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2020-12-21 澎湃新聞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傳統村落被譽為民間文化生態的「博物館」「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傳統村落面臨困境,如何守護我們的文化之魂呢?

行動「領跑」觀念不能「拉後腿」

農村拆遷:國家統一改造

一提到拆遷,很多人都感到頭疼。但我們碰巧趕上福建省南平市巨口村裡一處20多年的違章建築即將拆除。

在農村,宗族間血脈相連,情感上更為親近。作為侄子輩的吳美忠,非但沒有幫助表叔,還要代表村委會與其溝通,促使其同意拆除。這對吳美忠來說,壓力著實不小。

因為這家店鋪地處主幹道,地理位置極佳,是村鎮中的「黃金地段」。

而在今年這個建築其實是已經建了20多年的違章建築,那想要在鄉村治理中把這種建築給拆除,其實是有很大的困難的,但是今天這件事通過宗族的力量得到了解決。

福建省南平市巨口鄉,被譽為「國家級生態鄉」、擁有8個國家級和省級傳統村落。巨口村是鄉政府所在地,為了整治環境,突出傳統村落特點,政府將對臨街鋪面進行統一改造。

鄉裡為他們家換了面積大一倍的店鋪,並幫忙辦理好各種手續,到此,事情得以妥善解決。

所以要下這麼大力氣進行傳統村落整治,就是因為要更好地保護和展示地方古厝文化,令村民們對自己的家鄉升騰自豪感,主動傳播文明傳承。

古厝村落呼喚年輕活力

加快農村建設,呼喚年輕活力

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現有人文歷史遺蹟20多處,完整保存著明清古厝102座,土厝600多座。厝,在福建話中,代表房屋、家。為了了解古厝的現狀,我們來到巨口鄉北部的村頭村。

楊治芳,今年51歲,是村頭村委會委員,也是我們採訪本村的嚮導。父親過世後,他們夫妻跟隨90歲的老母親在村裡居住。老楊提議先帶我看看當地一處人家的古厝。

從外觀看,這棟古厝不僅圍牆高大,而且設計講究。楊治芳告訴我,這戶人家房屋前原來有個很大的院子,現在年久失修圍牆已經全部塌掉了。一眼望去,殘影斷壁,雜草叢生,很是荒涼。

在村落中穿行,廢棄的房屋隨處可見,彷佛穿越歷史看見曾經的繁華。但現在想要碰上一個人卻實屬不易。

而導致房屋破爛,根本原因在於古厝中年輕人銳減,空巢老人增多,這是鄉村面臨的普遍問題。

走訪中記者得知,目前在古厝村落中,老人們,或者是夫妻兩人同住,或者是單獨與兒子一起居住,養兒防老是鄉村老人最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柱。作為曾經的一代二代務工者,他們還有可能選擇回村度過餘生,但三代農民工多數已在外置業,鄉村的代際傳遞已經出現斷層。

據福建省南平市巨口鄉統計數字顯示,全鄉總人口12249人,其中常住人口3021人,外出人口9228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503人,佔總人口比例的20.43%。簡而言之,全鄉每4個人當中,就有3人選擇外出。

蕭放 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指出

古村落保護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可能是資金的投入問題。因為古村落一般都在偏僻地方,經濟條件不好。這些建築都面臨著一個損毀和坍塌的這個危險,如果沒有資金投入的話,註定是不可能長久的。因為現在這個(年輕)人都走了嗎,村落空心化。沒有人住的時候才更加加速它的一個損毀。第二個,這個保護你想保護也不能僅僅說修好了就好了,關鍵是這個村落,就是要有人在這兒生活,有人在這兒維護。有人在這兒使這個民居有個活力的體現之後,它就會持久,它的價值也會得到實現。

打造鄉愁的國際融合樣本

保護古厝村落行動

2018年10月,巨口鄉被列為財政部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建立「古厝生態銀行」試點,開啟保護古厝村落行動。

與此同時,2018年以來,巨口鄉還與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連續三年合作舉辦「鄉村藝術季」活動,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和藝術院校師生參與駐地實踐創作,並結合「生態銀行」項目,積極探索具有閩北特色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地域文化發展之路。其中,餘慶村的傳統村落保護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雀替是中國建築中的特殊名稱,它是放在柱子上端用來與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壓力的物件。在中華建築中,所有雀替都油漆或雕刻得很華麗。而提煉雀替復原古厝建築,使得這種傳統文化之美得到了更好的傳承。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也意味著傳統與現代的穿越、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創意融合。

