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2021-01-17 電子發燒友
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HarmonyOS社區 發表於 2021-01-13 10:17:31

摘要

鴻蒙和LiteOS的內核都是一樣的名字,可它們究竟有什麼不同呢?一起來對比一下文件吧!

HarmonyOS系統

HarmonyOS是一款「面向未來」、面向全場景(移動辦公、運動健康、社交通信、媒體娛樂等)的分布式作業系統。在傳統的單設備系統能力的基礎上,HarmonyOS提出了基於同一套系統能力、適配多種終端形態的分布式理念,能夠支持多種終端設備。

鴻蒙系統的特點(硬體互助,資源共享):

01

分布式軟總線

分布式軟總線是多種終端設備的統一基座,為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了統一的分布式通信能力,能夠快速發現並連接設備,高效地分發任務和傳輸數據。

02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

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平臺可以實現不同設備的資源融合、設備管理、數據處理,多種設備共同形成一個超級虛擬終端。針對不同類型的任務,為用戶匹配並選擇能力合適的執行硬體,讓業務連續地在不同設備間流轉,充分發揮不同設備的資源優勢。

03

分布式數據管理

分布式數據管理基於分布式軟總線的能力,實現應用程式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分布式管理。用戶數據不再與單一物理設備綁定,業務邏輯與數據存儲分離,應用跨設備運行時數據無縫銜接,為打造一致、流暢的用戶體驗創造了基礎條件。

04

分布式任務調度

分布式任務調度基於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Profile等技術特性,構建統一的分布式服務管理(發現、同步、註冊、調用)機制,支持對跨設備的應用進行遠程啟動、遠程調用、遠程連接以及遷移等操作,能夠根據不同設備的能力、位置、業務運行狀態、資源使用情況,以及用戶的習慣和意圖,選擇合適的設備運行分布式任務。

05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HarmonyOS提供了用戶程序框架、Ability框架以及UI框架,支持應用開發過程中多終端的業務邏輯和界面邏輯進行復用,能夠實現應用的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提升了跨設備應用的開發效率。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06

統一OS,彈性部署

HarmonyOS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等設計方法,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按需彈性部署,能夠適配不同類別的硬體資源和功能需求。支撐通過編譯鏈關係去自動生成組件化的依賴關係,形成組件樹依賴圖,支撐產品系統的便捷開發,降低硬體設備的開發門檻。

HarmonyOS系統架構整體遵從分層設計,從下向上依次為:內核層、系統服務層、框架層和應用層。系統功能按照「系統]Huawei LiteOS是華為針對物聯網領域推出的輕量級物聯網作業系統,是華為物聯網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輕量級、低功耗、互聯互通、組件豐富、快速開發等關鍵能力,基於物聯網領域業務特徵打造領域性技術棧,為開發者提供 「一站式」 完整軟體平臺,有效降低開發門檻、縮短開發周期,可廣泛應用於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車聯網、LPWA等領域。

   

Huawei LiteOS

Huawei LiteOS自開源社區發布以來,圍繞物聯網市場從技術、生態、解決方案、商用支持等多維度使能合作夥伴,構建開源的物聯網生態,目前已經聚合了50+ MCU和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共同推出一批開源開發套件和行業解決方案,幫助眾多行業客戶快速的推出物聯網終端和服務,客戶涵蓋抄表、停車、路燈、環保、共享單車、物流等眾多行業,加速物聯網產業發展和行業數位化轉型。

關鍵特性

1

低功耗框架

LiteOS是輕量級的物聯網作業系統,最小內核尺寸僅為6KB,具備快速啟動、低功耗等優勢,tickless機制顯著降低傳感器數據採集功耗。

2

OpenCPU架構

專為LiteOS小內核架構設計,滿足硬體資源受限需求,比如LPWA場景下的水錶、氣表、車檢器等,通過MCU和通信模組二合一的OpenCPU架構,顯著降低終端體積和終端成本。

3

安全性設計

構建低功耗安全傳輸機制,支持雙向認證、FOTA固件差分升級,DTLS/DTLS+等,構建低功耗安全傳輸機制。

4

端雲互通組件

LiteOS SDK端雲互通組件是終端對接到IoT雲平臺的重要組件,集成了 LwM2M、CoAP、MQTT、mbed TLS、LwIP等全套IoT互聯互通協議棧,大大減少開發周期,快速入雲。

