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人臉背後的隱私不能產業化

2020-09-19 哈爾濱中軟卓越

人臉識別所指向的用戶隱私安全保障必須被提升到更高的管理層次。

  9月12日,李開復在演講中稱曾幫助曠視科技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李開復晚間通過微博表示系發言口誤,給三家公司帶來困擾,深感歉意。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發公眾關注,在於當前人臉識別作為新興技術,已經日漸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如金融服務、上下班考勤、交通服務以及司法辦案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人臉識別技術,每天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臉數據被收錄,如此龐大的資料庫一旦出現問題,所涉及的公共安全隱患也就令人擔憂。

  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邊界不斷擴張,帶來了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市場規模的急劇擴大,當然會帶來藍海產業的廣闊發展空間,但需要防止的是某些企業如果追求短期內商業利益的最大化,導致人臉數據未經用戶授權的濫用,同時為了獲取更多數據源,強行要求用戶必須使用這一技術。

  就在去年10月,因為拒絕接受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入園,一位大學老師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法庭,並被外界冠以「人臉識別第一案」。而一度在微信朋友圈流行的換臉APP「ZAO」也曾被指侵犯用戶隱私,最終被微信封禁。網信辦對此也表示,已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了具有輿論屬性和社會動員能力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個人信息安全規範等法規、標準,正在制定網絡生態治理規範等法規、標準,將指導、督促、監管上線的新技術、新應用。

  人臉識別本質上屬於大數據技術,用戶最顯著的生物特徵數據被用於分析、辨識,當人臉識別與金融服務等掛鈎,也就等同於人臉成為價值更為多元的特殊「資產」,一旦出現問題,可能引發用戶資金被盜用等惡性事件。因此,人臉識別所指向的用戶隱私安全保障必須被提升到更高的管理層次。

  就此,我們必須解決幾個關鍵性問題:首先,人臉識別技術的邊界應明確劃定,究竟目前階段哪些領域適用該技術,而另外一些領域在條件不成熟時不可貿然推廣;其次,企業或者政府部門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其應用範圍、使用時限、有效期過後的全面銷毀等細節性條款應儘快制定。在這方面,美國及歐盟相關法律都有了先行探索,我國也可加以借鑑;最後,對於盜刷人臉數據現象應有反制技術,從而建立更有效的保障體系。

  對於以上三點,需要政府對此加以研究,是否需要制定人臉識別的專門保護法律,同時在人臉識別技術「公用」與「商用」方面,建立對人臉數據獲取、流通、保存及銷毀等各環節的約束性條款,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嚴厲懲罰。而企業也應自覺承擔更多的自律責任。比如美國已經有多家社交平臺及技術公司,為用戶提供人臉識別禁用權限,如果用戶不同意平臺採集人臉數據,平臺則停止在圖像上自動標記該用戶。

  這其實也對國內參與這一技術研發及商用領域的企業提出了更高訴求,企業不能一味將該技術變成利益至上的產物,尤其是對用戶自由選擇權要給予充分保障,未來應和用戶地理位置、年齡等其他數據一樣,在徵用數據之前讓用戶自行決定是否授權,也不能強迫用戶不授權就無法使用APP等功能。即使經用戶同意獲取了人臉數據,也應定期與用戶溝通該數據的使用狀況。否則,廣大用戶日益覺醒的自我保護意識以及不斷完善的網際網路數據信息保護法律,都會讓漠視這一趨勢的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

