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以工興海 為海洋工程創新搭建「青島舞臺」

2020-12-24 瀟湘晨報

李華軍院士(右二)。 青島新聞網12月22日訊(記者 韓彤彤)「做出一項科技成果需要科技工作者腳踏實地堅守多年。這個獎項是對青島科技工作者的一種鼓勵,說明我們的科研大環境是很好的。」今天,在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獲得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李華軍長期從事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領域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在新型海洋結構物研發、大型海洋平臺整體浮託安裝、海洋平臺整體動力檢測與修復加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施工新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技術成果。

此次獲獎,對他而言既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繼續向前的動力:「科技對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近年來,李華軍帶動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的重心向青島轉移,讓越來越多的人才和項目匯聚青島。

以工興海 推動海洋工程行業科技進步

「以工興海強起來。」一直以來,這句話始終是李華軍團隊的目標與方向。李華軍與海洋工程的緣分,大約要從學生時代說起。「我是工科出身,大學學的是動力機械專業。」1982年,大學畢業後的李華軍成為了一名技術員,每天跑車間、修機器,參與技術革新,積累了不少一線生產實踐經驗。工作一年後,李華軍考取了大連工學院(大連理工大學)造船系研究生,在日積月累的研究中,李華軍決定將海洋工程研究作為未來發展方向。

從學習深造到真正踏入海洋工程領域,李華軍長期從事海洋工程安全與防災領域的研究與工程實踐。在海洋中建造的各類工程設施時刻都面臨著風、浪、流、潮等環境因素的幹擾與破壞,為減少海洋動力因素對涉海結構物的破壞,確保其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穩定,李華軍帶領他的團隊,歷時10餘年,構建起了海洋工程設施安全防災、減災技術體系:創建了三維懸浮泥沙和地形演變模型以及三維浪、流、沙耦合模式,提出了環境友好型海岸結構水動力分析與工程設計理論,研製了能有效抵抗波浪衝刷和沉降變形的新型海岸結構,將安全、環保、經濟有效結合,推動了近淺海油氣田的低成本、高效開發。

服務國家戰略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2019年9月,來自中國、挪威、英國的17位院士齊聚青島,參加由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海洋大學承辦的「海洋工程與水利工程科技前沿與創新發展國際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高端論壇」。李華軍以「海洋工程科技面臨的緊迫需求與發展機遇」為題向來自國內外50餘個政府部門、大學、科研院所、大型企業的160餘名參會代表闡釋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推進海洋工程建設和技術創新為紐帶,落實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思考與實踐。

面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李華軍帶領團隊成員以「近淺海新型構築物設計、施工與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應用為抓手,積極融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為沿線地區或國家的海洋工程建設出謀劃策,提供戰略諮詢。

除此之外,為推動青島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發展,李華軍通過開展有效的產業發展諮詢工作,將國內外的優質行業資源與智力資源引到青島,帶動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的重心向青島轉移,人才和項目向青島匯聚。目前,研究成果已推廣應用於青島市董家口港區、奧帆基地、膠州灣濱海溼地防護與整治等20餘項工程。

重視後備人才培養 傳承科研精神

1992,李華軍到中國海洋大學執教。據了解,中國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科創設於2003年。在李華軍的帶領下,海洋工程學科經短短十幾年發展便位列軟科全球高校學科排名第16位,實現了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此外,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獲批國家重點學科,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2個本科專業入選首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李華軍更是高度重視後備人才培養和學術團隊建設。截至目前,他培養的研究生和博士後達100餘人,大多成長為海洋工程領域的科研與技術骨幹,其中不乏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山東省泰山學者等高水平創新型人才。

