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芯國際的未來而言,蔣尚義,梁孟松一個都不能少

2020-12-16 蜀山熊貓

今天中芯國際的新聞的確非常搶眼球,還看到有標題說:蔣尚義加盟中芯國際,梁孟松憤而辭職。。似乎他們有巨大的恩怨。

一出宮鬥大戲似乎即將上演,財經八卦,娛樂八卦的博主們也紛紛表示了密切關注。

然而真的如此嗎?並不是,咱不聊八卦,就從業界角度來聊聊這個話題。

臺積電三劍客——蔣尚義,梁孟松,孫元成

先說下他們曾經的故事。

從公開資料看,梁孟松曾經是蔣尚義任臺積電資深研發副總時的兩位手下之一。


2006年蔣尚義退休,臺積電準備設立兩個研發副總的位置,分管不同的方向,一個是製程整合,一個負責先進工藝研發;按道理蔣在任時的手下兩位大將——孫元成和梁孟松接任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為二人正好分管這兩個方向。

然而孫元成倒是上去了,另一個主管先進工藝研發的副總位置,卻不是梁孟松。而是給了當時CEO蔡力行從英特爾挖來的羅唯仁。梁孟松反而成了羅唯仁的手下。

梁孟松與大馬士革銅製程

梁孟松一直以來,都是臺積電先進工藝研發的先鋒主將,也就是典型的技術大牛。

時間回到21世紀伊始,半導體製造巨頭們來到了130nm的決戰場前:

130nm是微米級製程到納米級製程轉移的關鍵節點,它以及之後的半節點90nm,被稱為深亞微米。

它就如同今日的10nm/14nm製程,是納米級製程從22nm進入7nm的必經之路,攻克難度極大。誰率先拿下,誰就能贏得絕對數量的客戶,也就獲得了絕對的先機。畢竟,半導體先進位造是一個贏家通吃的行業。重要性可想而知。

當時進入決賽圈的就是臺積電,IBM還有就是日本半導體製造商們,誰解決了這個問題,誰就能率先拿到納米級製程的入場券。

這個節點最大的攻而不克的問題在於金屬連線材料的選擇上,微米級工藝最常用的都是鋁線,但它有個電遷移的問題,簡單說就是:鋁原子很活躍,如果線太細,用著用著,鋁原子就跑路了,留下一個洞,久而久之這條線就斷了;而原子跑過去的地方又會形成一個結,久而久之這個結就極大可能與臨近的金屬連上了,形成短路。線寬下探至納米級後會更為嚴重,也就是說製造起來簡單,但用起來可靠性太低。

所以只能換材料,當時最好的選擇是IBM提出的銅來代替鋁的辦法,但是銅線用起來好,但做起來太複雜,也就是量產的效率及良率都太低。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臺積電贏得了這場戰役,一舉奠定了深亞微米以及之後納米級製程領跑的位置,而關鍵連接技術——大馬士革銅製程便是由梁孟松所主導攻克的,直接將IBM及一眾日本半導體企業打趴了下去。

梁孟松和孫元成之爭?

有報導說,孫元成和梁孟松競爭激烈,但實際上呢,他們倆一個負責的是製程整合,一個是工藝研發, 從職位上看,一個是製程整合工程師,一個是工藝工程師。二者是有較大差別的,晶片製造是由很多個工藝步驟組成的:比如氧化,擴散,離子注入,刻蝕,清洗等等吧。。。工藝工程師負責其中具體某一項,而製程整合工程師則是負責所有或部分(前道/後道)分工序的整合控制。

當然梁孟松並不是只專注於某一個領域,就拿他搞定的大馬士革銅製程來說,就涉及到了諸如刻蝕,澱積等多個工序的整合,屬於金屬後道工序。而孫元成所負責的是晶片整個製造工序,包括前道及後道,也可以說是全製程的整合,製程的整合質量直接決定了良率,都非常重要。

一個負責具體工藝的研發和生產,一個偏流程管理,這兩個職位平時工作中吵架是很正常的,但多是基於技術上的問題,但說這兩個職位在平時工作中沒事找事,爭風吃醋的,我覺得還好,因為晉升和技術路線不太一樣,牽扯不到太大的利益問題,何況臺積電當時設立了兩個副總位置,來安放這二位大神。

臺積電的任命有無問題?

