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也有規則,電子遊戲中是怎麼體現現實世界戰爭法的?

2021-01-05 觸樂

我還年輕,人生閱歷也談不上豐富,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工作崗位的關係,我和戰爭之間的距離偶爾會比多數讀者都更近一步:我曾親手操作數種槍械,也有幸見識過「東風」。這些經歷讓我在遊玩軍事題材遊戲的時候有了更多不一樣的視角。

在軍事題材的電子遊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無疑是槍炮齊鳴、硝煙四起的戰爭場面,看起來,玩家在遊戲中是為所欲為的。但是,這些戰爭卻並不是毫無限制的,在許多情況下,戰爭法和其他國際法規都儘可能地約束著戰爭——無論在虛擬戰場上還是現實世界中。

當戰火延伸向更高的邊疆

相信有不少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愛好者對《使命召喚:幽靈》中的「奧丁」系統記憶猶新,這種武器一般被稱為天基對地打擊動能武器(Space to Ground Kinetic Weapon,SGKW),它部署於近地軌道,利用沉重的金屬棒攻擊諸如地下掩體等堅固目標。

在遊戲中威力驚人的「奧丁」在現實中卻受制於效費比等諸多問題,地位相當尷尬

太空技術有著巨大的軍事潛力,自誕生之初,它就和戰爭息息相關。同時,進軍「高邊疆」的行為也往往帶著幾分浪漫主義色彩,因此,在流行文化,特別是在眾多描繪現代和近未來戰爭的電子遊戲裡,太空武器的身影相當活躍。

與虛構作品中的活躍不同,現實中掌握太空技術的國家在太空武器的部署和運用方面表現得相當克制。這裡面當然有基礎科學和技術水平的制約,但是,與此同時,各國對於限制戰爭規模的共識也為相關條約的通過與落實奠定了基礎。

回顧1966年籤署的《外層空間條約》,我們會發現這樣的規定:

A.關於各國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外層空間活動的原則條約第四條各締約國保證:不在繞地球軌道放置任何攜帶核武器或任何其他類型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實體,不在天體配置這種武器,也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在外層空間部署此種武器。各締約國必須把月球和其他天體絕對用於和平目的。禁止在天體建立軍事基地、設施和工事;禁止在天體試驗任何類型的武器以及進行軍事演習。不禁止使用軍事人員進行科學研究或把軍事人員用於其他任何和平目的。不禁止使用和平探索月球和其他天體所須的任何器材設備。

細心的讀者或許已經注意到,被稱為「太空憲法」的《外層空間條約》實際上只籠統限制了「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發展。從這個角度講,《使命召喚:幽靈》中的「奧丁」系統如果放到現實中,甚至算得上是一款「合法」的太空武器,畢竟,它無論如何都達不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標準。

回顧過去的60年,我們的確發現,那些掌握著航天技術的國家在太空軍事化方面的保守程度遠超人們的預期:雖然依舊存在一些違背條約精神或是打擦邊球的航天任務,但至少所有人都沒有那麼明目張胆。

可見,《外層空間條約》或許並不具有很強的約束力,但也絕非一紙空文。即便在籤署條約時並沒有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核查機制,出於對無限制的太空軍備競賽的擔憂和自我保護的目的,各個締約國還是不約而同選擇了相對穩重保守的發展策略。畢竟,就算一個完成部署的太空武器系統能夠帶來實質上的戰略優勢,相比於昂貴的花費,這一計劃的效費比也並不會太好看。

另一方面,在大規模部署太空武器的同時,從來沒有任何一個陣營能夠壟斷太空,並阻止其對手部署相同的或是針對性的系統,而這極有可能讓軍備競賽在太空層面無限升級,並最終損害所有參與者的既得利益。類似的情景,我們早在冷戰時期就已經見識過了。

因此,雖然《外層空間條約》在現實世界裡依舊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法規的限制,那些驚心動魄的太空戰爭場景暫時還只會停留在各種虛構作品中。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中的「第二個太陽」(The Second Sun)關卡展現了一種在現實中違背條約的行為,不過,約束這種行為的是另一個條約

