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機油門」!豐田否認是品質問題,維權車主仍盼解決方案

2020-12-15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6日電(付玉梅 實習生林琬斯)近日,豐田汽車在中國多個車型被指陷入「機油門」,多名車主正在維權。在汽車投訴平臺上,有關豐田旗下車型「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投訴也高居不下。

15日,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就上述問題回應中新經緯客戶端稱,車主所反映的情況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我們認為上述現象不是品質問題。」

不過,針對涉及「機油門」車型的處理方案,豐田似乎沒有給到維權車主一個滿意的答覆。

豐田多車型中招,多名車主投訴

15日,中新經緯記者在車質網近1個月的投訴排行榜上看到,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相關車型在10個上榜的品牌裡佔據了4個。其中,凱美瑞排首位,亞洲龍、雷克薩斯ES、RAV4榮放分別排第2、6、10位。截至15日,上述投訴顯示共有548條,且原因均含「機油增多、機油乳化」。

豐田4款車型登上月投訴榜 來源:車質網

在相關投訴案例中,中新經緯記者注意到,一名凱美瑞車主稱在3月1日提車,第二日就出現了機油乳化的問題,彼時車才跑了19公裡。車主回到4S店要求維權,對方卻含糊其辭,表示廠家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隨後,4S店幫車主更換新機油。

出廠熱車時,車主檢查,看到機油距離機油尺上限不到一釐米。而在外跑了一天後再觀察,發現機油超出機油尺上限五毫米左右。車主再次回4S店,要求退車換車,但4S店的銷售人員不同意,稱等待廠家回復。車主直言:「豐田如此大品牌,新車就出現如此大問題,消費者成了新車的小白鼠。」

另一位亞洲龍湖南車主李丹(化名)向中新經緯記者反映,自己於2019年12月8日提車,今年3月4日卻發現,車的機油油位超過最高值一釐米左右。

車主的機油液面高度超過機油卡尺F刻度線 受訪者供圖

李丹很詫異,車子的累計總裡程只有3700公裡左右,而且自己駕駛習慣較好。此外,在與其他車友的交流中,李丹發現不少人出現相似情況,且車主遍布全國各地,因此也可以排除低溫對機油的影響。「不是駕駛原因,也不是溫度原因,在這麼短的行駛裡程中,機油增多就達到這個量是很不正常的。」

上周末,李丹將車拉到4S店檢查,並要求4S店給出解決方案,對方表示會將問題反饋至廠家。廠家隨後回復稱,機油液面高度超過機油卡尺F刻度線和機油蓋內側乳化的現象不涉及品質問題。但此解釋卻不被李丹及大部分車主接受,後續處理方案也不明確。

「說明書也寫到機油多了有損發動機。如果機油超過正常值不影響用車,那麼這個指標有什麼意義?其次,如果出廠加油就加多了,那豐田廠家的品質控制就無從談起。」李丹表示。

豐田對機油使用的相關說明 受訪者供圖

為何出現「機油門」?

針對上述車主遇到的情況,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造成機油上升和乳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發動機工廠以F刻度線為準注入機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實際注入機油時有超過F線的情況,但仍在規定範圍內;在車輛保養更換機油時,也有可能超過機油液面F線;根據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在低溫冷啟動時,極少量的未完全燃燒的汽油經過活塞環與缸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機油;對機油液面高度測量時,地面是否平整,機油溫度等也對液面高度有影響。」

而造成乳化的原因,豐田中國給出的解釋為,可能是由於發動機反覆在無法充分暖機的狀態下使用,發動機內少量的結露水不能蒸發且混入到機油裡。「車輛中高速行駛後發動機會充分暖機,隨著發動機機油溫度的上升,混入到發動機機油中的少量水分蒸發後,乳化現象就會消失。」

「上述現象是發動機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的一般現象,不會影響發動機機油的潤滑性能,也不會對發動機的性能造成影響。我們認為上述現象不是品質問題。」上述負責人表示。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汽車工程師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機油無故增多,大多是滲入了汽油,而機油被稀釋後將導致粘度減小,久而久之潤滑系統必然是會受影響。「如果長期使用混入汽油的機油,嚴重時會導致發動機拉缸。乳化也差不多,同樣是由於降低機油的潤滑功能而增大發動機的磨損,都是不可逆的機械損失。簡單來說,遇到上述問題還強制使用,發動機離報廢不遠了。」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還提出:「發動機是否磨損不能只看機油是乳化還是增多,還要看機油的顏色,如果泛黑的話就表明已經對發動機造成一定損壞。一般來說,車以半年為一個周期去進行機油保養,就能比較好地避免上述問題。但如果是新車就出現機油的乳化和增多,還要作進一步的檢測,不能一概而論。」

豐田這次將如何應對危機?

