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室溫下利用溶液處理製備柔性RRAM器件

2021-01-05 孜然學術

編輯推薦:本文在室溫下用172納米的真空紫外輻射無機聚合物全水解矽氮烷,製備無定形且均勻的二氧化矽活性層。相應的柔性電阻隨機存取存儲器(RRAM)表現出典型的雙極電阻開關,具有無成形行為和優異的柔韌性。這在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由於柔性電阻隨機存取存儲器(RRAM)器件具有高存儲密度、低功耗和優於傳統電晶體存儲器的開關速度等優點,對人性化、輕量級和智能可穿戴電子設備的快速增長的需求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因此,人們非常關注柔性電阻隨機存取存儲器的製備。在各種製備方法中,溶液法在易於實施、成本效益和對不同底物的適應性方面顯示出優越性。然而,在靈活陣列管理的解決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關鍵的挑戰。考慮到材料的採用,特別是精心設計的有機材料,新興的鈣鈦礦和二維材料已經得到了較多的研究,但環境穩定性不是很理想或商業化產品的缺乏限制了它們的進一步發展。雖然後來又研究者提出了其他的材料來克服這一問題,但是在這些器件製備過程中還需要經過高溫處理,而這則會降低RRAM的靈活性。

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張宗波副研究員團隊,提出了用全氫化矽氮烷(PHPS)溶液在聚醯亞胺薄膜上製作矽基柔性陣列的研究方法。相關論文以題為「Room-Temperature, Solution-Processed SiOx via Photochemistry Approach for Highly Flexible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y」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論文連結: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mi.0c16556

研究發現,通過在室溫下,在波長為172納米的真空紫外線(VUV)照射SiOx聚合物前體全氫化矽烷化氮烷,獲得具有高均勻性的無定形二氧化矽薄膜。器件在349個DC開關周期內表現出可靠的雙極電阻開關行為,電阻狀態在室溫和85℃下穩定超過10000秒。更重要的是該器件表現出顯著的靈活性,最小彎曲半徑低至0.5mm,並在彎曲條件下保持其性能。該工作為製備柔性二氧化矽基RRAM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方法,其條件要求低,工藝簡單,適合大面積製備。

此前有報導稱,SiN可以被波長低於220納米的紫外線解離。在這裡,研究人員採用波長為172納米的VUV將PHPS轉換為二氧化矽。在高功率紫外光子的照射下,SiN解離,產生的矽自由基與環境大氣中的氧反應形成矽氧矽鍵,同時釋放出NH3和H2(如圖1)。在紫外線照射過程中,大部分氮和氫元素被氧原子取代,導致所得二氧化矽層的質量增加。因此,與基於烷氧基矽烷的溶膠-凝膠工藝不同,這裡製備的二氧化矽層具有低的體積收縮和緻密的結構。

圖1 Ag/SiOx/Au/PI器件的製備和紫外線照射下PHPS向氧化矽轉化的示意圖。

圖2 (a)Ag/SiOx/Au/PI器件半對數圖中的伏安特性。(b)在室溫和85℃下,在0.1伏的讀取電壓下,Ag/SiOx/Au/PI器件的電阻抗和電阻抗保持率;(c)在0.06伏下,Ag/SiOx/Au/PI器件的耐久性讀取性能;(d) 對應於(c)中的RHRS和RLRS累積概率圖。

圖3 (a)TEM圖像顯示Ag原子遷移到SiOx層中。Ag/SiOx/Au器件在(b)基本狀態,(c)HRS和(d) LRS的C-AFM圖像。(e)中「負置」現象和(f)中正偏置下復位的異常伏安曲線。(g)演示了解釋異常轉變起源的雙組分燈絲模型的示意圖;(g)中標記的數字對應於(e)和(f)中的數字。

