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毫無疑問一舉成為中國AI晶片第一股。這家獨角獸能夠在五年內從成立到上市,足見其非凡之處。
寒武紀,在古生物研究領域是個很特別的名字,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42億年前至4.85億年,非常久遠的紀元。據達爾文《物種起源》中提到在這一時期突然出現大量無脊椎動物的化石,因此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由此可見,寒武紀創始人對其給予的厚望。
其實,華為和寒武紀有過一年多的合作,但不久就分道揚鑣了,在這裡我們不過多解讀其中的原因,公司之間的商業合作繼續與否都是正常的業務往來。
寒武紀帶著光環誕生
時間定格在2016年,出自中科大少年班的陳天石和陳雲霽兩位學霸一起創立了寒武紀,自此這家擁有中科院背景的AI創業公司迎來了高光時刻,在全球推出首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當時可謂是橫空出世,受到業界廣泛關注。2017年就奠定了中國AI獨角獸公司的地位,受到多方資本的青睞,輕易完成1億美金融資,當年的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創投、中科院創投、中國國新等巨頭企業。
華為也是在這時候與寒武紀開始了蜜月期,2017年10月,在慕尼黑的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新品Mate 10系列手機,其搭載的麒麟970晶片大腦就是集成的寒武紀1A處理器。因此,Mate 10也被稱為「第一款真正的AI手機」,處理性能提升了60%,幫助華為手機在全球銷量猛增。2018年10月,華為發布的Mate 20手機同樣大放異彩,其搭載的麒麟980晶片也是集成的寒武紀第二代1H處理器。
寒武紀與華為的合作是雙贏的局面,一時之間寒武紀聲名鵲起,不僅入選美國半導體雜誌《EE Times》「全球60家最值得關注的半導體公司」榜單,還奪得了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頒布的「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企業100強」獎項。
華為轉身自主研發AI技術
蜜月期過後,一般不是感情升華就是冷卻。這次的結果是後者,華為毅然轉身開始自主研發AI技術的道路,與寒武紀分道揚鑣。出現這樣的結果,熟悉華為理念的人都明白,華為一直在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避免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時候美國已經開始對華為展開秘密調查並露出獠牙。
至於分手的原因一直也沒有定論,有的說是寒武紀不願讓華為掌控,有的說是隨著華為對晶片技術的要求越發苛刻,寒武紀已趕不上華為的步伐。有關具體原因也只有當事人清楚了。
華為海思擁有超強的晶片研發能力,而且每年的研發投入更是寒武紀的幾十倍,再加上華為全球領先的5G通信、雲計算和企業網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處理能力,華為都有自主研發AI技術的充分理由,也肯定更加的切合自家的晶片和設備。
不出所料,華為很快推出了自己的五大類AI應用場景,神秘的達文西計劃也浮出水面,其實華為一直在自己研發,從一開始華為就沒想過要與寒武紀長期合作。自此華為與寒武紀不僅分道揚鑣,在AI領域還成為了競爭對手。
寒武紀經歷低迷重新起航
我們再說寒武紀,在與華為分手之後,銷售業績幾乎陷入停滯,因為之前超過90%的訂單都是來自華為海思的。現在華為自己搞AI技術了,而且憑空多了一位強大的競爭對手,可想而知寒武紀的好日子結束了。居安思危,這句話並不是嘴上說說的。寒武紀在銷售業績上幾乎全部依靠華為的訂單,現在有點手足無措,急需開拓新的產品和客戶,使科技成果實現商業化。
在2017年和2018年,寒武紀主營業務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收入比重分別為99.7%、98.3%,可見在與華為合作期間對華為採購的嚴重依賴程度,公司業務太多單一化,這也是被各投資方質疑的。為了擴大業務範圍寒武紀還推出了晶片、加速卡和智能計算機集群系統,逐步使得收入來源多樣化。
結語:
目前中國湧現了很多AI技術的公司,除了寒武紀和華為海思,還有例如商湯科技、雲從、雲知聲和字節跳動等,可謂是百花齊放。寒武紀作為中國AI獨角獸,擁有太多的光環和榮譽,截止今年2月份,寒武紀已擁有授權專利65項,PCT 專利申請120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為1474項。
隨著中國2020新基建概念的開展,相信寒武紀能像他的名字一樣讓AI技術大爆發,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