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2020-12-19 北京日報客戶端

明永樂十八年十一月初四日,皇帝頒布詔書,昭告天下:創建宮室……今以告成。這一天是1420年12月8日。

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

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

「如果找一個人帶著您逛故宮,單霽翔恐怕是不二人選了。」公益講座開始前,故宮出版社社長王亞民當起了「推薦人」,他細數原因,「故宮有8700多間房子,單院長走過好幾遍;故宮博物院每周一閉館,也是在他的倡導下開始推行的,給了古建築一個喘息休息的機會;為了故宮的環境整潔,每次他看到菸頭都會彎腰撿起來……」

「其實他說的,比我做得好得多。」單霽翔一登場,回應王亞民的話,引起一陣善意的笑聲。他說,「做事業一定要有情懷,有胸懷。」

和以往的講座一樣,單霽翔邊講邊亮出了幻燈片。第一張上寫「使命必達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一張張老照片划過,一段段故事被他娓娓道來。

「曾經我們提出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二十一世紀,當時筒子河情況堪憂,有很多汙水排水口,經過努力,筒子河變得碧波蕩漾了。我們做到了。」

「我到了故宮博物院工作後,很興奮。因為我是在四合院裡長大的,退休前能到最大的四合院裡看門,很幸運。」

「當年,故宮排隊買票的觀眾太辛苦了,排隊半個小時買到了票,還要驗票、存包,拖著疲憊的身體走進博物院。我們想改變……」

沒有晦澀的古文,也幾乎沒有使用太多成語,單霽翔全程用大白話講述「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他說,博物館首先要做好文物保護的工作,在加強保護前提下對歷史文物進行科學開發和利用,讓文物活起來,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鍛鑄文化自信是時代賦予文博人的神聖職責。

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堪稱是厚重又博大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作為一座博物院,這裡珍藏著186萬餘件(套)文物,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國文化遺產的守護者與傳承者,也是中國文化對外交往的一張亮麗名片。

今天發布的三本「導覽」中,《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講述紫禁城建築的故事。全書分九篇,包括城池、外朝中路、外朝東西兩翼、內廷中路、內廷內東路、內廷內西路、內廷外東路、內廷內西路、內廷外東路、內廷內西路、內廷外東路、內廷外西路、古建築的門道等。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以「細說文物」「詳話展覽」「萃賞國寶」三個部分為內容,多維度、立體化地向讀者展示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以及文物和展覽背後故宮人為守護這些珍寶所做的工作和努力。

《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講述了一代代故宮人無私奉獻,恪盡職守,保護故宮的感人故事。單霽翔在書中以自身「故宮行走」的深切感觸、細微體悟,為讀者講述馬衡等學者專家守護文物、保護故宮的故事,講述鄭振鐸等大家與故宮的密切往來。

公益講座由東城區文旅局、故宮出版社聯合主辦。2018年起,故宮博物院與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籤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主要通過故宮大講堂、故宮文創館、故宮文化數字多媒體展覽、非遺項目、紫禁書院、故宮書店等逐步展開全面合作。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劉冕

