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晶片短缺或將持續半年,車企面臨巨大供應鏈風險

2020-12-28 電子產品世界

全球半導體供應不足,讓汽車製造業面臨著巨大風險。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2/420936.htm

近期,德國車企大眾集團、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以及博世集團相繼發出預警,由於全球範圍的汽車晶片的短缺,可能會影響汽車生產。其中包括因市場復甦而帶來需求增長的中國市場,這種影響將會持續到明年。

晶片供應緊張,已經威脅到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安全。中國汽車產業最先感受到緊張的氣氛,已經有部分車企因為「缺芯」被迫停產。  最先傳出生產受到影響消息的是中國銷量最高的兩家車企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車企、零部件企業、汽車行業人士等不同信源處了解到,因為包括汽車晶片在內的電子元件等核心零部件的短缺,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的部分工廠和個別車型調整了生產計劃,降低生產班次或者短期內暫停生產。

「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而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大眾中國方面的回應,坦誠了汽車晶片短缺對其帶來的巨大挑戰。

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南北大眾。「整個汽車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不止是南北大眾,還有至少吉利和兩個本田(即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這些都是我們收到了停產影響通知的。」12月6日,一位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中國區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多家車企了解到,儘管每一家企業的情況不同,但「缺芯」是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從12月開始,汽車晶片短缺的問題將變得更加突出,對所有的車企會陸續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些車企明年上半年的排產計劃。

儘管多家車企稱目前汽車的交付與銷售沒有受到影響。但是,短期內汽車「晶片」短缺的問題難以解決,國內車市上漲的勢頭帶來的需求增加,眼下又恰逢銷售旺季,供需矛盾帶來的巨大潛在威脅,給整個汽車行業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車企為何「缺芯」?

「各種系統零部件(都存在短缺),有發動機ECU,有轉向EPS,也有底盤ESP的,不光是晶片,也有各種電子元件。」上述汽車零部件企業高層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簡單來看,OEM(主機廠)生產中斷的直接原因是部分核心汽車電子的短缺。而發動機控制系統(ECU)、車身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PS)等主要由Tier1(一級供應商)向車企提供,其中,博世和大陸佔據著最主要的市場份額。ECU、ESP中所需要的晶片,則由Tier1從半導體晶片供應商處採購。

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短缺的汽車晶片最主要的是功能晶片MCU(微控制單元),MCU在傳統燃油汽車電子核心部件中被大量使用。Strategy Analytics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車載MCU安裝量超25億。

多位行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汽車晶片短缺是由兩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中國汽車行業持續復甦,市場表現好於預測,汽車晶片需求的增長高於預期;另一方面,全球疫情蔓延,上遊晶圓廠產能吃緊,手機、電腦等各類電子消費品的晶片供應不足,汽車晶片產能同樣受限。

「現在一提晶片,大家都很敏感,聯想到地緣政治和國家戰略。但其實就是產能規劃和市場預測的問題,主要是OEM(汽車主機廠)和Tier 1(一級供應商)的問題。」有汽車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影響是全球性的,只是中國汽車市場的表現優異,需求大幅增加而供給不足,問題率先暴露了出來。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業界無論是對於汽車產業還是對半導體行業的預期其實並不樂觀。上半年悲觀的預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半年對於汽車晶片產能的排產計劃。

「汽車晶片周期長,產能不好規劃,正常年份也可能有這個問題,我們只是沒有注意而已。反過來,規劃不好也會有壓庫報廢,所以是雙刃劍。」上述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中國區高層對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車市自5月以來已經持續復甦,雖然一季度市場情緒悲觀,但是二、三季度時整個行業都已經明顯感覺到汽車市場需求的逐步釋放。在這個過程中,隨著中國的需求增長和其他市場逐步恢復,使得汽車的零件在局部形成短缺。

有零部件企業高層表示,如果按照汽車廠家原有的產能規劃,晶片的供應,其實問題不大。但是由於新增的產能,需要向半導體企業額外訂購,而這需要6-9個月的較長周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汽車需要很長的產品開發和驗證周期,汽車晶片同樣如此。並且,由於Tier1掌握著很重的話語權,車企想要調整供應商體系難度很高。以車身控制EPS為例,結構複雜、集成功能多、價格也相對昂貴,所以研發周期測試周期最長,一旦晶片的預批量供應不上,就會給正常的生產帶來麻煩。