當武器徒增痛苦

在前段時間突然火熱起來的多人射擊遊戲《逃離塔科夫》中,最為硬核軍迷稱道的或許要數遊戲中那套看上去非常逼真的武器和彈藥系統。在這套複雜的系統中,如何選擇合適的槍彈一度成了許多新手玩家的噩夢。

「硬核和真實」並不是指類似這樣的聖誕樹

當玩家們逐漸熟悉遊戲後,他們通常會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那些看似威力強勁的空尖彈基本上只能殺傷沒有穿著護甲的敵人,而對「全裝大佬」而言,這些彈藥就顯得不那麼奏效了。《逃離塔科夫》的非官方百科提供了這些彈藥在遊戲中的具體參數,數據顯示,大部分空尖彈的穿透力都要遠低於普通彈。

造型誇張的9×19mm RIP彈在遊戲中的穿透能量只有2點,就連對付防護等級為1的防彈衣都很困難,而同口徑的穿甲彈則擁有18點的穿透能量

事實上,這一設定是非常貼近現實的。空尖彈屬於擴張型彈頭,這類彈頭在擊中目標物後會有明顯的橫向擴張,變形後的彈頭能夠迅速將彈藥所攜帶的能量傳遞給目標,有著極強的停止作用。不過,與此同時,擴張型彈藥的穿透力很差,對於有防護的目標而言效果不佳。

也就是說,空尖彈進入身體之後膨脹、破碎,可以對有生目標產生更大的殺傷效果,令其迅速喪失戰鬥力,但只要目標穿著防彈衣或躲在水泥牆等掩體之後,這種彈藥就對他們束手無策了。

《逃離塔科夫》用數值反映了空尖彈差勁的穿透能力,在設定貼合現實之餘也帶來了更多啟示——空尖彈在現代戰爭中恐怕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幾乎無法威脅到全副武裝的軍事單位,同時卻對手無寸鐵的非軍事目標效果拔群。

現代戰爭中的正規軍不僅擁有良好的個人防護,還經常伴隨有各種裝甲單位,圖為遊戲《戰術小隊》(Squad)

一味擴大傷害和痛苦偏離了戰爭本身的目的,為了儘可能減輕戰爭和武裝衝突的附帶傷害,現實中的許多國家嘗試通過條約限制部分武器在戰爭中的運用,這正是《海牙第四公約》中相關條款的來歷。

《海牙第四公約》也被稱為《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這一公約強調「交戰者在損害敵人的手段方面,並不擁有無限制的權利」,並特別禁止了「足以引起不必要痛苦的武器、投射物或物質」,類似這樣的限制也成為後來人道主義法規中「相稱性原則」的基礎。所謂相稱性原則,是指在戰爭或武裝衝突中,交戰者所使用的殺傷手段應儘量避免在軍事利益之外造成過度的附加痛苦。

《海牙第四公約》的必要性不難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人類常常殺死動物,取用相關資源,這很正常,但虐待這些動物卻被認為是不人道的。二者之間的差別便是,後者的行為偏離了本來的目的,缺乏必要性。

誠然,無論什麼武器都會給人類造成痛苦,但痛苦與痛苦之間總是不同的。在戰爭中,一味使用造成痛苦的殺傷手段並不能讓軍事行動更加順利。況且,比起減少敵人的痛苦,締約國恐怕更不希望自己在戰爭中面對這樣的武器,畢竟,無限制地升級殺傷手段,提高其殘忍程度,在威嚇敵人的同時也一定會加重己方士兵的心理負擔。

在這裡,戰爭法體現了殘酷戰爭中的些許保留:如果戰爭終究是不可避免的話,我們至少不該忘記戰爭本來的目的。

當槍彈飛向無辜的平民

戰爭中,那些非軍事單位,特別是平民的遭遇是許多戰爭題材遊戲著力表現的內容。在《這是我的戰爭》(This War of Mine)和《莉拉和戰爭陰影》(Lilya and The Shadows of War)中,玩家以受害者的身份看待這一問題;到了《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2》和《無線電指揮官》(Radio Commander)中,玩家則有機會理解部分普通士兵在面對這些場面時的退縮與牴觸。

