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卡汽車 對比測試 原創]
經過了合資中型車橫評靜態部分的對比,與直觀感受和用車成本相關的評分均已初見分曉,一汽豐田亞洲龍(參數|詢價)以微弱優勢暫時領先東風本田INSPIRE(參數|詢價)銳·混動名列第一,而東風悅達起亞K5凱酷(參數|詢價)和東風標緻508L(參數|詢價)則位居第二集團。不過,汽車終究還是用來駕駛的,因此動態部分也將見證這四款車型的真正內核實力。至於第二軍團能否逆風翻盤,還是第一軍團最終笑到了最後,一切盡在合資中型車橫評動態篇。
此次對比選題的測試內容涉及了X-Text所有動態駕駛方面的項目,即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和駕駛與乘坐(轉向、剎車、行駛穩定性、電子穩定控制、行駛舒適性)兩大部分,並由五位編輯使用相同測試儀器,並在相同時間與測試環境下共同完成,儘可能將四款車型的性能差異公平地展示出來,其中內容評價將覆蓋主、客觀多維度。不過,在正式進行動態測試之前,我們先為大家簡單回顧一下靜態部分的得分情況。當然,如果想知道靜態篇究竟發生了什麼,排名為何呈現如此結果,歡迎大家點擊下方回顧圖進行了解。
參與對比的車輛仍然為靜態篇中的東風悅達起亞K5凱酷、東風本田INSPIRE銳·混動、一汽豐田亞洲龍和東風標緻508L四款車型,其中K5凱酷(1.5T車型頂配、全系中配)選裝了1.5萬元的配置,不過即便如此,它仍然為四車之中價格最低的車型,而本田INSPIRE銳·混動(銳·混動頂配)則由於採用了混動技術,價格自然也是最高的。至於2.0L頂配的豐田亞洲龍與全系頂配的標緻508L則價格差別不算很大,分列四車中遊水平。雖然價格因素對動態表現的影響不如靜態部分比重大,但還是希望大家在閱讀文章時,心中能有個大概了解。
[註:文中車型順序仍與靜態篇保持一致,即以車名拼音首字母排序]
●動力系統與標準配備
這四款參與對比的車型分別覆蓋了韓系、日系、法系,但在動力配備上很像是合資中型車市場的縮影,無論是逐漸普及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是日趨被市場認可的混動技術,都出現到了此次橫評中。除此之外,亞洲龍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與508L的1.8T發動機也算是「堅持自我」的代表了。
不過,就帳面數據而言,搭載油電混合動力的INSPIRE銳·混動並非呈現壓倒性勝利,它與508L的動力參數不相上下,如果不是前者沒有公布綜合扭矩,否則這種差距的微弱程度會更加明顯。至於搭載1.5T發動機的K5凱酷則與搭載2.0L的亞洲龍各有千秋,前者峰值扭矩領先,後者最大功率出色。
傳動系統的匹配,四款車型也均選擇了自家慣用的配備,形式也覆蓋了雙離合變速箱、專為混合動力系統研發的E-CVT變速箱、模擬10擋的CVT變速箱以及8AT變速箱,而換擋機構的造型也各有不同,旋鈕式、按鍵式、機械擋杆以及電子擋杆均在其列,至於哪種樣式使用更為便捷則見仁見智了。此外,除了亞洲龍以外,其他三款車型均配備了撥片,但INSPIRE銳·混動的撥片功能並非換擋,而是調節能量回收級別所用。至於懸掛結構,四車均採用了前麥弗遜式獨立懸掛,而後懸掛方面,亞洲龍採用了改良交叉臂的E型多連杆式,其他三車均為常見的多連杆式獨立懸掛,至於更高階的配備,508L擁有AMVAR可變阻尼減振器,也就是可調軟硬的主動懸掛。
除了動力系統的差異,輪胎的配備與整備質量也會影響測試成績,不過這四款車型均選擇了靜音輪胎,並且規格尺寸也均為235/45 R18,其中INSPIRE銳·混動與亞洲龍這兩個日系品牌車型採用了優科豪馬輪胎,K5凱酷選擇的是韓國品牌耐克森,而508L則為固特異。至於整備質量,由於INSPIRE銳·混動需要多負載一臺單電機的重量,因此整備質量也超過了1600千克,而四車之中最輕的車型為K5凱酷,僅為1472千克。
在加速測試項目開始之前,我們煩請大家注意一點,由於四款車型搭載了不同的動力系統,因此動力輸出水平也並不處於同一高度,而我們將測試成績放在同一列表內,只是為了告訴大家,您所青睞的車型在同級別中處於什麼位置,而其他車型可以帶來什麼樣的動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