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氧療和無創通氣是慢阻肺居家標配,常見問題需注意

2020-12-11 和普樂睡眠呼吸健康

慢阻肺患者的居家生活中,往往離不開兩種醫療設備,一個是家用制氧機,還有一個就是無創呼吸機了。慢阻肺患者的發展往往是這麼個程序:經歷幾次氣短、胸悶後去醫院檢查,確診為慢阻肺,然後購買家用制氧機進行長期家庭氧療。然後隨著病情的發展,急性加重越來越頻繁,然後在醫生的建議下購買了無創呼吸機。

那麼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嚴格遵醫囑進行「真正的」長期家庭氧療

長期家庭氧療是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長期低流量吸氧,通常流量控制在1-2升/每分鐘,每日吸氧時間在15小時以上。

很多患者可能覺得15個小時很長,但其實對於同時使用呼吸機的患者來說,15小時是可以包含夜間睡眠時制氧機配合呼吸機使用的時間。同時,白天看電視、刷手機等時間皆可進行氧療,達到15小時並非難事,否則可能會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家庭無創治療的開始時間太晚

數據表明,相當一部分患者由於開始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時間太晚,而錯過了延緩病情發展的黃金時機,很多時候醫生建議完購買呼吸機後,患者會因為對呼吸機的不了解、經濟因素等原因而延後購機。錯過家庭無創通氣治療的第一時間。

一般來說,當病情發展至II型呼吸衰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慢阻肺2期,就應該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了。這種時候患者的呼吸功能已經大幅下降,無法順利排出二氧化碳,形成二氧化碳瀦留,導致高碳酸血症。而高碳酸血症是慢阻肺急性發作的罪魁禍首之一!

這時,若還只是單純吸氧,雖然能改善低血氧,但不能有效緩解呼吸肌肉疲勞,也不能幫助排出二氧化碳,反而可能因氧濃度提高造成更嚴重的二氧化碳堆積體內。

目前,包括和普樂、瑞思邁等品牌的呼吸機具備的「定容」功能,能通過設定目標潮氣量的方式,使慢阻肺患者始終保持足夠的分鐘通氣量,長時間滿足患者的氣體交換需求,改善二氧化碳瀦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

根據臨床指標,滿足以下至少一項條件的用戶,即符合使用無創呼吸機:

動脈血氣檢測: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6.0 kPa 或45 mmHg, 並且酸鹼值(pH)≤7.35

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症狀

持續性的低血氧,給予氧氣治療也無法改善

使用呼吸機時需要接制氧機嗎?

大多數重度(3期)和極重度(4期)的慢阻肺患者同時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的問題。簡單來說,改善缺氧主要靠制氧機給氧,而排出體內多餘的二氧化碳則需要使用呼吸機。

呼吸機的作用在於幫助不能夠正常完成呼吸的患者進行通氣,對改善低氧的治療效果有限,故上述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時需要配合制氧機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呼吸機加大通氣的同時也會稀釋外接氧的濃度,所以, 如果平時氧療的流量為2升/每分鐘,建議接呼吸機時增加1-2升/每分鐘的氧流量,也就是調整至3-4升/每分鐘以維持適當的氧氣濃度。

關注我,關注你的健康!