《使命召喚:現代戰爭 2》備受爭議的「別說俄語」(No Russian)關卡,關卡中出現了恐怖組織在機場屠殺平民的場面,玩家可以選擇屠殺,也可以選擇不開槍或是跳過。同時,擊殺平民不會解鎖任何成就和獎勵

關卡「別說俄語」實際上反映出了國際法在某些時候的尷尬處境,即法規本身並不能徹底阻止戰場上的恐怖行徑,即使1949年締結的《日內瓦第四公約》明確要求武裝力量保護平民,我們還是常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平民區遭受空襲或是炮擊的景象。

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由於《日內瓦第四公約》的存在和各個締約國的不懈努力,在二戰後的軍事衝突中,各種針對平民的暴力行徑已大為收斂。

事實上,公約的效力不止來自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即便是那些相對游離於國際組織之外的武裝力量,也並非不可溝通和交涉的。因為,以軍事必要性為藉口殺傷平民、攻擊居民區往往會給肇事者帶來極大的政治負擔,並明顯助長交戰區的抵抗力量。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只有不義戰爭的發起者才喜歡通過「殺傷」和「消滅」這樣的字眼或是行為來掩飾自己的實際目的。一支背離人民意願的軍隊很難走得更遠,而一場背離人民意願的戰爭也基本上不可能達成政治目的。

同時,在主要陣營的軍事實力趨於相對平衡的今天,已經沒有哪個勢力能夠保證自己強大到徹底消滅其他勢力,而即便是在過去,所謂的「強大」也絕不是永恆的。好比羅馬人,凱撒徵服高盧、統治上埃及的軍事勝利固然光輝,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難無視「瓦盧斯,還我軍團!」的潰敗。

總之,在戰爭中遵守保護平民的人道原則,絕不僅僅是蒼白無力的道德要求,而是多數國家和軍事實體在充分認清現實情況後做出的妥協,它與各方的實際利益相符。

在《無線電指揮官》中,玩家可以像現實歷史上那樣,下令對北越平民開火或是向村莊投擲凝固汽油彈,然而這一切最終只是「創造」了更多的敵人,並讓大批參戰軍人飽受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困擾

當攻擊手段不能有效區分目標

2017年9月發布的《戰爭法》(Laws of War)拓展包可以算得上是軍事模擬遊戲《武裝突襲 3》裡最驚豔的部分。在這個拓展包中,玩家有機會體驗在過去的軍事題材遊戲特別是射擊遊戲中鮮有涉足的邊緣題材——殺傷人員地雷和集束彈藥在戰爭結束後對於戰區持久的傷害。

拓展包中的迷你戰役「戰爭遺留物」以獨特的方式展現了殺傷人員地雷和集束炸彈的危害和「突出的軍事貢獻」

集束彈藥,或稱集束炸彈,通常是一種將小型炸彈集合成一般炮彈、航空炸彈或是飛彈戰鬥部的武器,也稱子母彈,圖為美國MGR-1誠實約翰飛彈的集束彈頭

在部分國家和地區眼裡,殺傷人員地雷和集束彈藥的軍事效用特別出眾,廢止這些武器所造成的損失會超過運用它們所帶來的政治壓力,因此,一部分國家並未籤署1997年的《禁止殺傷人員地雷公約》和2008年的《集束彈藥公約》。

客觀地講,作為常規武器,殺傷人員地雷和集束彈藥的軍事貢獻的確突出,前者可以顯著遲滯敵軍,擾亂其軍事部署,後者則能大範圍殺傷目標,對人員和裝甲集群特別有效。但是與此同時,這兩類武器也是戰爭遺留爆炸物的主要來源。

一些常見殺傷人員地雷的性能參數。其中前3型地雷因為質量相對較小,非常適合大範圍機械撒布

殺傷人員地雷大多採用機械撒布,用於製造難以通行的雷區,其部署成本極為低廉,但是,想要徹底排除這些雷區卻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集束彈藥的危害則主要來自子彈藥較高的未爆率,這一概率在理論上大約是30%,而在實戰條件下,往往會有近半的子彈藥在投放後不能順利起爆。另一方面,雖然部分地雷和集束彈藥設置了所謂的自毀時限,然而在現實中,人們並不能以自毀時間為判據來分辨一枚彈藥究竟是「暫時還沒爆炸」還是「已經不會爆炸」。

