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新紀元締造者

2020-12-14 蔣東文

12月3日,川普政府以涉軍為由,將中國晶片製造巨頭「中芯國際」和石油巨頭「中海油」列入所謂的黑名單。

關於被拉黑這事,中芯國際是很冤的。它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一直是獨立運營的國際性企業,投資人、客戶遍及全球,產品也是用於民用、商用,從未涉及任何軍事用途。

美國國防部非要說它涉軍,說明對人家的業務和技術用途壓根不了解啊.....

上一個遭此「待遇」的是華為,因為其5G通訊技術領先全球,直接蓋過了西方任何一個國家,移動晶片設計方面也表現優秀,搶了美國高通一大塊生意。

那麼,中芯國際對中國晶片產業到底有怎樣的意義,以至於屢次被針對?

先來看下中芯國際從哪來,未來要到哪去。

同為中國硬科技巨頭,中芯國際雖然沒華為那麼耀眼,但貢獻同樣不可磨滅。當年中國晶片產業一片荒蕪,中芯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整個行業,創始人張汝京也被尊稱為「中國半導體之父」。

上世紀70年代,張汝京從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之後又赴美攻讀工程科學,畢業後進入美國半導體巨頭德州儀器,從此和晶片結下不解之緣。

巧的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當年就是德州儀器第一個華人員工。後來張忠謀在臺灣建起臺積電帝國,張汝京則回到大陸為中國半導體傾盡一生。

在德儀,張汝京因才能出眾屢被委以重任,先後在美國本土、歐洲、日本、新加坡、臺灣,建起10幾座製造廠,人稱「建廠狂魔」。

1996年,一隊中國電子代表團到德州儀器總部參觀,臨走時問了張汝京一句:「你願不願意回國,我們在北京等你!」。

就這一句,改變了張汝京的人生軌跡。一直心繫故土的他選擇離開供職20年的德儀,放下海外優越的生活、抵住無盡勸阻,回到大陸。

這裡要解釋下當時海外精英為啥都往回跑,因為80年代美日剛打完半導體大戰,結果是日本慘敗,一度叱吒風雲的東芝、日立等晶片巨頭死傷慘重,最後日本直接退居到上遊材料行業。

搞定日本後,美國轉而扶持韓國、臺灣的電子產業,直接引發了一波歸國潮,張忠謀就是那會回到臺灣並在1987年成立了臺積電。

說回張汝京這邊,他在大陸建廠沒多久,臺灣方面竟要求立即停掉項目,無奈之下他回到臺灣成立世大半導體。

世大成立僅3年,張汝京已將其做成臺灣第三大晶片公司,產能超過臺積電三分之一,因此也招來老大哥臺積電注意。

2000年,張忠謀親自拍板出資50億美金,以8.5倍的高溢價買下世大。對於這場收購,張汝京只有一個條件「收購完成後,世大的第三個工廠,必須要建在大陸」。

沒想到收購後,張忠謀始終沒答應到大陸建廠的要求,張汝京毅然帶著舊部北上發展,最終在上海張江成立中芯國際,開啟了大陸半導體行業新紀元。

2000年的中國晶片產業,可以說一片荒蕪,高端人才、製造設備、資金、技術,哪哪都缺。

張汝京回歸後,用自己過往的能量帶領中芯國際建廠、擴張,一路高歌猛進。4年內便在紐約、香港兩地上市,創下業內最快記錄,讓貧瘠的產業迎來曙光。

所以,中芯國際對大陸晶片產業的帶動作用是無可比擬的,沒有張汝京的執念,我們可能要在暗夜中徘徊更久。

上市後不久,中芯國際突破重重困境,發展成為僅次於臺積電、臺聯電的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企業。

作為全村希望,中芯國際一直是我方重點扶持對象。今年7月31日,中芯國際就發布公告稱,將聯合北京經開區投資76億美元(約528億元)建廠,目的是要生產28nm以上的晶片。

說白了就是劍指臺積電,排除萬難攻克高地向高端晶片進發,不然國家興師動眾投這500多億幹嗎。

不過我們一崛起就有人坐立難安,比如海峽對岸。2003年開始,臺積電多次起訴中芯員工盜取其商業機密,並索賠10億美金。

從中芯國際的起源我們就能看出,都是張汝京的老部下,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商業敏感地帶。所以歷經幾輪較量,中芯國際最終選擇賠付2億美元和臺積電和解。最慘的是,還付出讓張汝京離開的代價。

情緒崩潰的張汝京,留下一句「我對事情負責」後,還是離開了自己親手創辦的晶片廠。

再比如美國方面,2018年,中芯國際向荷蘭阿斯麥訂購了一臺用於製造7nm晶片的EUV光刻機,結果美國人硬是攔著不讓發貨,導致臺積電一路領先,成為全球唯一的晶片代工霸主,現在連3nm都在路上了,傳統晶片巨頭三星、英特爾也只能看著臺積電耀武揚威....