相關焦點

  • 家庭氧療和無創呼吸機,慢阻肺病人怎麼規範使用?
    大家都知道慢阻肺病人會出現氣喘,是因為有毒物質損傷了氣道和肺組織,導致氣道狹窄,有效肺組織減少,進一步導致了肺泡通氣不足、肺通氣/灌注(V/Q)比例失調和彌散功能障礙缺氧,結果就是氧氣不夠用了,就要通過多呼吸來增加氧氣的吸入。
  • 慢阻肺患者:家庭氧療的「重要性」
    慢阻肺已成為和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慢性疾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但患者對慢阻肺的認知與重視程度卻遠不及高血壓、糖尿病。據世界衛生組織及中國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慢阻肺患者全球約有2.1億人。2007年流調顯示,我國年齡40歲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為8.2%。死亡率:到2020年,慢阻肺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每年致死人數超過100萬。
  • 淺談長期家庭氧療與無創正壓通氣的區別
    最近收到一些私信,很多病友會把這兩個常用的治療方式混為一談,其實是錯的,想要知道氧療與無創通氣的區別,首先需要知道我們的呼吸原理。家用呼吸機的治療原理而家用呼吸機治療(無創正壓通氣),則是通過增加通氣量,提高你吸入空氣的量,這裡可以理解為,「質」不變,加大「量」。為什麼需要用到呼吸機呢?
  • 慢阻肺患者如何進行家庭氧療?盲目吸氧可能導致昏迷
    「快幫忙聯繫你們醫院急診和救護車,我爸不是慢阻肺麼,這幾天降溫有點喘,我給他買了個制氧機,這不吸著高流量氧呢,怎麼突然昏過去了?」 專家一看這事兒不小,耽誤不得,趕緊送到急診,急診醫生一問便說是高流量氧導致的,好在經過搶救老李很快清醒過來。 這吸氧怎麼能讓人昏迷呢?難道氧氣有毒?
  • 康健園|如何防治老年慢阻肺合併2型糖尿病
    慢阻肺和2型糖尿病,分屬呼吸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慢性病,貌似風馬牛不相及,實際情況卻是慢阻肺合併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人數不斷上升,特別是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兩者互相影響,病情更為複雜,高度關聯性展露無遺。
  • 如何根據血氣分析值,調節無創呼吸機模式?這6個問題你必須了解!
    一般來說,無明顯呼吸困難的輕~中度缺氧患者,只需要吸氧即可,通常不需要呼吸機治療,更不應過度氧療。(1)如果病因是氣道異物或痰栓堵塞,第一步要做的是解除氣道梗阻,而非是直接上呼吸機;(2)如果病因是心力衰竭或慢阻肺所導致的呼吸衰竭,首選的呼吸機模式、參數也是有所不同。
  • 如何根據血氣分析值,調節無創呼吸機模式?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千篇一律的答案,要結合缺氧的嚴重程度和病情特點(病因)來選擇合適的方案。一般來說,無明顯呼吸困難的輕~中度缺氧患者,只需要吸氧即可,通常不需要呼吸機治療,更不應過度氧療。如果病因是氣道異物或痰栓堵塞,第一步要做的是解除氣道梗阻,而非是直接上呼吸機;如果病因是心力衰竭或慢阻肺所導致的呼吸衰竭,首選的呼吸機模式、參數也是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如果是心力衰竭、肺水腫導致Ⅰ型呼吸衰竭,一般首選持續正壓通氣(CPAP)模式。
  • 慢阻肺阻的是壽命 做好以下幾個改變護住肺
    我國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負擔的特點,其危害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第一位,已成為危害公眾健康的嚴重醫療保健與公共衛生問題。 「20多年來,我一直呼籲大家重視肺功能檢查,要像查血壓一樣查肺功能。現在類似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還不夠。」王辰院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所有慢性呼吸疾病中,最被忽略但對百姓健康威脅最大的就是慢阻肺。
  • 什麼是慢阻肺?應當怎樣預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簡稱慢阻肺),在我國有超過4000萬人飽受它的折磨,它更被稱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問:到底啥子是慢阻肺?答:慢阻肺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徵的肺部疾病,這種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且呈進行性發展,它的發生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症反應有關。
