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晶片這個領域突破了研製困難的技術之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生產上面技術遭到了其他國家的限制,在晶片生產上我們都知道,所需要使用的機器有很多的,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光刻機。
在光刻機生產上,全球能夠生產出來的也就只有阿斯麥爾,不過從實際意義上來說,讓阿斯麥爾單獨憑藉自己的能力去製造一臺光刻機也是困難的,因為生產一臺光刻機所需要耗費的零部件有上萬個,這些零部件都是需要從其他國家進口的。
不過就算是這樣,我們與阿斯麥爾還是有很大的距離,在我國沒有攻克雙工件臺納米級的限制之前,阿斯麥爾壟斷了這一項技術。
但我國的民營企業華卓精科用了4年的時間將這一技術突破,使我國成為了世界上能夠獨立生產製作雙工件臺的國家之一。
我國能夠生產出雙工件臺之後,就能夠在晶片的製造上達到高效,高質量,因為據相關數據顯示,如果使用單工件臺的光刻機那麼每小時只能夠生產80片晶片,但是使用雙工件臺之後,卻可以讓數量擴大3~4倍。
雙工件臺雖然只是光刻機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卻是關鍵的技術之一,在技術上我國能夠花短短4年的時間就能夠取得突破,打破阿斯麥爾的壟斷,我國攻克光刻機核心部件,助力圓夢7納米。
看到助力圓夢7納米,有一些人可能會產生疑問,我國現在不是有n+1工藝可以生成出性能與其納米晶片相差不多的晶片嗎?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去圓夢7納米?其實我們現在能夠生成說與7納米性能相似的晶片,但是那畢竟不是7納米的,在使用的時候也會存在一些問題,他們現在的存在就是7納米的一個替代品,讓我國有時間去圓夢。
華卓精科這一個民營企業能夠在4年的時間就在光刻機這一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的領導人對這個領域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投入了比較多的資金在這上面相信再過不久我們就有自己國產的7納米了。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下一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