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能促進突破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

2020-09-23 中國電氣傳動網

伴隨著新基建進程提速,工業網際網路擔負起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勞動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智能工廠將是大勢所趨,這也加速了工業機器人的普及進程。

記者近日調研了解到,今年以來,乘著新基建的東風,一些發達地區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開始回暖。與此同時,記者發現,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後端,以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為主,外資品牌依託核心零部件優勢佔領全球市場。業內人士建議,加大自主研發創新力度,關鍵技術可進一步探索產學研一體化。同時,從中長期來說,人才是創新的根基,需引進加培養並行,進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創新人才。

機器人廣泛應用於多個工業領域

在天津新松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展廳內,一位特殊的機器「分揀員」尤為吸睛。在上方的攝像頭進行視覺識別後,機器手臂快速移動,精準找到對應的字母方塊,並在幾十秒時間內整齊排列出了「新松」的英文名稱。這款機器人能夠實現高速分揀,在食品、藥品等多個行業場景中發揮效用。

「目前生產的工業機器人定位精度可達毫米級,能夠『記住』並重複工作人員『教』給它的動作。電腦、手機組裝等需要『精雕細琢』的工程,也可以放心地交給它來完成。」新松機器人副總裁呂忠偉說。

這樣的智能化場景並不鮮見。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IOT等核心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可以替代人類進行焊接、裝配、搬碼、噴塗、磨拋等各項工作,在航天、鋼鐵、汽車及工程機械等多領域的生產線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顯著提升生產效率。

在此背景下,不少地區加快工業機器人發展。據介紹,近年來,天津市濱海新區智能科技產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智能安防、大數據、先進通信、智能網聯車、工業機器人、智能終端等多條產業鏈,智能科技產業佔濱海新區工業比重超過30%。

在安徽,機器人在汽車、工程機械、家電、建材、農機、化工、鑄造、冶金、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等行業有了較好的應用。目前,安徽省現有營業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機器人本體、集成和零部件企業342家。其中,工業機器人企業24家、服務機器人企業32家、特種機器人企業32家、工業機器人集成企業170家、關鍵零部件企業7家、配套零部件企業77家。

智能工廠成大勢所趨行業需求持續旺盛

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勞動力成本提升背景下,傳統製造業已經迎來了「變革」,智能工廠是大勢所趨,也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方向,機器人滲透率提升帶來自動化普及是中國製造業升級的必經之路。

數據最有說服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93794套,同比增長10.3%。7月份,工業機器人產量持續保持高增長,產量21170套,同比增長19.4%。

9月3日,記者在企查查上以「工業機器人」「成立日期2020年」「在業存續」為搜索條件,共有15395家符合條件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廣東、北京、上海等地。

萬聯證券研報認為,行業回暖信號明顯。據其測算,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的工業機器人密度為65臺/萬人,低於全球平均水平,遠不及歐美日韓等製造業發達地區,我國的工業機器人行業尚有較大的市場潛力。在5G、新基建、新能源等高景氣度領域的帶動下,製造業投資有望保持上行,帶動工業機器人行業持續復甦。長期來看,工業機器人向一般工業領域滲透,產業鏈迎來國產化良機。

一些企業的表現也證明了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南京埃斯頓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儘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上半年公司持續快速增長,實現銷售收入11.7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08%。其中,機器人本體和智能製造業務同比整體增長156.32%,業務比例已經佔到公司整體業務收入的70.50%。

減速器是工業機器人三大關鍵零部件之一。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諧波減速器,2020年1-4月,該公司諧波減速器新增訂單3.76萬臺,相較上年同期2.81萬臺有所回升。8月28日,該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8月28日上午開盤後,股價一度攀升至66元以上,較其35.06元的發行價上漲約88%。

行業發展仍需「苦練內功」

儘管長期來看,國內市場潛力大,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集中在中後端,以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為主,外資品牌依託核心零部件優勢佔領全球市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整體國產化率仍然較低,尤其是工業機器人的三大關鍵零部件——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實現國產替代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國內企業也可以生產部分核心零部件,但其性能與進口品牌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中低端領域上有一定的應用,卻無法滿足高端機器人的需求。」清研同創機器人(天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洪安表示。

