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向現實,落向人們各自的命運|周末讀詩

2020-12-18 新京報書評周刊

她來自比道路更遙遠的地方,

她觸摸草原,花朵的赭石色,

憑這只用煙書寫的手,

她通過寂靜戰勝時間。

今夜有更多的光,

因為雪。

好象有樹葉在門前燃燒,

而抱回的柴禾裡有水珠滴落。

——《雪》(樹才 譯)

法國詩人博納富瓦在六十九歲時,以成熟的心智和精湛的詩藝,寫下了這首通透的短詩。它簡潔而廣闊,正如一場薄暮時分的雪。

雪,既具體又抽象,既真實又神秘。雪令人驚訝,甚而令人失語。雪令人想起諸多難題。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詩人,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對雪的邀請做出回應。

博納富瓦此詩中的雪,飄進漢語古典詩歌,又是如何被一個個詞捕捉呢?

撰文 | 三書

01

等待一場黃昏的降雪

/ /

《問劉十九》

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

黃昏時分,天色變得清亮。一場雪已在路上,空氣中瀰漫著雪的好意。此刻,僅僅等待是不夠的,你還想做點什麼,款迎這場雪。

詩人白居易斟上新釀的米酒,點燃小火爐。「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這些普通的事物,在欲雪天,聚在一起,顏色如此明媚,感覺如此溫暖。

新醅酒和小火爐,為誰而備?為劉十九嗎?詩題叫「問劉十九」,意思是這首詩是寫給劉十九的。但劉十九當下肯定收不到,那麼也必定無法赴約。至於他什麼時候收到,能不能收到,與這首詩並沒有關係。

白居易並非真的在向他發出邀請。新醅酒、小火爐,名為呼喚他,實則為雪而備。晚來天欲雪,讓詩人想起了劉十九,而後才有了下面的「能飲一杯無」。這句詩的意思也不是叫他來喝酒,而是說此時我懷念你。

一片風,一陣雨,一場雪,甚至任何事物,都可能叫你不期然地想起誰。不需要解釋,這是生命的秘密。傍晚的雪意,仿佛劉十九發來的訊息,載滿往昔的回憶。

不該草率地聲稱,「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與劉十九之間的深厚友情」,這種解讀對理解詩歌不僅毫無意義,而且還很有害。何以然?對主題的粗糙總結,對倫理精神的過度關注,都會構成對真正詩意的壓制。其後果就是在平庸的「標準」之下,你對這首詩並沒有什麼感覺,因為先行的主題和倫理,已關閉了你的藝術感官。

真正的閱讀不是問「這首詩表達了什麼主題」,而應該問「這首詩讓我感受到了什麼」。哪怕是米酒的香味,紅泥爐的火光,或感覺到一場雪的來臨,憶起某年冬天的一件事,這才是閱讀的樂趣和旨歸。如果想獲得更「專業」的享受,那麼不妨再問,這首詩是如何令我觸動並發我深省的(如果有的話)?

有考據癖的人會去考證誰是劉十九,會去了解他與詩人之間的交情,答案是劉十九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認識的一個朋友。白居易此詩作於晚年在洛陽時,遍閱其全集發現,在他汗牛充棟的眾多詩作中,為劉十九所寫只有兩首。由此很難斷定他們有「深厚」的友情,即便有,也並不能從這首詩看出。

更關鍵者在於,這首詩的好,並不需要深厚友情的支撐。一個詩人與他的朋友交情如何,他有多想念他的朋友,與作為未來讀者的你我有何關係?那顯然不是我們讀詩的目的。

這首詩的好也與劉十九無關,我們對它的喜歡不來自肝膽,來自那些美好的事物,那個雪就要來了的溫潤時刻,它讓我們的心微微一顫。

人在某個時候,想起某個人,哪怕僅有一面之緣的某個人,這樣的時刻本身就體現出人的生存情境,此一情境孕育出詩意。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劉十九、新醅酒、小火爐,以及這場正在來臨的降雪,彼此之間構成豐富而隱秘的關係。我們讀詩的享受,正在於任由想像馳騁其中漫無目的地旅行。

夏圭《雪堂客話圖》

02

聽,它們在下雪

/ /

《夜雪》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 /

依然是白居易的一首絕句。《問劉十九》捕捉的是雪意,《夜雪》當然是下在夜裡的雪。雪落無聲,因此寫雪多以視覺,佳句如陶淵明的「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王維的「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寬」等。

樂天此詩寫雪卻始終不見雪。他一直在床上躺著,雪在外面下,怎麼遇見這場夜雪的?