圖4 Ag/SiOx/Au/PI器件的靈活性。(a)HRS和LRS阻抗與向外彎曲半徑之間的函數關係。插圖顯示了製造的存儲器件的圖片。(b)向外彎曲條件下器件的保持特性(R = 2.5mm)。在(c)向外方向(R= 2.5mm)和(d)向內方向(R = 2.3mm)上,阻抗隨彎曲半徑大小的變化關係。(c)和(d)中的插圖顯示了樣品的拉伸和壓縮彎曲狀態。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利用室溫溶液法,通過光化學方法製備柔性RRAMs的二氧化矽層。該工作為製備柔性二氧化矽基RRAM提供了一種方便的方法,其條件溫和,工藝簡單,適合大面積製備。(文:8 Mile)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這種方法可以製作出高性能的發光二極體,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鈣鈦礦型器件。此外,由於CsBr在這種溶劑中的溶解度較低,使用簡單地將CsBr和PbBr2混合在諸如DMSO和/或DMF等常見極性非質子溶劑中製備的常規塗層溶液來製備無針孔CsPbBr3薄膜並不容易。因此,需要合理的設計來解決CsPbBr3基PeLED中HTL部分的問題,同時需要一種製備無針孔CsPbBr3薄膜高濃度塗層溶液的方法。
  • 電工所等開發出高比能柔性固態鋰離子電容器製備技術
    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在運動和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柔性可彎曲電化學儲能器件成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儲能器件一般採用化學/物理沉積、組裝、微鈉加工等特殊工藝製備,材料的選擇和使用受限制,導致難以兼得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學柔性。
  • 柔性微流道的製備工藝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柔性電子服務平臺作者:Lynn在上一期文章中我們簡述了柔性微流體在可穿戴電子設備中的應用,本期我們將著重介紹下柔性微流體的製備工藝,包括層轉移與層壓、軟光刻、噴墨列印和3d列印。文末也列舉了柔性微流體在粗糙表面如紙張與織物表面的製備方法。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得益於鈣鈦礦材料設計、器件結構優化和發光機理的深刻認識,自2014年首次觀察到室溫下的鈣鈦礦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鈣鈦礦電致發光二極體(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目前均已突破20 %。然而,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PeLED卻發展較為緩慢,嚴重製約了全彩色PeLED的發展。
  •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
    鈣鈦礦單晶薄膜的可控制備與太陽能電池器件研究獲進展太陽能電池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成電能的裝置,可以高效轉換並利用太陽能。除了目前主要的矽基太陽能電池外,探尋高效率且廉價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有機無機雜化MAPbX3 (X=Cl, Br和I)鈣鈦礦材料由於其卓越的光電性能而受到廣泛關注。基於這類鈣鈦礦結構材料的薄膜太陽能電池短短幾年間在效率上頻頻突破,由2009年的不到4%迅速提升到了22.1%。
  • 南大《Nano Letters》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該研究成果以"Flexible Ultrathin Single-Crystalline Perovskite Photodetector"為題近日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no Letters。
  • 利用泡沫銅輔助的PECVD技術直接可控制備柔性石墨烯玻璃
    然而,目前使用的手段很難實現大面積的均勻性;而且,直接製備柔性石墨烯玻璃尚未見諸報導。基於此,本文設計了一種泡沫銅輔助、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實現了在各種柔性玻璃基底上直接可控生長石墨烯。所獲得的柔性石墨烯玻璃具有良好的柔韌性,導電性,可調的透明度以及較好的宏觀均勻性。此外,利用這種方法還可實現在柔性玻璃基底上異質原子(如氮原子)的摻雜和5.5英寸大面積柔性石墨烯玻璃的快速製備。
  • 大尺寸柔性單晶鈣鈦礦薄膜技術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鮮輝 博士(中科院物構所)01導讀近日,加州大學徐升教授團隊開發了首個高效、精確地控制鈣鈦礦單晶器件生長和製造的方法——溶液光刻輔助外延生長和轉移策略
  •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中科院研發出柔性相變儲能薄膜可用於可穿戴領域 發表時間:2020/11/9
  • 剛柔相濟的神奇電池: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
    而對於柔性電子器件來說,其要求的電池不僅要具有相當的容量,同時還要具有配套的柔性,甚至是具有可拉伸、扭曲以及其它複合用途等更多豐富功能。這就要求我們更要對柔性儲能器件進行研究,而如果通俗的說,就是我們需要開發柔性的電化學儲能器件,即「可以彎的電池」,甚至是「不只是可以彎還可以做更多事情的電池」。比如像以下幾幅圖中所示的可彎曲薄膜型電池,以及可打結電纜型電池。
  • 天津大學開發出自驅動室溫近紅外-太赫茲光電探測器
    同時,PEDOT:PSS熱電器件因其高熱電性能(其最高的賽貝克係數可達436 μV/K,電導可達104 S/m)、簡單和柔性的製備工藝等特性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將這兩種高熱電性能的材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能夠製備出具有高性能的熱電探測器並有效地應用於NIR-THz波段檢測。
