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物聯網是下一個、而且也是更大的風口,幾乎沒有人會持反對意見,而除了蘋果、谷歌和微軟這些當下的領導者之外,包括三星、華為、阿里巴巴等錯過了智慧型手機的頭班車的企業,也都努力趕在物聯網大局既定前發力搶佔地盤。
其中,離我們最近的是華為。5月20號,華為在北京召開的華為網絡大會上公開了「敏捷網絡3.0」方案,該方案被稱為「為物聯網而生的網絡解決方案」。具體內容則由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敏捷物聯網關、敏捷控制器三部分組成。
華為方面表示,藉助於該方案,能夠使企業快速構建一張擁有「無儘可能」的物聯網基礎架構,實現生產、製造、物流等領域的智能化。除以上的方案,華為還另外發布了自家的物聯網「1+2+1」戰略:其中第一個「1」是指物聯網平臺,用來集中收集、管理、處理數據後向合作夥伴、行業開放,基於該平臺行業夥伴可以開發應用;「2」是指華為的傳統優勢,即網絡接入,包括有線接入和無線接入;最後一個「1」是指華為此次新推出的輕量級物聯網作業系統Liteos。
Liteos的系統體積只有10KB,是目前世界上最輕量級的物聯網作業系統,同時它是開源的,華為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第三方夥伴採用該系統,在華為的數據基礎上開發行業應用。
華為做Liteos,是為了打造一個物聯網版的Android
物聯網不是趨勢,而是現實。據Gartner預測,到2020年物聯網帶來的經濟附加值將達到1.9萬億美元。因此,各國目前都針對物聯網制定了不同的發展戰略,如「中國製造2025」、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等。
而就和三星放棄讓Tizen在手機上取代Android,反將其放在了一些Android還未涉及、未成氣候的領域一樣,華為做Liteos,也是汲取了之前在手機上「一步晚、步步晚」的教訓,這種希望能夠在未來領域中佔據先機的行為——也意味著,華為在這塊領域中,是以研發者的身份立足的。
具體來看,物聯網之所以遲遲發展緩慢,主要就是因為行業標準長期處於競爭當中,無法得到統一,而目前所謂的物聯網行業標準,其實是由各種聯盟制定的,如AllSeenAlliance技術聯盟、開放互聯聯盟、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EEE學會P2413項目等等,而很多認證標準的衝突與重複,其實都是因為同一聯盟內部的企業成員,往往同時參與多個項目和標準之中所導致的。
整個行業猶如一盤散沙,但也充滿機遇,這是華為的第一個初衷。
另一方面,物聯網的發展也受限於現有網絡的低下,如果按華為預計,到2020年,物聯網設備數量連接將會接近1000億(現階段僅為70億),新部署的傳感器速度將達到每小時200萬,到了那個時候,目前的網絡不僅難以承擔負載,就連現有的網絡速率和延時情況,也遠不能夠確保遠程精確控制類工業級產品的安全和可靠——這就需要對現有網絡進行升級,而華為本身,就是5G標準制式的研發者之一,順勢去涉足物聯網,當然也是情理之中。
再者,物聯網的到來,能夠很好的串聯起華為當下的一些業務——移動終端、運營商網絡、晶片、應用等等,這些能夠為華為提供探索發展新平臺、新產業和新的商業模式的機會,進而抓住更多的消費者和企業市場。
這些,也正是華為搶先推出Liteos的原因。但是,它究竟能不能成呢?
liteos並不完美
市場之所以有亂象,是因為紛爭正酣。除了各種組織之外,家電廠商、網際網路廠商、運營商,也都有著自己的訴求。
這其中,不僅有蘋果的HomeKit、谷歌的Android Home(暫定名)和收購得來的Nest Labs,以及微軟的Windows IoT,包括IBM的智慧城市、英特爾的智能網關、三星的Tizen和SmartThings、華為的 Liteos,以及亞馬遜、阿里巴巴的雲解決方案,都是希望從底層去實現物聯網市場領先地位的產品——這些產品在推動物聯網標準化的正式完成之前,沒人能預言誰可以留到最後。
而華為選擇開源,就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第三方到自己的生態中來,盤活和壯大自己。不過,與蘋果、谷歌、三星等都瞄準的消費市場不同,此番華為首次提及的物聯網戰略主要聚焦於行業市場,包括製造業、智慧城市、車聯網等優勢領域,把它們作為主攻的方向。
但是分析一下,其實Liteos並沒有特別創新的地方,它的模式與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發明的Contiki系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明的TinyOS並沒有很大差別,後兩者也同樣具備輕量化、開源的特性,並且已經得到了專業黑客、學者和企業的認可。
此外,Liteos要想確保成功,還需要對其局限性做做減法,比如要對其他品牌的晶片予以技術支持和優化,而不能僅支持自家的海思晶片,目前華為能額外確定的應該只有英特爾,但對於高通、英偉達等,則還沒有消息。
再者,Liteos 目前還是基於華為自身的通信網絡和傳感器方案設計出的系統,解決的更多的是物「聯網」的問題,而沒有提供雲端控制、操作和優化等解決方案,這部分才是真正解決痛點、創造粘性的部分,就好像智慧型手機上的交互方式一樣,然而華為對此目前的耕耘還很有限。
總的來說,Liteos雖然前景有很大,但是仍需要多多完善——畢竟雖然是跳脫了智慧型手機這樣的成熟市場,從而多了許多機會,但華為 Liteos 最大的敵人仍舊是來自於iOS和Android向物聯網領域內的衍生,那麼華為就必須要保證自己在其他新兵當中取得領先才可以。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