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國務院公布設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蘇州片區作為江蘇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的片區,其60.15平方公裡的範圍涵蓋了蘇州工業園區產業最集中、功能最核心的區域。
近日,由「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特別支持,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省商務廳主辦,中國江蘇網、新江蘇客戶端承辦的「江蘇自貿試驗區掛牌一周年媒體行」採訪來到了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進行採訪。
制度創新:
省級以上「首創率」達60%
蘇州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掛牌近一年來,蘇州片區先後出臺支持發展的政策文件47項;推出涉及各領域改革創新舉措130餘項;形成創新性強、企業受惠面廣、可複製易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案例66項,省級以上「首創率」達60%,其中2項案例獲評國務院「最佳實踐案例」,7項案例入選商務部「最佳實踐案例」候選名單,7項試點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7項「創新實踐案例」在全省示範借鑑。
以蘇州片區探索的「空運直通港」快速通關新模式為例,將口岸集成服務前移到沒有實際進出口岸的自貿試驗區,航班落地後貨物直接在機場地面代理倉庫,一次性完成全部理貨和艙單傳送,海關放行後通過專用「卡車航班」配送至企業。該模式簡化了查驗環節,實現了集約運輸,緩解了企業的倉儲壓力,並讓企業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靈活申報,提升物流效率6小時以上,可幫助企業降低物流成本25%。
制度創新推動投資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片區的新設立外資企業數、中方實際境外投資額、進出口總額、新增備案境外投資機構數等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穩居全省自貿區之首,在全國新設自貿區中名列前茅。尤其今年上半年,自貿區的建設發展直接帶動區域實現進出口總額3052.45億元,增長4.5%;註冊外資20.7億美元,到帳外資12.8億美元,分別增長149%、196%。
畢馬威權威評估顯示,蘇州片區營商環境模擬國際排名第27名,2項指標進入全球前10名;以蘇州片區為主體的蘇州工業園區榮登「2019中國最具投資吸引力園區」榜首,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在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列第五,成功躋身於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
行政審批:
「線上容易辦,線下融驛站」
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行政審批局會同各相關部門共同制定《蘇州工業園區政務服務體系優化行動指南(試行)》,依託一網通辦平臺,系統構建企業、項目及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體系,編制出臺《蘇州工業園區一流政務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形成「全生命周期」「整合一類事」「辦成一件事」「辦好單事項」的四層級多維度、無死角全覆蓋的政務服務體系。
目前,「一網通辦」平臺累計上線24家單位1903項企業和個人業務,用戶覆蓋超百萬園區居民。
據行政審批局負責人表示,除了推動線上辦事平臺建設,行政審批局還在企業密集度高、需求量大、針對性強的特色產業園載體、樓宇、商圈設立一站式政務服務站「融驛站」,為載體內企業商戶提供政策諮詢、幫辦代辦等多項服務。讓企業辦事花最少的時間、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門「四個最少」成為常態,單事項辦理時限壓縮35%、材料壓縮14%、環節壓縮33%。據悉,蘇州工業園區探索的下沉「融驛站」模式在江蘇省內屬於首創。
「一號產業」:
構建世界一流的生物產業生態圈
據蘇州片區管委會主任丁立新介紹,蘇州片區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來打造,主動開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集成創新,助力產業發展。
蘇州片區出臺多項措施保障「一號產業」長足發展:全國首創進口研發(測試)用未註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打造智慧物流服務平臺,兩項創新均被評為國務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打造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強政策支撐,出臺建設生物醫藥產業標杆園區若干意見;優化產業鏈構建和布局,編制生物醫藥產業正面清單和產業圖譜2.0版……
值得一提的是,蘇州片區與工業園區十分注重生物醫藥人才引進。園區制定了「蘇州工業園區鼓勵科技領軍人才創業工程」,來鼓勵國內外科技領軍型人才及團隊到園區創新創業。同時,在政策上,不同程度加大了統貸平臺支持等扶持。截至目前,園內集聚了72位國家「頂尖人才」、103位江蘇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50位姑蘇領軍人才、363位園區領軍人才。
蘇州片區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來打造
人才的進駐為園區帶來了累累碩果——園內生物醫藥企業累計申請專利數達7832項,其中,發明專利5303項;獲批專利授權達3363項,其中,發明專利1317項,PCT申請達600件。
蘇州片區雖然成立較晚,但憑藉其開放載體多、產業基礎好、創新能力強等優勢,以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魄力,緊緊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打造全方位開放高地、國際化創新高地、高端化產業高地、現代化治理高地」的發展目標,在制度創新這一核心工作上,大膽創出具有江蘇特色的改革經驗,發揮了重大的探索和帶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