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推出改革創新舉措130餘項
今年以來,蘇州片區以佔全國自貿區2.78%的面積,貢獻了約7.9%的實際利用外資和11.2%的進出口總額。經過一年的「奔跑」,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取得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在制度創新方面,推出涉及各領域改革創新舉措130餘項,省級以上「首創率」達60%;在開放型經濟方面,片區新設立外資企業近200家,實際使用外資11.36億美元,進出口總額4091.68億元。各項指標穩居全省自貿區之首,在全國新設自貿區中名列前茅,將力爭率先建成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營商環境最佳體驗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
現代快報+/ZAKER南京記者 徐紅豔
一網通辦,打造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體系
8月19日上午9點,在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大廳,前來辦事的人員絡繹不絕。這裡集成了稅務、金融、外貿、人才等業務,服務企業開辦、經營、註銷等全流程。比如,要做變更或者新註冊的企業,都能在園區一站式服務中心完成相關工作,拿到的營業執照上就能看到「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的標識。
在蘇州片區開辦一個企業要多久?先來看一組數據:2019年,蘇州片區開辦企業一窗集成服務時間壓縮至0.5-1個工作日,日均新設企業80餘家,區內集聚企業9.2萬戶;在外資登記備案等事項中試點人工智慧審批,符合條件的申請通過自動數據對比實現「秒批」……
不僅開辦企業「神速」,依託「一網通辦」平臺,蘇州片區系統構建企業、項目及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體系,不僅為人才提供企業開辦、項目建設、審批流程等的產品服務,人才入駐片區後可能面臨的安家落戶、老人贍養、子女教育等問題,統統都可「一網通辦」。
目前,「一網通辦」平臺累計上線24家單位1903項企業和個人業務,用戶覆蓋超百萬園區居民,藉助電子檔案、事項庫、用戶體系等國家、省市試點契機,探索「一點登錄」「一證辦事」「智能審批」「精準推送」,平臺基礎賦能水平持續提升。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收穫滿滿政策紅利
設立全省首個外國人才工作許可證、居留證件辦理專窗,辦理時間縮短40%;實行「空運直通港」快速通關新模式,提升物流效率6小時以上,可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25%;全省首推綜保區網上核銷電子帳冊試點,企業核銷時間縮短60%。推出「關助融」惠企舉措,已有63家小微外貿企業獲得了貸款信用額度30億元……不僅政務服務定製化、精準化,在優化企業外部營商環境上,蘇州片區也相繼推出了多項實打實舉措。
比如,蘇州片區創新開通了往返中國與歐洲國家的定製卡車運輸模式——中歐卡車航班。「卡車航班通過新疆霍爾普斯口岸,為中歐中間貨物運輸找到了第四通道。」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綜合協調局副局長趙建剛舉例說,卡車航班靈活機動,貨物運輸過程中也不需要開箱查驗,同時,航班開發的氣囊式空氣懸掛卡車能夠運輸特殊帶電物品,更方便了片區內生產掃地機器人、電動工具等產品企業遠途運輸。目前,卡車航班已經與7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進行合作,未來將有望向南拓展,和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
而在園區首設的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不久前剛被國務院服務貿易部國際聯席會議推廣。「生物醫藥產業是園區的主導產業,特別是醫療器械企業,在研發階段會用到很多醫療器械零部件,但零部件缺少醫療器械許可證,處於研發階段又沒有辦理註冊的必要性。那麼如何進入呢?」趙建剛告訴記者,根據企業需求,蘇州片區和海關、市場監管部門合同協商創新出臺分級管理辦法。對於風險可控的醫療器械輔助用品進行分級管理,海關根據部門意見辦理通關手續,目前已經有50家企業受益於這項政策。
推出130餘項改革創新舉措,省級首創率60%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成立以來,就以不一般的精神、不一般的幹勁、不一般的擔當,創出許多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
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管委會主任丁立新告訴記者,自去年9月掛牌以來,蘇州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全面落實各項建設任務。共出臺政策文件47項,推出130餘項改革創新舉措,形成高質量的制度創新案例60餘項,省級首創率達60%。同時,新設立外資企業近200家,進出口總額近600億美元,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實現強勁增長,全方位開發格局不斷深化。
其中,蘇州片區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來打造,主動開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集成創新,助力產業發展。亮點做法有:全國首創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打造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兩項創新均被評為國務院「最佳實踐案例」;全國首創產業用地分段彈性年期(10+N)出讓,降低企業用地成本;支持企業設立跨境資金池和擴大外債額度,解決企業跨境融資難題;出臺產業專項人才政策,對生物醫藥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高端和急需人才,按貢獻每年可給予最高達100萬元的獎勵。此外,在集成電路產業方面,全國率先開展高端製造全產業鏈保稅模式改革,上半年試點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260%。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