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了!2019年第3大颶風即將生成,3個風暴「攪動」大西洋

2021-01-04 仰望星際

大西洋目前有3場風暴肆虐,分別是洛倫佐、傑瑞和凱倫,三場風暴在大西洋構成了一個「三角形」,預計這3場風暴有可能相互撞擊,在這三個風暴之間發生撞擊的最可能的順序是凱倫先撞上傑瑞,然後傑瑞撞上洛倫佐,熱帶風暴洛倫佐今天將再次加強為颶風,該風暴將穿過東大西洋向美國移動。熱帶風暴洛倫佐上周首次形成熱帶擾動,NOAA開始監測非洲海岸的這一系統,擾動進入大西洋,幾天後在那裡形成了一個低氣壓,然後又加強為熱帶風暴,現在NHC預測風暴將發展成颶風。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點(英國夏令時下午4點),洛倫佐正在東熱帶大西洋向西北偏西移動。NHC記錄了洛倫佐的位置,在北緯12.4度,西經29.3度,距離最南端的維德角群島西南偏西約370英裡。據氣象預報員預測,熱帶風暴洛倫佐將成為一個強大的颶風,洛倫佐記錄的最大持續風速為65英裡/小時,並以16英裡/小時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

氣象預報員預測,洛倫佐今天將達到颶風強度,並可能在周四成為一場主要颶風。目前,熱帶風暴的風力向外延伸到距離風暴中心150英裡的地方,風暴的移動和前進速度預計將持續到周四早些時候。未來幾天風暴將會加強,預計洛倫佐將在周三成為颶風,周四將成為主要颶風。雖然颶風目前對本周的登陸沒有真正的威脅,但預計它將迅速加強,到周末可能成為本季度的第三大颶風。

在大西洋的其它地方,NOAA正在監測另外兩個熱帶風暴:凱倫和傑瑞。熱帶風暴凱倫目前距離聖克羅伊75英裡,距離波多黎各聖胡安85英裡,預計今天將給波多黎各、美國和英屬維京群島帶來強降雨、山洪暴發和泥石流。美屬維京群島、波多黎各、別克斯島、庫勒布拉島和英屬維京群島均發布了熱帶風暴警報,凱倫的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40英裡,預計在未來48小時將會加強。