萬聯證券研報認為,隨著工業機器人加速向中低端領域滲透,在中低端應用領域佔有優勢的國產本體企業將迎來發展良機,同時也有望帶動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協同發展。同時,機器人系統集成領域有望率先受益於製造業投資的回暖,但系統集成領域競爭者眾多,未來行業將面臨整合。

行業發展的關鍵是加大自主研發創新。陳洪安表示,首先,人工智慧關鍵技術的突破應加大基礎研究。其次,政府對科研項目的補貼力度需跟進,尤其是針對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進行點對點補貼,提高企業研發的動力。關鍵技術可由科研單位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合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應用軟體研發,為產業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天津聯匯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福海認為,商業資本逐利的本性決定了其很難花三至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專注技術研發,因此,需要加大政府產業基金、創投基金對科研型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研發動力。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禮進建議,加大智能製造的示範應用,通過示範應用以點帶面,全面普及智能製造技術的發展,以智能製造催生出新的動能,促進產業升級換代。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擁有了一流的創新人才,就佔據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許禮進認為,應不斷完善和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引進政策,建立更加靈活的人才管理機制,通過強化分配激勵、優化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環境等具體措施,進一步集聚更多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創新人才。

相關焦點

  • 行業關注|新基建背景下工業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任重道遠
    伴隨著新基建進程提速,工業網際網路擔負起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任,在人口老齡化加速與勞動力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智能工廠將是大勢所趨,這也加速了工業機器人的普及進程。記者近日調研了解到,今年以來,乘著新基建的東風,一些發達地區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市場開始回暖。
  • 誰才是智慧機器人新基建的核心玩家?
    6月下旬,人工智慧和智慧機器人領域的明星獨角獸優必選科技發布新基建戰略,將以智慧機器人為載體、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打造「硬體+軟體+服務+內容」的智能服務生態,從技術創新、產業賦能和人才培養三大維度推進新基建戰略,助力社會智能化升級。智慧機器人代表玩家優必選科技宣布新基建戰略,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新基建成為機器人產業的重大發展機遇,優必選科技已吹響號角。
  • 「5G﹢工業網際網路」為「新基建」蓄能
    最近,「新基建」頻頻出現在國家決策層的部署當中,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5G作為萬物互聯的手段,在「新基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工業網際網路作為5G重要應用場景,也在「新基建」當中佔有重要位置。二者的結合會加快我國智能製造步伐,為「新基建」蓄能的同時,推動我國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 新基建下,協作機器人企業能否實現彎道超車?機會又在哪?
    但這些快速市場響應不是一蹴而就的,胡葉新提到,節卡機器人能夠迅速實現新興方向和市場布局,和在機器人核心技術、機器人應用技術、專利、智慧財產權等多方面提前投入了巨大的財力、人力、物力密不可分;同時,節卡機器人在發展的過程中,打造了節卡機器人+的運用生態生態圈的模式,這一生態圈使得終端客戶能夠及時傳導更多的信息源,這片
  • 「借東風」,新基建助力機器人市場
    新基建為疫情經濟創建新機遇 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對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重新定義,把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定義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自此,「新基建」的概念正式被提出。
  • 2020來高交會看:新基建之工業網際網路
    2020來高交會看:新基建之工業網際網路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災難,都會推動科技探索新的創新發展機會。2020年初爆發的疫情對智能製造業產生了什麼影響呢?大量的小微型製造企業生產無以為繼這讓我們認識到:中國是個製造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由大而強」的出路何在?
  • 工業富聯戰略投資凌雲光技術 深耕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齊金釗)日前,工業富聯(601138)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公司子公司深圳裕展精密投資工業領域機器視覺業內領先的製造服務商凌雲光技術公司。凌雲光技術公司此前也獲得著名私募基金達晨的融資。
  • 深圳發展新基建 人才將是一個核心抓手