挖掘傳統文化魅力,創新文化融合

「鄉村藝術季」,為鄉村文化遺產保護開闢了新思路,在獲得國際大獎的同時,也受到各方讚譽。

截止目前,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600多座土厝中,已經修繕的有200多座。藝術作品在古厝、古村、青山綠水間長期保留,豐富了鄉村民眾生活,也吸引了外來遊客。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藉助「藝術季」活動,對鄉村傳統文化進行保護與創新,古厝村落日漸甦醒,正經歷從歷史到現代的重生之旅。鄉村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傳承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根脈。然而,怎樣發揮鄉賢資源優勢,讓回歸的人群安心紮根鄉村,如何對年輕一代做好文化傳遞?巨口鄉的腳步還在探索,我們也將繼續關注。

完整版視頻:

原標題:《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古厝村落:穿越與重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泉州傳統村落之惠安西頭:書香古厝湧動文化氣韻
    他們兼具向海而生的豁達與儒家傳統文化的內秀,在沿海村落中氣質卓然。西頭村的規劃格局以香山、田園、聚落、水係為序列,近海而不靠海,山水掩映間生活著2600多名張氏村民。雖一族一姓,但村裡仍分布著多座古宮廟,白蓮寺、萬善宮、文安宮……以民間信仰為核心的宗教文化頗具閩南特色,將族人凝聚一起,賦予了他們從善向上的力量。
  • 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積極推進鄉村振興建設 千年古村落煥發新顏
    廈門網訊 (廈門晚報 文/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陳冬川 張瀘圖/繁星基 地提供)最近,翔安區內厝鎮黃厝村組織了四十多位老人,前往同安竹壩農場、三秀山村等鄉村振興走在前頭的村居參觀,看到一條條乾淨整潔的村路,一棟棟整齊劃一的庭院,以及旖旎迷人的田園風光,老人們讚嘆不已,同時也對家鄉建設多了一份憧憬。  「我們黃厝也能變得這樣漂亮就好了!」
  • 泉州傳統村落之南安觀山:深山古厝散發時代新韻
    這個坐落於南安眉山鄉的傳統古村群山環繞,雙溪河如同一條流動的綠帶穿山而過,一幢幢紅色的百年古厝散落在半山腰上,點綴著如墨山水,勾勒出一幅唯美詩意的鄉村畫卷。為集中保護數十幢古建築,觀山村計劃投入千萬資金恢復村落的歷史風貌,提升傳統建築群的價值,推動鄉村振興。目前,村內已建有一家民宿,寫生攝影基地、農家樂、親子遊等多個項目也正在規劃中。按照規劃,觀山古厝將在保護修繕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利用,讓百年古厝散發新時代的氣韻。如今,由印尼華僑李功瑞出資建造的西金大厝已被改造成觀山村藝術館、農耕文化館。
  • 激活鄉村「沉睡」資產,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的「延平範本」
    東南網訊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 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
    讓傳統村落在鄉村振興中展現新作為 ——關於桐城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的若干思考 2020年12月15日 1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方瑜 字號 2020年12月15日 13:1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方瑜
  • 鄉村振興2020田園報告:牽著你的手,我們一起富
    在浙江省淳安縣大山裡,有一個共同發展的聯合體,叫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就是以下姜村為龍頭,輻射周邊幾十個行政村,先富帶後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下姜村是個什麼樣的村莊?為什麼要以他為龍頭呢?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聯合體?怎麼抱團發展?
  • 「兩帶一園」助力鄉村振興 溫州經驗亮相杭城
    溫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莉平在現場介紹了近年來溫州鄉村振興發展的成果,並發布了《溫州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發展報告》、「溫州鄉村振興十大模式案例」。 現場還推介了溫州西部生態休閒產業帶十大精品旅遊線路、2020年度溫州市十大「最美田園」、2020年度溫州市十大示範性精品民宿。
  • 閩北大地:古厝帶著鄉愁記憶醒來
    「鄉村變得美了,人氣旺了,我家老宅也整修一新。回來住得下,留得住了。」他說。閩北大地,一座座沉睡多年的古厝,正告別被遺忘、廢棄、拆除的命運,帶著鄉愁記憶甦醒而來。在鄉村振興的新時代裡,古厝被整修一新,喜迎子孫的歸來。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古厝,既是鄉村的形之所在,更是其魂之所系。
  • 【方志四川•鄉村振興】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中)