「已訝衾枕冷」,起得驚訝。大凡在久居北方之人,對夜雪都有過類似的經驗。雪和雨不同,夜裡下起的雨以聲音將人喚醒,而雪靜悄悄地飄,睡眠中的人很難察覺,除非像這首詩裡,人被凍醒。

凍醒之後,緊接著又一個驚訝:「復見窗戶明」。這才反應過來:下雪了。衾枕冷是從觸覺感知夜雪,窗戶明是從視覺,但不是直接看見雪,而是雪的反光,誠如博納富瓦詩中的「今夜有更多的光,因為雪」。

創意寫作傳授的要訣之一就是,用感官來具體描寫而不是用概括性的語言講述。感官具體包括五種感官,我們常常只記得用視覺,偶爾用到聽覺或嗅覺。感官描寫的好處自然是更具現場感。此詩前兩句即是例證。

然而,拋開寫作技巧這些事後討論,詩歌的好句皆來自詩人的直覺,即「文章本天成」。一個詩人的天賦在於,以直覺將本能的體驗顯現為比喻或形象。看似簡單自然,實則大藝無痕,直抵性命。通過衾枕冷和窗戶明,夜雪立刻被感知,帶著切膚的驚訝與新鮮。

知道外面在下雪,他沒有披衣出戶去看,似乎連窗戶也沒打開一下,半夜被凍醒,可見實在太冷。「雪夜訪戴」豈可人人為之?還是裹緊被子,竊聽雪的動靜吧。

夜深尤靜,靜得不像是靜。戛然一聲厲響,使人一驚,竹子被雪壓折。時而又一聲,又一聲。雪真大,雪仍在下。醒著,冷著,聽著。它們在下雪,在窗外,在夜的寂靜中,有大事在發生。

詩人隔窗聽雪,聽得雪已不再是雪。雪是今夜的訪客,雪是自空中不斷投下的信,是一首白色的詩,詩中沒有一個字。

《夜雪》寫雪,我們讀到的不是雪,至少不全是雪。我們讀到的是被雪凍醒的詩人。他在詩裡聽雪,讀詩的人在雪裡聽他。

古典詩歌多以意象見長,然此詩純寫細節。以細節取代意象,讀來更覺平實輕鬆,詩人對這場夜雪的本真經驗,也更為具體可感。

唐寅《柴門掩雪圖》

03

誰是風雪夜歸人?

/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 /

劉長卿此詩的畫面上,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旅人。此人是誰?

沒想到一首簡單的詩,「學界」對此卻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說夜歸的是詩人,有人說是詩人投宿之後聽見歸來的主人。還有人說都有可能,這取決於詩人聽到犬吠時是在室外還是室內。

其實應該取決於「柴門」。既然「柴門聞犬吠」,柴門便是詩人看見的。若是已投宿在室內,深夜聽見犬吠,知道主人歸來,柴門就只是想像。聽犬吠知主人歸,何必要添個柴門呢?難道是從犬吠的方位做出的判斷?

詩人冒著大雪在日暮時分,走到一戶山民家門口,想想當他看到柴門時的心情,再有犬吠,這不是天然好詩嗎?!