  • 飛利浦攜手全國105家醫院開展慢阻肺日大型系列義診活動
    作為全球睡眠與呼吸領域的領導者,飛利浦為提高社會各界及患者對慢阻肺的認知,此次通過攜手全國105家醫院共同開展慢阻肺日大型系列義診活動,旨在呼籲公眾儘早發現,儘早預防,儘早治療慢阻肺相關疾病。而對於慢阻肺患者來說,COVID-19對公共醫療資源造成的衝擊也客觀地影響了他們所接受的護理質量及頻次:56%的患者表示,疫情使其更難接受到治療;疫情也給慢阻肺的醫護人員帶來了挑戰,有79%的人指出,疫情影響了他們為慢阻肺患者提供護理的次數。 在這一背景下,探索更為高效的慢阻肺護理及診療方式變得迫在眉睫。
  • 塑心學堂|明明是肺的問題,怎麼就心衰了?
    醫生即刻安排他入院,完善抽血、心電圖、心臟彩超等檢驗檢查,最後診斷除了慢阻肺急性加重之外,還有:肺源性心臟病(肺心病)、心力衰竭。經過抗心衰、無創呼吸機支持、抗感染、解痙平喘等治療之後,李伯順利出院。但是患者和家屬始終就不是特別明白,明明是肺的問題,怎麼就心衰了呢? 其實,心肺是不分家的。
  • 國內慢阻肺呼吸機品牌盤點
    由於無創呼吸機對於慢阻肺二期的患者有著較大的幫助,因此很多醫生都會建議患者買家用呼吸機居家治療,以達到延緩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 肺切除術後早期經鼻高流量氧療與Venturi面罩氧療的比較:一項隨機...
    急性呼吸衰竭是胸科手術後最常見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在胸科術後,患者經常需要氧療以改善動脈氧合,這對治療大多數低氧血症是有效的。但對於低通氣灌注比的患者,氧濃度的增加對改善氧合效果甚微。無創通氣(NIV)已被提出用於預防/治療肺切除術後呼吸衰竭,但受人力物力所限,不是所有麻醉後監護室和外科病房都能提供。此外,在術後早期,給予氣道內正壓和輔助通氣期間所產生的人機對抗,可能導致氣道跨壁壓力不受控制擺動,進而對支氣管吻合口的緊密性產生一定的風險。
  • 超完整的無創呼吸機使用流程,必須收藏!
    內附常見疾病的呼吸模式和參數設置,拿好不謝!無創呼吸機治療是指不需建立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而通過鼻罩、面罩或喉罩等方式將呼吸機與患者相連接,由呼吸機提供正壓支持而完成通氣輔助的人工通氣方式。一般來說,如果需要通氣支持的患者,不具備上述條件時即為無創呼吸機的禁忌證,應該考慮進行有創通氣,但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慢阻肺合併二氧化碳瀦留的昏迷患者,一開始也是可以嘗試進行無創呼吸機治療,筆者就曾成功治療過多例這樣的患者,但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同時注意複查血氣分析(如分別在半個小時、1小時、2小時複查血氣分析),倘若觀察期間或超過
  • 慢肺阻如何平順度過這個春天?中醫有話說
    何為慢阻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它是一種常見的以持續的呼吸道症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防治的疾病。患者常表現為長期反覆的咳嗽咳痰、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若你是40歲以上菸民、在汙染環境下長期工作、日常家務勞動時比同齡人更易有氣喘、胸悶表現等,都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都應去醫院進行慢阻肺金標準---肺功能檢測,有則治之,無則安心。
  • 促進慢阻肺規範化診療,暢談NICE慢阻肺診療更新要點
    ,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相當高,是患者住院常見原因。 慢阻肺的診斷呼吸困難、慢性咳嗽或咳痰、伴吸菸史或職業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暴露史等患者,需考慮慢阻肺的疑似診斷。慢阻肺確診主要取決於肺功能檢查提示存在持續的氣流受限。在評估慢阻肺嚴重程度和預後時,不推薦使用綜合評分(如BODE指數),而應考慮影響長期預後的個體危險因素,如吸菸情況、住院次數、運動耐量等。
  • 氧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該如何進行機械通氣?
    卒中患者會出現吞咽功能異常,影響預後(拔管、再次插管);4.對於卒中患者來說,需要維持正常的氧合和二氧化碳水平,如果不存在低氧(SPO2<94%),可不予氧療;5.肺復張、俯臥位、高頻震蕩通氣等,為低氧血症等臨床情況的挽救性治療措施,不推薦常規使用;6.在使用PEEP的時候,需要保證MAP恆定,同時儘量避免高PEEP(<200pxH20);7.
  • 慢阻肺七宗罪——二氧化碳瀦留
    慢阻肺II期的朋友應該對二氧化碳瀦留並不陌生。的確,二氧化碳與缺氧無異,是病理學名詞的一種,人的呼吸主要是由「呼」和「吸」組成,「吸」如果出現了問題,那麼就會缺氧,如果「呼」也出現了問題,那就會出現二氧化碳瀦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