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區發展三大新興產業崛起創新高地

2020-12-20 濟南市政府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作為省會濟南的中心城區,市中區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快推進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和科技文創三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打造市中區特有的、不同於其他區的發展優勢,以錯位競爭謀求突破。

  產業是城市經濟的靈魂,一個區域要想變強,離不開產業發展實力變強。然而,區位優勢突出、資源稟賦良好的市中,囿於城市建設規劃用地局限等原因,城市空間的發展面臨多重挑戰與困境。

  敢為人先,破舊立新。乘著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東風,市中區以動能轉換為支撐,加快打造現代金融、數字經濟、科技文創三大新興主導產業發展高地,實現產業融合帶動區域升級,讓一個個行業領軍企業在這裡成長壯大,一個個世界500強企業在這裡落地紮根,形成生生不息、循環不止的產業生態圈,不僅讓市中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也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的有力體現。

  市中區走的是一條獨具特色的創新發展道路,沿著這條道路,空間維度不斷延展,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城市能級提檔升級,拾級而上的「市中精彩」不斷上演。通過自身平臺、資源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協同發展,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服務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加速實現在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中走在前列、爭當排頭兵。

  吹響創新號角 抓住主攻方向 聚焦「高精尖」產業發展崛起成峰

  站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風口浪尖,唯有破難而進、乘勢而上方能實現產業生態鏈的可持續發展,從根本上增強經濟發展的實力與潛力。市中區對三大新興主導產業的布局正是與城市建設緊密相連的科學統籌,也是基於自身優勢產業所作出的發展創新——

  金融產業提質擴容。市中全區擁有各類金融網點328家,其中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區域型總部分別佔全市的29%、32%和25%。山東新金融產業園註冊企業達到1000餘家,管理基金規模超過1700億元。數字經濟崛起成峰。「數惠市中」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國內首個BIM軟體產業園啟動建設,赤子城成為山東首家港股主板上市網際網路企業,數字經濟企業匯聚態勢加速形成。科技文創蓬勃發展。微軟、阿里巴巴(山東)、SAP、iTOT等世界級企業紛紛落戶,全區擁有省級院士工作站5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6家,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3家,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4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穩居全市前列。

  今天的市中,發展三大新興主導產業的「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人才、資金、平臺」兼有。仔細梳理市中區近年來的前進軌跡不難發現,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增長質量和效益,已經內化為全區上下的自覺行動:聚集濟南市「網際網路+」創新創業綜合示範園、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濟南)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濟南)基地等創新創業平臺,讓產業園區、平臺「串珠成鏈」;圍繞「一帶一城」持續發力,打造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集科創平臺打造、科創企業培育、科創人才合作、科創項目扶持、科創成果轉化於一體的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

  從空中俯瞰這片土地,南為秀麗群山,北為商埠故地,集聚高端商務樓宇、大型企業區域總部,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匯聚,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與豐富的業態讓這裡成為一方投資發展的熱土。

  融入發展大勢 展現「市中擔當」 以「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突破中部崛起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從過去的「中疏」到現在的「中優」,一字之別肯定了當前階段中心城區的戰略地位,也給市中區產業提檔升級帶來難得機遇。市中人跳出市中看市中、跳出市中謀劃市中,把市中的發展放到全市、全省甚至全國的格局中來謀劃,認真服務全市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自身優勢推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在時代發展大勢、發展大局中深化發展思路、找準發展定位、扛起發展責任。