「雖然汽車產業的供應鏈極為複雜,但是車企多年來有著經驗豐富的市場反饋機制,有較強的供應鏈風險把控能力。晶片的短缺,肯定不是突然之間就斷了的,中間肯定經歷了一個過程。車企們和Tier1應該已經發現了一些問題,調整生產的節奏。」12月6月,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企業對於汽車晶片短缺的問題並非沒有預警。「採購部門其實對於供需關係很敏感,有的企業在8、9月份對這件事就已經有所察覺。」有車企內部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部分企業此前已經開始在有意識的增加庫存。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在汽車晶片普遍短缺的情況下,車企不得不調整部分車型和工廠的生產計劃,從而將損失減少到最低。例如,有消息人士告訴記者,一汽-大眾天津工廠和成都工廠受到的影響,高於其他三個工廠。

「車企對於市場的判斷還是比較快的,因此,會根據市場的需求,把緊缺的資源投向帶來更高經濟利益的車型上。」有車企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短缺或將持續超半年

多位行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汽車晶片短缺對汽車生產造成的影響以及背後的原因,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但是想要解決問題的難度卻非常高。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OEM需要更準的市場預測,Tier1要更好的產能規劃,Tier2儘量縮短lead time(交付周期)。」有汽車行業人士表示。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方協作,而以博世、大陸等為代表的Tier1扮演著關鍵的一環。

儘管大陸和博世方面均表示,正在與各半導體廠商加強合作與溝通,盡一切努力以期將影響降到最低。但是,多位Tier 1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晶片廠產能不足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行業內晶片短缺的情況至少會持續半年。

更加緊迫的問題是,如何讓這種情況不再持續惡化。現階段,大部分車企的交付還未受到影響,如果產能的短缺遲遲無法解決,部分車型的汽車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只是時間的問題。

一位博世中國的高層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略顯無可奈何。「晶片廠產能不足,我們也沒有什麼辦法。我們只能增加投資,幫助晶片廠投資並擴大產能,但是這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我們和半導體廠商一直以來保持緊密溝通。 目前半導體晶片廠商已經開始著手擴大產能來應對突然增加的供給需求,但考慮到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交付時間,目前供應短缺的情況將在6-9個月的時間內改善。因此預計到2021年供應形勢依然嚴峻。」12月6日,大陸集團中國區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此外,有汽車行業人士告訴記者,由於上遊晶圓廠產能緊張,汽車晶片其實處於一種與手機等電子消費品搶產能的狀態。

「汽車晶片的製程要求沒有手機那樣高,與手機、5G相比,晶片企業的利潤率沒有那麼高。所以當晶圓廠產能全球吃緊的情況下,汽車和消費電子爭奪晶片產能,並不佔據優勢。」12月7日,一位汽車晶片從業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晶片的投資領域,隨著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規模的增長,不少晶片企業把更多地目光投放到了充滿極大的商業前景的IGBT、傳感器等領域。

不少行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擔憂汽車晶片的價格,在目前供需關係嚴重失衡的情況下,汽車晶片的價格上漲將是大概率事件。

全球車載MCU的前5大供應商是恩智浦、英飛凌、瑞薩電子、意法半導體、德州儀器,佔據著市場半壁江山。其中,已經有幾家企業傳出漲價的消息。

近日,有消息稱,有客戶收到恩智浦的通知,恩智浦稱為應對材料成本的「大幅增長」和晶片的「嚴重短缺」狀況,為解決供應商帶來的不可預見的成本增長,公司不得不提高所有產品的價格。

日本半導體製造商瑞薩電子也向客戶發送提價通知,表示公司近期面臨庫存、成本增加壓力和產品運輸風險,不得不上調價格來保證這些產品得到持續的投入和生產。瑞薩的價格調整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在晶片短缺影響汽車產能的情況下,主機廠、Tier1不得不接受上漲的價格。崔東樹認為,在目前汽車市場競爭極為激烈的情況下,這種成本的價格很難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汽車價格上漲的可能性不高,增加的成本可能需要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自己消化。

會不會影響汽車終端市場?