熱帶風暴傑瑞是一種強烈的熱帶風暴,最大持續風速為每小時60英裡。風暴眼將會減弱,但預計將給百慕達群島帶來熱帶風暴,風暴中心預計將在百慕達附近經過,警告已經生效。熱帶風暴的風力目前從中心向外延伸到295公裡,而威脅生命的海浪條件預計是風暴的副產品。據預測,傑瑞明天將給百慕達帶來一到三英寸的降雨,這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急流。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正在監測尤卡坦半島北部海岸附近的一次擾動,這一低壓區域正在產生小範圍的混亂陣雨和雷暴,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低氣壓有可能以每小時5到10英裡的速度緩慢向西移動,穿越墨西哥灣西南部,然後在周五或周六晚些時候到達墨西哥東北部海岸。在48小時內形成風暴的機率是10%,而在5天內形成風暴的機率是20%,我也會持續關注,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確定了!2019年大西洋第3個颶風已生成,太平洋「不甘示弱」
    經過將近1個星期的「平靜期」,大西洋終於迎來了新的颶風,美國東部時間15日晚11點,溫貝託成為2019年大西洋季節的第三個颶風,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120公裡。溫貝託的中心位於百慕達西南偏西近800英裡處,以每小時3英裡的速度向東北移動。
  • 大西洋2020年首個颶風生成,颶風季節提前,美國準備好
    2020年太平洋首個颱風「黃蜂」已於5月16日減弱為熱帶風暴,然而,受颱風影響,我國臺灣、福建和廣東出現持續降雨,部分地區甚至出現暴雨和大暴雨。不過,對於大西洋來說,雖然2020年的颶風季節來得稍微晚些,但是它也不甘示弱,一個新的風暴已經生成。
  • 大西洋第8場風暴將生成,新颶風緊隨多裡安的路徑
    隨著大西洋颶風季節接近高峰,熱帶風暴亨伯託可能很快成為大西洋第8場被命名的熱帶風暴。目前正在攪動大西洋的熱帶系統可能很快變成熱帶風暴亨伯託,這種幹擾正逐漸變得更有組織性,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有80%的發展機會,該系統目前名為Invest95L,可能會沿著其前身颶風多裡安的路徑運行。颶風多裡安本月早些時候襲擊巴哈馬群島,造成至少50人遇難,數萬人無家可歸。
  • 【2020】年大西洋颶風命名即將用盡,或將再現【2005】年颶風命名法
    眾所周知,時至9月的大西洋颶風季還遠遠沒有結束,然而,今年9月份的大西洋颶風生成率頗高,並出現「六颶共舞」的畫面;目前,大西洋已經命名了20個,由於世界氣象組織總共給大西洋颶風分配了21個颶風名稱,所以,命名表中只剩下「威爾弗雷德」。
  • 確定了!大西洋第3個4級颶風已減速,「長途跋涉」直指歐洲
    大西洋颶風季節繼續帶來強大的颶風,洛倫佐是迄今為止第三個超過3級颶風的主要颶風。本周早些時候,洛倫佐被記錄為四級颶風,風速為每小時233公裡,這使得危險的氣旋成為大西洋東部有史以來最強的颶風,雖然洛倫佐已經減弱為每小時185公裡,但一旦登陸,預計它將給歐洲帶來致命的打擊。
  • 大西洋東部第一個5級颶風生成,12小時內連跳兩級
    本周六美國東部夏令時間上午11點,洛倫佐最大持續風速為115英裡/時,為3級颶風水平,經過12小時後,颶風發展為風速160英裡/時的五級颶風,這是迄今為止大西洋中最東的一次颶風,此前的35次5級颶風都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如下圖,1924年至2019年的前5級颶風位置用紅色部分表示,洛倫佐於2019年9月28日成為5級颶風,比以往任何有記錄的大西洋5級颶風都要靠東。
  • 2019年大西洋第一場颶風今晚登陸,預警已發布
    由於墨西哥灣的熱帶風暴有可能襲擊美國東南部海岸,紐奧良可能面臨災難。颶風「巴裡」是目前正在墨西哥灣發展的潛在熱帶氣旋「2號」,此時熱帶風暴正在美國東南部醞釀,靠近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美國的風和降雨警告,並預測該風暴可能在本周末達到「颶風強度」。專家警告稱,這場災難的餘波可能「改變美國歷史的進程」。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了即將來臨的風暴「巴裡」(Barry)的海洋預報,預計它將於周四晚上登陸。如果它今晚登陸,巴裡將是一場熱帶風暴,風速為每小時28英裡。
  • 百慕達提前生成了一個亞熱帶風暴,體積越來越大
    不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5月20日晚報導,亞熱帶風暴安德裡亞(ANDREA)已經提前生成,仿佛在提醒人們:颱風季馬上就要到了,我們又要再見面了。儘管安德裡亞屬於亞熱帶風暴,但它融合了熱帶和非熱帶風暴特徵,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昨晚實時數據顯示,安德裡亞生成在地球上最神秘的海域,聞名世界的「百慕達三角」。百慕達一直是個天氣多變地方,陰晴不定,時而烏雲密布,時而陽光萬裡,時而又大雨傾盆。
  •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強度預計「接近平均水平」
    新華社華盛頓5月23日電(記者孫丁 周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23日公布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很可能「接近平均水平」,可能形成2到4個強颶風。大西洋颶風季從每年6月1日持續至11月30日。
  •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活躍度可能「高於正常」
