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價200億估值到崩盤跑路;
從坐擁6000名員工到最終人間蒸發;
從富豪榜35億身家到40次被列入老賴名單;
從眾星捧月稱之贊之到人人追討罵之棄之;
... ...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
用200億給全國人名上了一堂生動的創業課!
ofo人間蒸發 退款無望
自2017年開始,ofo就頻繁傳出資金鍊、挪用用戶押金的消息,創始人戴威回應稱純粹謠言、不會動用用戶任何一筆押金。
但輿論的質疑從未平息,2018年ofo客戶端開始出現無法推押金的現象,成千上萬用的討押金之路就此展開。
據媒體報導,ofo待退款用戶數量已達1500萬人次,按退還每人最低99元押金來計算,ofo的項目欠款已接近15億;其中還不包括其他增值充值費用,可想而知戴威面臨的是怎樣的局面。
有待退款的用戶調侃,按照2天退款90人的速度,自己還要等上572年,往前翻翻那會應該是明朝,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ofo目前公開帳目顯示還有錢可退,因此無法申請破產結算。註冊用戶也多次前往ofo北京總部排大隊,希望討個說發法,可ofo此前兩個辦公地點都早已人去樓空。
而ofo官網、APP、公眾號、微博都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能得到唯一的回應也只是APP上機器人重複回復的那句「請您耐心等待」,人工客服的電話均已無法接通。
幾乎現存的一切公開渠道都再也找不到Ofo的蹤影,一夜之間,似乎人間蒸發。1500萬用戶的幾十億押金;多個供應商上千萬欠款,似乎也連同ofo一起沉入大海;債務,成了人們關注ofo唯一的理由。
2020年5月9日,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法院發布的額執行裁定書顯示,自2020年初對被執行人東峽大通實施線下查找,未找到被執行人,也未找到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
法院裁定書一出,輿論瞬間炸鍋:連法院都找不到ofo?我們的20億欠款怎麼辦?
曾另闢蹊徑救ofo 早已彈盡糧絕
從2017年ofo頻出負面消息開始,直到2019年ofo創始人兼CEO就不斷試圖挽救;2018年底,ofo先後試水多個領域,包括虛擬貨幣、P2P金融、賣廣告,甚至嘗試蜂巢快遞櫃模式,打造外賣保險柜;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2017年,戴威(左三)迎接蘋果CEO庫克
面對輿論的壓力,戴威又生一計--搖身一變購物返利平臺。用戶歡欣鼓舞的等上APP想領回99元押金時,卻發現ofo竟跟用戶玩起了套路;如果想拿回押金需要現在「小鹿有貨」購物APP上消費上萬元,可以申請退還ofo押金,是不是開玩了!
最終,在一片罵聲中,ofo衍生品「小鹿有貨」慘澹離場。
在此之後ofo大範圍裁員,創世團隊相繼出走,辦公室越搬越小,越搬越隱蔽,員工都找不到自己的辦公室在哪。
目前ofo已徹底無線下辦公地點,僅剩的部分員工全部線上辦公,種種跡象表明ofo已做完最後清場,創始人戴威也無力回天準備離場。
直到2020年1月戴威徹底退出ofo法定代表人,辭去公司執行董事和經理一職,由朱愛蓮接任,徒留一地欠款和ofo一具空殼;今年7月法院發布限制令,至此戴威將被限制消費同時不得乘坐飛機高鐵。
共享經濟 引人深思
ofo成立之初就迅速被資本捧熱,瞬間成為商業明星。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ofo就順利拿下76億融資,公司迅速擴張,戴威在北京理想國際大廈組下4層樓,年租金近千萬!那也是ofo的頂峰時刻。
而短短四年,ofo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崩塌,身為創始人兼CEO的戴威難辭其咎。
當初為了面子選擇產業,在商不言商,一手炒黃了和摩拜的合作,又因「押金帳目不可視」趕走了滴滴的收購團隊;身為創世人的戴威沒能在資本與控制權上作出合理的判斷與取捨,最終導致投資人撤離資金鍊斷裂。
2017年數十個共享單車品牌拔地而起,可共享經濟是個無底洞,需要持續燒錢供血,任何的一次錯誤判斷都將帶來致命的打擊.
2019年5月ofo被立案偵查,標誌著「共享經濟」將被重新定義,深度洗牌;ofo的慘痛經驗給市場帶來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只有不依靠燒錢模式的共享,才是健康可持續的市場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