但從戰略角度看,臺積電對於羅唯仁的任命其實沒什麼問題,因為當時正處2007年,離英特爾宣布著名的Finfet管在22nm上的量產成功已經不到4年。而被蔡力行從英特爾挖過來的羅唯仁,在英特爾正是做的先進工藝研發。儘管當時的臺積電在代工廠領域已經呼風喚雨,但在那個年代,代表著晶片製造工藝上最高水準的依然還是英特爾,獨步天下的存在。

所以在這個負責先進工藝研發的副總位置上,臺積電選了羅唯仁,而不是梁孟松。

梁孟松當然忍不了,換誰也不能忍,「試都沒試,就說我不行。何況我還是Finfet的胡正明的學生。」

之後梁孟松出走三星的故事就不細說了。。


中芯國際招攬蔣尚義幹什麼?

梁孟松技術大咖出身,從很多報導裡可以看到,其處事非常直率和自負,雷厲風行,也就是缺少一些大型綜合團隊管理上所必須的圓滑性。而蔣尚義則不一樣,如果說梁孟松是將才,那麼蔣尚義就是典型的帥才,算是業界不可多得的複合型管理人才,又懂技術,又懂管理,特別是擅長將手下一堆各領域的技術大牛們管理好。

否則蔣尚義當年從臺積電退休,臺積電又何必將其職位拆分為兩個分管工藝和製程整合的副總呢?

中芯國際這時候招攬蔣尚義,讓其統管中芯國際研發,戰略上看,其實是很好的選擇。除了發揮好管理才能外,蔣尚義的到來其實是瞄準了一個新的領域的建設,那就是近兩年炙手可熱的chiplet(芯粒)。

簡單的說,Chiplet就是比晶圓級封裝還要先進的封裝形式。晶圓級封裝是將不同製程的裸片(die,未經封裝),通過最高層金屬(通常為1層,RDL鋁層)實現互連,再完成最後切割及封裝成為晶片(chip);

而chiplet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連接不同製程的裸片,除了用到最高層金屬外,還用到了更薄更細的中間層金屬,在製造端的金屬後道工藝中完成它們的互聯,最後再完成切割及封裝,其性能和面積顯然能更加優化,比起投資一條7nm製造線也便宜了太多,是未來晶片集成度進一步提高的一個重要突破點。

而Chiplet涉及到不同公司不同晶片更深層次的協作,也就是可能會暴露出更多產品機密的問題,所以需要一個大家都信得過的第三方來做「支付寶」。

同時,chiplet牽扯到了更多的金屬化步驟,連線中不僅僅只有微米級線寬(高層金屬),甚至有納米級的線(中間層甚至底層金屬),製造技術要求將遠高于于封裝技術。

所以,真正適合牽頭做這個環節的,並不是晶片設計公司,也不是封裝廠。而是工藝製造廠以及本就具有第三方屬性的IP供應商們:國外的Arm, Cadence, Synopsys, 國內的芯原,等等。。從報導中看,這些公司確實也在主導chiplet的落地。

chiplet-晶片版圖級互聯

晶圓級封裝

梁孟松在工藝上的研發攻關能力自不用說,之後他依然負責先進工藝10nm,7nm乃至5nm,3nm的攻關,兩位各司其職,讓中芯國際這艘巨艦在先進工藝和先進封裝上雙擎齊鳴,乘風破浪,追上已經開跑好幾年的臺積電及三星。

多麼美妙的設想。

然而,如果真如梁孟松所言,中芯國際對於蔣尚義的任命,他事先根本不知情,而是突然被告知:「恭喜你,你有了新的領導,還是老熟人。」

那麼中芯國際的這一做法,就有問題了,對於技術大牛而言,錢不錢的並不重要,因為哪都能掙這麼多。更為在意的是技術上的成就感,以及權威般的尊重。

這個事件背後的故事無法做過多的揣測,畢竟我不是寫八卦的,但不管怎麼說,希望這個問題大家能坐下來好好溝通,圓滿解決,因為蔣尚義和梁孟松聯手,對於中芯國際乃至國內半導體而言,那是絕對的利好消息。希望他們可以在一起。

附事件原文:

相關焦點

  • 蔣尚義、梁孟松(附簡歷)一個回歸,一個退隱,中芯國際7nm技術還能...
    蔣尚義、梁孟松是半導體晶片晶圓製造領域的兩個大拿,兩人簡歷和經歷都是半導體行業的傳奇,在本就人事變動頻繁的中芯國際,如今再爆出這兩尊大神一個回歸之際,另一個請辭,究竟是什麼讓本就面臨危機的中芯國際再生事端?中芯國際的7nm技術還能量產嗎?
  • 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同為臺積電技術六君子,梁孟松為何要走?
    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正式委任蔣尚義博士為公司董事會副董事長、執行董事,中芯國際兩位聯席CEO趙海軍、梁孟松將直接向蔣尚義匯報,半導體業界人士透露,目前蔣尚義已經返回上海。目前中芯正逢14nm擴產轉折點,曾任臺積電研發最高主管的蔣尚義,能再度為中芯夯實實現階段14nm量產之路,並為未來的研發藍圖進一步鋪路;對外部而言,中芯前有被美國國防部列入「黑名單」,後則被標普、納斯達克剔除企業名單,中芯國際所面臨的挑戰很艱巨,蔣尚義的回歸,有穩定軍心的作用,對國內晶圓代工也是一大幸事。
  • 迎來蔣尚義卻失去了梁孟松,中芯國際真「一山難容二虎」?
    正當中芯國際陷入民事訴訟案的一團亂麻中時,管理層人事方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動。當晚,中芯國際公告稱,任命蔣尚義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 2020 年 12 月 15 日起至 2021 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顯示, 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 67 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 梁孟松留任!|中芯國際|臺積電|蔣尚義|非執行董事|納米|梁孟松
    12月31日晚間,中芯國際最新公布的「董事名單與其角色和職能」公告當中,梁孟松博士仍在其中,職務仍為聯合執行長。最新公告顯示,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包括董事長周子學、副董事長蔣尚義、聯席CEO趙海軍與梁孟松、財務長高永崗,非執行董事陳山枝、周杰、任凱、路軍、童國華,以及獨立非執行董事William Tudor Brown、劉遵義、範仁達、楊光磊。此外,獨立非執行董事叢京生博士鑑於美國近期的關注事項,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的職務,自2020年12月31日起生效。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經不起內鬥了
    12 月 16 日,中芯國際在 A 股最高跌 10%,港股停牌。 梁孟松被視作這幾年中芯國際崛起的關鍵人物,這樣的重磅變動,顯然會引起行業震動。那麼,中芯到底發生了什麼? 由於有競業協議的關係,梁孟松其實是不能為三星工作的,他也是以大學講師的身份「秘密」為三星工作。而發現並公開梁孟松三星工作郵箱的,正是蔣尚義。 臺積電也因此以「損害營業秘密」的罪名把梁孟松訴至法庭。
  • 梁孟松沒走,中芯國際傳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經歷了引入蔣尚義,但梁孟松提出辭職的高層動蕩後,最新公布的中芯國際董事會成員名單顯示蔣尚義、梁孟松都在列,並仍是之前職位:蔣尚義為副董事長,梁孟松為董事、聯席CEO。因為這是最新公布的正式消息,這至少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中芯國際可能能留住梁孟松。這當然對中芯國際來說是個好消息。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 中芯國際人事變動背後是何邏輯?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發布公告,蔣尚義獲委任為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當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收到消息,中芯國際聯席CEO、執行董事梁孟松正式向董事會遞交了書面辭呈。不過當晚中芯國際並未作出官方回復。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發布盤前公告,公司獲悉梁孟松其有條件辭任的意願。這意味著中芯國際官方確認梁孟松已經請辭。
  • 蔣尚義為何回歸?梁孟松為何請辭?
    於是,更勁爆的來了,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對蔣尚義的回歸投下了棄權票,還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也對此感到驚訝,並未當場核准。為什麼梁孟松突然辭職?他在請辭信中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是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他對此一無所知。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並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
  • 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叢京生辭職,技術奇才梁孟松仍在董事名單中