廢除集束彈藥和殺傷人員地雷的理由主要源於戰爭與武裝衝突法規中對於「區分性」的要求。集束彈藥和殺傷人員地雷,特別是那些未爆彈,既不能區分戰鬥目標和非戰鬥目標,也不能區分軍事單位和非軍事單位,在更極端的一些案例中,這些武器甚至沒有辦法區分敵我。另一方面,作為戰爭遺留物,它們幾乎無處不在,對於那些受害者而言,這些難以偵測的未爆彈根本無從躲避。

在「戰爭遺留物」的最後,你將回答記者的問題:誰該為小鎮的悲劇負責?最後一項是模稜兩可的「這是戰爭」(This is War),把責任推給了戰爭本身

當我們在戰爭遊戲中瞥見戰爭法的影子

在漫長的歷史裡,戰爭為人類帶來了慘痛的教訓,人類也慢慢意識到約束和限制戰爭行為的必要性。在國際舞臺上,各方勢力斡旋磋商,總算勉強達成共識——軍事行動應當且能夠在儘量減輕附加傷害的情況下達成目的。

對於複雜的人道主義法規和其他國際公約而言,上文所提到的幾個條約僅僅是冰山一角。或許,這些法規在現實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可它們也絕非空中樓閣,而是確實制約了戰爭行為,減輕了人們在戰爭中承受的痛苦。

當然,戰爭遊戲通常並不要求玩家在遊玩時遵守相關的戰爭法規,多數玩家也無需刻意在虛擬世界裡按那些條約行事,不過,在你看不見的角落中,這些遊戲的種種設定依然體現了戰爭的人為界限,同時也給了玩家一個認識和理解戰爭法規的契機。雖然這些法規誕生自戰爭,服務於戰爭,也從來無法杜絕戰爭,但在某種意義上,它們仍舊是人類鑄劍為犁的基礎,而制訂它們的初心也始終是對和平與安寧的嚮往。