5

SOTA遠程升級

SOTA遠程升級,通過差分方式降低升級包的尺寸,更能適應低帶寬網絡環境和電池供電環境,經過特別優化差分合併算法,對RAM資源要求更少,滿足海量低資源終端的升級訴求。

   

系統支持對比

從官網的數據來看,目前HUAWEI LiteOS支持的硬體比鴻蒙還是豐富一些,提供了更多內核案例和移植策略,從代碼來看,它們都支持Cortex-M內核和Cortex-A內核,HarmonyOS內核文件分別有兩個,即liteos-a和liteos-m,例程分別有對應的支持,從內核名稱上看到liteos的字樣,可以推測鴻蒙內核對於Huawei LiteOS內核具有一定的繼承性;而Huawei LiteOS開源主線上僅用一個統一的內核支持了多種CPU架構,可以從Arch目錄下看到提供了對Cortex-A(包括32位及64位處理器)的支持,以及Cortex-M的支持。

總結兩個系統對硬體內核架構的支持情況。

   

因為產品定位不同,兩個系統的對內存的差別也是非常大,HUAWEI LiteOS因為其具有很高的剪裁特性,在硬體資源有限的時候的僅保留內核,可以剪裁到6KB的ROM以及消耗2KB的RAM資源,可以說對資源的消耗是低到一定程度,而HarmonyOS為了保證系統性能要求,對硬體的資源則是128K的ROM及2MB的RAM的要求。

   

從資源消耗可以看出,HUAWEI]現在兩個系統都已經開始在市場在開發者在進行學習和開發,那對其硬體的支持又是如何,總結如下表:

   

HarmonyOS的開發板支持目前還是以華為自研的晶片為主,都是自身主打的IOT及視頻處理晶片,這樣開發速度快可以更快的應用到自己的設備上,驗證系統可靠性;HUAWEI LiteOS除了支持華為自研晶片的開發板外,還支持了市場上主流的ARM開發學習板(如STM原生、小熊派、野火、正點原子等),同時提供了移植指南,可以讓開發者更容易進行開發板適配以及內核移植,並輕鬆進行IoT業務的上手和開發。

內核文件對比

因為兩者對Cortex-M的內核名字都是liteos-m,因為我就對比了兩者的內核kernel文件夾。

首先分別從各自的git庫下載master下發布的最新文件:

文件庫地址

HarmonyOS-liteos-m:

https://gitee.com/openharmony/kernel_liteos_m.git;

HUAWEI LiteOS:https://gitee.com/LiteOS/LiteOS.git;

從gitee上的庫kernel文件夾下的文件的日期都是兩個月前,說明內核的發布時間比較一致,那文件的內容,分別對比文件目錄,發現有很大的相似性,共有文件目錄都是/base;/extended;/include;HUAWEI LiteOS下會有一個Kconfig和Makefile用於文件包含定義和Kconfig文件菜單生成;而HarmonyOS則是BULD.gn和los_init.c分別用於IDE的文件編譯及內核文件剪輯初始化文件,文件功能基本移植,只是適配的編譯環境不同。

從這裡開始就有些不同,base下的文件夾設置兩者的區別較大。

   

左邊是HarmonyOS,右邊是HUAWEI]左邊是HarmonyOS提供task操作接口,右邊是HUAWEI LiteOS提供task操作接口,都提供了task的初始化(建立),文件上下文查詢,鉤子函數的使用,同時HarmonyOS提供了所有task的信息獲取,HUAWEI LiteOS提供了task入口地址的獲取的細節功能。

   

左邊是HarmonyOS提供task操作接口,右邊是HUAWEI LiteOS提供task操作接口,都提供了task的初始化(建立),文件上下文查詢,鉤子函數的使用,同時HarmonyOS提供了所有task的信息獲取,HUAWEI LiteOS提供了task入口地址的獲取的細節功能。

