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在創立小米之初,就確定了一個目標:做網際網路手機。什麼是網際網路手機?就是用「硬體免費」思路,把硬體當成軟體來賣,以幾乎近成本的價格出售產品,這給當時的中國手機市場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一)小米的產品策略
小米的產品策略--爆品戰略。所謂的爆品戰略,就是極致S的去做一款單品,靠一款單品一擊決殺。在其他傳統手機廠商還在玩機海戰術時,小米靠一款產品打穿了市場。小米做爆品就是對核心功能的極致追求,直擊競爭對手的痛點,「為發燒而生」。
小米做產品的一個最大的殺招就是:性能高一倍,價格砍一半,死磕性價比。為了砍價格,小米砍掉了一切渠道環節,直接面對用戶;砍掉營銷成本,通過網際網路方式賣產品,不靠線下渠道。例如:小米手環,就是一款誠意之作,在完美地切入生活的同時,讓我們心中的高科技或者高價格都立馬接了地氣。(當時市面上絕大部分品牌手環的定價都在200元以上,小米卻把手環定在79元的價位,小米從這場廝殺中脫穎而出,直接成為智能手環行業的老大。)
(二)小米的價格策略
小米的價格策略--成本定價。2014年小米利用這一招,產品價格從低到高,主打性價比,全面覆蓋和搶佔了所有中低端手機市場。因為大部分的中國消費者對價格是相當敏感的,所以以成本定價的小米手機-橫空出世,便備受消費者喜歡,迅速地攻城掠地,出貨量在短短幾年內就迅速地攀升到數千萬級別。此時小米在成為中國手機屆的「價格屠夫」的同時,也因其「飢餓營銷」的產品銷售模式備受吐槽。
小米產品的價格定的這麼低,那麼小米靠什麼賺錢?支撐小米手機可以以成本定價最大的底氣就是利潤結構的改變。引用網際網路行業非常有流行的一句話:「羊毛出在豬身上」。(在看得見的部分可以不掙錢,但卻可以用別的方式掙。)小米的「豬」在哪?答案就是:增值服務、賣軟體、粉絲經濟。目前小米正在布一場大局,小米最近兩年最大的動作就是生態鏈投資,試圖用小米模式批量複製爆品,從點到面,從軟體到硬體,建立一個小米的生態系統,這裡蘊含著全新的利潤空間…..
小米雖然一直強調性價比,但其產品的功能和質量卻絕不含糊。當你用過它的幾款產品後,會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都這個價位了,還要什麼自行車,買就對了」。
(三)小米的渠道策略
小米的渠道策略--一切基於網際網路。近十幾年來,中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使得小米可以直接去掉原有的兩大塊成本中心:渠道流通成本、門店利潤。小米不用再鋪設線下門店和建立層層分銷的銷售網絡,分給渠道和門店很大一部分利潤空間。小米選擇自建商城,直接去掉了這兩大塊成本。
(四)小米的推廣策略--口碑+粉絲(口碑為王)
推廣的實質就是獲取流量,而小米的流量入口正是粉絲,他們是小米流量的動力源。小米始終「以用戶為中心」,雷軍曾經在寫給員工的一封內部信中,這樣說到:面對惡劣的市場環境,我們永遠保持初心:一、永遠堅持做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二、相信 用戶,依賴用戶,永遠和用戶做朋友!只要堅持這兩條,小米的夢想就能實現。
小米將這個模式演繹得最為徹底,被米粉譽為「小米之魂」的MIUI,就是這一模式的成果。(為了優化自己的MIUI,小米在初創時代就召募了100個鐵粉,即時地試用最新款的系統,隨時提出修改意見。)
最好的的營銷是其實就是來自顧客的口碑,有人討論才有人買。小米用口碑贏得用戶,用口碑碾壓對手。以口口相傳的力量塑造品牌力,讓每一個消費者都成為自己的傳播平臺。
總結:小米模式的成功有三個重要的關鍵因素:硬體不賺錢,靠軟體和網際網路服務賺錢;一切基於網際網路,砍掉傳統的線下渠道,靠電商直銷渠道;以社交媒體為核心的「口碑為王」。小米有一句slogan: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這是小米對未來的美好設想以及給用戶的信心。2010年4月8日雷軍創立小米,八年後小米成功在香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