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在與華為分手之後,這家AI獨角獸如何翻盤?

2020-08-25 奔跑的蝸牛兒

7月20日,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正式登陸科創板,毫無疑問一舉成為中國AI晶片第一股。這家獨角獸能夠在五年內從成立到上市,足見其非凡之處。

寒武紀,在古生物研究領域是個很特別的名字,是顯生宙的開始,距今約5.42億年前至4.85億年,非常久遠的紀元。據達爾文《物種起源》中提到在這一時期突然出現大量無脊椎動物的化石,因此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由此可見,寒武紀創始人對其給予的厚望。

其實,華為和寒武紀有過一年多的合作,但不久就分道揚鑣了,在這裡我們不過多解讀其中的原因,公司之間的商業合作繼續與否都是正常的業務往來。

寒武紀帶著光環誕生

時間定格在2016年,出自中科大少年班的陳天石和陳雲霽兩位學霸一起創立了寒武紀,自此這家擁有中科院背景的AI創業公司迎來了高光時刻,在全球推出首款商用深度學習處理器—寒武紀1A,當時可謂是橫空出世,受到業界廣泛關注。2017年就奠定了中國AI獨角獸公司的地位,受到多方資本的青睞,輕易完成1億美金融資,當年的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科大訊飛、聯想創投、中科院創投、中國國新等巨頭企業。

華為也是在這時候與寒武紀開始了蜜月期,2017年10月,在慕尼黑的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推出了新品Mate 10系列手機,其搭載的麒麟970晶片大腦就是集成的寒武紀1A處理器。因此,Mate 10也被稱為「第一款真正的AI手機」,處理性能提升了60%,幫助華為手機在全球銷量猛增。2018年10月,華為發布的Mate 20手機同樣大放異彩,其搭載的麒麟980晶片也是集成的寒武紀第二代1H處理器。

寒武紀與華為的合作是雙贏的局面,一時之間寒武紀聲名鵲起,不僅入選美國半導體雜誌《EE Times》「全球60家最值得關注的半導體公司」榜單,還奪得了全球知名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頒布的「2018年全球人工智慧企業100強」獎項。

華為轉身自主研發AI技術

蜜月期過後,一般不是感情升華就是冷卻。這次的結果是後者,華為毅然轉身開始自主研發AI技術的道路,與寒武紀分道揚鑣。出現這樣的結果,熟悉華為理念的人都明白,華為一直在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避免關鍵技術受制於人。這時候美國已經開始對華為展開秘密調查並露出獠牙。

至於分手的原因一直也沒有定論,有的說是寒武紀不願讓華為掌控,有的說是隨著華為對晶片技術的要求越發苛刻,寒武紀已趕不上華為的步伐。有關具體原因也只有當事人清楚了。

華為海思擁有超強的晶片研發能力,而且每年的研發投入更是寒武紀的幾十倍,再加上華為全球領先的5G通信、雲計算和企業網等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處理能力,華為都有自主研發AI技術的充分理由,也肯定更加的切合自家的晶片和設備。

不出所料,華為很快推出了自己的五大類AI應用場景,神秘的達文西計劃也浮出水面,其實華為一直在自己研發,從一開始華為就沒想過要與寒武紀長期合作。自此華為與寒武紀不僅分道揚鑣,在AI領域還成為了競爭對手。

寒武紀經歷低迷重新起航

我們再說寒武紀,在與華為分手之後,銷售業績幾乎陷入停滯,因為之前超過90%的訂單都是來自華為海思的。現在華為自己搞AI技術了,而且憑空多了一位強大的競爭對手,可想而知寒武紀的好日子結束了。居安思危,這句話並不是嘴上說說的。寒武紀在銷售業績上幾乎全部依靠華為的訂單,現在有點手足無措,急需開拓新的產品和客戶,使科技成果實現商業化。

在2017年和2018年,寒武紀主營業務是終端智能處理器IP,收入比重分別為99.7%、98.3%,可見在與華為合作期間對華為採購的嚴重依賴程度,公司業務太多單一化,這也是被各投資方質疑的。為了擴大業務範圍寒武紀還推出了晶片、加速卡和智能計算機集群系統,逐步使得收入來源多樣化。

結語:

目前中國湧現了很多AI技術的公司,除了寒武紀和華為海思,還有例如商湯科技、雲從、雲知聲和字節跳動等,可謂是百花齊放。寒武紀作為中國AI獨角獸,擁有太多的光環和榮譽,截止今年2月份,寒武紀已擁有授權專利65項,PCT 專利申請120項,正在申請中的專利為1474項。