  •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性能實現與矽器件相媲美
    柔性大面積有機光電二極體的性能現在已經進步到可以提供比傳統矽光電二極體技術更多功能的程度,特別是在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識別監測等需要檢測大面積低水平光的應用中。這種低噪聲、經過溶液處理的柔性有機器件提供了使用任意形狀的大面積光電二極體的能力,以取代傳統矽光電二極體所需的複雜陣列,因為傳統矽光電二極體在大面積應用中擴大尺寸的成本很高。這種有機器件在可見光光譜中的性能可與剛性矽光電二極體相媲美,除了響應時間。
  • 科學家研製出高比能柔性全固態鈉電池 自放電率極低
    科學家研製出高比能柔性全固態鈉電池,該電池可以在0.5 C倍率下穩定循環740次,且每次的容量衰減率僅為0.007%。該電池擱置3個月後,容量保留率仍高達95%,表明自放電率極低。軟包鈉電池在平鋪和彎折狀態下循環535次後,仍可提供高達355Wh/kg的能量密度。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靈敏無汙染光電探測器
    在光電子器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就是它的「眼睛」——光電探測器。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採用溶液法製備了一種基於非鉛鈣鈦礦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據了解,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高性能的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大多基於含鉛鈣鈦礦。例如,該研究團隊前期曾製備了一種超級靈敏的鉛基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DOI:10.1002/adma.201703758)。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會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
  • 鈣鈦礦單晶 柔性? -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所製備的單晶雜化鈣鈦礦與直接生長在外延襯底上的鈣鈦礦的質量相當,並且具有一定的柔性(與厚度有關)。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基於傳統的半導體製造技術,不需要昂貴的設備,可以進一步與現有工業化製造工藝兼容,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成功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史全團隊與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吳忠帥團隊合作,通過簡單易行的合成策略,開發了一種柔性相變儲能材料膜,並將其與柔性石墨烯膜相結合應用於可穿戴熱管理器件。該相變材料膜機械柔性好、形狀可裁剪及摺疊、冷熱循環壽命長,相變過程中材料始終保持固態,並且可實現大尺寸製備,為開發高性能柔性相變儲能材料及熱管理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與思路。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能源存儲材料》上。   相變儲能材料能夠在恆定溫度下吸收和釋放大量潛熱,可作為一種高效熱能儲存與溫度控制介質廣泛應用於電子器件熱管理領域。
  • 【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然而,ITO在塑料基板上存在導電性差和機械脆性等問題,另外ITO通常在高溫下通過真空濺射進行加工,這使得其價格昂貴,不利於採用大面積印刷和卷對捲來製備。  為此,葛子義團隊開發了低溫酸處理PEDOT/PSS電極替代需要高溫濺射且昂貴的ITO電極。
  • 中國科學報: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然而,ITO在塑料基板上存在導電性差和機械脆性等問題,另外ITO通常在高溫下通過真空濺射進行加工,這使得其價格昂貴,不利於採用大面積印刷和卷對捲來製備。  為此,葛子義團隊開發了低溫酸處理PEDOT/PSS電極替代需要高溫濺射且昂貴的ITO電極。
  • 利用「器件」指導「材料」的反向設計實現「雙高」熱電器件
    假設載流子濃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同時遷移率和溫度呈-1/2次方的關係,利用單拋帶模型便可以估算出不同載流子濃度下材料的熱導率、電導率和功率因子。根據仿真結果,作者選用Zr0.5Hf0.5NiSn0.97Sb0.03和Nb0.86Hf0.14FeSb作為n型和p型材料,選擇器件結構參數Ap/An=1.0、H/Apn =0.35 mm-1,利用Ag-Cu-Zn焊料焊接方法製備了含8熱電偶的熱電器件。圖3A是該器件測試過程中的I-V曲線,測試條件是冷源溫度為313K,熱源溫度範圍為700 K-1100 K。
  • CCS Chemistry | 錐形纖維陣列引導,寫出一片柔性透明電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劉歡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由錐形纖維陣列引導的液體可控輸運、轉移的簡單策略,可用於大面積(5*5cm2)直寫十字交叉取向的銀納米線薄膜的製備,基於此構築的柔性透明電極具有優異的性能,方阻為21.4 Ω sq-1,透光度為93.8 %,進一步製備了柔性透明的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器件,效率可達到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