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的居家生活中,往往離不開兩種醫療設備,一個是家用制氧機,還有一個就是無創呼吸機了。慢阻肺患者的發展往往是這麼個程序:經歷幾次氣短、胸悶後去醫院檢查,確診為慢阻肺,然後購買家用制氧機進行長期家庭氧療。然後隨著病情的發展,急性加重越來越頻繁,然後在醫生的建議下購買了無創呼吸機。
那麼在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
嚴格遵醫囑進行「真正的」長期家庭氧療
長期家庭氧療是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長期低流量吸氧,通常流量控制在1-2升/每分鐘,每日吸氧時間在15小時以上。
很多患者可能覺得15個小時很長,但其實對於同時使用呼吸機的患者來說,15小時是可以包含夜間睡眠時制氧機配合呼吸機使用的時間。同時,白天看電視、刷手機等時間皆可進行氧療,達到15小時並非難事,否則可能會難以達到治療效果。
家庭無創治療的開始時間太晚
數據表明,相當一部分患者由於開始使用無創呼吸機的時間太晚,而錯過了延緩病情發展的黃金時機,很多時候醫生建議完購買呼吸機後,患者會因為對呼吸機的不了解、經濟因素等原因而延後購機。錯過家庭無創通氣治療的第一時間。
一般來說,當病情發展至II型呼吸衰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慢阻肺2期,就應該使用無創呼吸機治療了。這種時候患者的呼吸功能已經大幅下降,無法順利排出二氧化碳,形成二氧化碳瀦留,導致高碳酸血症。而高碳酸血症是慢阻肺急性發作的罪魁禍首之一!
這時,若還只是單純吸氧,雖然能改善低血氧,但不能有效緩解呼吸肌肉疲勞,也不能幫助排出二氧化碳,反而可能因氧濃度提高造成更嚴重的二氧化碳堆積體內。
目前,包括和普樂、瑞思邁等品牌的呼吸機具備的「定容」功能,能通過設定目標潮氣量的方式,使慢阻肺患者始終保持足夠的分鐘通氣量,長時間滿足患者的氣體交換需求,改善二氧化碳瀦留、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
根據臨床指標,滿足以下至少一項條件的用戶,即符合使用無創呼吸機:
動脈血氣檢測: 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 ≥6.0 kPa 或45 mmHg, 並且酸鹼值(pH)≤7.35
患者出現嚴重的呼吸困難症狀
持續性的低血氧,給予氧氣治療也無法改善
使用呼吸機時需要接制氧機嗎?
大多數重度(3期)和極重度(4期)的慢阻肺患者同時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的問題。簡單來說,改善缺氧主要靠制氧機給氧,而排出體內多餘的二氧化碳則需要使用呼吸機。
呼吸機的作用在於幫助不能夠正常完成呼吸的患者進行通氣,對改善低氧的治療效果有限,故上述患者在使用呼吸機時需要配合制氧機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呼吸機加大通氣的同時也會稀釋外接氧的濃度,所以, 如果平時氧療的流量為2升/每分鐘,建議接呼吸機時增加1-2升/每分鐘的氧流量,也就是調整至3-4升/每分鐘以維持適當的氧氣濃度。
關注我,關注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