相關焦點

  • 人臉背後的隱私不能產業化
    這一事件之所以引發公眾關注,在於當前人臉識別作為新興技術,已經日漸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如金融服務、上下班考勤、交通服務以及司法辦案等。越來越多的人接觸人臉識別技術,每天可能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臉數據被收錄,如此龐大的資料庫一旦出現問題,所涉及的公共安全隱患也就令人擔憂。人臉識別的商業應用邊界不斷擴張,帶來了快速增長的市場規模。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環境智能發展遭遇數據困境
    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李飛飛聯合斯坦福醫學院教授阿諾·米爾斯坦等科研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上發表的題為《利用環境智能照亮醫療的黑暗空間》的論文顯示,通過人工智慧與非接觸式傳感器結合來實現環境智能,可以潛在地改善醫療保健服務情況。  「環境智能的市場化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它對於醫院和日常的生活空間都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
  • 機遇與挑戰並存 中軟國際的數位化轉型有點不一般
    積極迎接變革的背後,是中軟國際對雲智能業務一系列細分層面的戰略布局與發展規劃,從服務能力的提升、高效的交付能力、跨行業的方案經驗、互惠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以及覆蓋全球的營銷布局等多維度,均為雲智能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大推力。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阻礙智慧城市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倫敦是人力資源最優越的城市,倫敦還因其流動性和交通運輸,國際推廣,經濟,治理,技術和城市規劃而受到認可。3.巴黎排名第三的是法國首都巴黎。該市在國際拓展以及交通和運輸方面作出很多努力。例如,該市目前正在開發「大巴黎快車」(Grand Paris Express),它將擁有127英裡的全自動地鐵線路和68個新車站。
  • 橫向擴展縱向輸出,看清中軟國際的雲版圖
    據了解,中軟國際在今年上半年的總體營收中,雲智能業務的佔比已經超過20%,增勢明顯、趨勢顯著,這也表明三年前將雲智能業務作為公司戰略重點,是中軟國際面向雲時代的「勝負手」。面向形形色色的轉型需求,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集團始終致力於打造個性化的雲管理服務。
  • 向著希望,從華為全聯接2020看中軟國際的「雲中漫步」
    積極迎接變革的背後,是中軟國際對雲智能業務一系列細分層面的戰略布局與發展規劃,從服務能力的提升連橫合縱,構建強大雲智能業務發展脈絡以華為全聯接大會為契機,中軟國際此次攜全棧全場景數位化轉型產品及解決方案全新亮相,以創新、整合、發展的業務脈絡展現雲智能業務的一系列細分層面,將中軟國際自身在雲智能業務方面的雲解決方案、雲管理服務,以及產業生態服務等進行全面展示與分享。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人工智慧訓練師究竟做些啥掙得多不多
    以人臉為例,目前他們能實現對約150個特徵點的標註。大致標註規則是數據標註師看到雙眼皮就標記雙眼皮,看到獅子鼻就標記獅子鼻,讓機器自己理解與學習。標註特徵點越多,AI就越能精確識別人臉。  看似簡單的工作,背後是龐大數據基礎做支持。算法、算力與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三大要素,其中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燃料。每天,人類社會產生的海量數據必須經過清洗與標註,換成人工智慧熟悉的語言才有價值。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乘勢而上加快科技創新
    無論是堅持辦好自己的事,還是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都亟須堅持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牢牢把握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向著更高的科學高峰攀登,從而在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主動權。  加快科技創新,要堅持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
  • 人臉識別普及的今天,用戶隱私和背後安全性問題,又該誰來買單
    不可否認,人臉識別技術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個人信息的安全和隱私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沒有完善的規則和技術來約束和保障用戶權益的同時,濫用人臉識別就等於在刀尖上跳舞,負面影響不可小覷。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網際網路+」激活發展新動能
    同時,圍繞高技術產業、科研創新、智慧城市等相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進一步加速新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並催生新的產業形態,擴大了新供給,推動形成新的經濟模式,將有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質量提升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共創雲上新價值,中軟國際雲智能閃耀華為HC大會
    同時,作為華為同舟共濟夥伴,中軟國際還具有強大的生態拓展、運營、服務能力,以成熟的運營+服務完整解決方案,推動企業上雲產業化。今年上半年中軟國際實現華為雲生態業績第一、華為雲百城戰役活動總體排名第一、生態夥伴綜合能力排名第一的佳績。目前華為雲夥伴能力中心已布局15個省市,中軟國際始終堅持大力投入公有雲生態體系的建設、引領公有雲產業的發展。
  • 乘雲而至,中軟國際即將實力亮相2020華為HC大會
    6大雲智能產品及服務、2場高端發聲、3場乾貨分享,中軟國際雲智能業務即將全景呈現,全面展現&34;如何使能客戶數位化轉型,並與行業夥伴共創新價值。中軟國際將參與其中,同與會嘉賓深入交流,解讀雲智能如何助力企業&34;。其中,中軟國際副總裁、雲智能業務集團執行總裁孫佳韡將做客&34;,與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共話基於華為雲鯤鵬雲的雲智能解決方案,如何使能客戶數位化轉型和雲化升級,以及未來雙方的合作方向。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人工智慧民事主體地位探究
    人工智慧時代已然來臨,諸如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智慧機器人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人們一方面享受著人工智慧所帶來的便利,一方面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濫用產生了擔憂,特別是法律方面,人工智慧的立法規制、人工智慧侵權責任的承擔等問題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當務之急,需要深入探究人工智慧是否具有民事主體地位,以此作為思考的邏輯起點,推動人工智慧立法進程。
  • 中軟國際發力蘇州多方攜手打造「數位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杆城市
    1月11日,中軟國際與蘇州市政府籤署戰略協議,雙方就共同推進蘇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達成系列合作,並宣布在蘇州高新區落地中軟國際解放號蘇州新軟體協同創新產業基地,政企攜手打造「數位化引領轉型升級」標杆城市。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新基建背景下人工智慧的機遇和挑戰
    結合人工智慧算法後,遠程測溫系統能夠實現對人臉的定位和測溫,不只提升測溫銷量,而且避免了手持式測溫儀的直接接觸。以同樣的落地邏輯,人工智慧加持的測溫系統還可以搭載在門禁、服務機器人等產品上,在無接觸的前提下增加測溫數據入口。在支撐決策層面,人工智慧高效處理數據的優勢逐漸凸顯。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聯通電信力爭9月底前具備SA商用能力
    據介紹,雙方堅持技術創新引領5G發展,在全球率先制定了5G共建共享系列技術方案,推動和主導5G共建共享相關的R16國際標準和行業標準。在國際上,雙方首先提出了2.1G頻段50M大帶寬的5G國際標準,已成功在3GPP標準立項,並於今年7月被納入3GPP R16發布。
  • 中軟國際與南京市江寧區達成戰略合作,共建中德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中軟國際與南京市江寧區達成戰略合作,共建中德智能製造創新中心   12 月 9 日,在南京未來科技城舉辦的 2018 中德智能製造產業化合作峰會上,中軟國際與南京市江寧區政府籤署合作協議。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新趨勢媒體領域AI技術出現溢出效應
    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上,各種機器人、人工智慧(AI)應用引人圍觀。在這場媒體雲集的大會上,當然少不了媒體機器人的身影。  其實,人工智慧在媒體領域的落地已有幾個年頭。不過在本屆服貿會上,你可以領略到不少與以往不同的全新應用。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微信清粉騙局暴露社交軟體服務軟肋
    而「微信清粉」從看似為用戶提供的便利服務,異化為類似於「病毒」、侵犯用戶隱私的違法工具,也暴露出社交軟體存在的種種服務軟肋。  以微信為代表的社交軟體成為網際網路時代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渠道,由於微信的功能非常強大,不僅有文字留言、語音留言、視頻及語音通話等各類通訊功能,而且還有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內容服務,以及朋友圈等分享功能,由此成為帶有強社交屬性的平臺,這也讓其成為幾乎人人都在用的社交軟體。
  • 中軟國際哈爾濱ETC:分享走近「數字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