晶片的短缺,已經對一些車企的產能造成實際的影響。對於車企而言,年底及春節前是汽車的傳統銷售旺季,而中國汽車市場的行情近期也是一直向好。如果在此時部分車型的產能無法跟上,不僅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損失,也有可能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競爭對手。

當然,從整體上來看,晶片短缺是整個汽車行業面臨的挑戰,不同的車企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挑戰。

「停產會影響市場終端,具體要看影響的時間跨度。」12月7日,羅蘭貝格全球高級合伙人兼大中華區副總裁鄭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資深汽車電子工程師朱玉龍認為,(晶片)短缺的問題,更多的是在2020年12月開始,延伸到2021年上半年都有交付的瓶頸。這種影響可能對於所有的車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按照需求的排產很難跟上。

不過,崔東樹認為,產量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有限,車市沒有想像中那麼悲觀。「不少車企的一些車型還有庫存。車企可以通過調整生產的計劃,來減少影響,同時也可以去一部分的庫存。」

他認為,從車市的走勢來看,明年中國乘用車市場預計將有7%的增長,市場的需求存在。而在供給端,雖然有部分車企的部分車型會受到影響,但是消費者還有其他的汽車品牌可供選擇。

「雖然有的車企的部分車型的產能會造成缺口,但這不是說,所有的車都不生產了,影響是有限的。消費者可以選擇其他車企類似的車型。」崔東樹表示。

此外,這兩年中國汽車市場進入調整期,車企之間的競爭本就十分激烈,價格戰不斷加劇。因此,在主流的合資或者自主品牌市場,即使有的車企的部分車型供給短期內出現不足,也不會出現明顯的終端價格上漲。否則,消費者就會被競爭對手搶走。

「晶片短缺不會對終端消費市場帶來大的影響。需求決定供給,我們預計明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量會實現正增長。」崔東樹告訴記者。