  服從服務重大發展戰略、發揮輻射作用的重大使命,就要自身做大做強,不斷提高經濟首位度、增強發展協調性、提升城市承載力。基於此,市中區以「錯位發展、特色發展」為導向,鞏固提升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大力發展基金、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新模式,培育發展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構建獨具市中特色的全方位、全鏈條現代金融生態系統,形成立足濟南,服務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輻射全省的現代金融發展集聚示範區。同時,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以新型企業為主體,著力破解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瓶頸和文創企業規模化發展短板,增強區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承接承載能力、中試產業化能力、協同創新能力、對接服務能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新舊動能轉換,促進科技與經濟、文創與商業融合發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創新設計服務中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加快數位化發展」,為市中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力量。市中區將深入落實全會精神,深入實施「353」數字經濟引領戰略——「3大數字新支撐、5大數字新產業、3大數字新融合」,加速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持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努力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構建「有人才、有技術、有產品、有產業、有應用、有場景」的「六有」產業生態圈和「平臺+生態、龍頭+配套、承接+轉型」產業發展新生態,打造「國內知名、全省一流」的數字經濟示範高地。

  發展時不我待 落實只爭朝夕 蓄勢賦能激活創新發展新動力

  目標所達之處,是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拼搏勁頭,更是馳而不息、久久為功的堅定意志。在對標對表發展戰略中搶抓機遇、首當其衝,考量著「市中鐵軍」的能力和擔當。隨著一場場務實、高效的會議,一項項創新、先進的舉措,讓一套完善的落實機制「浮出水面」:成立市中區新興主導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現代金融、數字經濟和科技文創三大新興主導產業創新發展;充分發揮人才引進政策作用,用好各類招才引智平臺,加快培養引進高層次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產業人才以及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等;創新實施產業先行下的「多規融合」,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加強與省、市對接和市中區直部門、街道辦事處協調聯動,組建新興主導產業分類專家委員會,積極尋求與國家頂級智庫合作,為三大新興主導產業跨越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思想不斷解放,眼界不斷開闊,理念不斷更新,讓市中人幹勁不斷凝聚,進步不斷顯現,也讓三大新興主導產業未來發展目標更加明晰:到2025年末,現代金融產業力爭全區金融業增加值、稅收年均分別增長6%、3%,山東新金融產業園新引進各類金融商務機構300家,實現區域稅收8億元。數字經濟產業新引進和培育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不少於30家,培育具有行業、區域競爭力的企業級平臺不少於2個,建成新技術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示範項目不少於5個。科技文創方面,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5件,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保持全市前列;新建創新創業載體10個,吸引高校院所和企業設立研發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構10個,技術合同交易額達到35億元。

  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改革深度不斷加深,提升高度不斷突破,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三大新興主導產業全速發展,讓未來市中區的差異化發展優勢盡顯。當一個個重大項目落地生根,當一批批投資商紛至沓來,市中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的信心日益堅定。注入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市中區在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品質之區的道路上將迎來更高的提升、實現更大的跨越。


