一家引領全球的通信運營商!,所以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也一直在5G市場上不斷的相互競爭,相互發展著;在今年二季度的時候,華為的5G訂單數量就已經達到了96個,這雖然讓華為在5G市場上保持了一段時間的領先優勢,但愛立信和諾基亞則來勢洶洶,在華為被打壓以後,諾基亞和愛立信就一直在國際5G市場上迅猛的發展著。
  • 印度會誕生下一個網際網路巨頭嗎?它已經鋒芒畢露
    那Jio這家企業到底有什麼本事,能被外界看成是下一個網際網路巨頭的「候選人」呢?在今天的《邵恆頭條》中,我就結合手中的幾篇材料,來給你講講Jio的厲害之處。說起來,Jio是一家很年輕的電信企業,2015年12月成立,到現在也才不過四年多的時間,可它的成長速度卻快得驚人。
  •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
    造化弄人,時光來到了2017年,華為已經躋身世界五百強的第83位,而摩託羅拉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你看最近幾年阿爾卡特、諾基亞、思科、愛立信、西門子這些行業巨頭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行業巨頭紛紛倒下,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呢?
  • 諾基亞、愛立信爭搶華為英國5G空缺,聲稱技術一個比一個強
    這次英國排除華為5G設備使得愛立信、諾基亞等通訊供應商積極行動起來,變成了兩家歡喜、一家愁,歡喜兩家結冤讎。看到華為在英國騰挪出的5G市場空間,兩個競爭者紛紛行動起來,向英國電信等運營商喊話,我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華為5G設備的切換!
  • 華為會變成下一個「聯想」嗎?
    大圖模式近年來,聯想公司在各行業的投資和發展,讓人感覺有些像一家「投資公司」,去年的5G投票風波,讓很多人對聯想很是失望,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坦然表示:聯想並不打算做作業系統和晶片,會做好自己的角色
  • 全球5G合同數量再更新:諾基亞83,愛立信109,華為有多少
    因為5G的存在,我們知曉了華為的實力,擁有最多的5G必要專利,讓華為的5G技術有望引領一個時代的潮流。所謂5G,改變的不僅是5G手機,更不是淺顯的通信方式,它的出現可能改變社會的運營模式、管理方式以及業務能力,帶動科技發展更加高效的同時,也能讓國家和個人從中受益,這便是5G可能釋放的紅利。
  • 又一個倒閉的手機廠商HTC正變成下一個諾基亞?
    由於市場對高端Android手機需求低於預期,以及中國內地市場銷售不及預期,此前,HTC便曾宣布下調2015年二季度財務預測,將二季度營收下調至330億-360億元新臺幣,較最初的460億-510億元新臺幣的預測下滑近50%。二季度財報也符合下調後的財務預期。
  • 從2008年佔市場40%份額到現在的衰落,諾基亞是怎麼走向覆滅的?
    從2008年佔市場40%份額到現在的衰落,諾基亞是怎麼走向覆滅的? 【IT時代網銳觀察】諾基亞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諾基亞是依然是一個響亮的品牌。2013年的時候,華為消費者業務一位高層在接受我的專訪時說,當時手機行業論品牌影響力,排在第一的仍然是諾基亞,其次才是蘋果。
  • 致敬諾基亞1020,華為mate30 會代表我們未來手機的樣子嗎?
    日前,華為mate30系列的照片曝光,傳統的浴霸造型沒有了。變成了中心凸起的四個同心圓,而且外圍還有一個圓環過渡。這個造型,讓人們想起了當年諾基亞的1020,同樣是1/1.5寸CMOS,同樣是厚度難以控制,多年以後,華為致敬了諾基亞。
  • 遊戲手機會是下一個美圖手機嗎?
    「你會為打《和平精英》買一個手機嗎?」文/香羽編輯/熱點君在美圖手機出現之前,誰也沒想到拍照會成為一個賣點。只不過,這樣的紅利期很短——以單一功能的優化並推廣為賣點很容易被擁有研發能力的手機廠商複製。註定美圖手機充當了拍照功能的先行者,而一大波主打遊戲功能的手機產品正成為後來者,渴望在市場上活下來。
  • 諾基亞手機業務以失敗告終,華為會步入後塵嗎?答案並不樂觀
    華為在上個季度超越三星成為第一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這讓世界感到驚訝。但是華為面臨的嚴峻形勢,很多難免會擔憂,超越三星的華為,接下來能否還能繼續鈴響,甚至有人擔憂,由於美國越來越嚴厲的制裁,華為公司可能會經歷一次歷史性的「衰落」。
  • 日本半導體行業曾被美國腰斬,華為會是下一個嗎
    特別是對於華為的做法,讓我們想起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對日本半導體行業的腰斬,幾乎和現在對待華為是一個套路,在打壓完半導體行業之後,美國和日本籤署了廣場協議,通過金融手段把日本打落到塵埃,讓日本幾十年的發展成果化為烏有。一招鮮,吃遍天,美國覺得這招很好用,所以現在又拿出來對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