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Mobileye 誰會成為晶片領域的霸主?

2020-12-18 GeekCar極客汽車

智能駕駛的到來,正在為 OEM 帶來新的利潤想像空間。 特斯拉已經通過售賣自動駕駛軟體獲利,根據摩根史坦利的數據統計,FSD 的 BOM 成本只有 1900 美元,FSD 在 2019 年激活率為 30%,截止到 2019 年,FSD 以及軟體相關的更新為特斯拉帶來了 12.6 億美元的收入。甚至於,在特斯拉目前破 6000 億美元的估值中,智能駕駛佔了不小的比重。

就像前段時間在百度 Apollo 生態大會上,百度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經理李震宇說的那樣:「 自動駕駛能力將成為智能汽車決勝點。」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主機廠開始加大對自動駕駛的布局。但是,要做自動駕駛,兩個點最為關鍵:數據和算力(還有其背後的算法)。前者主機廠可以拿到,但是後者,只能依託於半導體,再進一步講,晶片供應商。

英偉達和 Mobileye 是業內公認的兩大晶片巨頭,想要做好自動駕駛,這兩家公司是無法逃開的存在。那麼,這兩家誰會成為未來晶片領域的霸主?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輔助駕駛,Mobileye 稱王

自 2008 年到 2019 年底,Mobileye 發貨超過 5000 萬枚的 EyeQ 晶片;聯手 27 家 OEM(整車廠)合作夥伴,為總計約 300 種車型的 ADAS 系統提供支持; 目前批量生產的 11 種 L2+系統中,有 8 種基於 Mobileye 技術,同時,26 個車企的 47 個合作項目在進行中。

那麼今年呢?Mobileye 再次拿下多家主機廠的訂單。

今年 1 月,CES2020 期間,Mobileye 與上汽達成合作,將通過上汽集團的子公司中海庭將 Mobileye 路網資產管理™(REM™)技術應用於上汽集團生產的汽車中。上汽也會在全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計劃搭載 Mobileye 最新的視覺晶片 ,同時雙方還將共同開展 L3-L4 級別的智能駕駛項目研究合作。

今年 7 月,Mobileye 與福特達成合作,共同為福特的 全球產品線 開發更先進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合作主要集中在 L1 和 L2 上。

今年 9 月,Mobileye 與吉利達成合作,將把其全棧式環繞視覺解決 Mobileye SuperVision™方案用于吉利子品牌領克的全新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 ZERO concept 上,「L4」降維到 L2 使用。此外,吉利汽車集團的多個子品牌產品將配備由 Mobileye 提供支持的包括緊急自動剎車(AEB)和車道保持系統(LKA)等在內的 ADAS 功能。

且不說其他,光是今年拿下的這三個主機廠的單子,就能讓 Mobileye 的 EyeQ 晶片獲得穩定的 至少數百萬級的安裝量,隨著 Mobileye 不斷獲取綁定新的客源, 也不斷擠壓了傳統供應商的生存空間。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當 Mobileye 在全球 L2 輔助駕駛大肆收割的時候,英偉達也開始進行戰術調整:從專供 L4 自動駕駛市場俯身往下深入 L2 輔助駕駛市場。

今年 5 月,老黃(英偉達創始人兼 CEO 黃仁勳)在自家廚房搬出了針對 L2 的自動駕駛晶片,功耗 5W,算力 10TOPS(作為對比,Mobileye EyeQ4 功耗 3W,算力 2.5TOPS)。這個晶片將會在 2022 年下半年將正式量產上車。到那時,將會是兩家公司真正展開正面交鋒。

自動駕駛,局勢未定

而在高級別自動駕駛上,Mobileye 同樣亮出了自己的攻勢:EyeQ5 要來了。2019 年的 CES 上,Mobileye 透露了 EyeQ5 的相關參數:7nm 工藝,算力 24TOPS,功耗 10kW(EyeQ4 算力 2.5TOPS,功耗 3W)。

