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在大部分的科技行業內,晶片是眾多行業的基礎,一顆小到容易被人忽略的晶片,成為了一切科技發展的推動力量。如果沒有晶片,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可能生活中所有的電子產品都會癱瘓。
面對如此重要的晶片,很多巨頭靠領先的晶片技術優勢,屹立行業頂端。然而即便是晶片巨頭,也有沒落的一天,比如英特爾。
對英特爾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CPU,可以說在世界範圍內很少有企業生產的CPU能比英特爾更好,英特爾在這領域是絕對的霸主。除了CPU,英特爾自產的晶片也是行業內領先的。
英特爾成立至今已有52年了,半個世紀的歷史讓英特爾將晶片提升至10nm以內,成為繼臺積電,三星之後的第三家進入10nm製程的企業。
可是這並沒有阻止英特爾逐漸走下坡路,在市場上,英特爾壞消息接連傳來。
首先是宣布將7nm製程處理器延期,可能要到2022年才能完成7nm的處理器的推出。延遲的這段時間,毫無疑問競爭對手會遙遙領先。
其次英特爾於10月23日公布了第三季度財報,據財報顯示,英特爾第三季度淨利潤是42.76 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9%,下滑趨勢是可見的。
最後何止是7nm,英特爾宣布10nm也要延期,這是英特爾10nm的第四次延期,會繼續延遲到2021年的第一季度。
英特爾壞消息接連傳來,可能除了獨顯上市以外,沒有任何好消息了。這也導致英特爾股價一路下跌,跌至10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現在的英特爾早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輝煌,為了挽回一定的損失,英特爾無奈出售了快閃記憶體晶片業務給SK海力士,賺回了90億美元。這筆交易沒有過多涉及到其餘公司的利益,所以應該能順利完成。
現在英特爾的問題就體現在晶片製程的落後,這是英特爾的主要業務之一。但英特爾也並非沒有希望。
10月初,外媒傳來消息,美方面提出了扶持美自主晶片企業的計劃,要拿出總計250億美元進行補貼。提倡美晶片企業將生產活動放在美本土市場,其中可能給英特爾50億美元。
簡單來說就是美要砸50億美元給英特爾,讓英特爾完成需要的生產目標。那麼這50億美元能挽回英特爾的劣勢嗎?
50億美元就相當於330億人民幣,看起來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如果是比較小的項目,維持數年時間生產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但如果想要讓英特爾完全扭轉局勢,將晶片製程連續突破7nm,5nm甚至是更高的製程工藝,這50億美元顯然是不夠的。
晶片生產是非常負責的一項工程,英特爾已經決定以後將7nm的生產交給臺積電。而而且英特爾已經準備進入GPU市場,將自研的GPU交給臺積電,採用臺積電6nm工藝。
英特爾的老對手AMD已經有了選擇,明白做IDM模式會非常困難,於是AMD早已經由臺積電代工,自己專注研發設計晶片。英特爾想要繼續走下去,很可能也會採用這種企業代工模式。
總的來說,英特爾7nm,10nm自主生產都延期了,因為技術的障礙。在美的資助下,可能會拿出50億美元給英特爾,但能否徹底挽回劣勢,就要看英特爾自己的表現了。
英特爾不再局限於主要業務,但是過多發展其餘的業務,也導致英特爾無法吞下龐大的市場。無奈之下只能出售業務,把重心放在主要業務上。至少將來在CPU、獨顯、伺服器等市場上,英特爾還能有一席之地,不至於完全陷入被動局面。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相信英特爾還有屬於自己的未來規劃,也期待英特爾能有好消息傳來。
對英特爾的各項壞消息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科技有趣味,帶你了解新鮮科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