英特爾現在不是連7nm都沒搞定嘛,以後大概率要靠臺積電代工了,說明美國得晶片製造工藝現在和中國大陸是差不多的,在公平競爭前提下,中芯國際幾年內就能追平,但他不給你機會啊。

足以說明西方的畸形邏輯,就是我落後了你也得趴著,誰也不許發展。

結語:

面向未來,競爭、壓力不會比以往減少分毫。前天拜登不說了嘛,就職後會暫時維持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不會立即取消關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也是國家強盛的關鍵。與其寄希望於別人寬容,不如自己主宰。

縱觀工業革命以來數百年的科技史,英國憑藉發明蒸汽機率先走強,最終締造日不落帝國輝煌;

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發明發電機,自然科學蓬勃發展,一舉成為世界強國,並發動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後,美國人研發出電晶體、引領第三次科技革命,締造了新一輪科技繁榮,並稱霸至今。

歷史總是在新舊交替中完成,這一次時代賦予我們追趕的機遇,除了以最快速度、舉國之力拼命追趕,其實已無退路。

相關焦點

  • 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被臺積電起訴8年,一山終究難容二虎
    說起現在梁孟松博士與蔣尚義博士的中芯國際內訌事件,其實兩人的境遇還類似於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與中國晶片教父張汝京,都有一種一山不容二虎的態勢。 不同的地方在於,張忠謀曾一心把張汝京逼入絕境,而梁孟松只是為了自己該有的尊重,我們來了解一段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先生的不甘歷程。
  • 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被迫離開自創企業,卻為華為留下「續命藥」
    中國晶片之父張汝京:被迫離開自創企業,卻為華為留下「續命藥」有關專家指出,5g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將替代人工成本優勢,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顛覆,並決定未來百年誰能成為世界工廠。華為是祖國的驕傲,引領著世界5G的發展,公司業務全球遍地開花。
  • 「晶片之父」張汝京:中國晶片直道超車有可能
    「晶片之父」張汝京:中國晶片直道超車有可能。美國對華為實行一系列禁令帶來的影響,讓我們看到了自主研發晶片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想要打破困境,無數實例證明科技進步最終還得看人才。,學成之後,她再次回到華中工學院,創辦了半導體專業並開設實驗室,此後此後一直從事微電子方面研究。
  • 「中國晶片之光」回A!全球排名第五,創始人是中國半導體之父
    2、中芯國際全球排名第五,2019年收入為31.16億美元中芯國際成立於2000年,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其主營業務為晶圓半導體代工製造。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擁有全球化的製造和服務基地。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臺灣設立營銷辦事處、提供客戶服務,同時在中國香港設立了代表處。
  • 中國半導體教父張汝京:曾與臺積電多年PK,72歲仍堅持造芯
    而這家已經是國內半導體龍頭的企業,創始人張汝京的創業經歷更具傳奇色彩,經歷大陸到中國臺灣再到美國一路成長,回國創業卻經歷多次大起大落,如今72歲的張汝京還堅持在創業一線。回國創業3年,突遭臺積電阻擊1948年,張汝京出生在江蘇南京,父親張錫綸是國內有名的煉鋼專家。
  • 張汝京打造晶片製造新模式,再創我國晶片業兩個第一
    文|薰兒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1、中國半導體發展現狀上個世紀70年代以後,計算機因為硬體和系統的發展,應用的領域越發的廣泛,在數值計算、數據加工、信息管理、過程控制2、「中國半導體之父」張汝京提到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尤其是其中的集成電路,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半導體行業的開創者——張汝京先生,他是中國半導體之父。國內第一個從事半導體行業的就是他,不僅如此,他還帶來了資源。
  • 張汝京和張忠謀:對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代工產業看法的差異
    張汝京和張忠謀:對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代工產業看法的差異。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認為,中國大陸發展自己半導體產業機會很大,進步很大,也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中國應加快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大陸可以獨立發展半導體設計,搞半導體製造不易實現超越。顯然,張忠謀不希望大陸半導體製造發展起來,就像美國人不希望大陸研發出兩彈來一樣的。張忠謀狀告中芯國際7年,重創大陸晶片產業,強行逼走愛國實業家張汝京。對我們來說,張真的不是個好東西。
  • 中國半導體之父:建成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11年前卻被迫離職
    即使目前疫情仍在全球範圍蔓延,中國半導體行業仍然保持著從去年四季度至今的極高景氣度。作為中國內地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的「回A」這樣受人追捧也是情有可原的。而中芯國際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和地位,多半因為它那有著「中國半導體之父」稱號的創始人——張汝京。1、誕生於工業世家,留學美國被招入巨頭企業張汝京,1948年出生於江蘇南京。
  • 中芯國際張汝京:20年前回國建廠,如今公司成國產半導體唯一希望
    過去20年,張汝京和他的中芯國際,可以說是憑藉一己之力拖著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前進,硬生生將落後的中國拽進了最尖端晶片技術的賽道。下面就帶你了解下這位國產晶片之父以及他創辦的中芯國際。現在中國比較落後,它又是我的祖國,如此我請求了上帝,它同意我去用愛幫助中國人」。同是基督教徒的總裁被將了一軍,無奈同意張汝京辭職。離開德州儀器,49歲的張汝京準備回中國大陸建廠,剛離開美國就直奔無錫成立「世大」公司,結果發現中國缺設備、缺技術、缺人才,啥都沒有。考慮再三,張汝京打算把世大第一廠和第二廠建在具備一流設備、人才和技術的臺灣。然後再複製到內地,把內地的晶片搞起來。
