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集成電路或稱微電路、 微晶片、晶片。在電子學中是一種把電路(主要包括半導體裝置,也包括被動元件等)小型化的方式,並通常製造在半導體晶圓表面上。按其功能、結構的不同,可以分為模擬集成電路,數字集成電路和數/模混合集成電路三大類。
晶片是一種微型電子器件或部件,在電路中用字母「IC」表示。是把一定數量的常用電子元件,如電阻、電容、電晶體等,以及這些元件之間的連線,製作在一小塊或幾小塊半導體晶片或介質基片上,然後封裝在一個管殼內,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電路。
當今半導體工業大多數應用的是,基於矽的集成電路,其中所有元件在結構上已組成一個整體,使電子元件向著微小型化、低功耗、智能化和高可靠性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想要製造出一個真正的晶片,那麼就必須要擁有,除以上原材料之外的設計和光刻機設備。目前,從設計的角度出發,我們可以設計出,完全不亞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圖紙,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至於原材料上面,也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全部攬入囊中,都是集各國高品質的材料去湊。
其中技術含量最高的就是光刻機,它是半導體晶片製造中,最具主導性、最核心、最難的一環,並且佔到晶片成本的30%。主要掩模對準曝光機,曝光系統,光刻系統等,是製造晶片的核心裝備。它採用類似照片衝印的技術,把掩膜版上的精細圖形通過光線的曝光印製到矽片上。
要知道光刻機的技術,可以說是在全球,所能應用到最先進技術的一個集成。而這個設備成本,相當的昂貴,已經超出了正常的商業探討範疇之內。中芯國際曾花1.2億美元,向(荷蘭阿麥斯)光刻機巨頭ASML訂購的中國首臺EUV光刻機,足足等了三年,也沒能等到。
5nm光刻技術突破!5nm晶片!等等新聞
在今年7月,一條關於國產5nm光刻技術獲突破的重磅消息,於中科院網站刊登,隨後又被刪除。這則消息稱: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的某研究員,與國家納米中心某研究員合作,並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5nm雷射光刻加工方法。這種光刻技術,使用了具有完全智慧財產權的雷射直寫設備,可以1小時製備約5×105個納米狹縫電極,展示出規模量產的潛力。
一時間,全民可謂是呼聲高漲,掀起一片『中國芯』的浪潮,身邊的每一個朋友幾乎都炸鍋了。今年以來,幾乎每段時間都有中國光刻機獲突破的消息。但根據相關消息,這些突破有的是內部驗收,不能解決當下產業問題,有的則是被誇大其詞的假新聞。
想做到以國產光刻機替代asml(荷蘭阿麥斯)光刻機,只能埋頭苦幹,抓緊研發,別無捷徑。這主要牽涉到其中的技術含量,體現在工藝上(即光刻),它是平面型電晶體和集成電路生產中的一個主要工藝。為了對半導體晶片表面的掩蔽物(如二氧化矽)進行開孔,以便進行雜質的定域擴散的一種加工技術。因此我們必須穩紮穩打,在未有技術開源導入之前,是很難彎道超車的,逆流而上的我們才會更加強大。
針對該事件,有人士分析,由於光刻機同行並沒有發聲,因此關於這個技術的真偽和有效性,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士判斷。但現在將實驗室技術拿出來高調宣傳,可能是一種「放高炮、打雞血」的做法,解決不了實際的產業問題。
同年6月,「上海微電子2021年或2022年將交付28nm沉浸式光刻機」的消息,也在網上引發熱議,上海微電子大股東上海電氣的股票一度漲停。
上海微電子有限公司稱,並未發布這一新聞。而一位行業人士透露,據他了解,目前上海微電子僅有一臺尚沒有量產、能做到90nm製程的光刻機,使用的實際上是海外20年前的光源技術。而全球光刻機霸主ASML已經衝向5nm和3nm製程。
以ASML(荷蘭阿麥斯)的定義為標準
ASML主要生產兩類光刻機——193nm光源光刻機和EUV光刻機。193nm光源光刻機只能做到7nm製程,往下需要EUV光刻機。所以在90nm之後,還有65nm、45nm、28nm、22nm、14nm、10nm、7nm足足7代工藝。
2001年2月27日,中科院院士、北大微電子研究院院長王陽元教授在中南海作了關於《微電子科學技術和集成電路產業》的報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報告結束後,曾指出:集成電路是電子產品的「心臟」。2002年,光刻機正式被列入「863重大科技攻關計劃」。這一年,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牽頭,國內多家企業共同組建了上海微電子,重點研發100nm步進掃描投影光刻機。
單單最先進的EUV光刻機,每臺設備超過十萬個零件,軟管加起來就有兩公裡長。這麼一臺龐大的設備,重量足足有180噸,每次發貨,甚至需要動用40個貨櫃、20輛卡車以及3架貨機。
要實現自主光刻機,確實有一定難度,哪怕是ASML也不是憑一己之力崛起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光刻機被光源卡在193nm長達20年。為了突破,英特爾說服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組織起一個EUV LLC聯盟,集合了當時科技界大牛摩託羅拉、IBM以及美國三大國家實驗室等,才逐漸突破瓶頸。
由於當時處於美日爭雄,因此美國沒有讓日本企業加入,而承認了荷蘭ASML共享研究成果。為表誠意,ASML在美國建了研發中心,還保證55%的零部件均從美國採購並定期接受審查。這也是如今荷蘭公司ASML必須遵守美國規矩,不給中芯國際提供7nm EUV光刻機的根源。
當然,如果真想要做出好的光刻機,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那就是組成一個類『多國聯盟』的企業,同樣進軍光刻機市場,與ASML(荷蘭阿麥斯)競爭市場。這樣的競爭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各國的各個企業,自然都希望看到市場有競爭,這樣才會有進步,畢竟一個ASML光刻機廠家獨大,相當於變相壟斷市場。
因此,在成立這種企業後,需要在兩年內達到28nm晶片。為什麼要達到28nm呢?28nm是底線,這是當下技術突破的門檻(第二大光刻機日本尼康,即卡在這個檔次左右),也是能初步盈利低端市場的一道門檻。
這種做法,需要渾厚的資金、具有足夠知識儲備的研發團隊、還要有縱深的戰略眼光、最後則是具備類似良好條件的盟友。由於加入的人多,所以更需要提早能在市場盈利,否則容易人心渙散,稍有不慎,則投資全打水漂。
另一種進入光刻機市場的辦法比較簡單,就是直接收購或者投資,比如當下的日本尼康光刻機。它為世界上,僅有ASML、尼康和佳能三家能夠製造商用光刻機的公司,似乎在這個領域不被許多普通人知道,許多人只知道尼康的相機做的好,卻不知道尼康光刻機同樣享譽全球。至於日本佳能,已經快放棄光刻機的生產了,原本尼康與佳能在早期和ASML不相上下,但由於路線的錯誤,導致後來失去高端市場。
曾經在32nm節點上,Intel首次應用了沉浸式光刻技術,只有尼康一家提供相關設備。由於沒有開發出EUV光刻機,尼康止步於38nm(尼康的定義標準),但也通過收購其他公司等方式,可以製作13nm光刻機,只是良品率低,無法量產。
對於在光刻機和晶片上,仍處於發展中的我們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這是艱難的,也是漫長的,但我們的智慧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