詩的寫作和詩的閱讀是兩回事,詩人想寫什麼與讀者會讀出什麼,結果往往很不一樣。詩句可能產生歧義,好詩也經得起誤讀,但有些讀法的確比別的讀法要高明。閱讀心得是否獨特,取決於讀者自身的心智。

想像冬日薄暮,下著大雪,一個旅人走在荒山裡。你可以想像他的著裝,他肩上背著的行囊,他的長相以及走路的姿勢,甚至聆聽雪在他腳下嘎吱作響。這是催眠,也是通靈,也就是說,你可以藉文字成為那旅人。

暮色中,山色蒼而遠,你心裡生起一陣緊迫感,急於投宿。看見人家了,因為天寒,本來就貧的白屋,顯得更貧。旅人的行走,與主人的居所,同在廣漠而荒涼的世界。

披雪而來,看見柴門,立刻有了三分暖。柴門也是家門啊,是可以過夜的人間。迎上來的犬吠,熱氣騰騰,心裡頓時暖融融了。

接著再看「風雪夜歸人」,犬吠聲中,詩人照見自己的形象。也不冷了,大雪紛飛,都化作漫天的驚喜。

陸治《寒江釣艇圖》

04

一場最高虛構的雪

/ /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 /

柳宗元以四句詩,創造了一個絕對孤寂的世界。在那裡,雪是唯一的景色。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千山與萬徑,鳥鳴與人蹤,都已絕滅,只剩下雪。

明末文人張岱在《陶庵夢憶》一書中,記曾在杭州時,大雪後某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他乃乘一小舟,獨往湖心亭看雪,「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世家貴公子的張岱,所見之雪景,溫柔而繁華,與柳宗元的《江雪》,氣質與體溫都不相同。

《江雪》的世界,雪鋪開的是無邊的冷寂。假如沒有獨釣寒江的漁翁,那就成了死寂,那便不成其為詩。而漁翁作為遠景,只是一個象徵。你看不見他的面容,他也不發出任何聲音,沒有任何行動。「漁父」的形象,自先秦以來即象徵著避世高人。坐在無邊的寂靜中,他的「獨釣」,也是其釣莫釣。

柳宗元此詩所寫,可以看作一個莊子式的寓言。那被雪熄滅的世界,那無邊清淨的天地,可看作他為自己心靈而創造的王國,漁夫作為他精神的化身,如孤傲的王者獨坐其中。這個王國當然是虛構的,乃至抹去世界的大雪,更是一場虛構。

大雪落向現實,落向人們各自的命運,正如一首大音希聲的詩,正如這首絕句,是一場以最高虛構實現的救贖。

為什麼詩題叫「江雪」?雪靜止了世界,但別忘了江水仍在流。漁翁在孤舟上,孤舟在流水上,遠遠望去,只有雪。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三書;編輯:張進;校對:李項玲。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延伸閱讀