同時讓豐田維權車主感到擔憂的是,今年2月,豐田剛剛發生一起召回事件。據豐田公布的報告,豐田汽車北美公司將於4月6日起召回大約4.4萬輛汽車,召回的車型包括2020年款的豐田Avalon(亞洲龍)混動、凱美瑞、凱美瑞混動力、雷克薩斯ES 300h、豐田RAV4和RAV4混動。上述車型與此次陷入「機油門」的車型高度類似。

據報告內容,這些涉及召回的車輛由於發動機缸體在製造時存在鑄造缺陷。一旦缸體出現裂縫,那麼發動機在工作的過程中,冷卻液洩露就極有可能混入油路。由此造成的後果可能會導致高速失速、發動機損壞、機油洩露,增加了發生碰撞及車輛自燃的風險。對此,豐田給出的解決方案是為這些車主免費更換發動機。

而目前,豐田中國尚未對是否召回作出回應。上述豐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我們依然會持續對機油進行回收並確認,也會向顧客說明上述內容,對於仍心存不安的顧客,建議其聯繫最近的經銷店,進店檢查。」

上海一名一汽豐田4S店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經緯記者,最近確實有不少車主前來諮詢機油問題。「一般我們不會退換車,最多是免費給客戶更換新的機油。其實這個問題影響不大,不會影響車主後續用車。至於是否召回,不是我們說了算,要看廠家。」此外,這名工作人員仍表示,近期的銷量沒有受到此事件影響。「反而一直保持上升。」

事實上,豐田近年來的在華銷量也一路高升。數據顯示,豐田2019年在華銷量達到162萬輛,同比增長9%,超額完成年目標,為歷史銷售最好成績,其中亞洲龍、凱美瑞、RAV4榮放均為熱門車型。而雷克薩斯在2019年也有不俗表現,歷經多次「逆勢」漲價後,在華銷量卻仍同比增長25%。

豐田資料圖 中新經緯 姜瑩 攝

此次「機油門」事件,是否將影響豐田的在華發展?其競爭對手,同為日系品牌的本田汽車在2018年已經交過一份答卷。2018年4月,本田旗下搭載1.5T發動機的CR-V車型大面積出現機油增多情況。在事情發酵一個月後,本田決定召回2017年2月14日至2018年2月27日生產的搭載1.5T發動機的部分2018款CR-V,共計130455輛,同年本田CR-V銷量銳減。

值得注意的是,當年本田機油增多主要發生在1.5T發動機的車型,並未涉及混動車型。而這次豐田的機油增多、乳化,絕大部分出現在2.5L雙擎混動車型上。

目前,李丹及眾多涉及「機油門」車型的車主仍在維權。李丹表達了車主們的訴求:「如果發動機結構有問題影響行車安全,就必須更換發動機,如果是發動機瑕疵,影響使用壽命,則需要廠家對發動機終生質保,延長免費保養的時限。」

一名車主提供的維權群截圖

「前提是把原因實打實反饋給消費者,該召回的召回,而不是冷處理,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李丹強調。