「做科研要甘於做冷板凳,既要有好奇心,又要有志向和韌勁,坐得住,鑽得深。」儘管已獲無數掌聲與榮譽,但在李華軍看來,身為科研工作人員,還要更多地聚焦於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來源:青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耕耘30載,為海洋工程做...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22日訊 科研辛苦,需要耐得住「坐冷板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的經歷是極好的證明。這位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何梁何利科技創新獎等諸多榮譽於一身的專家學者,今日又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長期默默致力於海洋工程研究,已經耕耘30多年。李華軍獲得青島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作為受表彰的全國先進工作者參加大會。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五年評選一次,是我國勞動者的最高榮譽。勞動模範評選主要針對企業職工和農民,先進工作者評選主要面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者。李華軍院士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從教30餘年,他守初心,擔使命,逐夢蔚藍、勇攀高峰,持續譜寫以工興海的華美樂章,曾獲山東省先進工作者、政府特殊津貼、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青島市勞動模範、山東省留學回國創業獎、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等多項榮譽。
  • 30年來攻克上百個技術共性難題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獲青島市...
    面對這些問題,如何消除隱患使海中結構物巍然立於海面,如何為人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海洋權益維護提供堅強的安全保障,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三十餘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李華軍在海洋工程領域劈波斬浪,攻關了一項項技術難題,為中國海洋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 我國海洋工程領域首個!李華軍院士擔任負責人 | 中國海洋大學首個...
    日前,由中國海洋大學牽頭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科學中心項目「多場多體多尺度耦合及其對海工裝備性能與安全的影響機制」(以下簡稱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正式獲批實施。該中心由學校李華軍院士作為負責人,聯合上海交通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共同申報,經過通訊評議、網絡答辯、現場考察等評審程序批准立項,資助期限5年,直接經費6000萬元。海工裝備基礎科學中心是我國海洋工程領域首個、山東省唯一一個基礎科學中心。
  • 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青島市科技事業和現代...
    近日,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市級機關會議中心召開,表彰了為青島市科技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最高獎,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為李華軍頒獎並發表講話,青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主持會議。
  • 點亮莘莘學子心靈的青島園丁
    因此我們要向「最美勞動者」致敬:五一節到來,我們為您獻上最崇敬的頌歌。一張張勞動中的瞬間,一個個平凡的笑臉,記錄了人生歷程中的感動,頌揚一顆顆美麗而激情悅動的心靈。「最美勞動者」首期,我們介紹兩位點亮莘莘學子心靈的青島園丁,他們是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青島二中校長孫先亮。
  • ...隆重表彰2019年度科學技術獎,青島海爾生物劉佔傑、中國海洋...
    人單合一模式的踐行者劉佔傑博士,青島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海爾集團的一名「創客」。2001年,從一名大學老師毅然「轉身」,選擇加入海爾集團成為一名「創客」;2019年,帶領海爾生物成為青島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在過去的近20年間,劉佔傑不僅是超低溫製冷領域的科研人員,更是帶領企業找準發展路徑的創新者。
  • 中國海洋大學,985工程,雙一流大學,海洋科技人才的搖籃
    中國海洋大學(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海大,坐落在景色秀麗、氣候宜人的海濱城市青島,是一所海洋和水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青島最好的三所大學,實力強,其中中國海洋大學位居第一
    青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也是一個非常合適讀書的地方,說起青島的大學大家都會想起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等等有知名度的大學。其中中國海洋大學在青島大學中是排名第一的。校友會2020年青島最好的大學排名根據校友會2020年青島最好的大學排名,青島一共有七所高校,其中青島最好的三所大學分別是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科技大學。
  • 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李華軍、劉佔傑獲市科技最高獎
    2019年度全市共有155個項目(人選)獲獎,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海爾生物醫療股份有限公司劉佔傑總經理榮獲市科學技術最高獎,另外10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6項成果獲技術發明獎、132項成果獲科技進步獎、5人獲國際合作獎。
  • 「985」工程一期高校之:中國海洋大學簡介
    >   中國海洋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產學科為特色,包括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門類較為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 985 工程」和「 211 工程」重點建設高校之一。
  • 青島最厲害的一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在全國排位和影響力怎麼樣?
    青島,中國最美的海濱旅遊城市之一。海納百川,則取行遠。中國海洋大學,位於青島,中國知名高等學府,校園曾經入圍全國十大最美麗校園。中國海洋大學始源於1924年創辦的私立青島大學,1930年成立國立青島大學,歷經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山東大學遷往濟南後,留在青島的海洋等系成立山東海洋學院。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 李華軍:與「蛟龍」搏鬥30年
    李華軍在海洋石油平臺調研  「閒不下來」是多數人對李華軍教授的印象,這位中國海洋大學的「資深海洋人」總有忙不完的事。獲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的喜悅,並沒有在他的生活停留太久。  過去十年,在近淺海領域「捕獲」豐厚成果的李華軍,又將目光投向了遠海。「我們在灘淺海工程領域的技術水平已經成熟,但深遠海領域卻尚待深掘,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這是一個戰略科學家的深遠謀略。
  • 超2億,中國海洋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再創新高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工作基本結束,中國海洋大學共獲批各類項目155項,項目總經費2.04億元,較去年增長37.5%,創學校歷史新高。項目平均資助率25.6%,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青年基金資助率達31.5%,近全國的2倍。
  • 直掛雲帆濟滄海——青島藍谷打造全國經略海洋新高地
    圖為國家深海基地青島藍谷建設和引進了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國家海洋質檢中心、大洋鑽探船等「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26個,各類科技創新平臺60餘個,全職或柔性引進各類人才6000餘人。青島藍谷先後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成為國家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和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 中國海洋大學:創新體育教學 提升學生身體素質
    原標題:中國海洋大學:創新體育教學 提升學生身體素質海大原本一周一次的體育課程顯然不能滿足學生更好的體能鍛鍊,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鍊中,中國海洋大學為學生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服務平臺,並且建立了大課程結構體系。
  • 中國海洋大學三位教師榮獲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
    、青島市教育局公布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名單,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劉貴傑教授、化學化工學院馮麗娟教授、經濟學院趙昕教授榮獲第五屆「青島高校教學名師」稱號。  通訊員:徐雅穎  劉貴傑教授簡介:  劉貴傑,男,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海洋大學工程訓練中心主任、工程學院副院長,中國海洋大學第六屆教學名師、青島市拔尖人才、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負責人、國家級新工科建設項目負責人,先後受聘青島市五個企業專家工作站的首席專家,現兼任中國機械行業卓越工程師教育聯盟理事等職。
  • 2020年海洋類大學排名,中國海洋大學第一,第三第四很強勁
    校友會理科生喜歡的海洋類大學排名出榜,中國海洋大學第一,大連海事大學緊隨其後,第三第四很強勁。中國海洋大學院校標籤: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A類院校。創建於1924年,歷經私立青島大學、國立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等辦學時期;1959年發展成為山東海洋學院;1988年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海洋大學考研信息網-研究生...
    關於舉辦2020年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的通知 關於舉辦2020年中國海洋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的通知 化學化工學院始建於1959年,是中國海洋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1982年設立全國第一個海洋化學碩士點
  • 他們是青島驕傲!這些人入圍全國勞模、入選全國先進工作者
    紮根轉向架裝配一線,郭銳用匠心助力中國速度,為中國高鐵「金名片」貢獻著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尹星:為工程車裝上了「黑匣子」山東青島地鐵技師工作站站長、青島地鐵集團運營分公司車輛部工程車檢修工,技師青島二中建於1925年,是山東省重點學校,歷經近百年的發展,成為島城學子嚮往的「聖地」。李華軍:逐夢蔚藍勇攀高峰 譜寫以工興海的華美樂章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高級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