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我州圍繞「新型工業強州、鄉村振興富州、綠色生態靚州、沿邊開放活州」發展思路,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堅持新發展理念,聚力「六個大抓」,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圖片來源美麗開遠)
2019年,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公示名單,這是我州實現花卉產業優質高效發展,推動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典型範例。據悉,該園區已建成亞洲最大的菊花資源庫,保留品種3600多個,獲得農業農村部授權菊花新品種46個,園區輻射帶動周邊發展花卉種植5萬多畝,園區內有長期務工村民300多人。
開遠高效現代農業園的花卉(圖片來源美麗開遠)
花卉產業的持續打造,有力推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優質發展,為全州經濟健康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我州還聚力打造水果、蔬菜、梯田紅米、規模養殖、中藥材等特色優質產業,全州已有180家單位342個產品獲得有效期「三品一標」認證,共擁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9件,位列全省第一。目前,我州北部國家級百萬畝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示範區、南部山區綜合開發區、紅河谷經濟開發開放帶「三大板塊」基本形成,2015年至2019年,全州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從205.2億元增加到288.38億元。
屏邊獼猴桃豐收
梯田紅米
建水縣中草藥連片種植基地
瀘西縣蔬菜種植基地(來源:瀘西縣融媒體中心)
紅河谷30萬畝熱區綜合開發,貧瘠大山變綠色產業基地(紅河縣庫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工業一直是我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十三五」期間,我州著力鞏固提升冶金、化工等傳統產業,創新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發展壯大,湧現出大批代表性企業,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惠企穩企政策落實見效,紅河捲菸廠技改項目基本建成,湧順鋁業15萬噸中高端鋁合金、雲錫錫冶煉異地搬遷等項目竣工投產,「信創」產業有新突破,華為紅河州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建成運行,全省首臺國產化計算機在我州成功下線。2015年至2019年,全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從362.19億元增加到494.67億元,年均增長11.9%。
紅河捲菸廠現代化生產線(圖片來源彌勒廣播電視臺 )
雲南湧順鋁業生產車間
雲南錫業錫冶煉異地搬遷升級改造項目建設現場
中國—東協(河口)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大數據平臺
箇舊市大數據云計算中心
推行園區經濟集約化發展是我州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要路徑。石屏豆製品產業的發展,即是園區經濟建設的代表之一。近年來,石屏縣通過優化豆腐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實現了從作坊式製作到園區標準化生產,傳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轉變,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2015年至今,石屏各類豆製品產值翻了2番,2020年預計達40億元。豆腐產業的發展壯大,為該縣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也為周邊村民帶來了實惠,該縣豆製品從業人員已從2015年的3000餘人增加到1.2萬人。家住寶秀鎮哥白孔村委會皮坡村的普松妹一家已到園區打工6年,每年收入約9萬元,現家裡已買了新房和小轎車,生活質量得到不斷提高。
石屏縣豆腐產業園區航拍(圖片來源雲南扶貧熱線)
豆腐生產車間(圖片來源雲南扶貧熱線)
豆腐皮晾曬車間(圖片來源雲南扶貧熱線)
「一子落而全盤皆活。」圍繞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以小鎮建設全力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是我州不斷推動三產轉型升級的有效抓手和有力支撐。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之前曾經是貧瘠的石漠化土地,經過栽花種草植樹一系列生態修復後,生態環境得以持續改善,如今已呈現綠草茵茵、花香四溢、湖水蕩漾的美麗景致。建水西莊紫陶小鎮、元陽哈尼梯田小鎮、開遠知花小鎮等都以精緻的打造不斷展現各自魅力,成為全國各地遊客爭相打卡之地。同時,全州在物流、金融、保險、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領域也持續發力,不斷加快發展步伐。尤其電商產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河口東協跨境電商產業園、蒙自御風城鄉高效配送物流園等一批電商產業園建成運行,湧現出女媧鮮生、馬幫到家、嘀達優選等一批本土智慧社區零售平臺,全州1900多家電商企業不斷由「單打獨鬥」走向「抱團發展」。2015年至2019年全州三產從663.42億元增加到1052.37億元。
彌勒太平湖森林小鎮(圖片來自源紅河文旅)
元陽哈尼小鎮(胡彥輝 攝)
「十三五」期間,全州縣域經濟持續壯大,蒙自、開遠、個舊、彌勒4市進入雲南省2019年度縣域經濟發展「10強縣」。全州經濟發展躍上新臺階,據統計,紅河州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1222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211.99億元,年均增長9.8%。一串串躍升的數字,見證了我州「十三五」高質量發展的充實步伐,也為譜寫紅河州「十四五」新篇章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 李聰華
未署名圖片來源紅河日報資料庫
責編:普薇 實習生:梁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