今天分享到這裡,後面希望可以分享各自系統移植及使用。

責任編輯:l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鴻蒙實戰課堂 | 韋老師手把手教你Liteos-a內核移植全流程
    但是Linux僅僅是一個內核(它提供進程管理、文件系統等概念),必須在Linux之上安裝各種APP,普通人才可以使用。基於Linux內核製作出來的完整系統有Ubuntu、debian等等,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完整系統。所以鴻蒙要對標的是Windows、安卓、IOS這類完整系統,而Linux只是鴻蒙支持的內核之一。鴻蒙支持多種內核,有Linux,也有Liteos-a。
  • 華為新開源的鴻蒙2.0作業系統是LiteOS嗎?
    我們通過大會PPT和源碼去一探究竟。首先,這次放出的鴻蒙2.0系統,是否能給手機用?答案:不能!!!鴻蒙2.0融合了liteOS、Linux以及華為自己的微內核,關於這一點,去年開發者大會的PPT講的明白:人家說了
  • 華為鴻蒙OS與LiteOS有必然聯繫嗎?
    之前華為曾透露鴻蒙OS具有低延時、可用於路由器、自動駕駛等特性,明顯具有嵌入式RTOS的特性,很多人一時間就想到了華為的LiteOS.要想知道鴻蒙OS與LiteOS到底有沒有關係,就需要我們對鴻蒙OS與LiteOS進行了解。
  • 鴻蒙Liteos-a內核移植手冊
    鴻蒙Liteos-a內核移植手冊-韋東山很多人會混淆鴻蒙跟Linux的關係。先舉個例子,大家很熟悉的Windows裡面含有內核,也含有UI系統,含有桌面程序,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但是Linux僅僅是一個內核(它提供進程管理、文件系統等概念),必須在Linux之上安裝各種APP,普通人才可以使用。基於Linux內核製作出來的完整系統有Ubuntu、debian等等,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完整系統。所以鴻蒙要對標的是Windows、安卓、IOS這類完整系統,而Linux只是鴻蒙支持的內核之一。鴻蒙支持多種內核,有Linux,也有Liteos-a。
  • 鴻蒙內核移植手冊之 鴻蒙內核開發概述
    鴻蒙內核移植手冊之 鴻蒙內核開發概述-韋東山截取自:HarmonyOS內核liteos-a開發手冊第2篇 環境搭建、Linux基本操作、工具使用1.1 鴻蒙系統有哪些內容?鴻蒙系統,就相當於一套完整的PC軟體系統。
  • 鴻蒙生態負責人歐建深、首批體驗工程師帶你從零開發Harmony OS...
    就像windows和Linux,它們不是一個體量。/#/ZCVednc 韋老師,目前華為物聯網的liteos系統,這個和您移植的liteos-a內核,這兩個什麼關係呢,ZCVednc llb126yx14:52:39ZCVednc 韋東山老師 14:52:39ZCVednc
  • 2020徵文-開發板鴻蒙liteos-a如何啟動第一個用戶進程Init_lite
    和Makefile一樣,gn文件有自己的語法規則,屬於領域語言(Domain Specific Language,DSL)。gn語法不難,但編譯規則本身有很多內容,所以一下子要掌握全部內容也不容易。2.gn支持自定義模板函數,可放在名為.gni的文件中。OpenHarmony中最常見到的gn模板文件為.
  • 網圖嘲諷鴻蒙系統套皮!事實呢?
    其實鴻蒙從去年就已經發布了,發布至今已經一年多過去了,在發布的時候,華為方面表示,鴻蒙2.0可以搭載在智能電視,pc,甚至智慧型手機等各種智能設備上。但是至今已經一年多過去了,鴻蒙系統也僅僅只是搭載在了智能電視上。說好的搭載在智慧型手機上,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上,為此,有不少網友表示,鴻蒙其實就是。
  • 同樣基於Linux 華為的鴻蒙和谷歌的安卓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隨著華為發布鴻蒙手機作業系統開發者測試版本,關於鴻蒙和安卓之間區別的探討聲又再次升級。甚至看到搭載鴻蒙手機作業系統的華為手機界面,與安卓版本的華為手機EMUI系統幾乎無任何差別時,就有人斷定鴻蒙不過是拿谷歌的Android改的,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 韋東山-首批華為鴻蒙系統課程開發者
    於是昨晚基於開源版本,開始了第五版本的移植,不過還沒完全移植完,移植完後會陸續發布源碼,文檔和錄製鴻蒙liteos-a視頻。鴻蒙OS視頻課程目錄規劃(開源共享):鴻蒙OS內核liteos-a 作業系統框架鴻蒙OS內核liteos-a 框架分析鴻蒙OS內核liteos-a 啟動流程鴻蒙OS內核liteos-a 移植1:串口鴻蒙OS內核liteos-a 移植2:MMU鴻蒙OS內核liteos-a