編輯 匡峰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圖說:紫禁城600年大展開幕式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沒有張燈結彩舉辦慶祝活動,沒有鋪天蓋地的新聞宣傳,「低調」的故宮博物院在今天傍晚六點,通過微博向自己發出了一條簡單的生日祝福——「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賀你生辰快樂!」
  • 紫禁城600歲刷屏了!王旭東:讓故宮活起來
    2020年,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站在歷史的交匯點,故宮博物院計劃著,用一系列慶祝紀念活動更好地突出故宮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努力著,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並舉,在保護基礎上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旺盛需求;也期待著,把更多文物資源和數字資源變成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創產品,讓故宮活力真正迸發出來。圖為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
  • 數字故宮再升級 第十款APP「紫禁城600」全新上線
    :左盛丹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在「數字故宮」發布會上 杜洋 攝   中新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在16日的「數字故宮發布會」上,故宮博物院一口氣推出7款數字產品,這些產品或全新亮相或換裝升級
  • 一群「90後」把600歲的紫禁城搬上舞臺,用民樂繪就別樣故宮
    在民族音樂的聽覺世界裡,會繪就出一座怎樣的紫禁城?一群以90後為主的創作團隊,將如何詮釋他們眼中600歲的紫禁城?12月30日晚,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在上海大劇院揭開面紗,拉開了上海大劇院一中一西2021新年音樂會的序幕。
  • 少年數字故宮作品扮靚600歲紫禁城
    12日,全國青少年創·造實踐活動暨2020年青少年文化科技論壇在故宮舉行。論壇主題為「大成之城 生生不息——孩子手中的600歲紫禁城」。科技日報社與故宮博物院此前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加強交流合作,更好地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此次論壇正是該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背面包含故宮三大殿、麒麟等圖案
    紫禁城600歲了!央行發行的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8月3日在故宮正式亮相,並在建福宮舉行了盛大發行儀式。7枚金銀紀念幣背面包含故宮三大殿、銅鶴、麒麟等圖案。其中1公斤純金打造的紀念幣背面圖案是紫禁城俯瞰全景,在現場成為了「主角」。
  • 「老故宮」李文儒眼中的「紫禁城600年」
    中新網福州10月8日電 (記者 林春茵)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故宮時空系列的口紅「宮牆」在某電商平臺上又一次賣斷貨。口紅「宮牆」的「紅」,就是紫禁城裡宮牆那種特別的紅。在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李文儒看來,這種宮牆紅,有特別含義。7日晚間,李文儒在福州三坊七巷街區開講故宮文化。
  •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出席《五牛中國尊》首發式,發表故宮...
    單霽翔還在發布會上做了「故宮文化」主題的演講,引起現場熱烈反響。單霽翔院長是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長期為故宮代言,傳播故宮文化。他把故宮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講述給新一代的觀眾,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近故宮,了解故宮深厚的歷史底蘊。單霽翔:讓《五牛圖》等文化遺產活起來!
  • 民樂史詩《紫禁城》上海首演,90後為600歲紫禁城獻禮
    「故宮的感覺出來了。」「90後作曲家值得期待。」「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演出現場在故宮博物院特別支持下,作為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活動之一,12月30日晚,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民族音樂史詩《紫禁城》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 斑斕秋色「上新啦」,一起來看600歲的故宮!
    「上新了!」「進宮了!」故宮,每年都會給你一個非去可不的理由。2020年恰逢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主題書畫特展」等,都在這個金秋如約而至。
  • 北京一下雪,故宮就上熱搜!關於600歲的故宮,這些故事值得講給孩子...
    中教君這有幾個故宮的故事,分享給你~600歲的故宮,歷久彌新故宮一般指的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我們也有幸遇見她的今天光陰如水流逝而600歲的她,風華正茂600歲的故宮,有「內涵」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一件文化盛事。
  • 津門網鄭慶祥:夢回故宮 —— 紫禁城600歲之作
    津門網鄭慶祥:夢回故宮 —— 紫禁城600歲之作 2020-09-27 11: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600歲故宮生日快樂!紫禁城的四季之美都在這裡
    今天,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京呈帶您重溫紫禁城裡的春夏秋冬,回望600年。龍闕鳳簷,朱門金殿,朱牆淨空,一眼百年。御花園裡,十八槐旁,是故宮貓出沒的地方。古老的紫禁城裡,現代的人穿久不息,留存下有溫度的回憶。一種平常的、和諧的美在宮牆裡流轉,彌久留香。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堪稱是厚重又博大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
  • 丹宸永固 600年間從「紫禁城」到「故宮」的滄桑巨變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春秋變幻,星移鬥轉。今年,是舉世聞名的紫禁城建成的第600年。600年前,依明永樂皇帝朱棣號令建立的紫禁城,開啟了中國古代的又一場繁榮盛景。今天上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3個單元、18個關鍵年份、450件精品文物,在時間與空間、變化與永恆中,講述生命的流動,展現600年間從「紫禁城」到「故宮」的滄桑巨變。
  • 北京「數字故宮」放大招:七款產品開啟高清全景紫禁城
    央視網消息:數字故宮發布會昨天(16日)在故宮博物院文化資產數位化應用研究所舉辦。故宮博物院再放大招,對公眾一次性推出7款線上數字服務產品。在改版後的故宮博物院官網上,「故宮名畫記」欄目,珍貴繪畫增至345幅。
  • 國家頂級珍貴文物超九成,「網紅院長」單霽翔濟南講述故宮故事
    12月6日,由工商銀行山東省分行和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那一刻幸福年味」暨故宮文化講座在濟南舉行。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單霽翔用600多張高清照片,展示了故宮博物院近年來在古建維護、文物修復、便民惠民和藝術傳播等方面的創新與成果。翔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詼諧的語言,讓現場掌聲不斷。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今日首播 探尋紫禁城600年生生不...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座宏偉的建築群,在600年間完成了從皇宮到故宮博物院的轉身,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聚集了清晰的時間印記。今日20:5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首播。
  • 軍旅作家對話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歷史傳承與文化自信
    您曾提出要讓故宮博物院「活起來」,要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這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在多個場合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實際上,多年以來,總書記一以貫之關心故宮,從視察文物到接待外賓,從出席《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再到提出「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總書記的指示和教誨已化作強大動力,促使「故宮人」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之所以能呈現出今天的壯美紫禁城,是一代代「故宮人」在社會各界支持下所取得的成果。
  • 紫禁城今年迎600歲 《韓熙載夜宴圖》上半年率先露臉
    去年「入宮」 女青年最多  紫禁城今年迎來600歲 《韓熙載夜宴圖》上半年率先露臉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直言,「爆款」不可預測,但故宮要對「獻寶」展說不,未來會更加關注學術的支持,盡力避免觀眾來故宮「到此一遊」,更希望他們看展有所悟。他說:「目前為止,故宮展出的文物接近院藏5%。博物院將通過研究,設計一些專題展覽,讓更多文物走出來。」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換算成陽曆,當天就是1420年12月8日,正好是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造完成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的一場講座上說。「去年故宮全年參觀量達到創紀錄的1933萬人次,這麼多人進入故宮,開啟這場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對故宮有一些了解,會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單霽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