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6日電(付玉梅 實習生林琬斯)近日,豐田汽車在中國多個車型被指陷入「機油門」,多名車主正在維權。在汽車投訴平臺上,有關豐田旗下車型「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投訴也高居不下。
15日,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就上述問題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車主所反映的情況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我們認為上述現象不是品質問題。」
不過,針對涉及「機油門」車型的處理方案,豐田似乎沒有給到維權車主一個滿意的答覆。
豐田多車型中招,多名車主投訴
15日,中新經緯記者在車質網近1個月的投訴排行榜上看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相關車型在10個上榜的品牌裡佔據了4個。其中,凱美瑞排首位,亞洲龍、雷克薩斯ES、RAV4榮放分別排第2、6、10位。截至15日,上述投訴顯示共有548條,且原因均含「機油增多、機油乳化」。
豐田4款車型登上月投訴榜 來源:車質網
在相關投訴案例中,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一名凱美瑞車主稱在3月1日提車,第二日就出現了機油乳化的問題,彼時車才跑了19公裡。車主回到4S店要求維權,對方卻含糊其辭,表示廠家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隨後,4S店幫車主更換新機油。
出廠熱車時,車主檢查,看到機油距離機油尺上限不到一釐米。而在外跑了一天後再觀察,發現機油超出機油尺上限五毫米左右。車主再次回4S店,要求退車換車,但4S店的銷售人員不同意,稱等待廠家回復。車主直言:「豐田如此大品牌,新車就出現如此大問題,消費者成了新車的小白鼠。」
另一位亞洲龍湖南車主李丹(化名)向中新經緯記者反映,自己於2019年12月8日提車,今年3月4日卻發現,車的機油油位超過最高值一釐米左右。
車主的機油液面高度超過機油卡尺F刻度線 受訪者供圖
李丹很詫異,車子的累計總裡程只有3700公裡左右,而且自己駕駛習慣較好。此外,在與其他車友的交流中,李丹發現不少人出現相似情況,且車主遍布全國各地,因此也可以排除低溫對機油的影響。「不是駕駛原因,也不是溫度原因,在這麼短的行駛裡程中,機油增多就達到這個量是很不正常的。」
上周末,李丹將車拉到4S店檢查,並要求4S店給出解決方案,對方表示會將問題反饋至廠家。廠家隨後回復稱,機油液面高度超過機油卡尺F刻度線和機油蓋內側乳化的現象不涉及品質問題。但此解釋卻不被李丹及大部分車主接受,後續處理方案也不明確。
「說明書也寫到機油多了有損發動機。如果機油超過正常值不影響用車,那麼這個指標有什麼意義?其次,如果出廠加油就加多了,那豐田廠家的品質控制就無從談起。」李丹表示。
豐田對機油使用的相關說明 受訪者供圖
為何出現「機油門」?
針對上述車主遇到的情況,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造成機油上升和乳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發動機工廠以F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實際注入機油時有超過F線的情況,但仍在規定範圍內;在車輛保養更換機油時,也有可能超過機油液面F線;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在低溫冷啟動時,極少量的未完全燃燒的汽油經過活塞環與缸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機油;對機油液面高度測量時,地面是否平整,機油溫度等也對液面高度有影響。」
而造成乳化的原因,豐田中國給出的解釋為,可能是由於發動機反覆在無法充分暖機的狀態下使用,發動機內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且混入到機油裡。「車輛中高速行駛後發動機會充分暖機,隨著發動機機油溫度的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後,乳化現象就會消失。」
「上述現象是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我們認為上述現象不是品質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工程師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機油無故增多,大多是滲入了汽油,而機油被稀釋後將導致粘度減小,久而久之潤滑系統必然是會受影響。「如果長期使用混入汽油的機油,嚴重時會導致發動機拉缸。乳化也差不多,同樣是由於降低機油的潤滑功能而增大發動機的磨損,都是不可逆的機械損失。簡單來說,遇到上述問題還強制使用,發動機離報廢不遠了。」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還提出:「發動機是否磨損不能只看機油是乳化還是增多,還要看機油的顏色,如果泛黑的話就表明已經對發動機造成一定損壞。一般來說,車以半年為一個周期去進行機油保養,就能比較好地避免上述問題。但如果是新車就出現機油的乳化和增多,還要作進一步的檢測,不能一概而論。」
豐田這次將如何應對危機?
同時讓豐田維權車主感到擔憂的是,今年2月,豐田剛剛發生一起召回事件。據豐田公布的報告,豐田汽車北美公司將於4月6日起召回大約4.4萬輛汽車,召回的車型包括2020年款的豐田Avalon(亞洲龍)混動、凱美瑞、凱美瑞混動力、雷克薩斯ES 300h、豐田RAV4和RAV4混動。上述車型與此次陷入「機油門」的車型高度類似。
據報告內容,這些涉及召回的車輛由於發動機缸體在製造時存在鑄造缺陷。一旦缸體出現裂縫,那麼發動機在工作的過程中,冷卻液洩露就極有可能混入油路。由此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導致高速失速、發動機損壞、機油洩露,增加了發生碰撞及車輛自燃的風險。對此,豐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為這些車主免費更換發動機。
而目前,豐田中國尚未對是否召回作出回應。上述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我們依然會持續對機油進行回收並確認,也會向顧客說明上述內容,對於仍心存不安的顧客,建議其聯繫最近的經銷店,進店檢查。」
上海一名一汽豐田4S店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最近確實有不少車主前來諮詢機油問題。「一般我們不會退換車,最多是免費給客戶更換新的機油。其實這個問題影響不大,不會影響車主後續用車。至於是否召回,不是我們說了算,要看廠家。」此外,這名工作人員仍表示,近期的銷量沒有受到此事件影響。「反而一直保持上升。」
事實上,豐田近年來的在華銷量也一路高升。數據顯示,豐田2019年在華銷量達到162萬輛,同比增長9%,超額完成年目標,為歷史銷售最好成績,其中亞洲龍、凱美瑞、RAV4榮放均為熱門車型。而雷克薩斯在2019年也有不俗表現,歷經多次「逆勢」漲價後,在華銷量卻仍同比增長25%。
豐田資料圖 中新經緯 姜瑩 攝
此次「機油門」事件,是否將影響豐田的在華發展?其競爭對手,同為日系品牌的本田汽車在2018年已經交過一份答卷。2018年4月,本田旗下搭載1.5T發動機的CR-V車型大面積出現機油增多情況。在事情發酵一個月後,本田決定召回2017年2月14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產的搭載1.5T發動機的部分2018款CR-V,共計130455輛,同年本田CR-V銷量銳減。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本田機油增多主要發生在1.5T發動機的車型,並未涉及混動車型。而這次豐田的機油增多、乳化,絕大部分出現在2.5L雙擎混動車型上。
目前,李丹及眾多涉及「機油門」車型的車主仍在維權。李丹表達了車主們的訴求:「如果發動機結構有問題影響行車安全,就必須更換發動機,如果是發動機瑕疵,影響使用壽命,則需要廠家對發動機終生質保,延長免費保養的時限。」
一名車主提供的維權群截圖
「前提是把原因實打實反饋給消費者,該召回的召回,而不是冷處理,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李丹強調。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日系品牌中,豐田這幾年在中國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這和豐田系列的品牌在可靠性、服務上的口碑分不開。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也會更具挑戰,獲得良好銷量的背後還是要靠優質的產品和信譽。豐田之前的油門踏板事件和安全氣囊事件還歷歷在目,還是要充分重視這次事件帶來的影響,坦誠溝通,做好切實有效的後期處理工作,維護好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才能保障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