    昨天傳出中芯國際獲得美國成熟工藝製程的許可證,影響其股票大漲。但就在同一天晚上,其發布一則公告稱,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叢京生辭職,並未見到梁孟松的身影,或許他依舊會留在中芯國際?不過他的自研比重極小,且還是非執行董事,對於中芯國際的研發以及業務的運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當然,特別值得注意的還是此前鬧出離職風波的梁孟松,他依舊是聯席CEO,這意味著他的辭職並沒有生效。誰也沒有料想到,曾經的「蔣」進「孟」出,又喜劇性的變為「孟」留「叢」出。外界猜測,可能是因為董事會一直沒有批准梁孟松的辭職,離開已經成為定局,只是等待個合適的時間宣布而已。
  • 夜探「暴風眼」中芯國際 偶遇怒遞辭呈CEO梁孟松
    在寂靜寒夜裡,中芯南方廠房設備運轉的聲音比白天更加清晰,並向四周揮發著刺鼻氣味。白天睡覺、晚上值夜班,保安並沒有意識到公司白天發生了爆炸性新聞: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臺積電前COO、技術大神蔣尚義重新回到中芯國際任職,聯席CEO梁孟松不僅對蔣尚義的入職無理由投棄權票,更是在董事會上當場遞交辭呈。
  • 中芯國際人事:蔣尚義(個人簡介與工作履歷)回歸,梁孟松辭職離開?
    2019年6月,中芯國際公告稱,蔣尚義因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連任。BA6EETC-電子工程專輯  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 被稱為「臺積電叛徒」,他有滿腹苦水,蔣尚義回鍋中芯國際築夢
    蔣尚義說:「當初我講得很清楚,第一,我不挖臺積電的人;第二,我不洩露臺積電機密。你不能說我做的工作和臺積電有一點競爭關係就叫做傷害,武漢弘芯做的事情根本傷害不了臺積電,為什麼要把我講成這樣?」 他還澄清,不論是武漢弘芯、中芯國際,給的待遇都沒有臺積電好。蔣尚義稱,自己純粹是要追求理想,因為年紀大了,機會不多了。
  • 中芯國際新董事會名單:梁孟松仍列聯席CEO!
    【新智元導讀】中芯國際2020的最後一個新聞:其公布的最新董事名單顯示,梁孟松仍擔任聯席CEO。此前,因蔣尚義回歸而引發了「梁孟松辭職」事件,目前來看,梁孟松的職位並未發生變化。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芯國際又傳出大新聞!此前因蔣尚義回歸而引發的「梁孟松辭職」事件,有了新的反轉。梁孟松仍擔任聯席 CEO。
  • 中芯國際經不過內訌!關於引入蔣尚義,梁孟松鬧離職的4點思考
    昨天,突然一則消息上了熱搜,那就是有消息稱中芯國際聘請臺積電老臣蔣尚義為副董長。但與此同時,另一員大將、也是臺積電的老臣梁孟松卻鬧離職。由於中芯國際這幾年的成長是看得見的,尤其在先進工藝上,很多人認為這是梁孟松的功勞之一,如果梁孟松一走,對中芯國際影響太大了。也因此,吃瓜群眾各種猜測,「內訌」,「人事鬥爭」、「師徒不和」等不負責任的傳言都有了。
  • 中芯國際獲準延長交易:蔣尚義/梁孟松都還在
    2019年,中芯國際美國預託證券股份從紐交所退市後,改為在OTCQX(美國場外證券金融市場)進行交易,但今年1月6月,OTCQX市場的運營者OTC Markets Group通知中芯國際,根據行政命令和相關監管指引,當日交易結束後撤出OTCQX市場,中芯國際證券不再具備在OTC Link ATS上報價或交易的資格。
  • 中芯國際有望進口EUV光刻機 傳蔣尚義牽頭與ASML談判
    無論是蔣尚義還是梁孟松,包括一手創辦中芯國際的張汝京,他們都是當初臺積電發跡時期的五虎上將。曾有媒體報導稱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便一直壓制梁孟松,這一點似乎業已從2006年蔣尚義退休以後,梁孟松才得以提升看出端倪。
  • 梁孟松離職「中芯」背後的內訌
    炣燃科技12月16日訊(郭超)74歲的臺積電元老蔣尚義回歸中芯國際出任副董事長,同時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被曝在董事會上提出了辭職!  2006年蔣尚義在臺積電研發副總職位退休,2016年12月,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2019年7月,蔣尚義轉任武漢弘芯CEO。
  • 蔣尚義回歸 CEO梁孟松傳提交辭呈 誰在主導中芯國際變局?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688981.SH)公告稱,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離開武漢弘芯 蔣尚義轉投中芯國際事實上,蔣尚義曾於 2016 年 12 月加入中芯國際,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
  • 中芯國際「宮鬥」背後……
    獨家的創投報導,有料的資本故事,都在36氪Pro引進蔣尚義,對於中芯國際來說是一著險棋。重錘空降,中芯國際高層的平衡木需要重新調校。作者:邱曉芬來源:36氪Pro(ID:Krtech36kr)中芯國際「內鬥」再次檯面化。
  • 行業人士稱中芯國際內訌有人在演戲,技術狠人梁孟松業績或不達標
    但AI財經社在採訪中獲悉,梁孟松的業績或許並不像他本人描述的那樣亮麗。如果從財報的指標來看,梁孟松交出的問卷或許並沒有達到中芯國際的預期。他的離職雖然可能有人事鬥爭的因素,但更像是一個藉口。作為臺積電的技術骨幹,2009年,梁孟松加入三星後,帶領三星半導體工藝從65nm攀至28nm,最終領先老東家臺積電半年,率先開發出14nm製程,並從臺積電手中搶下蘋果A9處理器和高通的訂單,讓臺積電股價大跌。而2017年,中芯國際還停留在28nm,與臺積電開始量產10nm晶片的距離甚遠。周子學希望中芯國際能「由守轉攻」,未來挑戰臺積電的技術,開始了與梁孟松反覆接觸遊說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