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2020-11-25 知社學術圈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具有質輕、易結合皮膚、能承受力學變形,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嶄露頭角。然而,目前所採用的傳感器,普遍需要使用外部供能驅動,極大的限制了柔性可穿戴優勢的極致發揮。另外,人體從機械運動、關節旋轉等過程可以產生可用的電能,這就給利用先進的能量收集技術給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供能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設計自供能、可穿戴電子器件有望實現這些設備的永久供能,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


近日,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王軍教授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程寰宇教授、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報導了利用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及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為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供能策略。論文以「High-energy all-in-one stretchable micro-supercapacitor arrays based on 3D laser-induced graphene foams decorated with mesoporous ZnP nanosheets for self-powered stretchable systems」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


研究人員利用贗電容特性的ZnP多孔超薄納米片與雷射直寫石墨烯(LIG)複合材料製備了島橋構型的叉指結構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兩種不同儲能機理電極材料的高效複合,實現了電容器在不犧牲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條件下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藉助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串聯/並聯,有效的調控了儲能系統的輸出電壓/電流特性。


圖1:利用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收集能量、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存儲能量驅動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示意圖及機電性能圖。


研究人員利用預拉伸策略構建了基於褶皺金的納米發電機和基於少數層褶皺石墨烯的力學傳感器,並獲得了納米發電機和力學傳感器的柔性可延展特性,為設計高性能柔性可延展電子器件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


圖2: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串聯/並聯的結構圖、電學示意圖、電容性能及在拉伸過程中的電學輸出性能。


研究發現,利用整流技術,基於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驅動的力學傳感器表現出優異的機電性能,其應變靈敏係數高達354。該策略為開發自供能、柔性可延展電子器件鋪平了道路。

論文信息:

C. Zhang, Z. Peng, C. Huang, B. Zhang, C. Xing, H. Chen, H. Cheng, J. Wang, S. Tang, High-energy all-in-one stretchable micro-supercapacitor arrays based on 3D laser-induced graphene foams decorated with mesoporous ZnP nanosheets for self-powered stretchable systems. Nano Energy 81(2021) 105609