    5G的高速信息化公路上所產生的新業態,如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會湧現更大的社會價值。——李軍旗在新基建建設好的時候,要思考誰能把最後一公裡、皇冠上的明珠、價值上的峰頂做起來。——閔萬裡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 網絡安全核心技術加快突破
    技術創新明顯提升,動態行為分析等一批前沿技術取得創新突破。 「我國網絡安全從業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覆蓋了網絡安全設備、安全服務、安全軟體、安全集成等網絡安全各個環節,湧現出一批創新能力強、市場意識好的優秀企業,上市企業20餘家,市值超過5000億元。」劉烈宏說。
  • 優必選科技CBO譚旻:「新基建」加速機器人 產業發展
    原標題:優必選科技CBO譚旻:「新基建」加速機器人 產業發展
  • 優必選科技CBO譚旻:「新基建」加速機器人 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已佔全球市場的1/4以上。後疫情時期,隨著經濟社會對智慧機器人等「非接觸」的需求增長,預計到2021年,全球服務型機器人將在營收和數量等多方面超過工業機器人的增速。疫情的發生對很多傳統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但危中有機,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行業,在疫情中體現出了無接觸特殊優勢,產業今年得到了較快發展。
  • 鳳鋁工業材|助力華為、中國鐵塔 賦能5G「新基建」
    「新基建」,是指以5G、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可達數十萬億,是促進中國數位化轉型的重要舉措,而「5G」則是「新基建」體系的核心和下一代人類技術革新的突破口。
  • 深圳移動領跑「5G+工業網際網路」點亮新基建
    攜手各領域龍頭共建5G+工業網際網路實驗室構築「5G+」新生態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凡深圳即將迎來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5G新基建傳出奮進號角聲。8月13日,深圳移動「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熱烈舉行,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多個領域龍頭企業等近百家單位齊聚一堂共探5G點亮智造未來之路。
  • 新基建浪潮下,臺達創新賦能未來智慧工業
    新基建一時成為風口,涉及諸多產業鏈,但是新基建並非一個短期的概念,相關企業又該如何前瞻布局,謀定未來呢?  作為全球電源管理與散熱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臺達以"互聯生智 賦能新基建"為主題參展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一方面對應中國大力發展的"新基建"政策,另一方面呼應臺達致力於電力電子的核心技術,為智慧城市中的建築、交通、基礎設施及工業製造產業,提供高效節能的綠色解決方案
  • 新基建迎來風口 核心技術人才缺口將達417萬
    今年底行業人才缺口將達417萬——新基建迎來風口 新人才仍有缺口最近一個時期,以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型基建,成為國家重點投入的發展領域,也帶動了相關行業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不過,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的問題也開始顯現。
  • 優必選科技 人工智慧教育是最美「新基建」
    面對疫情後的經濟恢復和發展需求,國家提出新基建,大力發展以5G、人工智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科技創新領域基礎設施,它將為中國創新發展,特別是搶佔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創造基礎條件,推動形成新時代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商業模式。
  • 新基建 新引擎:打造創新平臺 促進新技術落地應用
    隨著我市大力推動「新基建」建設,「新基建」落地場景不斷豐富,這也對新技術、新應用提出更高的要求。今天的《新基建 新引擎》系列報導,我們一起來看看,廈門如何打造科技創新、產業協同創新平臺,攻克「卡脖子」技術,為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夯實基礎。
  • 深圳移動領跑「5G+工業網際網路」,點亮深圳新基建
    深圳即將迎來特區成立四十周年之際,5G新基建傳出奮進號角聲。8月13日,深圳移動「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熱烈舉行,政府部門、行業組織、多個領域龍頭企業等近百家單位齊聚一堂共探5G點亮智造未來之路。深圳移動與深圳各區工信局籤訂「5G+工業網際網路」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深入發力新基建,啟航領跑智能製造的「新藍海」。
  • 新基建助力「人工智慧+智能經濟」高水平發展
    ● 依託新基建,促進「人工智慧+智能經濟」高速騰飛新基建通過數字經濟和高端科技的快速發展為我國提供新一輪工業和科技革命的重要基礎,將帶來平臺效應,加速對各個行業產業的賦能。對人工智慧產業的規劃布局,上海將圍繞新基建重點加大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帶動上遊國產晶片供應鏈和下遊應用服務,打造規模生態;二是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在關鍵核心領域實現對產業鏈的垂直打通;三是要布局一批應用場景,結合「一網通辦」 「一網通管」等平臺支撐體系,進一步在道路交通、醫療衛生、教育文體、工業物流等領域,推動規模化的
  • 新基建,稀土新材料新機遇
    近期,最受輿論關注的概念之一莫過於「新基建」,疫情防控期間,新基建作用凸顯。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更加側重於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無論是人工智慧還是物聯網,都體現出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