羅蘭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方寅亮向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日系品牌中,豐田這幾年在中國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績。這和豐田系列的品牌在可靠性、服務上的口碑分不開。而今年受疫情影響,市場也會更具挑戰,獲得良好銷量的背後還是要靠優質的產品和信譽。豐田之前的油門踏板事件和安全氣囊事件還歷歷在目,還是要充分重視這次事件帶來的影響,坦誠溝通,做好切實有效的後期處理工作,維護好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才能保障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開不壞」的豐田也出「機油門」?廠商否認是質量問題
    部分豐田及雷克薩斯用戶的汽車出現了機油增多、乳化等現象車主發布視頻顯示,2019款凱美瑞機油液面明顯升高,油尺刻度已超標 圖片來源:車質網在汽車質量投訴網站車質網上,已有多名車主就發動機機油增多、乳化等現象向豐田發起投訴。
  • 藍鯨315|豐田與雷克薩斯同陷「機油門」,凱美瑞爆發式「中招」投訴...
    近日,隨著大量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雷克薩斯車主的投訴,搭載A25系列發動機的豐田系混合動力產品出現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事件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關注。另外,有微博名為「仲繼先」的網友發布視頻表示,自己的RAV4混動版提車第二天行駛19公裡就出現機油乳化,廠家沒給出解決方案,給換了新機油待觀察,出廠前熱車檢查,機油距離上限不到一釐米,跑了一天後再觀察,機油超出上限五毫米左右,回店再次維權,4s再次告知等廠家解決,提出退車換車要求,店裡不同意。
  • 緊隨豐田,雷克薩斯入「機油」坑,質量問題與價格無關!
    最近汽車圈最「火」的兩大品牌無疑是大眾和豐田,前者身陷「A柱門」,後者因為「機油門」被口誅筆伐,大眾採用冷處理,至今未給出明確答覆,豐田處理則非常「積極」,在315當天對各大網站相關負面新聞進行刪除,除此之外豐田還聲稱「是發動機工作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如果說大眾的操作讓人迷惑,那麼豐田則是讓人窒息
  • 熱點|豐田、雷克薩斯陷「機油門」:多款車型中招,中國消費者期待...
    「目前,4S店的解決方案是先更換新機油,再看後期效果,但我們希望廠家能給個說法。」上述雷克薩斯車主表示。圖片來源:車質網記者注意到,本次「機油門」事件中涉及的雷克薩斯車型多為搭載新一代混動技術的車型。對於機油增多和乳化的原因,上述豐田中國負責人表示,由於一部分發動機中的冷卻液濺到了機油蓋上,發生了機油乳化情況。但這種情況僅在水溫比較低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一旦水溫升高,水份蒸發後機油乳化情況就會消失。目前,豐田方面並沒有給出投訴問題相應的解決方案。
  • 豐田「機油門」事件已越演越烈 機油乳化現象把眾車主氣壞
    運營商財經網 八卦叨/文眼下,豐田汽車的投訴已經被媒體認為是汽車業最高的了。但據車質網收到的投訴信息顯示,自3月1日至4月26日,凱美瑞、亞洲龍、RAV4榮放與「機油門」相關的投訴量分別為500起、353起和192起,穩居投訴榜單前三名;卡羅拉和雷克薩斯ES投訴量也分別達到95起。
  • 開不壞的豐田為何深陷「機油門」,是設計缺陷還是另有原因
    在汽車行業內流傳這樣一句話:「開不壞的豐田」。真的是這樣嗎?坐標:北京。2020款豐田RAV4,2.5L混動,車主3月1日提車,3月3日發現機油乳化嚴重,4S店更換新機油,3月5日,機油再次乳化增多,放出的機油有很濃的汽油味。相信相關事件大家已經聽到很多了,這就是最近一直炒得沸沸揚揚的豐田「機油門」事件。因為這個車主朋友並非個例。
  • 「機油門」之後再曝「燃油泵」問題,豐田召回266萬臺車
    然而,勢頭迅猛的豐田再一次被曝出來品質問題。根據外媒報導,近日,豐田官方宣布了最新的召回計劃,因為燃油泵的原因將召回266萬臺已經售出的車型,具體涉及豐田、雷克薩斯的多款明星車型。這是今年全球汽車市場召回規模最大的事件之一。
  • 原廠機油不合格,豐田機油門最新進展
    2020年伊始,豐田「機油門」鬧得沸沸揚揚,根據多數豐田車主反映,自己的混動車型出現了機油增多以及乳化現象,但向經銷商和廠家反映後,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覆,只是給免費更換一次機油。此次涉及的車型,主要為混動版的凱美瑞、亞洲龍以及RAV4榮放,這三款車型也「榮登」的投訴榜的TOP3。
  • 豐田的品質都很好嗎?廣汽豐田凱美瑞,品質有待提升
    對於機油增多的問題,凱美瑞的「同門兄弟」,廣汽豐田雷凌也有此類的情況,不知道這是否是「家族遺傳病」。不可否認,凱美瑞的確銷量高,所以才會導致眾多問題頻發。
  • 豐田、雷克薩斯多款車型機油增多、乳化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日系品牌第一次曝出「機油增多」的問題。2018年春節前後,「機油門」事件也曾將東風本田推向風口浪尖。當時,東風本田回應稱,少量的機油增加對車輛的使用沒有影響。最終,2018年2月12日,東風本田正式宣布解決方案,召回CR-V及部分思域車型,升級ECU、增加機油尺刻度線以及修訂用戶手冊。