    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報告(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課題組二成都地方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路徑截至2017年底,累計建成幸福美麗新村2772個,佔應建行政村(涉農社區)的87%,預計2020年全域基本建成幸福美麗新村。1.以傳統美德為引領建設宜居鄉村。「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是鄉村的「老大難」問題,處理好這一問題是實現「生態宜居」的前提。
  • 永泰:打響「生態旅遊牌」 唱響「鄉村振興曲」
    去年以來,永泰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生態立縣、旅遊強縣」戰略,在守護好綠水青山的基礎上,高質量推動縣域發展轉型升級,讓良好生態成為全域旅遊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支撐點,全力打造令人嚮往的「生態旅遊城、人居幸福地」。
  • 玉州區鵬垌村:古村落借力鄉村振興,展翅欲飛
    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至今仍保留著不少傳統村落遺址。其中,康樂莊始建於明代弘治(1488-1505年)年間,村民祖祖輩輩以三山江(今仁東江)依水而居,並於清代開闢航運進行貿易營商。古村落煥發新姿。(文達新 攝)村莊整潔亮麗。
  • 福清: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
    福清市成立以古民居入股的農村合作社,打通古厝修繕、管理、運營全鏈條,吸引鄉賢返鄉投資、創業,為鄉村振興開啟新引擎古厝能入股 鄉村激活啦東南網12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冬日的周末,福清市鏡洋鎮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迎來旺盛人流
  • 花田錦地丨山東衛視《田園中國》攜手金華武義共創鄉村振興新格局
    境內有堪稱中華一絕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神秘村落俞源太極星象村;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水村」的省級文保單位郭洞古生態村;以及壽仙谷、劉秀壟、清風寨等10多處省市級景區。武川風情多姿多彩,鬥牛、道情、龍燈、抬閣等民俗風情各具特色,引人入勝。
  • 鄉村振興,讓這裡的村落正在發生變化……
    過去,汪家村村民主要以糧食和蔬菜種植為生住得生態,過得清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正在讓這裡發生變化林盤保護 引領鄉村旅遊幸福不是抽象而是具體的。2018年,成都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選在特色鎮和川西林盤上。
  • 傳統村落,回歸自然與人文之美(鄉村振興,藝術何為?)
    在這裡,人們創造出豐富多彩的鄉村圖景。江浙古村落多與水為鄰,水天之間,營造出詩畫般的意境;西南梯田村落變化多樣,獨具韻致,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美;北方窯洞村落質樸厚重,與黃土高原的雄渾相和,譜出一曲恢弘交響……各具特色的村落布局、嚮往自然的營造理念與寄情山水的人文情懷相融,成就了中國傳統村落獨特的美學特徵。
  • 羅源潮格古村落上演「重生記」
    StartStopStartStop羅源潮格村古厝變身潮格書院。福州晚報記者 鄭瑞洋 通訊員 黃益輝 肖丹 文/攝「搓餈齊搓搓,年年節節高……」近日,在羅源「尚書故裡」——起步鎮潮格村,老少三五成群,踏著青石板,沿著青磚黛瓦,走進了由古厝修繕而成的潮格書院,或在書房裡看書,或在書法班上揮毫,人人各得其樂,傳出了歡聲笑語。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奏響田園交響曲_農視網_三農領域第一視聽互動...
    有關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間,全國平均每天消失300個自然村落。空心村的出現和村莊的消失,致使大量原本有聲有色、熱鬧祥和的村莊,開始變得悄無聲息。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空心村,還是消失的村莊,其顯著特徵就是「失聲」的村莊。因此,鄉村之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鄉村「失聲」之憂。
  • 惠城擬用3年時間在橫瀝蘆洲打造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推進鄉村振興
    漫步綠道欣賞田園風光、逛古村落體驗民俗文化、遊森林度假小鎮放鬆身心……在惠城區橫瀝鎮,一個投資超百億元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已繪就藍圖,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正徐徐鋪展。
  • 這些「鬧鬼」的村落,憑什麼就成了鄉村振興的典範?
    提到「鬧鬼」的村落,往往會讓人聯想到鄉村的凋敝和田園的荒蕪。然而,有一些鄉村卻用「鬼怪」走向了振興之路。這些「鬼怪」多指流傳民間的傳說資源,它們被活用並變身為極具吸引力的旅遊資源,成為了這些地區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地方都用「鬼怪」做了什麼吧。
  • 如何推進鄉村振興?南平市延平區:做活山水文章
    就在不久前,第三屆中國延平鄉村藝術季在延平區巨口鄉開幕,巨口鄉先行先試,走出了一條「藝術+古厝生態銀行」的創新發展之路。 做活山水文章,讓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正成為南平市延平區鄉村振興的「解題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