相關焦點

  • 大陸集團: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明年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德國大陸集團(Continental AG)表示,晶片短缺導致的汽車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到2021年。大陸集團於1871年在德國漢諾瓦成立,主要產品包括輪胎、制動系統、車身穩定控制系統、發動機噴射系統、轉速表以及其它汽車和運輸零件等等,該公司正在向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
  • 又有晶片短缺 車企停產?大眾汽車集團發聲 中汽協也回應了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正在關注形勢發展,與總部與供應商進行協調採取行動,截至目前,客戶交付未受影響。此前,大眾中國曾對「缺芯」事件回應稱,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中汽協:問題真實存在明年一季度部分車企或受影響12月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也正面回應了汽車行業晶片短缺問題。
  • 大眾因晶片短缺面臨停產風險?晶片將成為未來汽車「命門」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緊張,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近日有消息稱,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比亞迪則表示公司本身具有晶片製造能力,不存在晶片短缺,全部車型正常生產。
  • 大眾汽車面臨「停產」風險 關鍵零部件晶片短缺
    來源:央視大眾汽車現「停產」風險 關鍵零部件晶片短缺來源:央視財經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昨天,央視財經發布了有關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的報導。
  • 貨櫃短缺,巴基斯坦供應鏈將面臨怎樣的風險?
    華輿訊 據巴基斯坦華商報報導 隨著世界各地的經濟走出了殘酷的封鎖,一個新的挑戰擺在各地的供應鏈面前。一些國家的貨櫃嚴重短缺,而另一些國家的貨櫃供應過剩,這成為全球性問題,同樣巴基斯坦也受到影響,且對該國的打擊尤為嚴重。
  • 車企風險正加速向供應鏈企業轉移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車企的諸多問題,例如生產管理、現金流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不足,疊加汽車產銷方面的壓力,車企們所面臨的風險倍增。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風險如今正加速向供應鏈企業轉移。
  • 汽車晶片短缺問題似乎爆發了
    而對於汽車行業來說,一次關於汽車晶片的大討論也在激烈的進行,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建立備案,特別是國產晶片如何替代進口晶片以保證產業鏈的安全。 囤積汽車晶片者 儘管汽車晶片的短缺並沒有那般厲害,但是恐慌性的擔憂還是引起了行業的連鎖反應。「一些二級代理商已經將手中剩餘的晶片屯起來了。」12月9日,有一家汽車製造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 缺芯面臨長期風險!汽車晶片國產替代有多難?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是真實存在的,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導致晶片供需矛盾在這一時間段集中顯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行業發展部部長李邵華在此關鍵時刻發聲,稱由於晶片供應短缺,部分車企的生產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度受到較大影響。數據顯示,國內95%的前裝晶片需進口。
  • 汽車晶片缺貨,多家車企尋找替代料或停產應對
    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主要來自博世和大陸集團。博世幾乎壟斷國內市場,特別自主品牌,此外在奔馳、奧迪、卡迪拉克、別克裡也比較常見。大陸集團主要供應大眾、寶馬、PSA、奔馳,採埃孚主要供應美系車。有分析人士表示,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通過採購晶片再組裝成相關模塊向車企供應,由於全球晶片行業面臨缺貨問題,大陸和博世的生產面臨難題。這兩大汽車零部件巨頭先後發出了供應鏈警告。
  • 汽車晶片衝擊波:價格水漲船高,短缺或蔓延至2021年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易揚 編輯:潘卓倫12月7日,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和博世集團紛紛表示,局部區域需求上升,以及疫情導致晶片產能不足等原因,汽車行業晶片短缺或將持續至2021年。汽車晶片短缺持續發酵,不少車企都在近期傳出生產中斷傳聞。不過從車企的回應來看,晶片短缺雖然確實存在,但真正距離無「芯」可用的時刻還未到來。「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而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汽車晶片供應緊張 企業面臨「無米之炊」
    由於全球晶片產業供應短缺,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大眾等多個車企的個別車型生產均受到一定影響,受影響最主要的零部件包含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以及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兩大模塊。國內車企主要供應商大陸集團和博世,今天相關人士對看看新聞Knews記者表示,他們也是通過採購晶片再組裝生產成為電子器配件,供應給主機廠,由於全球晶片行業面臨短缺,他們也面臨無米之炊。
  • 汽車又被晶片「卡脖子」,國產晶片還要等多久?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公關部徐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映射汽車晶片「自主替代」路
    現在新冠疫情所引發的產業震蕩的漣漪,再一次燒到了汽車行業,而這一次的問題則是「晶片荒」。 12月初,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條消息:上汽大眾和一汽大眾的部分車型產線面臨停產風險,其主要原因就是某些汽車晶片的供應短缺。
  • 汽車行業「芯」問題或持續至明年 上下遊產業鏈齊漲價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的增長,使得情況變得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
  • 空「芯」車市 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如何解決?
    原標題:空「芯」車市,汽車晶片供應短缺問題如何解決?   「一旦汽車晶片斷供,中國車企將造不出車。」
  • 大眾現「停產」風險!汽車為何缺「芯」?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商迎來短缺潮,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12月6日周日,央視財經的報導提到,大眾中國已經因為關鍵零部件晶片短缺而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
  • 你要買不著車了?短缺 、被漲價、停產,汽車晶片被「卡脖子」之痛
    就在這種形勢下,大眾汽車國內合資車企卻被曝出因汽車晶片短缺將停產的消息。近日,據自媒體「愉觀車市」爆料稱,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並表示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 汽車行業遇「缺芯」,國產晶片的機會來了(附股)丨行業風口
    無獨有偶,零部件巨頭大陸集團、博世集團也相繼發出預警,由於全球範圍的汽車晶片的短缺,可能會影響汽車生產,相關影響可能持續6-9個月左右。晶片供應嚴重短缺,汽車產業受波及今年以來,晶片需求處於高景氣,但由於晶圓產能受限,行業已經出現明顯的供不應求,各大廠商紛紛提價。
  • 短缺、被漲價、停產,汽車晶片被「卡脖子」之痛
    就在這種形勢下,大眾汽車國內合資車企卻被曝出因汽車晶片短缺將停產的消息。近日,據自媒體「愉觀車市」爆料稱,上汽大眾已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也從12月初進入停產狀態,並表示導致這兩家合資車企停產的主要原因就是造車所需的汽車晶片供應不足,一時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隨後,一汽大眾做出回應,「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到影響。」
  • 晶片或成未來汽車「命門」
    疫情影響下,全球晶片供應緊張,汽車行業也受到波及。近日有消息稱,大眾汽車部分車型的關鍵零部件因為晶片短缺面臨生產中斷的風險。對此大眾中國回應稱,晶片供應確實受到影響,但情況還沒有傳聞中那麼嚴重,目前正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比亞迪則表示公司本身具有晶片製造能力,不存在晶片短缺,全部車型正常生產。