古詩中的夢境

相關焦點

  •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這四首雪詩意境絕美,一讀便愛上了
    在大雪時節,讀一讀這四首句帶「雪」的詩詞,靜享冬日的美好。 房簷上的積雪還未融化,庭院中的梅花也被凍住,詩人望著那在雪中傲然挺立的梅花,不禁發出了深深的感嘆「一種清孤不等閒」。 雪落人間,點染著詩人靈動的思緒;梅開經年,暗香浮動,溫暖了冰冷的冬季。 這是一首「雪詩」,更是一曲關於梅花的讚歌。
  • 【悅讀薦書】西安出版社:《雪落大地》
    內容簡介:《雪落大地》精選了雲崗近年發表在《小說月報·原創版》《小說月報·大字本》《天津文學》《山東文學》《延安文學》《邊疆文學》《紅豆》等刊物上的中篇小說《請神容易送神難》《油菜花盛開的村莊》《本能》等五部,短篇小說《雪落大地》《年齡》《穿越》等五篇。
  • 雪落無痕,公道在心 ——讀《雪落香杉樹》有感
    這是WeWrite發布的第205篇用戶投稿By 中讀用戶@心有靈犀2013在美國西北部有一座叫「聖佩佐」的小島,日裔女孩初枝就在這兒出生。她儀容端莊、性格溫柔、吃苦耐勞。她和白人男孩伊什梅爾從小一起長大,在長期的相處中互生情愫。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本周「周末讀詩」,我們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三》《燕子來舟中作》兩首詩中,走進杜甫和燕子,看杜甫憨厚純真的樸質,如何與燕子的靈動可愛相遇,他們又如何在彼此的命運中相互見證,相互慰藉。撰文 | 三書鳥鳴是春天的好聽,尤其在春分以後。
  • 雪落,生命的回聲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0-12-25 12:35:08慧心如蘭 品味園 今天雪落,生命的回聲來自品味園00:0003:44隻言片語,耳畔叨叨絮絮一楨幀,一幅幅,亦復如是生命的四季,經歷著一場怎樣的黑與白,無常與別離記憶的梗上,誰不是兩朵娉婷,曾盛放最初的美麗當花瓣融入泥成詩
  • 劉方平借雪抒情一首詩,短短20字道盡現實,讀完直戳人心,太經典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與雪相關的作品,如果只看表面,我們可以發現這首詩的意境真的是非常悽美,但若是細細品讀,我們卻能夠從中感受到作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那種嘲諷之情《春雪》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中。
  • 藍白之年,錘落之聲
    清風徐來歲月香2020-12-22 15:49:27蘭葉子的詩藍白之年綠豆煮出的湯色,泛著琥珀的光那些落在清水河谷的雪和落在祁連山頂的雪有怎樣本質意義上的區別而我所清楚地知道的是那場下在童年的雪和後來下在中年的雪所給予我的痛感
  • 雪落無聲(美文,百讀不厭)
    雪落無聲文/崔中華 圖/劉 暉作者簡介:崔中華,山東省東明縣人,現供職於菏澤市教育局。有文字散見報刊,有散文集《教過書的人》《如果大雪封門》《一抬頭滿天星輝》出版。2018年的第一場雪落下來了,但悄然無聲。
  • 陶淵明:也曾仗劍遠遊,卻難以適應這世界丨周末讀詩
    撰文丨三書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幾首與尋隱有關的詩,有讀者留言,說因此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確,說到「隱」,陶淵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晉史》《南史》皆將陶淵明列入「隱逸傳」,而非「文苑傳」,即是說,史書對他的定位是隱士而非作家。
  • 《艾青詩選:如何讀詩》知識總結
    《艾青詩選:如何讀詩》知識總結知識超市艾青詩歌特點如《手推車》把「北國人的悲哀」描繪得淋漓盡致,字裡行間透出詩人對於民族命運的深沉憂慮和對農民的無比同情,而寫於1978年的《光的讚歌》,是一首閃耀著哲理光芒的經典之作,表現出詩人對新時代、新生活的讚美之情。
  • 與元好問一起讀詩4: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晉朝(266年-420年)分為西晉和東晉,其中西晉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一,東晉則屬於六朝之一,是西晉末期由於北方少數民族南下,加上自身內部腐壞,於是發生了戰亂,各自要爭奪一個統治地位。最終,大一統的西晉分崩析離,這段歷史成為「五胡亂華」。晉的後人跑到江南一帶定居,復建晉,然而多次北伐失敗,於是慢慢沉定下來,與北方多個王朝並列。
  • 唐詩中的「在路上」:故鄉,像一道傷口丨周末讀詩
    雁和春天一起回到長安,而他卻不得不離開,行走在夢與現實的裂縫。至此,讓我們回顧詩的題目「商山早行」。「早行」已覺傷感,偏偏此山叫做「商山」。現實中的偶然,意外成就了命名上必然。辭色、聲音、語義,三者合為一體,讀之令人悄然生悲。特別要提的是這首詩裡的細節。