  • 鴻蒙OS不僅於EMUI11,更像是披著EMUI的鴻蒙OS系統
    包括同時期的其他手機作業系統,如WP、阿里雲OS,都是如此,沒有更本上的不同。,將能力靈活調用,實現一個超級終端,這也是與iOS/安卓的不同。、方舟編譯器,確定時延引擎這些技術,所以倆者有很多通性,甚至底層可能都有很多相同的。
  • 9月18日韋東山鴻蒙直播答疑問題錦集
    liteos-a是輕量級的作業系統,不是微內核。所謂微內核,是把各種服務用進程來實現。比如文件系統,在linux和liteos-a裡面都是放在內核裡面實現的;對於微內核而言就可以用一個應用程式來實現文件系統的功能,這樣的話假設應用程式崩潰了也不會影響到整個作業系統。
  • 鴻蒙Liteos-a內核移植手冊(PDF下載)
    基於 Linux 內核製作出來的完整系統有 Ubuntu、debian 等等,普通人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完整系統。所以鴻蒙要對標的是 Windows、安卓、iOS 這類完整系統,而 Linux 只是鴻蒙支持的內核之一。
  • 鴻蒙微內核,你知道什麼是微內核麼?
    首次發布的鴻蒙系統將作為華為迎接全場景體驗時代到來的產物,發揮其輕量化、小巧、功能強大的優勢,率先應用在智能手錶、智慧屏、車載設備、智能音箱等智能終端上,著力構建一個跨終端的融合共享生態,重塑安全可靠的運行環境,為消費者大噪全場景智慧生活新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鴻蒙系統採用的是不同於安卓系統單內核的微內核,那麼微內核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能獲得華為開發者的認可呢?
  • 初探"鴻蒙"開源的原來是這些
    最近聽到大家都在說鴻蒙系統開源啦,於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決定找這些開源項目來看看,跟前輩們好好學習學習。針對設備開發者,OpenHarmony採用了組件化的設計方案,可以根據設備的資源能力和業務特徵進行靈活裁剪,滿足不同形態的終端設備對於作業系統的要求。可運行在百K級別的資源受限設備和穿戴類設備,也可運行在百M級別的智能家用攝像頭/行車記錄儀等相對資源豐富的設備。從哪裡開始呢,那就先從整體再到部分。
  • 網圖嘲諷鴻蒙系統套皮!網友:搞清楚代碼在噴
    但是至今已經一年多過去了,鴻蒙系統也僅僅只是搭載在了智能電視上。說好的搭載在智慧型手機上,這麼長時間都沒有上,為此,有不少網友表示,鴻蒙其實就是哄蒙。這張圖的大意就是華為把安卓給吞了,就變成了鴻蒙,其實說白了就是說鴻蒙在套皮。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因為在鴻蒙發布之初,華為方面還表示鴻蒙兼容的所有安卓應用,因此就網友表示,鴻蒙其實只是個換了皮的安卓系統。那麼事實是什麼呢?
  • 華為鴻蒙刷屏,到底什麼是微內核作業系統呢?
    昨天華為在松山湖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了鴻蒙作業系統,該系統其中一個亮點是 —— 微內核。華為聲稱,微內核的啟用,使其速度大大提升,並且在安全性上產生變革性突破,微內核打破了宏內核下root即可獲取用戶所有權限的做法,在安全性上大大提升。什麼是微內核呢?
  • 揭秘華為「鴻蒙」作業系統:這個Android替代品究竟有何不同?
    華為可能自2012年開始就一直在研發全新的作業系統,但是直到今年5月份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之後,關於「鴻蒙系統」的報導才開始升溫。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總統川普通過一項行政命令將華為列入商務部的「實體名單」,這項禁令意味著華為無法從美國公司購買產品或服務,也不能使用它們的技術。什麼是「鴻蒙」系統?「鴻蒙」系統是什麼?
  • 華為鴻蒙系統刷屏,到底什麼是微內核作業系統呢?
    昨天華為在松山湖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宣布了鴻蒙作業系統,該系統其中一個亮點是 —— 微內核。
  • 華為的新系統鴻蒙真的能取代安卓和iOS嗎?細節決定成敗!
    大廠尚且如此,以目前國內的條件,不能取代安卓和ios,wp系統都沒做到的時候,鴻蒙談何「取代」?華為,有近10萬的專家和工程師,還有6萬外包的工程師。linux,貢獻者大概在4千人左右。以華為的實力和這麼多年的研發,鴻蒙不會讓大家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