  • 北美本田CR-V機油增多車主表示不在乎,因為質保16萬公裡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本田CR-V「機油門」暫時以廠家宣布暫停銷售新車告一段落,對于堅持維權到底的中國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結果可以說是對不懈維權之路的一個交代,雖然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完善解決方案,但後續解決方案肯定要比之前的升級ECU程序、修正機油尺刻度、修訂用戶手冊這「敷衍三連」靠譜一些,中國CR-V
  • 「機油乳化、機油增多」,豐田再次經歷危機
    根據多位網友和車主爆料,自今年2月底開始,包括一汽豐田亞洲龍雙擎、新一代RAV4榮放雙擎、廣汽豐田凱美瑞雙擎,甚至還有雷克薩斯ES300h......這些車主都遇到了機油增多甚至是機油乳化,並伴隨汽油味道的現象。為什麼機油會乳化?
  • 2020年了,凱美瑞、亞洲龍、雷克薩斯ES又陷機油增多事件
    2018年本田CR-V和長安CS75引發的「機油門」事件還歷歷在目,現如今兩年過去了,都2020年了,又一個品牌深陷「機油門」,讓機油增多這一故障再次成為汽車行業的關注「熱詞」,它就是日系品牌豐田。而投訴原因無一例外,集中在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等問題,一時間豐田品牌陷入輿論風波。
  • 「豐田汽車開不壞」?凱美瑞投訴不斷,品質令人堪憂
    其中,作為日系汽車代表之一的豐田,由於旗下車型省油耐用,保值率高,更是深受不少朋友的喜愛,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聊一聊豐田旗下的暢銷型B級車—廣汽豐田凱美瑞。在最近的銷量一年的銷量當中,我們可以得知,豐田凱美瑞除了2月份「特殊情況」以外,基本穩居月銷量1萬多臺,在B級車領域,有如此銷量的車型並不是很。因此,凱美瑞憑藉優秀的銷量成績,常年穩居B級銷量榜前十以內,由此可見,我們國人對它的喜愛程度,只是,儘管銷量非常之不錯,但是其品質卻還有著很大一步的提升。
  • 車主爆料:凱美瑞機油增多,冷卻液減少,與美國是一回事兒!
    最近豐田汽車的機油門事件,在中國市場鬧得沸沸揚揚,一向以品質好著稱的凱美瑞,亞洲龍,榮放成為了消費者不敢去購買的車型。不過豐田汽車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態度比較強硬,不承認汽車有問題,也沒有採取召回措施。然而最近由於豐田汽車已經在美國召回了車型,消費者不免有疑問,豐田汽車在美國召回,與在中國召回是一回事兒嗎?
  • 車輛工程師剖析「豐田機油問題」:從在美國的召回說起
    最近一段時間,豐田新款RAV4榮放以及雷克薩斯品牌車型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等問題逐漸增多,甚至有RAV4車主說剛提車後開了18公裡,打開機油加注口蓋就發現蓋子上以及發動機裡的機油已經變白了。同時結合豐田今年2月在美國進行的召回,我們來簡單聊聊這個事情。
  • 榮放RAV4提車次日便機油乳化 車主稱上當受騙
    4S店給出的拒絕理由是車主情況不符合三包政策中「換車退車」的條款,對此知名維權律師邱寶昌表示,不能一味的用三包政策來處理問題。如果涉事4S店在明知車輛有缺陷的前提下仍將其出售,則涉嫌欺詐消費者。舊問題還沒解決好,新問題又來了。」仲先生無奈地表示:「機油已經開始慢慢增多了。當時換完機油檢查刻度尺在上限以下1釐米左右,現在已經超出上限大概0.5到1釐米。」業內人士對財經網表示,機油增多的常見原因是機油長時間沒有更換而變質,或者吸入部分水蒸氣導致含水量過多。除了新車的問題之外,更讓仲先生不滿的是4S店的處理方式。
  • 「大眾修不好,豐田剎不住,本田不用機油」是什麼梗?老司機都吃大虧...
    最近有一位老司機就表示,如果你要買車的話那必然要想清楚了,大眾修不好,豐田剎不住,本田不用機油。或許很多人在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會感到有些茫然,那麼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大眾修不好。大眾這個品牌雖然在我國馳騁多年,但是它的身上卻有一些弊病從來沒有改掉,例如燒機油就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 機油門+失速門,買車殼送發動機?
    遙想去年CV-R爆發的「機油門」事件,CR-V車型一度停售,4S店每周都會被維權車主堵門,本田的銷量也一落千丈。不巧的是,十代雅閣也正值這個時間點上市,上市之初全國的月成交量僅三千多臺,創造了雅閣的歷史新低,當初很多人認為換代雅閣會因為大排量的缺失和「機油門」事件的影響,並不被市場認可,但雅閣卻不信命,迎難而上,完美逆襲,蟬聯三個季度B級車市場的銷量霸主。
  • 豐田和雷克薩斯機油增多/乳化有解決辦法了?我們做了個實測
    這些現象的成因我們不再做過多解釋,當下我們更關心的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在看文章之前,可以點擊下方視頻播放器,觀看此次試驗的視頻版視頻正在加載中... 車主們遇到的問題目前,豐田在國內的合資公司給出的答覆是:這些屬於發動機工作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會對性能產生影響,不屬於品質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