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船場鎮圍繞建設「生態旅遊重鎮、飛地工業大鎮、綠色農業強鎮、現代宜居名鎮」發展定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生態文明美麗村鎮,全力以赴穩增長、促轉型,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記者來到船場鎮集星村鄉村振興服務站,村民張木興正在和工作人員核對漳武高速(船場集星段)建設工程青苗清點的面積、數量等情況。張木興說,2018年自從村裡有了這個服務站,村民們辦事簡單、方便多了,可以將跑部門的時間用在忙農活上了。服務站以「為群眾辦好事,讓群眾好辦事」為宗旨,整合現有「六大員」職能、隊伍、經費,按照標誌標識、功能設置、服務規範、綜合管理標準化的要求,實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代辦,為村民提供黨務、村務、社務等便利化服務,創新為民辦實事的方式,真正做到心為民所想、行為民所動、利為民所謀,將「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打通服務農民群眾「最後一公裡」。
在集星村林前埔,工人正在對山梅公路路邊房屋進行改造,新栽種的花卉苗木顯得格外鮮豔亮麗。據了解,山梅公路沿線船場段約22公裡,其中,山梅沿線集星村段約7公裡。為進一步推進山梅公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和發展環境,集星村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沿線景觀整治提升。而在總投資近10萬元,佔地約15畝的集星村黨建主題公園, 「紅色元素」隨處可見,形成集宣傳黨的知識、開展黨性教育、傳播黨建文化、交流研學為一體,富有特色、開放式、群眾性文化活動場所,彰顯了黨建文化在鄉村管理、助力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在西坑村頂下寮組西川樓前,幾臺機械正來回穿梭,緊張作業。西坑村黨總支書記劉平傑告訴我們,這裡原本是一大片養豬場,臭氣衝天,環境髒亂差,2018年通過環境整治,共拆除豬圈3520平方米,村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
2018年,船場鎮突出宜居主抓手,鄉村振興呈現新面貌,累計投入2100多萬元,實施10個鄉村振興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鎮村風貌;同時堅持招引主引擎,經濟實力實現新跨越,全年規模工業總產值達13.47億元,同比增10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4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00.4%,工業投資完成8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0.7%,全鎮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128萬元。各項經濟指標中技改投資、社零總額、重點項目、外資驗資數、招商引資等完成情況位居全縣前列。
船場鎮黨委書記何志榮說:「2019年,我鎮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生態船場、富美船場,抓好五個方面工作:一是興生態建宜居,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整治,提升山梅沿線景觀、美麗鄉村等建設水平,全面改善人居環境。二是抓招商盯項目,加強項目幫扶落地、投資增益,抓好南鋼工貿、壽山國石文化創意館、綠杉食品、高山族景區等項目。三是促旅遊謀開發,全局謀劃全鎮旅遊發展規劃,發展一村一品鄉村旅遊,打造溫泉旅遊品牌,加快開發新溪尾、樹海瀑布、風動石、石門巖等重點景區。四是重民生辦實事,持續開展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踐行「馬上就辦」,落實各項為民辦實事項目,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升省級文明鄉鎮創建水平。五是樹特色打品牌,培育本地特色農業,打響富硒農產品品牌,做強農字號龍頭企業,發展金永鵬農業、德利生態茶園、油茶基地、高聯富硒水稻等現代特色農業。」(記者黃惠玲、莊子熙、許珠玲,通訊員張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