沒有好的戰爭,沒有壞的和平。

相關焦點

  • 禁忌的邊界線:在電子遊戲中體驗戰爭規則
    我還年輕,人生閱歷也談不上豐富,但在過去的幾年裡,由於工作崗位的關係,我和戰爭之間的距離偶爾會比多數讀者都更近一步:我曾親手操作數種槍械,也有幸見識過「東風」。這些經歷讓我在遊玩軍事題材遊戲的時候有了更多不一樣的視角。在軍事題材的電子遊戲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無疑是槍炮齊鳴、硝煙四起的戰爭場面,看起來,玩家在遊戲中是為所欲為的。
  • 你守「遊戲規則」,我有「騎士精神」,還原春秋戰爭的本來樣子
    用今人的眼光來看,宋襄公確實迂腐到可笑,呆板到極致,但如果我們對春秋時代進行深入了解,就會知道宋襄公的選擇是當時人們普遍遵循的行為規範——春秋時代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有它特定的遊戲規則,而宋襄公則是「貴族精神」的典範。
  • 從規則到湧現:探索遊戲世界中的複雜性
    所以我們窮其所有也只能去探索與發現這些在現實世界當中已經被「設定」好的規則,並且只能不斷的逼近這些規則,無法突破規則的束縛,但是在另一個世界:虛擬世界或遊戲世界當中,我們也許可以創造出具有類人目的的類人智能去幫助我們進一步的思考與發現,我們甚至可以創造與定義新的規則,模擬湧現現象。
  • 《戰意》vs《全面戰爭:競技場》網易帶兵打仗遊戲全面對比解析
    最近幾年網易非常看好戰爭類遊戲,重兵布局了《EVE》,《騎馬與砍殺》《戰意》《競技場全戰》等多款硬核戰爭遊戲,特別是《戰意》和《全面戰爭:競技場》都是冷兵器時代,帶兵打仗的遊戲類型。那麼作為戰爭遊戲愛好者,到底應該選擇哪款遊戲,才更能體現鐵馬金戈的夢想,找到屬於男人的浪漫呢?
  • 《魔獸世界懷舊服》戰爭遊戲怎麼邀請 戰爭遊戲開啟方法分享
    導 讀 魔獸世界懷舊服戰爭遊戲模式是最新上線的一個模式,目前玩家如果想要開啟戰爭遊戲模式,需要輸入一行命令,觀看戰爭模式也是一樣,那麼魔獸世界懷舊服戰爭遊戲具體怎麼邀請
  • 三國志9:遊戲裡打仗有什麼好的玩法?先學會搞好武將搭配
    大家好,歡迎乘坐遊戲探索機!《三國志9》和《三國志11》是光榮公司三國志系列遊戲中探索機最喜歡的兩款。兩者有很多共同點,比如它們都有一張戰略大地圖,並在大地圖上實施遊戲的各項指令。玩法上《三國志9》比較側重戰略性,這點在軍事上體現的非常明顯。當派軍隊出徵時,玩家只能下達軍隊行軍和是否攻擊的指令,而具體怎麼打還得看你選的將領。這樣的話,玩家的智力優勢就被削弱了很多,打仗前必須想好武將和陣法搭配。而這裡面也有很大學問,以前探索機曾詳細講過《三國志9》的各類陣法,這次我就再說說9代的武將搭配。
  • 紅警中恐怖機器人,遊戲中的坦克剋星,對現實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他們的攻擊方式是通過高速的移動規避攻擊然後跳入坦克或者跳起秒殺步兵,對是秒殺步兵,在紅警這款遊戲中,人類兵種的血量就是低得可憐。被恐怖機器人跳入控制的坦克車,我們會發現坦克的開始搖晃然後血量逐漸變少 ,但是在遊戲中,我們可以把被寄生的戰車放入維修站、或者用多功能修理車去維修,或者就是把被寄生的坦克開走讓沒被寄生的坦克把坦克打爆然後等恐怖機器人出來順便把它也打死,不然還會有坦克被寄生。
  • ...黑客帝國|電子世界爭霸戰|戰爭遊戲|反託拉斯行動|劍魚行動|龍...
    發現自己所處的現實世界,也有可能是虛構的……4.《劍魚行動》 2001利用黑客技術搶銀行好萊塢視覺動作大片,群星雲集。一位頂尖的黑客,為了獲得女兒的撫養權,再度出山,竊取銀行的一筆巨款。《戰爭遊戲》 1983電腦天才少年引爆世界核大戰被評為一部開先河的黑客電影。1983年沒有Google、Windows,電腦還未普及。一個愛搞惡作劇的電腦天才少年,誤打誤撞軍用電腦,引起了「全球熱核戰爭」。世界險些毀於一旦,也讓當時的影迷嚇了一大跳。
  • 我的世界:如果MC的物理規則和現實一樣,無限水不復存在
    在我的世界中有著一套不同於現實世界的物理規則,在MC的世界裡所有方塊都可以懸浮在空中,兩桶水放在一起就可以有無限的水。那麼如果MC裡的規則和現實世界一樣會發生什麼呢?水變得和現實一樣我的世界中的水是很神奇的東西,如果遊戲裡的水變得和現實一樣,我們會遇到哪些變化呢?
  • 揭秘:中法戰爭之鎮南關大捷
    這場戰役使得中國軍隊以嶄新的面貌重新出現在列強的視野中。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自信心,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1883年法國軍隊派兵攻打越南順化,企圖將越南納入到其殖民體系中去,而越南政府無力抵抗法軍的侵略,被迫籤訂了《順化條約》,從此成為了法國的保護國。
  • 探靈筆記怎麼玩 探靈筆記詳細遊戲規則