    新華社華盛頓8月8日電(記者孫丁 周舟)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預測中心8日更新的預測數據顯示,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的活躍度更可能「高於正常」。  該機構解釋說,太平洋上的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會抑制大西洋颶風活躍度,而目前那裡的厄爾尼諾現象已經消失,所以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可能會更活躍。
  • 大西洋「獨舞」!雙風暴小打小鬧,無緣5級颶風,颶風季或推遲
    隨著2020年首個17級超級颱風「海神」的消散,太平洋進入了短暫的「休眠期」,但是9月已是颶風的「高發期」,大西洋上空一下形成了兩場風暴,仿佛步入太平洋的步伐,因為9號颱風和10號颱風在前幾天也是同時「共舞」,但大西洋總讓人有點失望,因為2019年的5級颶風「多裡安」仍讓我們記憶猶新
  • 11號颱風「紅霞」悄然生成,大西洋新颶風更勝一籌
    距離太平洋10號超級颱風「海神」已經消散了整整8天,這段時間以來,太平洋上空一片「平靜」,然而,就在9月16日這一天,新的颱風生成了,今天2時左右,2020年11號颱風「紅霞」在我國南海生成,這也是這段時間以來在我國南海生成的第一個颱風,由於此前遭受3次颱風襲擊,東北的網友就調侃,
  •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名字用完了,還未出現一個5級颶風
    大西洋颶風季節起始於每年的6月30日,結束於11月30日,而且幾乎每年大西洋都會出現5級颶風,比如2019年9月出現了5級超級颶風「多裡安」和「洛倫佐」,但是今年真的很特殊,說了你可能不信,2020年大西洋颶風季用完了所有的名字,並且第二次開始用希臘字母來命名這個季節剩下的命名風暴
  • 風暴生成加快,雙颱風雙颶風齊共舞,3個要登陸,將影響中美2國
    風暴生成加快,雙颱風雙颶風齊共舞,3個要登陸,將影響中美2國一到秋冬季節,大陸冷空氣就來得較為頻繁了,如今的東亞大陸就是如此,尤其是我國,到了10月接連多場冷空氣南下,掀起了新一輪降溫降雪天氣,整個大陸變得冷起來。
  • 科普: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熱帶風暴緣何頻發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 近段時間,熱帶風暴或由此升級而成的颶風頻頻擾動大西洋,給所到之處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侵害。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界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美國國家颶風研究中心15日說,颶風「薩莉」已變得更為強勁,正逐漸接近美國墨西哥灣沿岸。
  •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颶風和颱風是一回事嗎?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最近颶風頻繁擾亂大西洋,無論到哪裡都帶來強風、暴雨和洪水。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節,名單上的名字即將用完,科學界不得不考慮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 回顧大西洋颶風季:海洋變暖延長登陸颶風生命史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季格外躁動不安氣候變暖是重要原因之一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極度活躍」:共生成30個命名風暴,其中13個發展成颶風,包括6個強颶風。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大西洋颶風季平均出現12個命名風暴,其中6個演化為颶風,包括3個強颶風。今年大西洋生成的風暴數量已遠遠高於正常水平,是有記錄以來生成風暴最多的颶風季。颶風「變異」自1900年以來,颶風的破壞力一直呈現出增強的趨勢,最惡劣的颶風發生頻率是100年前的3倍以上。
  • 今年颶風生成活躍創大西洋史上第2多
    2020年大西洋颶風生成活躍,今年預先表列的颶風名字用到剩一個;若後續再有颶風出現,將動用希臘字母名單命名,創下史上第2次紀錄。美國國家颶風中心14日報告指出,大西洋上同時有5個熱帶氣旋,分別為Paulette、Rene(目前已消散)、Sally、Teddy、Vicky。預先列好的「2020大西洋熱帶氣旋名單」共有21個名稱,目前剩下最後一個「Wilfred」還沒使用。
  • 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又一熱帶風暴升級為颱風,48小時預警
    熱帶風暴萊斯利正在迅速形成成為2018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下一個颶風。以下是最新消息。颶風追蹤者:萊斯利今天早些時候在衛星上可見。據國家颶風中心(NHC)報導,萊斯利預計在未來48小時內加強,在周二成為颶風。
  • 颶風命名即將用盡 氣象專家:額外風暴將使用希臘字母命名
    據國內媒體報導,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即將用盡名單中可供使用的名稱,科學家們不得不考慮啟用希臘字母命名。據悉,世界氣象組織有一份每6年循環使用的命名表,為每個大西洋颶風季分配了21個名稱。繼「薩莉」之後,被命名的「泰迪」和「薇姬」是出現在大西洋的第19個和第20個熱帶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