EyeQ5 晶片會提供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封閉版,一個開放版。

前段時間,供應商麥格納宣布其基於 EyeQ5 的駕駛輔助系統面市。「業界首個將前視攝像頭和相關軟體包含在一個組件中的系統」,「該系統結合了麥格納的電子和攝像頭專業技術,與 Mobileye 的系統級晶片(SoC)圖像處理技術。這款攝像頭採用 120°800 萬像素的光路,同時麥格納不斷完善其世界級的攝像頭製造工藝,以達到全球汽車平臺所需的質量和產量。」

說白了,這個版本和 EyeQ4 一樣,是一個封閉的黑盒子。

另外一個版本則是開放版,支持第三方進行編程操作,開放版晶片會在寶馬的 iX 新車上率先搭載,這也是其第一次將 EyeQ 晶片進行開放,具體效果怎麼樣,還是要看最終表現。

我想,這個開放版晶片的費用不低,不是一般的車企能夠承擔得起,恐怕只有高端車型 or 與 Mobileye 關係密切的車企才能拿到此版本。

除了供應晶片這種方式,Mobileye 更是 首次以 ADAS 系統供應商的角色 出現,提供高級別自動駕駛輔助系統。

還是剛剛提到的與領克的合作。Mobileye 將把其全棧式環繞視覺解決 Mobileye SuperVision™方案用于吉利子品牌領克的全新純電豪華轎跑概念車 ZERO concept 上。

而這套東西是 Mobileye 為 L4 級自動駕駛汽車(AV)開發的真冗餘傳感套件中的純攝像頭技術,包含了這麼多東西:

明年,我們就會看到更多搭載 Mobileye EyeQ5 晶片亦或者是 Mobileye SuperVision™解決方案的車型落地。

視線再回到英偉達這邊。雖然在 L2 輔助駕駛市場上,英偉達略慢了一步,但是 在 L2+及以上的自動駕駛上,英偉達已經有虎口奪食的意思了。

還記得這張圖麼?老黃髮布 L2 晶片的時候發的:

仔細觀察,在這張圖裡,針對 L2+的代表作已然換成了 200TOPS 的 Orin 自動駕駛計算平臺(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此後與理想和小鵬合作)。通過這個 L2+平臺,英偉達把理想這個大客戶從 Mobileye 那裡搶了過來,即便是此前採用供應商方案的小鵬汽車,也投入了英偉達計算平臺的懷抱。這兩家都想通過預埋硬體的方式逐漸實現更高階的自動駕駛能力。

傳統巨頭奔馳,也選擇了與英偉達合作。今年 6 月奔馳和英偉達牽手,將使用後者的計算平臺進行自動駕駛的開發。雙方將基於這個平臺打造新的車載計算架構,共同開發 AI 和自動駕駛汽車應用, 包括 SAE L2 級和 L3 級的功能以及自動泊車功能(最高可達 L4 級),並將新架構部署在下一代奔馳汽車上。

為什麼會這樣?

這樣看下來,其實會發現,即便是英偉達和 Mobileye 的晶片霸主之爭,說到底,其實還是一個晶片開放度的問題,以及不同主機廠自動駕駛策略的差異問題。

能夠看到,像理想、小鵬這種,擁有較強的軟體能力就會追求更多的自定義能力。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放棄了供應商方案,選擇英偉達平臺進行自研的原因。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 很大一部分主機廠其實並沒有很強的軟體能力 ,所以,在感知層面需要很強勢的供應商來幫助他們,放眼看下來,Mobileye 的效果可能最好,即便它是一個黑盒子。

另外,汽車廠商轉型的速度,其實還是要慢於我們的預期。未來幾年福特、吉利、長城的輔助駕駛落地車型中,很大一部分可能用的會是 EyeQ4 晶片。舉一個例子吧: 通用凱迪拉克的 SuperCruise,現在用到的晶片還是 EyeQ3,直到下一代平臺才會用到 EyeQ4 晶片。

所以,行業節奏要慢的多。這也是為什麼,英偉達不慌不忙,到了 2022 年才進行 L2 晶片的量產落地。

還是那句話,未來幾年,其實還是輔助駕駛佔據主流地位。

不過,能夠看得出來,英偉達的 Orin 開放平臺還是給了 Mobileye 不小的壓力,這其實也在倒逼 Mobileye 做出更大的開放,EyeQ5 開放版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未來誰稱王?

