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社會和國家的進步離不開源源不斷的人才輸出,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尤其是近些年美國方面對中國採取的種種制裁舉措,讓國內部分企業處境艱難。而歸根到底還是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部分高精尖領域還是受制於人。
將發明專利納入高考加分
對此,就有人大代表建議將發明專利納入高考加分當中,以此來激勵大家勇於創新。從出發點來看,這個建議似乎並沒有多大問題。但是從實際落腳點來看,卻頗有爭議,其中最大的爭議點在於,能夠申請發明專利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家境較好,父母文化相對較高的學生群體。那麼國內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他們又該怎麼辦呢?
教育部回應
與此同時,教育部針對人大代表的建議進行了回應。表示目前所處的階段,並不是適合將發明專利納入高考加分項目當中。當然,為了鼓勵大家積極進行發明創造,如果有這方面的優勢,可以納入綜合素質檔案,這樣高校招生時就能進行參考從而優先錄取。
此外,教育部針對高考加分問題還進行了延伸探討。
自從實行高考加分政策以來,部分學校、學生或者家長過度功利性地追求加分,甚至通過造假的方式來實現對應的加分目的。而這與最初設立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相違背,對高考公平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於是近些年教育部取消了奧賽獲獎加分,體育特長生加分等加分項,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保障高考的公平性。
當然學生有特長是好事,可以作為優先錄取的依據,但是不能什麼都往高考加分上靠。
家長:農村孩子怎麼辦?
而針對將發明專利納入高考加分這個建議,很多家長,尤其是農村學生家長意見很大。相對而言,他們的文化水平與城市裡的孩子家長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從申請發明專利的概率上來看,城市裡孩子申請發明專利的可能性也會更高。
此外,當發明專利納入高考加分後,有時候比拼的不一定是學生本人的聰明才智,而是比拼家長的聰明才智。可能會出現家長自己想出的發明專利,最後「送」給自己孩子,成為孩子的一種加分依據。而這種造假情況難以鑑別,既容易搞壞整個生態,還會影響到高考的公平性。
所以如果這個建議實施,那麼最吃虧的就是農村或者邊遠地區的學生們。
激勵創新不一定要高考加分
對於激勵創新這樣的初衷,筆者是大力支持的。但是在方式上,則不一定非要與高考加分掛鈎。畢竟高考目前承擔著特殊的使命,這是窮人家孩子翻身逆襲的最好機會,我們不能讓高考失去了公平性。
所以對於有創新方面天賦或者成果的學生可以進行其他方面的獎勵,比如給予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或者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或者獲得到一流企業實習參觀的機會等。
這樣的方式也是對他們的認可,而且不會讓學生們形成過重的功利心,而是發自內心地想發明、想創新,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不然什麼都與高考加分掛鈎,那麼大家發明創造的初衷就變了,而且相關的發明質量也難以保障。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