  • 冬日,雪落無聲,詩意如月
    入冬以來,期盼著下一場大雪,從小雪盼到大雪,最近氣溫倒是降了,但雪依然不見蹤影。好在那些記憶中豐厚的雪,仍延展著冬的莊嚴。飄雪時,室內或屋外,心中有溫暖,簡單的日子,亦過得愜意有味。當冬雪覆蓋大地,漫步在雪中,讓輕盈飛舞的雪蕩滌心靈,那一眼望不到邊的潔白和通透,好似生命的澄澈和豐盈。簡單幹淨的生活,美好而飽滿。冬天裡一些生命似乎停歇,可對於寒冬裡的人,體力不衰,活力不減,有太多的事需要去做,有太多的夢需要去圓。平和待人,努力做事,生活雖然平平淡淡,但內心充實而自在,誰不喜歡這樣的小日子呢!落雪冬月天氣寒,詩意如月韻華年。
  • 《登高》一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中「落木」為何不換成「落葉」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句詩出自杜甫的《登高》。原詩如下:登高[ 唐 ] 杜甫急天高猿嘯哀,一、先說詩中為什麼用「落木」而不用「落葉」,除了直觀大氣,朗朗上口外,從詩律上講,唐代杜甫的《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詩句中用落木而不是落葉,是要符合平仄律,木、葉平仄不同,「無邊落木蕭蕭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
  • 胡連霞丨雪落夢深處
    在望眼欲穿的期盼中,今冬的雪終於姍姍來遲,開始是粉粉,粒粒,飄著飄著,變成片片,朵朵,這些輕盈的翅膀,婀娜的身姿,可是織女在銀河中搖落的心花?傍晚時分,雪愈下愈大,天地一白,萬籟俱寂。那年冬天雪下得真大呀,我和慧在冰天雪地裡走啊走啊,要趕去幾十裡外的溮河港高中上學,恰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中描述那樣: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少年的風雪在我眼中是求學的艱難,全沒有半點詩意。當然也有春天一路的鳥語花香,秋日沿途的滿山紅葉,風景如畫的溮河港高中,是我迷茫的青春歲月。今夜,我又夢回港上,風在林梢鳥在叫,遙見少年扛花來。
  • 宋詩不可忽略的名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值得一讀
    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哲理,也更為精練。好了言歸正傳,今天要為大家推薦宋詩裡一首經典的佳作,那便是鄭思肖的《畫菊》,可能很多的朋友,對於這位詩人,以及這首詩,那都是比較陌生;鄭思肖,宋末詩人,今天福建福州人,這也是一首非常唯美的作品,很是值得一讀。《畫菊》宋代:鄭思肖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寫風沒「風」字,寫雨沒「雨」字,寫雪沒「雪」字,這些古詩絕了
    古詩,我國古典文化的隗寶,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世代相傳綿延不絕。人們吟詠著古詩,牙牙學語時父母就教孩子背誦古詩,這些足以說明了古詩的藝術魅力。詩,當然各有各的藝術風格,各有各的精彩,正因為這樣,古詩才經久不衰,深得人們喜愛。比如同樣是寫雨,杜甫直接道出: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 在沒有雪花的冬季,品讀泰戈爾的散文詩《雪》中靜謐
    而他的散文詩《雪》也是中外名家描寫雪的名篇被收錄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散文詩精品》中。散文詩是介於散文和詩歌之間的文學體裁。它有著散文一般細膩的筆觸,又有詩歌般的飄逸飛揚,有詩情有畫意,更有哲理。泰戈爾的這首散文詩《雪》有著雪花的靈動,雪原的蒼茫,有著深刻的內涵,更有神採飛揚的想像力。無論散文詩的結構還是文筆還是意象都是那麼唯美。
  • 大雪之日來讀詩:10句經典寫雪詩,字字有神韻,最後一句豪情萬丈
    △王和尚讀詩:十句最美寫雪詩句1. 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這句詩出自杜甫五律《對雪》。△王和尚讀詩:李白潑野粗獷的想像4.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王和尚讀詩:雪花的奇情壯採5.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這句詩出自南宋胡仔編纂的《苕溪漁隱叢話》,原詩題為《詠雪》,作者系張元。
  • 落實落細 減稅降費紅利向深度釋放
    原標題:落實落細 減稅降費紅利向深度釋放   近期,包括河北、山西等地前5月的減稅「成績單」陸續披露,地方在落實落細稅收優惠政策方面出真招出實招,一系列政策措施優惠力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