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省內在建的最大海上風電項目——浙能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海域陽光明媚、微風輕拂,遇見該海域難得一見的好天氣。起吊能力5000噸的「新振浮7」號起重船吊臂緩緩升起,歷時1小時50分鐘,於當日11時58分成功將重達4000噸的海上升壓站吊裝就位。海上升壓站偉岸的身姿穩坐在舟山嵊泗王盤洋海域之上,順利實現了本工程重大節點目標。
這個相當於6個標準籃球場面積、6層樓高, 25頭成年藍鯨重量的「巨無霸」立方體,就是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海上升壓站的上部組塊,是浙江省目前容量最大的海上升壓站,也是風電場電能匯集中心,是整個風電場的「心臟」。它的成功吊裝標誌著浙能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向著實現2021年底全部機組併網發電的目標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浙能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項目涉海面積約62.4平方公裡,規劃裝機規模400兆瓦,同步建設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和一座陸上計量站(與浙能嘉興1號共用)。機組投運後,風機所發出的電能將通過16回35千伏海底電纜匯集至此,並通過2回長約45千米的220千伏海底電纜輸送至陸上計量站,隨後接入電網送電,每年可貢獻約10.99億千瓦時清潔能源電量,可滿足50萬個三口之家一年的用電需求。與相同發電量的常規燃煤火電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35.4萬噸,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72.6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約3958噸,減少灰渣13.2萬噸。此外,還可節約淡水317萬立方,並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和溫排水等,環境效益顯著。
嵊泗2號海上風電場工程作為浙江省重點項目之一,自2020年開年以來,先後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設備供貨緊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工作人員統一思想、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通過倒排工期、狠抓節點、壓實責任,全面保障了項目建設進度,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與復工復產搶進度間真正做到了「兩手抓、兩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