  • 張汝京:第三代半導體IDM是主流,Foundry照樣有機會
    集微網消息,8月4日,由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與金沙江資本聯合舉辦的「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機遇交流峰會」上,張汝京博士受邀擔任發言嘉賓。在回答「當前逆全球化和技術封鎖的背景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國產替代和彎道超車」一問時,張汝京表示,我不太了解為什麼要彎道超車,直道就不能超車嗎?其實隨時可以超車,所以以後儘量不要用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是花時間花精神、不是捷徑的方法。
  • 張汝京正式發話,誰也沒想到,這才是中國半導體發展最需要的
    ,我們也需要清晰的了解一件事件,那就是現如今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已經接近摩爾定律的極限了,如果晶片代工工藝再次向3nm以下試探,很可能代工出來的晶片也無法正常使用,所以現如今全球市場都在積極探索全新的半導體材料,繼而達到繼續提升半導體性能的需求。
  • SMIC創始人張汝京離開新昇半導體,去向不明
    6月10日,上海新昇半導體官方微信發布消息宣布,張汝京博士決定於2017年6月30曰為止不再擔任新昇總經理職務,但繼續擔任新昇董事。王福祥先生也決定不再出任董事長,但同時還將繼續擔任董事職務。
  • 臺積電是怎樣煉成的(六):「建廠狂魔」張汝京歸來,臺灣半導體產業...
    到1987年,江南廠的產量已經達到全國同類產品總產量的40%,成為首屈一指的行業老大,無錫也成為大陸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基地之一。由於意識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巨大差距,大陸開啟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模式,決定加碼投資半導體產業。1989年,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簡稱華晶)在無錫成立。
  • 張汝京:國產晶片並非是無路可走,反而是大有希望
    2020年8月7日,一條關於華為的信息在中國引發了激烈的爭論! 華為作為全國最好的科技公司,正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無論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人們都想看看華為發生了什麼。據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峰會上表示,在今年9月15號過後,華為麒麟晶片將陷入全面斷供的危機,人們或許再也看不到華為的晶片產品了!
  • 半導體方面卡脖子?中芯國際張汝京:美國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強
    但是在技術差距已經比較大的前提之下,如何破局,如何讓中國半導體技術在這個關鍵節點實現彎道超車?日前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張汝京認為,其實美國對於其他國家在關鍵技術方面實行封鎖措施這個事情,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前日本等國家都面臨過類似事情,但是也都順利過關,在半導體技術方面,其實我們跟美國之間的差距沒有這麼大,對於美國也沒有必要感到害怕,因為美國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技術領域,
  • 華為海思有望在列,中國半導體迎來了「春天」
    最高免稅10年,中國半導體迎來了「春天」眾所周知,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因為西方技術的封鎖,很多企業對晶片進口非常依賴。而在今年五月份,美國出臺新的限制措施,將斷供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但是,美國此舉反而激發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而在近日,國內半導體行業傳來了好消息,將迎來「春天」。
  • 張汝京:差距沒那麼大
    ASML公司的光刻機供應鏈幾乎覆蓋了全球大半個半導體產業鏈,可以這麼說,荷蘭光刻機就是全球大半個半導體產業鏈給「供」起來的。至於半導體產業鏈這一塊,近日中國半導體之父,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也公開表示「差距沒那麼大。」張汝京:差距沒那麼大據悉,在近日舉行的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機遇交流峰會上,中國半導體之父、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表示:「中國與海外半導體之間的差距不是那麼大,我個人是很樂觀的,相信是可以追得上的。
  • 華為海思或在列,中國半導體行業「春天」真的來了
    半導體行業即將迎來新的發展!「集成電路」獲得重大機遇,將成為高校一級學科,為我國今後半導體行業輸送大量專業人才。它意味著中國生產的晶片成本將大幅度下降。、工程師待遇也會穩步提高,國際半導體光刻機相關人才會加速向中國靠攏。
  • 張汝京發聲:美國對中國制約力沒那麼強,我們能追得上
    近日,原中芯國際創始人兼 CEO 、現芯恩(青島)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汝京今日表示,美國對中國制約的能力沒有那麼強,我相信我們能追得上,第三代半導體 IDM 現在是主流。張汝京提到,「如果中國在 5G 技術上保持領先,將來在通訊、人工智慧、雲端服務等等,中國都會大大超前,因為中國在高科技應用領域是很強的。」
  • 美國斷供華為晶片,中芯之父霸氣發話,讓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
    導語:美國切斷華為晶片供應,「中國晶片之父」霸氣發話,讓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今日那被譽為中國晶片之父的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發聲了——美國對中國的制約能力力沒有那麼強,有的地方啊,我們中國是很強的,我們一定能追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