    探靈筆記怎麼玩,探靈筆記詳細遊戲規則。探靈筆記是類似黎明殺機的玩法,不過也有很多特色的內容,一些新手小夥伴還不清楚這個遊戲的具體規則是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探靈筆記怎麼玩。
  • 刀劍神域異界戰爭22話信息:愛麗絲來到現實世界
    《刀劍神域》異界戰爭篇,終於步入收尾階段,此後的劇情展開,也就沒有什麼特別讓人擔心的地方。那麼在現實世界的敵人,和遊戲世界的敵人,都被擊敗之後,還剩下什麼沒有解決的事情呢?
  • 讓生命線在備戰打仗中彰顯生命力
    確保部隊貫徹落實習主席開訓動員指示要求,扭住強軍之要、履行根本職能,要求我軍政治工作必須始終聚焦備戰打仗主責主業,服務保證戰鬥力,在備戰打仗中彰顯生命力,確保部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在戰爭制勝問題上,人是決定因素。無論時代條件如何發展,戰爭形態如何演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新時代培育戰鬥精神,對於深入糾治和平積弊,繼承發揚我軍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和敢打必勝、血戰到底的優良傳統,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這是我的戰爭:我在遊戲中苦苦掙扎,卻看到現實中的「群體免疫」
    2D橫版的遊戲機制限制了《This War of Mine》在人物動作上的表現,但卻給了玩家一個上帝視角的位置。遊戲中玩家將扮演戰爭中的平民,在槍林彈雨中保證自己的生存,你沒聽錯是"自己"的生存,這款遊戲直譯名就是《這是我的戰爭》,而不是"我們的戰爭"。
  • 《遊戲王》:將想像變成現實,漫畫中那些有趣的實體化遊戲
    即便你沒看過《遊戲王》的漫畫,或許也聽過《遊戲王》的卡牌。《遊戲王》主要講述了男主武藤遊戲以及夥伴開展的遊戲冒險故事,其漫畫自1996年至2004年在《周刊少年Jump》上進行連載,期間推出了一系列的動漫周邊作品。而《遊戲王》的卡牌,更是在全世界十多個國家發售,早已刷新了集換式卡牌銷量的金氏世界紀錄。
  • 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說到「乳法」笑話,我可就不困了啊。先來兩個:售賣法國二戰步槍,就摔過一次,從未開火。還有,法國三色國旗很實用,復闢皇室舉左邊,發生革命舉右邊,對外戰爭舉中間。也有很多圖片類的,比如「法軍裝填穿甲彈」、「德軍士兵銷毀法軍軍火」、「1940年環法自行車賽」。當然,這種在別人傷疤上蹦迪的行為不太體面,我只能說,請你們加大力度。
  • 美女子參加中世紀戰爭遊戲 甩掉240多斤贅肉(圖)
    213公斤  就在全世界都在期盼熱播美劇《權利的遊戲》第五季回歸時,一個以《權利的遊戲》為背景的中世紀戰爭遊戲錦標賽在西班牙落幕。  玩電腦版遊戲時 她重213公斤  艾米一直特別迷中世紀文化,而最先讓她迷上的,就是各種中世紀題材的電腦遊戲。「以前我每天都有很長的時間坐在電腦前玩中世紀戰爭遊戲,那種人群中取上將首級的遊戲,玩得我熱血沸騰。」艾米說。不過由於長時間的遊戲以及極其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艾米不但體重飛速往上漲,健康狀況也是一落千丈。
  • 遊戲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隨著身心快速成長,幼兒對新鮮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對周圍世界的認知願望越來越強烈。但幼兒心智發展不夠成熟,加上認知能力的限制和認知經驗缺乏,如果單純地通過知識講解讓他們了解大千世界,有很大的局限性。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所說:"遊戲猶如火焰,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
  • 《戰爭之王》觀後影評:人一定要遠離戰爭
    該片大致劇情如下:美國移民尤瑞(尼古拉斯凱奇飾)的一家是開飯館的,尤瑞本是一名普通的小鎮青年,和現實中許多年輕人有著相似的生活節奏。當上天給了他重新選擇生活的機會,站在十字路口,毫不猶豫地邁入那條荊棘之路。他找到了可以用一生去堅持並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事情那就是走私軍火。從此開始了販賣武器的「職業生涯」。
  • 問答︱李碩vs侯旭東:中國古代戰爭究竟怎麼打
    兵馬俑裡的秦國軍隊提問:春秋時期在一開始,戰爭都是在貴族之間,直到楚國和諸侯國打仗,他們採用平民作為士兵,戰爭性質發生了變化,戰爭成為平民改變命運的途徑,變得更殘忍和血腥,您怎麼看?李碩:你說的這個第一是成立的。第二我覺得只是描述了中國歷史上特定的時段,既不是前面也不是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