隨著中國2020新基建概念的開展,相信寒武紀能像他的名字一樣讓AI技術大爆發,遍地開花。

相關焦點

  • 持續虧損的寒武紀還能撐起千億市值嗎?
    登陸科創板3月有餘的AI晶片公司寒武紀市值跌破700億元,距離峰值1124億元已經跌去近4成。作為扛起「AI晶片第一股」大旗的明星企業,寒武紀面對的質疑從未間斷,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發布之後,寒武紀的股價表現讓這個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孩子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意。此後,二級市場一片傷仲永的感嘆,唱衰之聲不絕於耳。
  • 寒武紀將於7月20日登陸科創板,聯想、美的、OPPO參與戰略配售
    來源:IPO早知道寒武紀昨晚發布公告,宣布公司將於2020年7月20日在科創板上市,發行4010萬股,發行價為64.39元,此次募集資金為25.8億。寒武紀此次戰略配售的對象為聯想北京、美的控股、OPPO移動、中證投資4名戰略投資者,戰略投資者投資獲配710.4536萬股。
  • 寒武紀順利通關 科創板迎來國內AI晶片龍頭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雲中隼 3月26日申請獲受理,兩個月即火速過會,寒武紀的科創板歷程顯得格外順利。6月2日,科創板上市委發布2020年第33次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寒武紀首發上市獲得通過。2017-2019年,寒武紀合計虧損超過16億元,三年研發費用也節節攀升。在大客戶華為海思「自謀出路」之後,寒武紀2020年的業績情況仍不容樂觀。小小一塊晶片,引無數企業競折腰。在寒武紀成功過會後,科創板市場上的晶片概念股已達到十家。無論是被譽為「中國第一大矽晶圓廠」的滬矽產業,還是號稱具有「絕對核心技術」的中微公司,都是科創板市場中頗為奪目的企業。
  • 奇安信、寒武紀、天智航上市!看科創板國投系基金投資企業硬核科技...
    截至2020年6月底,國投高新及所屬基金、子基金投資項目已向科創板提交申報材料並獲受理企業數75家(含已發行),佔比約18.6%;登陸科創板數量已達27家,約佔上市企業總數的23%,業務覆蓋人工智慧、雲計算、生物醫藥等領域。
  • 寒武紀接受科創板上市輔導 AI晶片百花齊放後光環已盡
    2月28日晚間,證監會網站顯示,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寒武紀」)於2019年12月與中信證券籤署科創板上市輔導協議。如寒武紀按計劃上市,將成為科創板「AI晶片第一股」。根據公開資料,寒武紀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根據2018年6月的第四輪融資中,估值為2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中科院旗下基金、科大訊飛、國投創業、阿里等。寒武紀除了受到明星資本的「青睞」,主要是基於其客戶群,華為海思、紫光展銳、晨星(MStar)/星宸半導體等都是寒武紀的客戶。
  • 寒武紀:困境與突破|商業原始碼
    陳伊凡/文當巨頭紛紛入局AI智能晶片,甚至從客戶成為競爭對手,寒武紀們的出路又在哪裡?隨著登陸科創板和這份半年報的發布,此前籠罩在寒武紀(688256.SH)這家AI晶片獨角獸企業上的神秘感正在消失。這份財報並不亮眼,寒武紀今年上半年營收8720.3萬元,同比減少11.0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約為2億元。
  • 南沙首家AI獨角獸「雲從科技」有望登陸科創板
    據了解,8月18日,雲從科技已正式向廣東證監局提交了上市輔導登記,有望年底登陸A股科創板,一場以產業為「底數」、以AI「指數」的「冪次方」為革命的獨角獸將在南沙開啟,也將會是南沙首家登陸科創板,且非常有含金量的高科技企業。
  • 科創板給AI晶片獨角獸出了啥卷?寒武紀圍繞主業真誠談「芯」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科創板給AI晶片獨角獸出了啥卷?寒武紀圍繞主業真誠談「芯」 20個問題「硬核」公司收到了哪些「硬核」問題?5月7日晚,寒武紀完成科創板一輪問詢回復。5月7日晚,寒武紀完成科創板一輪問詢回復。6大方面、20個問題,一份錯落有致、體察入微的「初試考題」,讓監管和投資者看見公司更真實的內「芯」。上交所拋出的第一問,指向寒武紀「前首席科學家」的研發情況。根據申報材料,陳雲霽曾在寒武紀兼職期間參與過公司部分研發工作,公司創立不久後即離開公司,目前在中科院計算所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寒武紀冰火兩重天
    不過,寒武紀很牛:冰火兩重天。創立僅4年多,期間發生四件大事:其一、2017年-2018年,與華為深度捆綁,90%以上業務收入靠華為。其二、2018年年末,華為自研AI晶片,寒武紀失去靠山。其三、2020年7月20日,寒武紀登陸科創板。
  • AI晶片獨角獸寒武紀擬登陸科創板 股東榜閃現科大訊飛和馬雲身影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李興彩)北京證監局網站28日披露,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寒武紀」)已進入科創板上市輔導。根據披露的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寒武紀和中信證券於2019年12月5日籤署了上市輔導協議。  資料顯示,寒武紀成立於2016年3月,註冊資本3.6億元,法定代表人陳天石。
  • 嘉定工業區這家細分行業的「隱性冠軍」即將登陸科創板