說了這麼多英偉達和 Mobileye,那麼未來的晶片霸主會是誰呢?這個還真不好說。

為什麼?因為越往上的高級別自動駕駛,合作模式可能會越不一樣。 目前我們已經能看出一些端倪(僅針對當下):

第一種,選擇更開放的硬體平臺,自研軟體系統,比如理想、小鵬;

第二種,由供應商完成自動駕駛的大頭任務,比如感知,剩餘的部分自研,比如蔚來;

第三種,直接採用供應商的成套解決方案,比如 ARCFOX 下一款車採用華為全套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第四種,從軟體到硬體,全部自研,比如特斯拉。

這些合作模式的改變,也會讓主機商對於晶片選擇發生改變。

此外,業內晶片平臺的選擇其實也在慢慢變多,國內有地平線、黑芝麻等企業。雖然這些企業聲量比較小,但是確實也開始逐漸擁有自己的影響力。比如地平線,已經邁過了 10 萬出貨量門檻。

國外,高通已經發布了自己的 Snapdragon Ride 平臺,提供一整套的軟硬體,包括安全系統級晶片、安全加速器和自動駕駛軟體棧。同時與維寧爾(Veoneer)宣布合作交付可擴展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協作式自動駕駛(AD)解決方案,預計在 2024 年支持量產汽車。目前已知的是,一些國內外客戶已經基於其 Snapdragon Ride 平臺進行開發工作。

就目前而言,這個市場還沒有完全固化,不是只有英偉達、Mobileye 兩家獨大,機會依然存在。

文末,我還有一個疑問:未來汽車晶片領域是否會出現類似現在 PC 市場的情形(intel 佔據 PC 市場 8 成以上份額),某個晶片廠商一家獨大?