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20.105609

相關焦點

  •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打開APP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供能策略 知社學術圈 發表於 2020-12-02 11:56:36
  • Nano Energy: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泡沫超級電容器陣列
    近日,閩江學院張誠博士、王軍教授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程寰宇教授、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報導了利用柔性可延展的納米發電機及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為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供能策略。研究人員利用贗電容特性的ZnP多孔超薄納米片與雷射直寫石墨烯(LIG)複合材料製備了島橋構型的叉指結構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兩種不同儲能機理電極材料的高效複合,實現了電容器在不犧牲功率密度和循環壽命的條件下大幅提升其能量密度;藉助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的串聯/並聯,有效的調控了儲能系統的輸出電壓/電流特性。
  • 基於3D雷射誘導石墨烯的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基於3D雷射誘導的石墨烯可伸縮的微型超級電容器,可自供電可穿戴設備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煥宇教授科學與力學系的多蘿西·奎格(Dorothy Quiggle)職業發展教授,教授Huanyu" Larry" 程煥宇教授帶領的一組國際研究人員
  • 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生成可伸展微型超級電容器到自供電可穿戴設備
    自動充電的,可伸縮的系統用於可穿戴的健康檢測和診斷器件中該研究的主要成果:在3D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中紮根ZnP納米片的複合電極;複合電極呈現出優異的離子/導電性和長期穩定性;複合電極的可伸展結構促使可伸縮微型超級電容器陣列
  • 可拉伸微型超級電容器,可用於可穿戴設備供電
    目前可穿戴健康監測和診斷設備使用的電池或超級電容器存在能量密度低和可拉伸性有限的問題。作為電池的替代品,微型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儲能設備,可以補充或替代可穿戴設備中的鋰離子電池。微型超級電容器具有體積小、功率密度高、快速充放電的能力。
  •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
    攻克柔性電子充電難,實現石墨烯力學傳感器自充電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科學與力學系程寰宇助理教授,與福建閩江學院王軍教授以及南京大學唐少龍教授等合作,實現了褶皺石墨烯力學傳感器的自供能設計,研究論文以《用於自供電可拉伸系統的高能全合一可拉伸微超級電容器陣列和基於三維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裝飾介孔ZnP納米片》(High-energy all-in-one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柔性超級電容器是超級電容器的一個分類。超級電容器是由電極材料、集流體、隔膜、電解液組成,而柔性超級電容器是由柔性基底、電極材料、固態電解質組成。兩種機制協同作用,發揮各自的優點,彌補各自的不足,將超級電容器的電化學性能完全發揮出來。  2、石墨烯基柔性超級電容器  (1)基於石墨烯的柔性超級電容器  石墨烯是由sp2雜化的碳原子密排成蜂窩狀的二維晶體結構。自問世以來,由於其具有高比表面積、優異的電學性能和穩定的化學性能等特點,在超級電容器領域備受關注。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寧波材料所劉兆平教授團隊:石墨烯助力超穩定可拉伸超級電容器!
    因此,為了保持高性能水凝膠基可伸縮超級電容器的導電性和電化學性能,必須對共軛聚合物進行有效的固化,提高其結構穩定性。 基於以上考慮,來自於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劉兆平教授團隊通過引入了高導電性石墨烯作為一種更有效的導電促進劑和基底,將聚苯胺(PANI)錨定在基於水凝膠的可拉伸電極中。
  • 超越人類認知的石墨烯泡沫,幽靈一樣存在著!
    泡沫),特點在於多孔的三維石墨烯泡沫骨架上構築了垂直石墨烯納米片陣列結構。 13 柔性電池和超級電容器製備材料 Graphene 3D Lab公司推出了一款石墨烯柔性泡沫。由導電彈性複合材料與超輕的石墨烯泡沫(一種高導電性的3D化學氣相沉積)混合而成的一種多層獨立式結構。作為一種柔性泡沫,它同時具備質輕和可重構兩大優點。
  • 科技改變生活,石墨烯助力平面超級電容器
    平面超級電容器在保證高儲能密度、高充放電速率和良好循環穩定性的基礎上,滿足了手機、電腦、機器人等精密儀器對儲能單元的實際要求,可與可攜式電子產品高度兼容,實現了微型儲能器件功能集成化的要求。傳統的三明治結構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石墨烯和集流體處於相互平行狀態,為保證不發生短路
  • 石墨烯與MOF結合的新材料可製造出高效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與電池不同的是,它可以快速儲存大量能量,並以同樣快的速度將其釋放出來。比如說,如果火車進站時剎車,超級電容就會把能量儲存起來,當火車在啟動時需要大量能量的時候,超級電容就會非常迅速地再次提供能量。
  • 研究人員利用石墨烯混合材料制超級電容器 1萬次充放電循環後仍...
    由MOF與石墨烯酸製成的石墨烯混合材料(圖片來源:慕尼黑工業大學)通常,儲能設備與為電子設備提供能量的電池以及蓄電池相關。不過,如今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手機或汽車開始安裝超級電容器。與電池不同,超級電容器能夠快速存儲大量的能量,並以同樣快的速度釋放大量能量。
  • 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等新興應用進展
    2.超級電容器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人員利用氧化石墨烯,並藉助二氧化鈦輔助紫外光還原,構築得到三明治結構的「不含導電添加劑、粘結劑、商業化隔膜和集流體」的超級電容器。該電容器具有良好的機械穩定性,進行90°和180°彎曲之後,其電化學性能並未降低。
  • 可拉伸的微型超級電容:讓可穿戴設備擺脫電池,實現自我供電!
    採用微型超級電容使我們能夠擺脫電池,讓傳感器實現自供電。」程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替代性的設備架構和集成工藝,以推進微型超級電容在可穿戴設備中的應用。他們發現,將微型超級電容單元以蛇形、島橋布局的方式排列,可使結構在橋上拉伸和彎曲,同時減少微型超級電容(島)的變形。當組合在一起時,這種結構就變成了研究人員所說的「微型超級電容陣列」。
  • 東華大學《JMCA》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高面電容的可定製超級電容器
    超級電容器由於其固有特性(例如,高功率密度和出色的循環穩定性)在可穿戴電子領域發揮一定作用。具有互連的周期性多孔微/宏結構的電極的構造可使超級電容器保有高重量電容和緊密的電子、離子傳輸,同時不會犧牲面積和體積。電極的結構不僅需為裝置提供了改善的電化學性能,還得滿足對個性化的追求。3D列印技術為設計電極的可控宏觀結構帶來新的可能性。
  • 雜交水稻解決了吃飯,超級電容器和電池雜交呢?
    除了如今普遍應用的電池之外,超級電容器也可以為電動車提供驅動力。如果把電池比作一個馬拉松選手,在長距離內提供穩定的放電。超級電容器就是一個短跑運動員,迅速釋放大量能量。快速放電並不是超級電容器的唯一優勢,它還可以快速充電。因此它們能夠吸收更多車輛減速時產生的電力,在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中特別有用。
  •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
    " 4D列印" 超級電容器隨時間變化生長,為可拉伸設備供電【導讀】可伸縮超級電容器(SC)由於其固有的能量存儲功能和獨特的機械性能,在開發獨立於功率的可伸縮電子系統方面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還製造了帶有任意形狀電極的SC陣列,並將其串聯連接到大規模應用的功率發光二極體圖形。所提出的方法為可擴展的可擴展性和高電化學性能的未來儲能設備的可擴展製造鋪平了道路。由密西根州立大學包裝學院軟機和電子學實驗室的曹長勇帶領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特殊的印刷技術,創新的材料和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摺紙藝術創造了可拉伸的儲能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