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12月8日,據彭博等多家媒體報導,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表示,由於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一些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受到影響。該公司通過電子郵件答覆問題時表示,這一問題導致汽車生產可能面臨中斷風險。
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的復甦,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正在關注形勢發展,與總部與供應商進行協調採取行動,截至目前,客戶交付未受影響。
此前,大眾中國曾對「缺芯」事件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
中汽協:問題真實存在
明年一季度部分車企或受影響
12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正面回應了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問題。中汽協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表示,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並沒有部分媒體報導的那麼嚴重。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
李邵華稱,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分企業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不過,就明年全年而言,晶片短缺的影響將不會太大,目前尚難以做出定量估計。他認為,由於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都在加長備貨周期,加之短期內晶片產能依然不足,晶片價格出現上漲或將不可避免。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晶片供應緊張,這股晶片短缺潮也蔓延至汽車行業。
中銀證券認為,預計晶片短期緊缺會延續到明年第一季度,車企或將採用其他供應商代替、配置切換等方式應對,排產或將受到一定影響,但總體影響目前相對可控。從產業鏈來看,國內汽車產銷量佔據全球近1/3,但汽車半導體等零部件主要依賴海外供應商,中國汽車半導體產值佔全球份額不到5%,部分關鍵零部件進口佔比超過80%-90%。長期看汽車零部件的自主可控是重點發展方向,汽車晶片等核心供應鏈的國產替代是必然趨勢。
東吳證券指出,車用晶片供給緊張短期對汽車產業鏈排產和採購成本造成擾動,對終端汽車銷量影響有限(現有庫存有較好緩衝),對終端汽車折扣率預計會有所回收。長期而言,此次事件進一步突顯了MCU甚至整個汽車產業鏈自主的重要性。長期看好「景氣復甦+商業模式+自主崛起」三大因素共振帶來汽車板塊的長期投資機會。
晶片短缺將持續蔓延?
此前,大眾中國曾回應「停產」一事,表示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另外,蔚來、小鵬和理想表示「暫無影響」。比亞迪稱可以充分自給,還有餘量外供。
據媒體報導,本次短缺的汽車晶片將導致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受到晶片斷供影響,車企將面臨的停產風險。
據了解,本次停產風波,首當其衝的是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應該說高端一點的產品,只要配置了ESP和ECO的產品都會遇到產能問題,但因為大眾汽車基本都有配備,所以影響最大。」大眾相關知情人士透露。
據自媒體「愉觀車市」報導,上汽大眾一位生產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缺少這些晶片,我們只能停產了。」該人士表示。此外,一汽大眾從12月起也將進入停產狀態。按此前產能估算,僅南北兩個大眾12月份的產量合起來超過20萬輛,至於何時會恢復生產,目前還不知道。
而國內該產品主要的供應商是大陸集團Continental和博世兩家零部件供應商,受到晶片斷供影響,兩家零部件巨頭也面臨該業務的停工風險。目前大陸集團Continental的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庫存僅為1萬套左右,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按照目前的狀況看,中國汽車將近15%的產能受到影響。
今年3月,國內新冠疫情得到全面控制以來,國內汽車市場正在快速恢復。再加上近期國內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國內的汽車廠商也正在積極生產迎接市場的需求的爆發。然而誰曾想,缺「芯」問題卻成了汽車廠商們的「噩夢」。
如果晶片供應問題在12月內無法緩解,以國內15%的汽車產能受影響來估算,就意味著僅12月,國內就可能會有近40萬輛汽車的生產受到影響。這個影響確實很大。
與晶片短缺形成對比的是,汽車晶片供應商開始「抬價」。近日,汽車晶片廠商龍頭NXP(恩智浦)漲價函再流出:11月26日,恩智浦向客戶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恩智浦面臨產品嚴重緊缺和原料成本增加的雙重影響,決定全線調漲產品價格。據行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一年,晶圓供應將持續緊張,恩智浦產品漲價幅度或從5%起跳,部分產品需要客戶籤一年的NCNR(不許取消,不許退貨)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