我希望這樣的現象永遠不要發生,若是一家獨大,這個行業就有點悲哀了(參考現在在性能上不斷擠牙膏的 intel)。

相關焦點

  • 英偉達有望成為AI晶片霸主,日本孫正義是第四大股東
    從製造業、醫療到智慧城市,創新者正在利用英偉達的平臺不斷創造未來,以實現人工智慧與高性能計算。基於人工智慧計算需求增長的機遇,英偉達受益這一波紅利,迎來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推動營收和市值不斷創出新高,如今市值高達1495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晶片企業,僅次於英特爾,在過去一年,AI晶片為英偉達帶來了10億美元收入。
  • Mobileye新EyeQ5晶片,是真老虎還是PPT黨?
    mobileye EyeQ1晶片不過不像BlueBox已經是接近量產水平的概念產品,按照意法和Mobileye官方的描述,最早將在2018年上半年提供EyeQ5的工程樣品,未來兩年內實現量產,會採用10納米甚至精度更高的FinFET
  • 英偉達再次重磅官宣!英特爾霸主地位危險了:推出全新DPU晶片
    、聯發科等晶片巨頭,提供了最基礎的ARM晶片架構,而在電腦晶片領域中,最為厲害的則是Intel,Intel旗下的X86架構晶片一直都壟斷著全球近95%以上的PC/伺服器市場,而GPU晶片做的最厲害則是英偉達,就在近日,英偉達公司再次官宣了一件大事,推出了全新的DPU晶片產品(英文名叫【Data Processing Unit】),一個DPU晶片可以集成多達125塊CPU,同時還可以集成GPU晶片、NPU
  • 英特爾與英偉達的新舊霸主之爭
    一超越英特爾6000億各位朋友們,我們正在見證歷史——一代霸主的隕落,新舊時代的交替。英特爾,這個名字曾經是不可動搖的一個神話,它是PC時代毫無爭議的霸主。自從在 1971 年推出了席捲全球的 Intel 4004 以來,英特爾就一直牢牢佔據晶片產業第一的寶座。
  • 與Mobileye合作的蔚來 能否在Level4上成功
    mobileye eyeq系統晶片  這次合作的核心產品就是來自的mobileye公司研發、生產的eyeq5晶片,它是eyeq系列產品,是系列產品中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用於傳感器融合的中央計算機」晶片
  • 英偉達在AI晶片領域真的無人能擋嗎?
    不過英偉達現在具有優勢並不意味著AI市場的蛋糕會被英偉達獨吞,因此無論是科技巨頭英特爾、谷歌、IBM、AMD還是OURS、地平線、寒武紀等初創企業都紛紛加入了AI晶片領域的競爭。根據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Compass Intelligence調查研究全球100多家企業後發布的2018年度全球AI晶片公司排行榜,英偉達排名第一,英特爾排名第二。作為PC時代的霸主,英特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失利之後積極尋求轉型,因此在對AI可以稱得上是All In。英偉達在AI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其在深度學習或者說DNN中具有優勢。
  • 從「顯卡大廠」到「AI霸主」,英偉達的版圖沒有邊界?
    集微網報導(文/木棉),近日,英偉達宣布將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這一「重磅炸彈」將這兩家公司——特別是英偉達——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如果交易最終達成,這將是半導體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交易,英偉達將成為橫跨伺服器、PC、消費電子和智慧型手機等多個重要領域的關鍵角色。
  • 英偉達正式宣布!還是發生了,影響的不僅是華為而是整個晶片領域
    ARM公司壟斷了全球超過95%的晶片架構市場,基本上晶片設計企業,都需要在ARM架構的基礎上,才能完成最終的高端晶片設計。雖然在整體的體量上比不上英偉達以及英特爾,但憑藉著獨一無二的技術,成為了整個晶片領域中重要的一環。
  • 孫正義賣了,史上最大晶片收購案,新晶片霸主誕生
    近日,全球的晶片行業發生了一次最為重大的變革,一筆400億美元的收購,構建了一個新的晶片霸主——英偉達。晶片領域最主要的競爭者主要分為PC端和移動端兩個領域,在PC端Intel應該是口碑和市場佔有率的雙料冠軍,AMD今年表現非常好,但還是無法撼動Intel的優勢地位。而在圖形處理器(GPU)領域,結果就更為明顯,英偉達的處理器應該是佔據了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市場份額。所以在消費PC領域中,就是intel和英偉達的天下。
  • 從遊戲顯卡到人工智慧晶片第一 英偉達如何升維擴張
    而提到顯卡,第一反應那無疑是英偉達。兩大超級巨頭的C端影響力,可見一斑。瀕臨破產,絕地重生大家都知道,英偉達是顯卡界的霸主,是一家「美帝」的企業。但常被忽略的是,英偉達其實也有華人基因。英偉達的創始人兼CEO黃仁勳是一位美籍華人。因為為人風趣幽默,且在圖像處理領域擁有卓越的貢獻,黃仁勳也被眾多粉絲親切地稱為「老黃」。