相關焦點

  • 「鏈」上未來 濟南市中區全力打造區塊鏈產業高地
    12月19日上午,2020CCF區塊鏈技術大會暨首屆中國濟南區塊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開幕,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會議現場同步舉行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山東秘書處落戶市中區揭牌儀式。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資料庫技術,正在引發新一代信息創新和產業變革。在省委、省政府給濟南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中,「科創濟南」位居「五個濟南」之首,足見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今年以來,市中區認真服務全市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標「五個濟南」要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速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搶先布局區塊鏈產業。
  • 促進產業融合創新!南沙打造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地
    期間,6家單位共同籤約推進南沙區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建設,將促進第三代半導體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合創新與集群發展,助力南沙構建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創新發展高地。 科技部原副部長、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指導委員會主任曹健林,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雷鵬,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何棣華,廣東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詹若蘭,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等出席會議。
  • 打造創投高地 賦能創新發展
    原標題:打造創投高地 賦能創新發展   12月19日,由中國證券報主辦、華發集團承辦,主題為「中國智造的未來」2020
  • 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大力發展數位化產業 打造頂尖創新高地
    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大力發展數位化產業 打造頂尖創新高地 2020年12月28日 12:2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要抓住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布局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著力壯大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無錫惠山產業轉型崛起提速 「三大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定目標
    到2022年末,生物醫藥產業規模70億元以上......無錫市惠山區明確「三大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定位。6月9日,無錫市惠山區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發布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三大經濟」(以下簡稱「三大經濟」)和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
  • 2020,在青島見證中國北方機器人產業高地的崛起
    大會期間,將權威發布面向2035的智慧機器人技術路線圖、《2020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與發展——工業機器人》、2020年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標準,並會同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共同發布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統計數據等多項機器人產業權威報告,全方位多維度解讀當下的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洞察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和機遇。
  • 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梁平高新區新興產業崛起~
    梁平高新區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在固本開新求變上下功夫,堅持內生培育與高端引進並舉,注重高端資源要素聚集配置,推進「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加快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創新,推進電子信息、智能家居、綠色食品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構建集成電路、新材料、通用航空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構建「3+3+1」產業發展體系
  •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 濟南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為新發展階段偉大實踐提供了行動指南。全面開啟新徵程的重大任務,全面把握新奮鬥目標的總要求,濟南市已吹響向新發展階段進軍的號角,加速集聚科創資源,打造創新創業高地,匯聚發展新勢能。
  • 發展產業生態,聚力打造「三個高地」
    長沙市委常委、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 沈裕謀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深入長沙縣、長沙經開區考察製造業發展情況,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
  • 鹽城經開區:構築產業高地 夯實高質量發展之基
    作為中韓(鹽城)產業園產城融合核心區,2020年以來,江蘇省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鹽城經開區)聚焦汽車、電子信息和新能源裝備三大主導產業,重抓項目招引,強化產業培植,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全力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 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山東秘書處落戶市中區 「鏈」上未來...
    12月19日上午,2020CCF區塊鏈技術大會暨首屆中國濟南區塊鏈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開幕,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會議現場同步舉行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山東秘書處落戶市中區揭牌儀式。區塊鏈作為一種分布式資料庫技術,正在引發新一代信息創新和產業變革。在省委、省政府給濟南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中,「科創濟南」位居「五個濟南」之首,足見科技創新的重要地位。今年以來,市中區認真服務全市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標「五個濟南」要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速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搶先布局區塊鏈產業。
  • 蘇州太湖雲谷投用 將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高新區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昨天,「產城新時代,雲聚新太湖」太湖雲谷啟幕暨重點項目籤約入駐活動舉行,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金融機構及入駐重點企業代表等300多人參加活動。市政協主席周偉強出席。
  • 武漢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強勁崛起
    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以「堅定不移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市經信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等介紹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等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培育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和國內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中部第一;光谷生物城位列全國生物創新園區第四。「芯屏端網」光電子信息、節能與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入選國家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和生物醫藥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 《臨港新片區創新型產業規劃》出爐!未來將這樣發展→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吳曉華、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市科委二級巡視員陳宏凱、市金融工作局總經濟師陶昌盛出席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8月18日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同意的通知》(滬府辦發〔2020〕48號),由市經濟信息化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科委、市交通委、市金融工作局等部門聯合印發《產業規劃》。
  • 共話5G中高頻,助力產業創新融合——5G中高頻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12月10日,5G中高頻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順義成功召開。論壇以「共繪中國中高頻產業藍圖,賦能數字經濟時代新機遇」為主題,共同探討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圍繞5G中高頻關鍵技術、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以前沿思維,尋找創新動力源泉,旨在加速5G中高頻段產業成熟與發展,發揮順義區在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作用。
  • 「聽」青浦:大力發展創新和綠色經濟 打造世界著名湖區和生態價值高地
    軌交17號向西延伸至金澤,華為研發基地預計本月底開工......今天(18)舉行的「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聚焦青浦,信息量滿滿。肩負進博會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青浦區大力發展創新和綠色經濟,正加快推進西岑科創小鎮和水鄉客廳建設,打造世界著名湖區和生態價值高地。
  • 四大發展能級+四大支柱產業 濟南工業強市「路線圖」來了
    記者9日從濟南市工信局獲悉,為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聚焦「智造濟南」建設,打造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近日,濟南印發《關於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到2025年,工業營業收入突破萬億元,鞏固提升工業基礎地位,形成先進位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