    最近,證監會通過了嘉定工業區企業利揚晶片測試公司科創板IPO的註冊,這也意味著利揚晶片不久後將在科創板鳴鑼上市。這也是嘉定區繼滬矽產業集團成功登陸科創板後,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的又一家上市的企業。 成立僅十年,產值規模不過億元的一家企業,為何會受到證監會的青睞? 集成電路產業鏈很長,包括了晶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各個環節。其中,設計製造就佔據了市場85%的份額,15%份額為封裝測試,測試只佔到了一小部分。
  • 解讀寒武紀科技策略:寒武紀研發投入佔比超300%
    國內人工智慧晶片領域獨角獸企業寒武紀登陸科創板引發市場層面關注。在其公告的首份半年度財報中,可以看到,寒武紀實現營業收入8,720.34萬元,其中研發投入費用高達27,739.22萬元,佔營收比例超過300%,高研發投入展現出這家科技公司注重研發的底色,且從當前公司發展情況來看,寒武紀仍然處於晶片產業的起步階段,暨研發技術儲備期,而寒武紀部分產品已經進入商用階段,相信對這家年輕的公司日後技術研發的方向和產業經驗的積累都大有裨益。
  • 寒武紀,AI晶片龍頭企業,比肩華為海思,致力打造人工智慧帝國
    寒武紀是中科計算所孵化的一個獨角獸公司,之所以為獨角獸公司,是因為寒武紀專攻人工智慧晶片,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寒武紀能有如此成就,是因為有一個天才少年創始人陳天石1A」、首個智能處理器指令集「Cambricon ISA」、面向視覺領域的「寒武紀1H8」與「寒武紀1H16」、面向智能駕駛領域的「寒武紀1M」、面向開發者的人工智慧系統軟體「Cambricon NeuWare」。
  • 一年過會13家企業,9家登陸科創板,這家機構如何捕捉隱形冠軍?
    自2019年6月設立以來,科創板已經走過一周年。在過去的一周年裡,科創板在創新中前行,在變革中成長,交出了一份符合設立初衷的年度成績單。在科創板的先驅下,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還在提速,不論是基礎制度、對外開放,還是從嚴監管,都在不斷變革,且日趨成熟。為此,創業邦推出「科創板一周年」系列,探尋科創板一周年背後的故事,解讀資本市場的發展脈絡和未來動向。
  • 樂清老闆創辦的這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市值超百億
    8月18日,由樂清溫商包秀銀等人在上海創辦的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南亞新材)成功登陸科創板,股票代碼688519,成為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溫商企業。
  • 寒武紀上市 十張圖解讀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晶片市場發展現狀
    2020年7月16日,除了中國股市大盤失守3300點的消息面霸全網絡外,還有「中國科創板AI設計第一股」寒武紀於2020年7月20日上市的令投資者振奮的消息。為什麼說這一則消息是振奮人心呢?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迅速,而我國人工智慧基礎層較為薄弱,寒武紀作為我國少有的具有競爭力的人工智慧晶片設計公司,近年來獲得多次融資,同時還是中科院孵化的企業,曾經也是華為的主要合作夥伴之一,其上市當然會受到眾多投資者的關注。那麼,寒武紀在投資界已經圈錢無數了,為什麼還要選擇上市呢?
  • 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原標題:AI獨角獸依圖科技擬發行CDR登陸科創板 來源:中國證券報AI獨角獸依圖科技日前正式向上交所申請科創板上市,該公司擬通過發行CDR的方式募集75.05億元資金,主要投向新一代人工智慧IP及高性能SoC晶片研發等項目。公司保薦機構為國泰君安。
  • 思瑞浦正式登陸科創板
    9月21日,思瑞浦微電子科技(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思瑞浦」,證券代碼「688536」)正式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據了解,思瑞浦此次科創板IPO擬募集資金8.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項目以及主營業務發展所需資金,具體包括模擬集成電路產品開發與產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值得一提的是,思瑞浦亦是華為旗下哈勃科技投資的企業之一,持股5.31%,是該公司第六大股東。
  • 寒武紀首秀驚豔 AI晶片第一股虧損難題待解
    7月20日,寒武紀在科創板上市交易,股票代碼688256。首日開盤價為250元/股,較64.39元/股的發行價高出近300%,盤中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截至收盤,寒武紀報收212.4元/股,漲229.86%,股價已經低於開盤價,總市值為849.81億元。
  • 寒武紀——被眾星捧月AI晶片第一股
    AI晶片第一股,中科院背景獨角獸的鼻祖,頂著眾多光環的寒武紀正式登陸了A股的科創板,開盤股價便上漲將近300%,市值超過千億元,從創立到IPO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那麼除了拼多多 寒武紀最初的聲名鵲起,是因為華為2016年寒武紀推出了1A處理器,被集成在了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