  • 英偉達以400億美金收購ARM,中國晶片產品會被釜底抽薪嗎
    」,它相當於設計晶片的底層代碼。目前,全球移動端使用ARM架構的佔比達到了95%,足可以看出ARM在該領域的絕對霸主地位。而英偉達對ARM可謂覬覦已久,收購如若成功對其則是利益頗豐:一來英偉達看到ARM架構的廣泛應用,其可以藉助於此對AI晶片市場進一步滲透;二來英偉達強項在於GPU產品線,而ARM的CPU研發定位則可以使其將二者融合進自己的生態,極大地提高研發效率與產品競爭力。
  • Mobileye大中華總經理童立豐:Mobileye如何做RSS、地圖與REM | 附...
    除了完整的產品矩陣,Mobileye和國內眾多主機廠也達成了很多的合作,以長城為例,mobileye向其提供從0到L4的相應的方案;在高端車型上,Mobileye的EyeQ4已經搭載在寶馬的X5,和寶馬的合作對於mobileye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寶馬獲得許可,可以在中國境內進行實測,通過和寶馬的合作,mobileye可以獲得在路上實驗的經驗,從而驗證了mobileye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可行性
  • 孫正義終於賣了,史上最大晶片收購案,晶片霸主誕生
    這一次孫正義的公司總共賣了2732億,將其賣給了英偉達公司。這一次的晶片收購案,可以說是史上最大的晶片收購案,原本英偉達其實就已經是非常厲害了,如今又成功的將arm公司給收購了,把這家公司給收到了,自己門下新一代的晶片霸主就此誕生了。
  • 史上最大晶片收購案,新霸主誕生!2732億!孫正義終於賣了
    近日,全球的晶片行業發生了一次最為重大的變革,一筆400億美元的收購,構建了一個新的晶片霸主——英偉達。晶片領域最主要的競爭者主要分為PC端和移動端兩個領域,在PC端Intel應該是口碑和市場佔有率的雙料冠軍,AMD今年表現非常好,但還是無法撼動Intel的優勢地位。而在圖形處理器(GPU)領域,結果就更為明顯,英偉達的處理器應該是佔據了幾乎所有的消費者市場份額。所以在消費PC領域中,就是intel和英偉達的天下。
  • 臺積電三星英偉達AMD圍毆下,英特爾會是下一個諾基亞嗎?
    後來居上者也可稱王,前有劉邦逼項羽在烏江邊上拔劍自刎,後有「千年老二」AMD臥薪嘗膽,讓霸主英特爾淪落為移動時代的陪跑者。  據數據顯示,在標準普爾500成分股中,AMD以148.43%的年度漲幅,超越蘋果(88.96%)等眾多公司,一躍成為漲幅最高的標普500成分股!
  • 從遊戲顯卡到人工智慧晶片第一,英偉達如何升維擴張丨億歐解案例
    因為為人風趣幽默,且在圖像處理領域擁有卓越的貢獻,黃仁勳也被眾多粉絲親切地稱為「老黃」。 黃仁勳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出生,幾年後便遷往美國,隨後於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在史丹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83年畢業後,黃仁勳加入了當時已是矽谷巨頭的AMD公司,成為了一名晶片設計師。
  • 擊敗英特爾後,誰來挑戰英偉達的時代?
    對外,英偉達市值超越英特爾,一躍成為美國第一大晶片公司。有人將其與 iPhone 顛覆諾基亞進行類比,稱這象徵著一個新時代的大幕升起。與此同時,英特爾這個曾經 PC 的霸主,被過去的輝煌捆住了手腳,當英偉達、谷歌都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深度學習和 AI 晶片上時,英特爾還在和高通搶著移動晶片的市場,幾乎輸在了 AI 時代的起跑線上。
  • 英偉達的AI晶片霸主之路
    為了能加速3D遊戲的運行,圖像處理晶片就成了多媒體PC時代的一種熱門新品類。最初,加速3D遊戲運行在常規的顯示卡之外還需要一張3D加速卡,而3D加速卡的首創者——3dfx也憑藉著其Voodoo系列加速卡成為了當時的3D加速引領者。看到了3D顯示這個巨大機會的並不只3dfx一家公司。Nvidia於上世紀90年代中成立,公司的目標市場就是顯示市場。
  • 亞洲人成霸主英特爾的噩夢!被日本人逼到破產,又被華人踢下王座
    晶片領域的「牙膏廠」英特爾,曾一度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目前,它50年來建立的商業城池正在被瓦解。  在英特爾面臨生死之際,由亞洲人創辦的半導體公司,都曾為這場商業之戰推波助瀾。它們就是——臺積電、三星、英偉達以及日本廠家。  從危險情況看,目前真不是英特爾被亞洲人收拾得最慘的一次。
  • 聯合華碩,或影響其手機晶片領域霸主地位
    近期,這家手機晶片巨頭似乎準備進軍智慧型手機領域,據外媒報導,高通將與華碩合作推出自有品牌首款遊戲手機。高通進軍手機市場競爭力幾何?對於其手機晶片領域霸主地位是否會有影響呢?下面來一睹為快!雖說高通在手機晶片領域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但是其霸主地位恐怕短時間其他廠商還無法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